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通过锆石SHRIMP U-Pb测年,获得了海原岩群南华山岩组变质基性火山岩(绿片岩)的碎屑锆石同位素测年数据为1 925±8 Ma,说明海原岩群形成时代应晚于古元古代.对已有研究成果历年来于海原岩群中所获得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Sm-Nd模式年龄1 700 Ma大体为海原岩群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而1 400 Ma应属海原岩群中原岩为辉绿岩脉或岩床的侵位年龄,800~1 100 Ma的Rb-Sr等时年龄为海原岩群变质年龄,长英质片岩(原岩为杂砂岩)的Sm-Nd模式年龄2 317 Ma为海原岩群的陆源年龄.结合本次所获得的变质基性火山岩碎屑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进一步判断出海原岩群的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长城纪.  相似文献   

2.
贺兰山中段古元古代赵池沟岩群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贺兰山中段元古代赵池沟群的特征,对其低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岩系进行了变质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等研究.认为该组岩具有岩石多具变余砂状结构,变质程度较低;上部颜色相对较浅,以浅灰色二长变粒岩为主;上部发育有中基性火山岩;岩石基本未受到构造变形;原岩为沉积岩,下部以中一细粒石英砂岩、石英杂砂岩为主,上部则为中一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长石砂岩等,含一定碳质成分;沉积构造环境总的说来可能形成于三角洲上部平原环境的特征.可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拉萨地体普遍出露一套角闪岩相、局部达麻粒岩相的变质岩系, 以往的区域地质研究普遍认为这套变质岩为拉萨地体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称之为念青唐古拉岩群。尽管现有的研究认为念青唐古拉岩群经历了前寒武纪变质作用,但部分地区仍缺少令人信服的岩石学及地质年代学证据。通过对拉萨地体北部多巴地区出露的片麻岩进行岩石学及矿物学研究,认为其为一套经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中级变质岩系,主要岩石类型有云母片岩和含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矿物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组成岩石的石榴石、长石、黑云母等矿物均为变质成因矿物。石榴石无明显核边分带结构,成分相对均一。利用传统矿物对温压计进行了温压条件估算,得到640 ℃~660 ℃和0.60~0.67 GPa的角闪岩相变质温压条件。首次利用LA-ICP-MS方法对该区花岗质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年代学研究,得到(847.0±5.7)Ma的新元古代变质年龄,可与该区域念青唐古拉岩群的变质时代对比,为该片麻岩归入念青唐古拉岩群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摘 要: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主脊呼源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进行地质调查, 采用锆石LA-ICP-MS UPb 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判断其形成时代并揭示其大地构造背景。满克头鄂博组下部岩石类型主要 为英安质角砾凝灰岩、 英安质凝灰岩, 上部为英安岩、 流纹岩等。锆石定年结果表明, 满克头鄂博组形成年 龄为150~159 Ma, 时代属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SiO2 含量在69. 59%~80. 54%, Al2O3 为 10. 32%~14. 93%, 全碱(Na2O+K2O)为7. 29%~9. 89%, 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 A/ CNK 为1. 02~1. 53, A/ NK 为1. 05~1. 56, 属过铝质岩石, 表现出壳源的特点。岩石稀土总量ΣREE = 127. 22×10-6 ~ 191. 26× 10-6, 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 Yb)N =11. 57~16. 53), δEu 为0. 27~0. 50; 微量元素亏损Nb、 Ta、 Sr 等, 富 集Rb、 U、 Th 大离子亲石元素等, 表明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原始岩浆是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产物, 可能形 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碰撞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塌陷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
王成  孟方  毛自力 《宁夏工程技术》2012,11(3):206-213,219
通过锆石SHRIMP U-Pb测年,获得了(2 003±10)Ma和(1 976±17)Ma两组同位素年龄,表明贺兰山黄旗口花岗岩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黄旗口花岗岩岩石化学类型属钙性-钙碱性岩系,属过铝的岩石类型;稀土元素总量中等,轻、重稀土分异显著,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具铕负异常.岩石化学特征表明,黄旗口花岗岩具有壳源型花岗岩的一些特征,属S型花岗岩,是上地壳深熔岩浆侵入而形成的花岗岩类,岩石化学图解表明,应形成于大陆碰撞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6.
大别超高压变质造山带南部的宿松地体主要由高压变质宿松岩群或杂岩组成,其岩性和物源构成复杂,历来的研究颇具争议。报道了宿松岩群的片麻岩、片岩和变质基性岩石等主要岩石类型的锆石U-Pb年龄和Nd 同位素组成,限定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宿松地体的属性及地壳演化。两个片麻岩样品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750 Ma至约770 Ma,初始εNd值为-7.3~-1.6,可以推测原岩为新元古代岩浆岩;两个片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值分布范围较大,并主要集中于晚太古代(2 700 Ma至约2 800 Ma)、早元古代(2 000 Ma至约2 500 Ma)、中元古代(1 100 Ma至约1 500 Ma)和新元古代(700 Ma至约800 Ma),推测原岩为新元古代沉积岩。片岩的Nd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初始εNd值(回扣至750 Ma)为-20.2~-1.4,暗示剥蚀区的物质组成复杂。相似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也普遍地记录在扬子陆块的基底岩石或沉积盖层中。新元古代岩浆岩广泛分布于宿松岩群、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地体乃至扬子陆块边缘,指示宿松高压变质地体具有扬子陆块属性和相似的地壳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7.
菅坤坤    何元方    赵端昌    高峰    王星    袁璋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603-621
东昆仑中段灶火沟花岗岩为一套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岩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的岩石组合。岩石具有连续的地球化学成分变化特征,SiO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60.94%~74.14%,Al2O3含量为12.73%~16.22%,Na2O+K2O值为4.51%~7.61%,属中—高钾钙碱性的准铝质至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总含量((106.62~182.76)×10-6)较低,平均值为144.25×10-6,总体表现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同时具有Ta、Nb、Ti负异常。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表明,该套花岗岩形成于262~260 Ma,属中二叠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灶火沟花岗岩形成于大陆弧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可知,中二叠世晚期古特提斯洋已开始向北俯冲。岩石成因研究表明,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随后壳源熔体与幔源熔体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作用形成母岩浆,而后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最终固结成岩。  相似文献   

