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是中华文明的一次浪漫演绎。从演出场地看,“鸟巢”是中国古代神话元素的物化。从表演内容看,气势恢宏,是一次中国文明的激情绽放,其主线是中国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表现了古老的东方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整个开幕式凸现了和谐理念,再造了中华文明的当代神话。  相似文献   

2.
王秀梅 《商品与质量》2012,(S5):126-127
北京奥运会前奏的击缶、烟火与歌唱祖国,表现出一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文化内涵。开幕式的上半部分则是通过画卷、文字、戏剧、丝路、礼乐五个部分从艺术的角度展现了中华千年文化。开幕式下半部分是从星空、自然、梦想三个部分展现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主题。整个开幕式是对中华文明的一个艺术浓缩,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把中华文明渗透到世界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3.
先秦诸子时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繁荣期,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核心观念。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整个正统文化的基础。《论语》《孟子》两书中的性观念为后世儒家所继承,构成了整个中华文化性观念的基础。两书一脉相承,在承认性欲望的基础上,以礼为外约,以道为皈依,实现了内约外束的统一。先秦儒家的性观念,为我们审视和解决当下社会性问题,提供了文化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过去云冈石窟佛塔汉化之研究多数是从建筑学的领域来进行,没有上升到民族文化的哲学高度来看问题,没有从中华文化的性格、特质来论述。这里以云冈石窟佛塔为例,以云冈石窟佛塔的汉化为切入点,力图论证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强活力、发达的应变机能,探讨中华文明包容、吸纳、融合、改造、同化异质文明之旺盛生命力,探讨中华文明的特性、适应能力、创新力、生命力和优越性。云冈石窟是中国本土文化和印度佛教文化交流融合的体现。云冈石窟佛塔的汉化是印度佛教文化中国化这一重要文化现象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北魏君主争夺中华正统帝王地位,在今天的学人看来无甚实际意义,但对当时入主中原、企图建立大一统社会的拓跋鲜卑来说,意义重大。争华夏正统,当中华皇帝,可以减少北魏政权向外扩张中的阻力,加快各民族间的融合。同时,北魏为争正统而进行的改革是在坚持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这就使得中华文明并没有因为汉人政权在北中国沦落而断线。相反。由于草原文明的融入,使得中华文明更加生机勃勃,为后来的隋唐大一统文明盛世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汉语典故是中华文明的见证,它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化石,也是汉语语库的宝贵资源.对汉语典故的研究,既要着眼典故本体,又要关注于应用领域.本文从五方面分析了用典的功能,并对用典所产生的“二律背反命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之源,孕育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第二课堂,需要从顶层设计、校园文化、社团发展等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8.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古国文化的主要记录形式,从一开始就展现了我们民族特有睿智.文中从文化的角度阐释汉字的独特性,借以增强人们对汉字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正> 炎黄文化渊源流长,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力量和割不断的文化纽带。炎黄文化绚丽多彩,各民族、各区域文化的多元发展,丰富和推进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常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是由热心于祖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所组成的,它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团结各  相似文献   

10.
乡贤指乡间贤能、有所建树之士,乡贤文化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不同时期的传统经济模式、乡村地域划分等对乡贤文化的诞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乡贤文化包含着乡村治理的智慧与经验,对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东南天子气”之演生与江南区域政治格局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一如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然而,自先秦至两汉,中国政治的重心是在黄河流域,但在这一历史的漫长岁月中,江南地区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政治势力的演生不断加剧。汉魏之际,随着中原统一王朝的崩溃,江南地区便日益成为传承中原封建文明的正朔所在。着重探寻秦汉四百年间,江南地区政治势力与区域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一如黄河流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然而,自先秦至两汉,中国政治的重心是在黄河流域,但在这一历史的漫长岁月中,江南地区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政治势力的演生不断加剧。汉魏之际,随着中原统一王朝的崩溃,江南地区便日益成为传承中原封建文明的正朔所在。着重探寻秦汉四百年间,江南地区政治势力与区域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标志。中国古代先贤们的生态文化思想、中国古代诗词中描绘的生态文化境界,都蕴含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财富,为我们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宝贵资源与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保护生态文明,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进食方式属于人类文明与文化的范畴 ,它与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商周时期 ,手食、餐匙进食与箸进食三种进食方式并存 ,而这些进食方式与中国传统的烹饪方式有一种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丝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它曾在中国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论述了中国古代丝绸文化对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影响,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前进,,是一种过去与未来的发展性指向,其中蕴涵着如何对待中国文化的过去,即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在建构先进文化的视阈中,对传统文化应当持以“弘扬与超越“的态度,坚持文化要素与文化结构的有机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相融合.  相似文献   

18.
当代社会全球文化交流日益深入,文化冲突愈加频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核心,在融入研究生素养培育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对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研究生素养培育的途径进行深刻研讨,旨在做好传统文化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变动的时代,语言运用既呈现出自由开放的格局,也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音符。通过对不文明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找到其产生的社会土壤,并回顾中华文明的历史及其在语言运用中的特点,可以引发人们对这一现象的关注。营造什么样的社会氛围,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运用;从来就不存在脱离社会的语言真空。精神文明程度的高低,关乎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兴衰。语言文明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谐社会的建设,亟需语言文明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