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江上游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渺林  易瑜 《人民长江》2009,40(19):68-69
研究长江上游的水资源问题,对于长江流域上游的水资源开发极为重要。利用Mann-Kenda11统计检验法,分析了长江流域上游5个主要控制站的径流变化。结果表明:岷江高场、嘉陵江北碚站的径流显著减少,长江上游干流控制站寸滩的径流仅微弱减少。通过径流累积距平分析,发现高场、北碚、寸滩站年径流量在1968年前呈增加趋势,而于1993年开始显著减少。长江上游流域径流变化可以1968年和1993年为界划分为3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3.
长江上游大型水利工程对三峡枯水径流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辉  项祖伟  陈晖 《人民长江》2006,37(12):13-14
长江流域径流量大,但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宜昌站枯水季节11~4月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21%,1~3月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7.4%.随着上游众多具有调节性能的水电工程的兴建,对增加宜昌站枯季径流,提高三峡水利枢纽的综合效益具有明显的作用.在分析长江上游水文资源特性基础上,以长江雅砻江和乌江梯级水库对径流的调节作用为典型,分析了长江上游水库梯级对三峡工程枯季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上游水库的调节作用是明显的,有效地增加了三峡坝址的枯季径流量.  相似文献   

4.
厘清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可为水资源利用开发、水环境污染整治和水旱灾害防治等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基于1956~2018年长江上游寸滩水文站日径流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多种方法,对近60 a长江上游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突变性和周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寸滩站径流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的51.98%,且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年均径流以10.6 m3/(s·a)的速率呈不显著减小趋势,该变化主要受夏季和秋季径流变化的影响;受夏季径流变化的影响,年均径流在196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径流相对减少7.8%;年均径流变化的第一和第二主周期分别为28 a和14 a,第一主周期主要受秋季径流的影响,第二主周期主要受夏季径流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规划和洪涝灾害防控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总结了在小型水电站年径流水文分析计算中的常见的几个问题,提出处理方法,以满足小型水电站年径流水文分析计算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年降水及径流水文系列代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讲,选择水文特征样本首先要研究其代表性,即该样本应该对水文的周期波动、丰枯交替以及特征值等客观规律具有代表性意义。简单的说一个对水文特性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或系列,最少要包括一个含有丰、平、枯水期的水文周期。丰水过多时,可能会使系列特征值中的均值偏大,而枯水偏多时,又可能会使系列均值偏小,两者都会使系列的代表性不充分。因此,研究水文系列所表现的周期变化、丰枯规律以及特征值变化等水文特性有其实际意义。 本文在湖南省部分主要控制站基础上,以其全系列资料(到1993年),分析年径流及降水特征。  相似文献   

8.
利用频谱分析法对湘江流域控制性水文站鲤鱼塘站的年径流序列进行了计算与分析。频谱分析的资料预处理包括平稳性检验、谐波模式检验、序列的中心化、标准化等;计算得到湘江流域年径流量存在约22.5 a、4.5 a和6.4 a的周期。频谱分析方法求得的年径流量周期与小波理论进行的年径流时间序列多时间尺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针对河川径流时序所具有的非线性与非平稳性特征,运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DFA)对长江上游控制性水文站—宜昌站1878~2001年的月均流量时序的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揭示该流域河川径流的长程相关性及其内在规律性。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河川径流时序波动具有长程相关性,且其标度指数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即在短时间尺度上具有强烈的正持续性,在长时间尺度上具有强烈的负持续性,且其正持续性至多可持续19个月,显示了长江上游流域产汇流系统演化具有复杂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河川径流时序所具有的非线性与非平稳性特征,运用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DFA)对长江上游控制性水文站-宜昌站1878~2001年的月均流量时序的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揭示该流域河川径流的长程相关性及其内在规律性。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河川径流时序波动具有长程相关性,且其标度指数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即在短时间尺度上具有强烈的正持续性,在长时间尺度上具有强烈的负持续性,且其正持续性至多可持续19个月,显示了长江上游流域产汇流系统演化具有复杂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清峪水库无水文资料,控制流域年径流量计算采用鄂河乡宁水文站年径流资料面积比法,年径流深等值线法,年降雨等值线及径流系数法,与附近流域年降雨径流关系水文比拟法等四种方法计算。经分析并与实测流量比较,采用与附近流域年降雨径流关系水文比拟法计算成果。  相似文献   