8.
南北沟岩体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出露面积4.5km2。岩石主要类型有淡色辉长岩、辉长岩、暗色辉长岩,各岩石类型之间多为过渡关系,局部呈侵入接触。主量元素化学组成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Nb、Ta。岩体原生岩浆属于高镁拉斑玄武岩(MgO质量分数为11.1%),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程度中—上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作用。岩体形成于古岛弧环境,是早古生代柴达木地块向祁连地块俯冲过程的产物。从岩浆分异程度、原生岩浆性质?同化混染等方面综合评价认为,南北沟岩体具有较好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中条山是中国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拥有著名的晚太古代“变斑岩型”铜矿峪大型铜矿床和元古代“层控型”胡家峪—篦子沟铜矿床,近年来又在中条山西南段的涑水杂岩中发现以变基性火山岩(斜长角闪岩)为容矿岩石的桃花洞铜矿。为了弄清楚该铜矿的形成时代及其成矿地质背景,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MC-ICP-MS)方法对桃花洞铜矿容矿围岩—涑水杂岩中的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脉和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2 625±11)、(2 592±16)、(2 548±15)Ma; 岩石中古老继承性锆石的年龄分别为(2 790±15)、(2 773±24)、(2 782±34)Ma; 三种不同成生顺序的岩石中均有大于2 700 Ma的锆石存在,且年龄相当接近; 中条山地区涑水杂岩可能最初形成于太古代。涑水杂岩作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容矿围岩,其成岩时代可以间接指示成矿时代,由此得出赋存在变基性火山岩层中的古火山含矿原岩建造型铜矿有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铜矿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天山北缘断裂带北侧的北天山晚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呈NWW—SEE向展布,新疆巴音沟蛇绿混杂岩是该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巴音沟蛇绿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剖面测制,发现至少存在3种玄武质岩石:与变质橄榄岩及辉长岩等伴生的玄武质岩石、与火山碎屑岩及酸性火山岩伴生的玄武质岩石及分布于蛇绿混杂岩边部的玄武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分别对应MORB型、OIB型和CRB型等3种不同性质的玄武岩,表明巴音沟蛇绿混杂岩带物质组成、形成演化的复杂性。通过对巴音沟蛇绿混杂岩带两侧地质体的对比研究,认为巴音沟洋关闭于早石炭世末。  相似文献   

