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等教育研究的出现得益于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繁荣,但是,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构却并未在各国真正落地,这导致学科在诞生后就面临知识合法化的危机,有关高等教育学功用的质疑也越来越多。其原因并不来自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孱弱,而是无法利用知识与高等教育实践建立互动关系,在高等教育实践需求和学科知识供给之间还有较大的裂痕。历史上,高等教育研究将发达国家的经验向全世界传播取得一定的成功,也为各类利益相关者提供了解释高等教育发展现象的工具。然而,高等教育学的需求困境在于学科知识难以对不同国家变化的实践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引导。严格说来,社会成员需要更新有关高等教育性质的认知,这是对高等教育学的需求所在。不论是知识生产还是人才培养,中国高等教育学都应该直面实践,从关注专业经验走向关注专业知识,立足高等教育发展的本土问题,提炼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本土经验和本土理论,重塑朝向未来的学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
"多学科研究方法可能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独特方法"这一论断令高教界颇为振奋。多学科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传统"三独立"的学科标准对高等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苛求,缓解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身份危机。但是目前学界对多学科研究方法存在着诸多认识偏向——多学科"研究"究竟是研究的具体方法,观点,视角,范式,还是方法论?"多学科"研究是不是"多个学科"的研究?与"跨学科"研究是不是一回事?研究结论是否会陷入价值相对主义?在具体操作中,研究者也存在着许多实践误区——"多学科"研究与"单学科"、"他学科"研究是否有区别?"借鉴"是多学科研究的初衷?多学科研究必将高等教育学引向"研究领域"?这些问题都限制了多学科研究方法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有效性。因此,澄清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诸多误区对促进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而"松散型学科"恰恰是多学科研究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指明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地位问题始终是高等教育研究最基础和最前沿的议题。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者一直将"认识论"视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路。这种思维方式主要是受到近代主流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及经典学科标准的误导。"认识论"的学科建设逻辑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等教育学作为"次等学科"的命运,反而通过"路径依赖"机制不断巩固这一既定事实。学科价值是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中不可绕过的前提性命题。实践价值是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归宿,使其成为"学科之上的学科";整合价值是高等教育学对人类知识结构的重大贡献,使其成为"学科之间的学科";生命价值体现高等教育学谋求人类福祉的独特魅力,使其成为"学科之内的学科"。因此,从"认识论"到"价值论"的学科建设逻辑转向,可以实现高等教育学学科地位的逆转。未来的高等教育学需要以独特的学科价值论为前提,以学科对话的方法论为手段,实现高等教育学的认识使命,从而形成价值论-方法论-认识论的学科建设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学长期面临学科合法性危机,其跨学科特征也一直影响高等教育学科独立。通过分析高等教育学科的跨学科性,研究发现可以此为契机解释高等教育学与其他非教育学类学科的关系,这有利于高等教育学科独立问题的解决。高等教育学科存在学科标准单一和学科制度僵化的合法性问题,无法成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同时,学科文化存在弱同一性,面临合法性危机,可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学科的跨学科特征破解其学科合法性危机。第一,采用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实现学科知识与理论的创新,更好地整合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成果。第二,以多元学科标准和学科制度变革促进学科内外部合法性一致。第三,鼓励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学科组织创新,对原有的高等教育学科功能作补充,学科性和跨学科性共同作用于高等教育学科的成熟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科论"与"领域论"争议反映出的是高等教育研究面临的挑战。美国高等教育研究演化成为研究领域共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以开展问题导向的研究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特点。但是,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分离、学术型与应用型学位项目界限模糊,为美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带来挑战。作为"领域"发展的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对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主要有:在高等教育研究方面应实现规范与转型,在学位项目上应进行分野与改造。  相似文献   

6.
自 1978年 ,厦门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以高等教育作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研究机构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从无到有 ,从单一的高等教育学研究到生机勃勃的高等教育科学学科群的发展 ,从基本理论的现象研究到基本理论的应用研究 ,从学科建设到问题探讨 ,从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二元结构到中介理论研究的兴起 ,走过了短暂而艰辛的求索历程。这种求索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外显成果——研究机构的增加 ,研究队伍的壮大 ,学位点的兴旺 ,研究阵地 (刊物 )的扩大 ,研究课题的确立 ,研究经费的投入和研究成果的涌现 ;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任何学科都有对以往发表的期刊论文进行诸如研究主题分类和统计分析的必要,高等教育学也不例外.这种研究一方面可以帮助同行反思过去的研究经历,另一方面可为未来研究方向的选择以及学科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研究发现,将高等教育学专业的期刊论文分为高等教育思想、元高等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系统和院校管理四大主题是一种可行和有效的分类结构体系,这种分类不仅能鲜明地反映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历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需求.统计发现,大部分的研究属于高等教育系统和院校管理两大主题,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应用"或"实践"取向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批判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是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对高等教育研究与学科建设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王旭辉博士从"批判研究"方法论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研究不无裨益。但是,他对基本概念的认知陷入混乱之中,削弱了对话的有效空间;对"批判研究"的价值分析则落入与元研究的混沌之中,忽略了其实践批判的根本诉求;对"批判研究"在高等教育学中的具体运用又陷入矛盾之中,且没有指明"批判研究"的最终出路在于行动研究。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批判研究"的意涵、价值及其运用等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9.
"批判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是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对高等教育研究与学科建设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王旭辉博士从"批判研究"方法论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研究不无裨益。但是,他对基本概念的认知陷入混乱之中,削弱了对话的有效空间;对"批判研究"的价值分析则落入与元研究的混沌之中,忽略了其实践批判的根本诉求;对"批判研究"在高等教育学中的具体运用又陷入矛盾之中,且没有指明"批判研究"的最终出路在于行动研究。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批判研究"的意涵、价值及其运用等问题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0.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创建于 1 978年 ,原称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 ,1 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改所并下达编制指标。她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专门机构 ;1 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点 ,1 986年批准为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予点。这是中国第一个有权授予高等教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单位 ,潘懋元教授为我国第一位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导师。 1 98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高等教育学重点学科点。 1 996年 ,以该所为依托的高等教育学科被批准为国家“2 1 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本所现有人员 2 0人 ,其中…  相似文献   

