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江北城车站1#风道A型断面暗挖隧道先拱后墙施工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了先拱后墙法在城市地铁大断面隧道质量、安全方面控制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地铁6号线田村车站工程为背景,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和现场实测数据,对洞桩法车站不同扣拱顺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先边扣拱后中扣拱施工顺序下地表沉降比先中扣拱后边扣拱施工顺序下地表沉降小2. 06mm,减小幅度为5. 23%,两者对地表沉降影响范围大致相同;沉降差异主要发生在初支扣拱施工阶段;边跨扣拱施工会使中跨土体应力升高,不同扣拱顺序下中跨土体弹塑性状态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3.
地铁建设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在PBA暗挖车站施工中要注重通风设计,保证达到工程质量要求.围绕西安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何家营站PBA暗挖车站施工通风设计展开探讨,提出暗挖风道设置方式包括单独设置暗挖双层风道结构,车站主体加长布设风道设备,风道与区间结构合建,车站主体增跨布设风道设备,并对风道施工所需材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铁15号线清华东站为地下两层侧式站台车站,采用"洞柱法"施工,为北京地区采用"洞柱法"施工单跨跨度最大的车站。车站主体结构采用"CD法"扣拱,减小了扣拱施工风险和施工沉降。首先对车站施工过程中各阶段地表沉降监测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进而建立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洞柱法"暗挖车站分别采用单柱双跨、双柱三跨的地层沉降。对小导洞开挖的群洞效应、单柱双跨大跨度"洞柱法"暗挖车站"CD法"扣拱地层沉降、双柱三跨"洞柱法"暗挖车站扣拱施工地层沉降均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现场监测及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采用"CD法"扣拱施工的大跨度"洞柱法"暗挖车站,可以较好地控制施工风险和地层沉降。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北京地区"洞柱法"暗挖车站采用单柱双跨和双柱三跨断面形式时施工风险和沉降控制的判断有较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市政技术》2017,(2):61-66
北京地铁15号线清华东路站采用PBA工法施工,二衬扣拱施工需拆除小导洞一衬及一衬扣拱临时中隔壁,施工难度大,受力转换复杂。原方案二衬扣拱分2步施工,即先施工I洞扣拱,待达到拱部结构设计强度后,采用型钢支撑拱顶预留钢板并焊接临时支撑,凿除临时中隔壁完成体系转换,然后施工II洞扣拱。针对原方案存在施工周期长、作业空间狭窄、结构存在纵向接缝、防水效果较差等问题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决定采用I18a工字钢组成可拆卸组合型钢满堂红模架进行二衬扣拱一次施工,改善了施工作业空间,避免了车站顶部纵向接缝和防水搭接,提高了车站的整体抗渗能力并有效地节约了工期。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铁6号线西延工程西黄村站为暗挖车站,采用PBA工法施工。在导洞、边桩基础、扣拱、二次衬砌、防水施工及顶纵梁间支撑设置等工序制订施工控制要点,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北京地区冲洪积地层条件下,地铁机场西延线隧道下穿既有5号线北新桥站工程为依托,对地铁隧道采用洞桩法施工密贴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引起地表及既有地铁车站的沉降规律进行研究,并提出沉降控制方案。结果表明:下穿施工工程中,地表和既有车站底板沉降主要产生在浇筑二衬扣拱阶段。地表沉降呈现出以既有车站两侧的下穿隧道上方为中心沉降量最大,向周边沉降量逐渐减小的特点。车站底板形成与车站中线平行的沉降带,中间条带沉降量最大,两侧随距离增加逐渐减小。本文对洞桩法施工工序提出优化方案,改变浇筑二衬扣拱前,开挖中导洞的距离,模拟结果表明:中导洞开挖隧道总长的1/4后浇筑相应段的二衬扣拱,相较于中导洞开挖贯通后浇筑二衬扣拱,地表最大沉降量减少25%,既有车站底板降量减少7%。  相似文献   

8.
董贤顺  马栋  董君 《工程质量》2013,(Z1):100-102
在地铁车站主体采用逆作法施工过程中,其拱脚坐落在围护桩上,当遇到出入口或风道口立体交叉地段,就要失去许多拱脚支座,存在倾覆的风险;凹凸支点法的设计思路是"风道口二衬拱脚用凹凸法坐落在初支环梁上,环梁坐落在底纵梁及围护桩上,风道内侧围护桩需要破除的范围内充填低标号材料";达到了规避风险,减少破除C30钢筋混凝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朱晓东 《门窗》2012,(7):242-243
大连地铁东纬路车站大里程段DK10+544.7~DK10+592.7地质围岩差,上方覆土主要为杂填土,土体不密实。2#风道处为最浅埋深(4.5m)且风道端头上方存有一座66KVA高压电塔,电塔基础距风道顶仅有1.5m。此区域在车站上部导洞完成后进行2#风道二、三层施工时,地表沉降监测点出现报警。经分析原因并采用洞内外结合的注浆加固方法,对该区域结构上方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充填固结土体,提高了该区土体的整体性,有效的控制了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0.
《四川建材》2015,(2):186-188
本文以新建北京地铁6号线车公庄换乘车站为背景,探讨车站结构衬砌施工技术,车公庄车站主体结构二次衬砌采用部分逆作法。结构二次衬砌按六部分进行施工。拱墙采用跳格法衬砌,拱墙、中板由内往外顺序进行浇筑。拱墙跳仓使用钢拱架组合钢模板,填仓使用自制台车,中板及轨道风道模板采用土模上钉胶合板。边墙及底板由内往外顺序进行浇筑,边墙使用单侧三角支架,面板采用胶合板。主要介绍了主体二衬临时支护拆除、防水板铺设、模板及支撑体系施工、混凝土施工的施工方法、工艺,为以后的地铁修筑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