11.
横断山地区的复杂地质构造条件是制约滇西大环线、沿边高速和滇中城市群高速路网等重点工程规划与建设的最突出问题。以拟穿越横断山南段高黎贡山的超长深埋公路隧道(腾越隧道)为例,基于隧道工程区详细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勘查资料,对该区的隧道围岩、地质构造以及相关的水热活动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剖析,总结了面临的主要工程问题。结果表明:高黎贡山南段是较为典型的以韧性剪切带及所夹持的花岗岩体和变质岩块为主构成的动力变质变形带; 隧道工程区主要包含9类岩石工程单元,主体以形成于上地壳下部至中地壳的中深层次变质岩类和花岗岩类为主; 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显著影响的主要断裂带有10条,分属怒江断裂系、高黎贡山断裂系(或泸水—瑞丽断裂系)和龙川江断裂系三大构造体系,并控制了区域上主要水热活动带,其中第四纪仍可能存在活动性的断裂带有5条,高黎贡山西侧边界断裂带是影响隧道工程的主要活动断裂。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隧道围岩的工程地质属性多属于较破碎的坚硬—较坚硬岩,高地应力和高地温将是影响隧道工程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变质岩和花岗岩的岩体特性与构造节理发育程度,以及相关的断裂涌水和花岗岩区段的密集节理带透水问题。  相似文献   

12.
康开铁矿床位于西昆仑铁克里克构造带中段北缘,赋矿地层为元古代喀拉喀什岩群和埃连卡特岩群变质岩,发育镜铁矿和磁铁矿两种铁矿化类型。镜铁矿体受断层构造控制,呈脉状、似层状、团块状和细脉状产出。磁铁矿化体包括磁铁石英岩型和基性岩型,其中磁铁石英岩型矿石具有沉积变质型特征,基性岩型矿石表现为基性岩内发育浸染状磁铁矿和少量黄铜矿。依据两种铁矿化类型的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围岩蚀变和不同类型矿化体的时空关系等特征,将其成矿作用过程划分为沉积期、变质期、岩浆期和构造热液期4个成矿期,即该矿床是多期复合成矿作用的产物。沉积期和变质期形成的磁铁石英岩中的磁铁矿和岩浆期形成的基性岩中的磁铁矿为后期构造热液期发育的镜铁矿体提供了成矿元素来源,因此,出露于地表(浅部)的镜铁矿体可作为寻找周围和深部与磁铁石英岩和基性岩有关的磁铁矿的找矿标志,这一标志在铁克里克构造带中可能具有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鄂北大磊山变质核杂岩构造是大别造山带内典型控磷构造,本文对其结构组成、岩石变形特征及对磷矿的控制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广西锡多金属大地构造成矿演化、分带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锡多金属成矿系统是一个不同时代成矿体系的亲缘性谱系。富含Sn等成矿元素的变质基底和古老岩浆岩组成的地球化学块体是成矿的物质基础,大地构造活动是成岩成矿的动力来源。Sn等成矿元素以不同的形式多阶段聚集成矿,表现出螺旋式不均衡的发展性和继承性,在燕山期和藏南期达到成矿高峰。广西可分为四堡—雪峰期桂北、燕山期桂东北-桂东南和藏南期桂西北一桂西南3大锡多金属成矿带。锡多金属战略找矿的重点是桂西地区,该区具有上金下锡的“双层成矿”模式。寻找“大厂式”超大型矿床的方向应放在桂西藏南期3个锡多金属成矿亚带上,其中重点是桂西南锡多金属成矿亚带。  相似文献   

15.
松树沟─洋淇沟超基性岩稀土分配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右倾型,与典型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轻稀土亏损左倾型不同。通过定量稀土元素模拟计算,提出两期不平衡部分熔融模型,认为:(1)松树沟─洋淇沟岩体是地幔原岩经不平衡部分熔融而成的残余体,而富水杂岩及榴闪岩,变质玄武岩则为熔体结晶产物;(2)阿尔卑斯型超基性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取决于地幔原岩稀土元素初始含量和部分熔融过程是否平衡两个因素。松树沟─洋淇沟岩体轻稀土富集特征,主要是不平衡部分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浙西南都群的叠加褶皱,构造置换及韧性剪切的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构造解析,反映了八都群在主变形期以构造推覆作用,挤压变形及韧性剪切作用为主要变形方式,进而进行了有限应变分析,八都群的有限应变特征与其所具有的构造样式基本一致,文章还对八都群早期构造运动方式进行了运动学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时太行山区辉县一带变质岩区岩性与赋存特征的研究,认为在古老的变质岩区,由于各种地质作用和岩浆活动所形成的混合岩,其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物理力学性质与花岗岩类似,加工后是一种优质美观的装饰材料,而且花色品种多、分布广、储藏量大,具有极为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同一部位同类岩体风化特征差异一般不悬殊,然而有些地区在合适的地质背景条件下,相同部位同类岩体局部会产生与周围差异悬殊的深风化现象.以某变质岩区岩体风化深槽为例,在论述风化深槽空间分布、风化状态、物质组成、物理力学性质等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形成机理,简述其对拟建工程设计方案的影响并提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