12.
1 流域概况 英那河水库位于英那河流域.为了流域的地区平衡.在分析英那河流域的同时还应对邻近流域进行分析.慨况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具有实测径流资料时,必须将资料系列进行分析,才能进行频率计算,推求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针对具有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的计算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冶勒水库年、月径流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市场环境下水电站入库径流预测对水电站安排发电调度计划,进行期货电量交易和竞价上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历史径流序列,研究了冶勒水库年、月径流预测模型,并通过比较检验,筛选出较好模型,供电站生产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选取长江上游8个主要水文站(直门达、石鼓、屏山、高场、北碚、寸滩、武隆、宜昌)控制流域作为子流域,利用其1979—2015年径流及气象数据,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计算径流对降水与气温变化的敏感性,并与多元线性回归法和Budyko框架法进行对比,分析降水与气温变化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979—2015年8个子流域径流与降水变化趋势整体不显著(p=0.01),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径流对降水、气温的敏感性系数均值范围分别为0.37~0.76 mm/mm、-4.77~-33.53 mm/℃;径流对降水、气温的敏感性系数随着干旱指数的增大而减小;在干旱指数大的子流域降水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更大,在干旱指数小的子流域气温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反映坡面降雨径流调控工程技术措施、拦截季节性降水、补充作物需水高峰期用水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多因素层次评价数学模型,对坡面降雨径流调控技术及其降雨径流蓄集和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具有季节性干旱缺水的坡耕地灌溉区域,在不同设计代表年份的降雨情况下均表现出良好的降雨径流蓄集利用效果。因此,通过修建雨水蓄集工程,实施坡面径流调控和水系的合理配置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能为长江上游坡耕地整治与坡地高效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18.
1 前言 两江水利枢纽是以发电、防洪、灌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在工程设计中,年径流数值对工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工程所在的流域及邻近流域的资料情况看,二道江流域内的水文测站多数建于1958年,截止1986年已有29年的水文资料。枢纽上游有松江、二道白河水文站,下游有汉阳屯水文站。此外,在古洞河上有大甸子水文站,富尔河上大蒲柴河水文站及两江口水位站,站点分布比较均匀。由此可见二道松花江流域的水文资料比较充分,利用以上各站的资料进行两江枢纽年径流设计是有条件的。2 对年径流计算中几个问题的处理及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分析河川径流的演化规律和动因,对于变化环境下的水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适应性规划管理十分重要。以长江上游保护区屏山、朱沱和赤水站的1956—1990年的近自然状态径流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小波分析方法、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分析方法和弹性系数方法,探究了径流变化的多时间尺度演变特性、变化趋势和径流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状况。结果表明:3个研究站点的年径流周期性变化存在相似性,都有着10~14 a的丰枯震荡周期。各站点的径流在年和季节尺度上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在月尺度上,屏山和朱沱站情况相似,在8月份径流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赤水站径流在3,4月份有显著增加。3个站点的径流都对降雨的敏感度较高,但是各站点年径流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也存在区域差异性,流经区域大多位于高山峡谷的屏山站和赤水站,其年径流对降雨的弹性系数要大于朱沱站,而位于四川盆地区域的朱沱站的年径流对蒸发的弹性系数要稍微大于屏山和赤水站。  相似文献   

20.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近年发布了季节性的GloFAS Seasonal径流和SEAS5降水集合预报产品。选取长江上游6个控制站的径流预报及4个分区的面雨量预报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分析AUC、ROCSS和可靠性等指标,评估了这2种产品对于长江上游水库群蓄水期的枯水情景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2种产品提前一个月判断枯水雨情的效果较好,但产品倾向过度预测枯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实际生产运用中需得到重视。研究成果可为基于中长期预报的长江上游水库群提前蓄水调度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