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供暖系统间歇运行时应对热负荷进行间歇附加,附加负荷的大小和分布规律对系统(尤其对蓄热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目前缺乏逐时间歇附加的设计计算依据和方法。结合《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修编中开展的设计日逐时热负荷专题研究,采用动态模拟软件计算分析了不同间歇运行模式、蓄热体结构、气象参数条件下的设计日逐时热负荷。提出了间歇运行逐时热负荷附加表,可用于对连续运行的设计日逐时热负荷进行逐时间歇附加修正,为工程设计中间歇供暖负荷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测试分析了某机场航站楼夏季逐时冷负荷系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间歇附加冷负荷和热风侵入冷负荷是影响航站楼夏季冷负荷系数的主要因素;间歇附加冷负荷只出现在系统最初运行的7h内,小时最大值为当时基础冷负荷的15.9%;间歇附加冷负荷在空调系统启动后逐渐减小,不与建筑冷负荷最大值时刻重合,不增加建筑设计冷负荷;热风侵入冷负荷由航站楼风量不平衡导致,最大、最小值分别为当时基础冷负荷的22.4%,5.9%。此次测试参数的分布特性可为机场航站楼空调系统设计及运行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种围护结构冷负荷快速计算方法,即以冷负荷系数法为基础,将建筑外围护结构视为一个整体,通过计算冷负荷修正系数而得到围护结构冷负荷。文中定义冷负荷修正系数为围护结构冷负荷与外围护结构冷负荷之比,同时还提出了冷负荷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建筑围护结构部分冷负荷时,只需用建筑外围护结构部分冷负荷乘以冷负荷修正系数即可,不用特殊计算内围护结构部分的冷负荷。根据围护结构冷负荷快速计算这一方法,以Access和VBA为工具编程,制作了一个冷负荷快速计算软件。该软件省去了普通软件逐个房间计算冷负荷的复杂性,同时也避免了用冷负荷指标估算时的误差。最后依次采用冷负荷快速计算软件以及现有的常用负荷计算软件计算典型建筑的冷负荷,验证该软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冷负荷温度修正值查询用表的不完善性,探讨了冷负荷温度的理论算法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该算法对冷负荷温度修正值进行了补充完善。结果表明:目前冷负荷温度修正值对于我国南部低纬度多风雨地区缺失;冷负荷温度算法经验证可行,除水平方向外,不同朝向冷负荷温度计算值与给定值各时刻最大差值均不超过1℃;冷负荷温度受建筑所在地经度、纬度、大气透明度、外壁面换热系数及吸收系数、板壁材料热物性及排列顺序等多因素影响;以永暑礁Ⅱ型墙体、Ⅳ型屋面为例,取外壁面换热系数为39.0 W/(m~2·K),由修正值补充结果得到永暑礁各朝向不同时刻冷负荷温度均低于北京,且平均差值可达2.5℃。  相似文献   

5.
空调冷负荷计算是空调工程设计的基础,其计算结果决定着空调系统冷源及各末端设备的选配。采用鸿业负荷V6.2计算软件,选取4个不同功能公共建筑,计算了夏季逐时空调冷负荷,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在夏季空调各项冷负荷中,新风冷负荷、人员冷负荷、围护结构冷负荷为冷负荷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在人员密度较高、群集系数较大、人员劳动强度较高的房间,人体潜热负荷比重较大。进一步指出合理选择人员密度数值、新风量标准是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冷负荷计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围护结构冷负荷是建筑冷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建筑围护结构冷负荷计算方法需要大量详细的建筑信息。城市规划阶段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只能获得建筑功能、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有限的信息,限制了传统方法的应用。本文结合城市规划阶段特点,依据建筑体形系数及窗墙比的不同取值,将公共建筑划分为24类,提出了公共建筑围护结构冷负荷的简单计算方法。以北京地区为例,对每一类建筑进行了不同底面边长及高度条件时的建筑围护结构冷负荷计算,提出了适用于北京地区的简单估算公式,并分析了建筑围护结构冷负荷与建筑底面边长、建筑高度及建筑体形系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徐洪涛  牛建磊 《建筑科学》2007,23(2):37-40,75
地板送风系统的室内空气分层现象对准确预测系统能耗非常重要。对该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冷负荷减少系数方法来简单而快速的计算人体活动区域的冷负荷大小。首先,把室内热源类型分为墙体、人体、电器设备和照明四种,以定热流作为边界条件,利用计算流体动态(CFD)模拟方法可以获得人体活动区域的冷负荷Qoccupied。其次,基于同样的边界条件,对上述四种不同热源单独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人体活动区域四个不同的冷负荷减小系数α,从而得到加和冷负荷Q′occupied。本文分析了一种回风口与排风口分别位于房间中部和天花板上的地板送风系统,通过数值模拟发现Qoccupied与Q′occupied的偏差在10%以内。由于模拟计算单一热源的冷负荷减小系数非常简单,所需时间也远小于前者(Qoccupied计算),采用加和计算冷负荷的方法在工程上是切实可行的。对该地板送风系统,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冷负荷减小系数数据库,以简化整个人体活动区域冷负荷的预测方法,从而为工程设计应用提供一种实际可行的冷负荷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空调房间使用内遮阳可减少冷负荷7~28%左右。本文应用 Z 传递函数法-冷负荷系数法将得热转变为冷负荷。文中通过实测数据和理论计算提出了有内遮阳窗户冷负荷计算的公式和适用于我国空调设计的内遮阳系数、传递函数系数、冷负荷系数和冷负荷温差的数表供全国各地使用。并通过实例介绍了计算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了规划设计阶段区域供冷系统能源站负荷预测及同时使用系数确定存在的问题。并以重庆市江北嘴区域供冷项目为例,借助鸿业负荷计算软件对各终端建筑的总冷负荷进行逐时计算分析得到其能源站设计总冷负荷为500943.00kW,进而计算出其冷负荷的同时使用系数为0.69。  相似文献   