11.
大学理念始终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最基础和最前沿问题,因为它是大学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表征,是引领大学前进的灯塔和标帜.纵观中关高等教育发展史,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两者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大学理念.透视它们的不同发展脉络和历史意蕴,我们认为中国大学理念以做人为先,美国大学理念以知事为先.中国大学理念秉承传统文化的精神,通过"人"来统一知事与做事,而美国大学理念却通过"知识"来统一做人与做事,基于不同的出发点,两种大学理念具备不同的内涵,但双方均牢牢地坚守着各自一些永恒不变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由潘懋元教授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一书现已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国家级重点课题———“多学科高等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这是我国首次从多学科的视角对高等教育学学科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以教育的内外部关系的规律为主线 ,结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实践经验 ,从历史学、哲学、心理学、文化学、科学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系统科学、比较教育学等十一个学…  相似文献   

13.
欢迎投稿     
<正>《现代大学教育》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由中南大学和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1985年创刊,1987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承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文传统,致力于推动现代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致力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现代大学教育》设有理论探索、学术争鸣、教育漫话、大学衍义、经典重读、外域检视、多域参较、越洋专访、德育寻径、管理经略、史海钩沉、改革纵论等栏目,内容涵盖高等教育学、比较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思想)史、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伦理学、高等教育教学论、高等教育课程论、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4.
学科建设是以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话语经由政策转换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投射。作为一种政策话语,表面上学科建设反映了政府对大学科研工作的重视,但实质上学科建设话语背后所体现的则是政治和行政权力对于大学学科发展的控制。经过30多年的不断重复和滥用,当前学科建设作为一种政策话语已经"破旧不堪",愈来愈沦为一种"罐头思维",难以应对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新问题。基于此,我们对于学科建设的话语体系以及隐藏在其背后的思维方式必须有所反思和批判,力争在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逐渐抛弃这种已经"过时"的话语方式,并建立符合学科发展时代精神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5.
《现代大学教育》2018,(3):封4-封4
《现代大学教育》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由中南大学和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1985年创刊,1987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承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文传统,致力于推动现代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致力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现代大学教育》设有理论探索、学术争鸣、教育漫话、大学衍义、经典重读、外域检视、多域参较、越洋专访、德育寻径、管理经略、史海钩沉、改革纵论等栏目,内容涵盖高等教育学、比较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思想)史、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伦理学、高等教育教学论、高等教育课程论、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6.
高教理论与实践关系研究的回眸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是高教界长期致力研究并力图突破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高等教育学体系构建和整个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地这一课题在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进程以及未来的研究取向进行回顾和展望,于高教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取得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欢迎投稿     
正《现代大学教育》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由中南大学和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1985年创刊,1987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承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文传统,致力于推动现代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致力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现代大学教育》设有理论探索、学术争鸣、教育漫话、大学衍义、经典重读、外域检视、多域参较、越洋专访、德育寻径、管理经略、史海钩沉、改革纵论等栏目,内容涵盖高等教育学、比较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思想)史、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伦理学、高等教育教学论、高等教育课程论、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8.
欢迎投稿     
正《现代大学教育》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由中南大学和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1985年创刊,1987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承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文传统,致力于推动现代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致力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现代大学教育》设有理论探索、学术争鸣、教育漫话、大学衍义、经典重读、外域检视、多域参较、越洋专访、德育寻径、管理经略、史海钩沉、改革纵论等栏目,内容涵盖高等教育学、比较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思想)史、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伦理学、高等教育教学论、高等教育课程论、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9.
欢迎投稿     
<正>《现代大学教育》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由中南大学和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1985年创刊,1987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承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文传统,致力于推动现代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致力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现代大学教育》设有理论探索、学术争鸣、教育漫话、大学衍义、经典重读、外域检视、多域参较、越洋专访、德育寻径、管理经略、史海钩沉、改革纵论等栏目,内容涵盖高等教育学、比较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思想)史、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伦理学、高等教育教学论、高等教育课程论、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大学教育》2023,(1):F0004-F0004
《现代大学教育》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由中南大学主办。1985年创刊,1987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承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人文传统,致力于推动现代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进步,致力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现代大学教育》设有理论探索、学术争鸣、课程思政、德育寻径、大学衍义、经典重读、史海钩沉、外域检视、多域参较、越洋专访、管理经略、改革纵论等栏目,内容涵盖高等教育学、比较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思想)史、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伦理学、高等教育教学论、高等教育课程论、高等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实践等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