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可控循环风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基础上,结合显德汪煤矿的实际,应用可控循环风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显德汪煤矿2712整个采煤工作面风量不足问题,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在对国内外现有可控循环风技术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井实际情况,推导出带漏风的采煤工作面循环风系统的有关计算公式,减少了计算值与实际值的误差,并据此成功地解决了显德旺煤矿2717采煤工作面风量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3.
贾靖 《河北煤炭》1998,(3):11-13
高档普采工作面合理长度分析邢台矿业集团显德汪煤矿贾靖煤层的复杂地质条件和现有机械化程度,对工作面长度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下面就显德汪煤矿的高档普采工作面合理长度进行分析。1地质因素影响显德汪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工作面内断层多,煤层赋存条件差,1#煤较发...  相似文献   

4.
二次创业再创辉煌邢台矿务局显德汪煤矿显德汪煤矿地处沙河市与武安市交界地带,东临京广铁路,专用线直达矿区。邢都公路穿矿区南部而过,距邢台市37km,交通十分便利。显德汪煤矿于1982年11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井田面积23.4km2,地质储...  相似文献   

5.
邢台矿务局显德汪煤矿医院领导采取双虹吸技术排放医院污水,改善了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煤层底板采动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析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显德汪煤矿为例,在地应力测量基础上,详细研究了煤层采动过程中,底板岩体应力、应变规律。研究结果将为显德汪煤矿下组煤的安全开采、矿井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总结了显德汪煤矿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三量”管理水平的经验,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王勇 《中州煤炭》2000,(1):40-40
根据陈四楼煤矿在局部通风中应用可控循环风的情况,分析了可控循环风在排除瓦斯和改善劳动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并指出了在应用可控循环风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张建军 《煤矿安全》1992,(12):24-26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煤矿矿井采用可控循环风的可能性,并提出掘进工作面采用可控循环风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主斜井治理底鼓的尝试邢台矿务局显德汪煤矿马顺海,马东彩,杜木民(河北邢台054107)1概况显德汪煤矿是年产135万t的大型矿井。主斜井安装GDS-100胶带机,井筒倾角16°,斜长1550m,为穿层巷道。井筒支护方式为错喷,大部分巷道维护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1.
针对显德汪煤矿在“三软”煤层中的综采大角度旋转开采,介绍了具体的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方法,为该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介绍显德汪煤矿矸石仓的损坏情况,用树脂胶泥快速修复和实际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显德汪煤矿构造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显德汪煤矿在1128综采工作面回撤综采设备时,采用锚杆及架设金属绞接顶梁和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将综采面改为高档普采面回收上山煤柱,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综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显德汪煤矿井田煤层变薄带的分布规律形成机理进行初步分析,以期达到预测未揭露区的煤层变薄带,指导煤矿生产。  相似文献   

16.
在现场观测的基础上,对显德汪煤矿1725综采切眼锚杆支护的矿压显现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显德汪煤矿在1128综采工作面回撤综采设备时,采用锚杆及架设金属铰接顶梁和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将综采面改为高档普采面回收上山煤柱,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综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显德汪煤矿9号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显德汪煤矿三维地应力测量数据,利用3D—σ程序模拟了不同水平煤层的开挖效应,计算了各水平回采后围岩应力、位移和破坏区的分布状况,分析了9号煤层底板变形破坏规律,得到了煤层底板最大破坏深度计算公式.显德汪煤矿9号煤层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为9.15m.  相似文献   

19.
杨村矿南翼可控循环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兖州扬村矿区域可控循环风技术,包括可控循环风技术方案和参数的确定,可控循环风的效果模拟、实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综采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地应力观测的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显德汪煤矿9z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得到了煤层底板最大破坏深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