10.
分别就锯齿形厂房和无窗厂房,对原围护结构冷负荷计算方法所得结果与冷负荷系数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偏差较大,建议采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围护结构冷负荷。通过计算分析,得知围护结构冷负荷在车间空调冷负荷中所占比例较小,其计算偏差的影响有限;机器散热引起的冷负荷是构成空调冷负荷的主要部分。对机器散热冷负荷计算中热迁移系数的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用DOE-2程序分析建筑能耗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比我国常用的负荷计算方法,介绍了DOE—2能耗模拟程序的计算机理,并就同一建筑,用以上两种方法分别计算了其冷热负荷和全年空调、供暖耗电量,验证了DOE—2程序用于分析我国建筑物能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地区某实际工程为例,在一定简化计算的前提下,基于工程中常用的冷负荷系数法,根据太阳能的入射能量分析热平衡,介绍了具有高大中庭的办公建筑的空调冷负荷计算简化方法。并与中庭实测温度梯度进行对比,得出可应用于工程中的高大中庭及周边办公环境的负荷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建筑墙体负荷计算是建筑能源系统设计的基本依据,也是建筑能耗分析和能源管理的基础。根据反应系数法编程计算,得到适合工程技术应用的新型节能墙体冷负荷温度计算用表和动态传热特性基础数据,从而将节能建筑墙体改革成果应用于空调冷负荷计算,并为建筑新型节能墙体热工性能的深入研究和综合性能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地板辐射供冷系统的室内外设计参数选取和负荷计算方法,通过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辐射供冷地板系统在不同的室内设计温湿度及冷水温度条件下的供冷量,冷损失量及表面温度等。应用该方法可以建立系统设计查找表格为地板辐射供冷系统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本文也给出了埋管辐射地板的系统布置方式及设计流程等。  相似文献   

15.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HVAC) system is the major electricity consumer in an air-conditioned building; therefore, an accurate cooling load calculation method is indispensable. ASHRAE has developed a Radiant Time Series (RTS) metho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ooling load calculation. However, outdoor design conditions and occupant load patterns vary with the buildings and cities.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example weather year and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generate design occupant load profiles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 for a subtropical climate. The results would be useful for determining the HVAC energy consumption in buildings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representative data for the prediction of annual energy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6.
Accurate and reliable building load measurement is essential for robust chiller sequencing control, building air-conditioning system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optimiz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scheme adopting the data fusion techniqu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uilding cooling load measurement of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s. The strategy uses two types o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on the cooling load, i.e., “direct measurement” of building cooling load, which is calculated directly using the differential water temperature and water flow rate measurements, and “indirect measurement” of building cooling load, which is calculated using a model using the instantaneous chiller electrical power input. Capitalizing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 data fusion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merge these two types of data to remove outliers and system errors as well as to reduce the impacts of measurement noises. Meanwhile, a method is implemented to provid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degree of reliability of the merged measurement. Validation of the data fusion algorithm is conducted using field data collected from a chiller plant in a high-rising building in Hong Kong.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夏季多层建设空调冷负荷的计算问题,经三个地区同一实例的负荷计算,提出了切合垢建筑设计指标取值方法和建筑的冷负荷与制冷量的区别,供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越南首都大厦(Vietnam Capital Tower)幕墙工程为实例,详尽介绍越南标准风荷载的计算过程,比较中越两国建筑风荷载计算方法,指出两国规范对风荷载的计算方法本质上是相同的,给出了越南标准风区图中基本风压值换算成中国规范的基本风压值对比表,比较了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振系数取值的差异。最后以工程实例表明,同一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风荷载中国规范计算值与越南标准计算值B、C类地貌相差不大,A类地貌中国规范计算值略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建筑全年动态冷负荷的冷水机组优化配置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一种在设计阶段对冷水机组方案进行优化配置的方法.首先,冷水机组的能耗计算简化为制冷机的实际制冷量和冷却水进口温度两个独立变量的函数.进一步,通过建筑动态负荷计算获得全年冷负荷频率特性以及相应的室外湿球温度分布,其中湿球温度决定了冷却水最低进口温度.最终,计算出各种冷水机组配置方案的全年以及不同冷负荷需求工况下的运行电耗,并得出最优化的节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