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电力》2006,39(2):54-54
我国首台“煤粉-秸秆混燃”发电机组在山东十里泉发电厂建成投产,这标志着我国在推广生物质能发电方面迈出新的步伐。这一发电机组是从丹麦BWE公司引进的秸秆发电技术,项目改造静态投资8357万元。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为6.6亿t,可作为能源用途的秸秆近2亿t。按这一机组年运行7236h计算,每年将燃用秸秆10.5万t以上,相当于减少7.56万t原煤(20920kJ/kg)消耗,并可使当地农民每年增收约3000多万元。与煤炭发电相比,利用秸秆发电技术改造后的这台机组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500t,并可有效减少农民焚烧秸秆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及悬浮颗粒对大气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华北电力技术》2007,(5):22-22
据悉,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动生物质发电,使废弃秸秆变为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同时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据预测,“十一五”期间中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将达到550万kW,每年可直接为农民带来100亿元以上的收入,提供就业机会约18万个。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每年废弃的农作物秸秆约有1亿t,折合标准煤5000万t,预计到2020年全国每年秸秆废弃量将达2亿t以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韩文科认为,生物质发电将是中国最大的环保项目,可有效解决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信息快递     
《继电器》2004,(19)
新品看台我国首台秸秆发电机组将投运山东枣庄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于 8月 2 2日举行了秸秆发电技术改造签字仪式。据悉 ,这一秸秆发电项目在我国尚属首例 ,对我国电力发展具有前瞻性和示范作用。华电国际十里发电厂引进丹麦的秸秆发电技术 ,并计划在依据十月份的 5号机组大修中 ,进行秸秆燃烧技术改造 ,预计明年三月份完成。改造后两台新增加的燃烧器年输入的热负荷将达到锅炉额定负荷时的 2 0 %。按年运行 75 0 0h进行计算 ,每年将燃烧 10 .7万吨秸秆 ,相当于减少 5 .8万吨标煤消耗。改造后的机组将极大地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有效地降…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电力技术》2005,23(6):58-58
我国首台“煤粉-秸秆混燃”发电机组2005-12-16在位于山东枣庄的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十里泉发电厂建成投产,这标志着我国在推广生物质能发电方面迈出新的实质步伐。这一发电机组是从丹麦BWE公司引进的秸秆发电技术,项目改造静态投资8357万元。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可作为能源用途的秸秆近2亿吨。  相似文献   

5.
秸秆发电为何要“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之所以不宜建大型的秸秆发电系统,或者说不宜大规模的建大型的秸秆发电系统,这主要是由我国农村的“乡情”所决定的。 首先,由于大型的秸秆发电系统一般都采用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技术,国外整个发电系统的效率较国内高,且大都使用单一的生物质燃料发电,没有广泛的使用多种生物质燃料的混合燃烧的先例或良好的适用性,因此,许多进口机组经常会“水土不服”。并且,国外的机组为了提高效率,单个发电系统的设计装机容量比较大,基本上都在2万kW以上,这导致每个电厂每年需要30万t以上的秸秆供应,电厂投资都达2亿至3亿元之巨。因此,最终发出的电力价格会比较偏高,且短期内很难降下来。让大多数农民为了节能或者环保而承担更高的电价,时机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6.
赵旺初 《发电设备》2006,20(5):362-362
2005年12月16日我国首台秸秆混燃发电机组——枣庄华电十里泉发电厂5号机组正式投运。该机组属老机组改造的秸秆和煤粉混合燃烧发电项目,2005年5月开始改造,投资8357万元,引进丹麦秸秆发电技术。在锅炉原有的系统和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对原5号机组增加2台热负荷30MW的秸秆专用燃烧器,并对风系统及其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  相似文献   

7.
随着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第二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于12月18日投产,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kW。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12月16日,集团公司首座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华电宁夏宁东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这是目前亚洲投产的又一座大型太阳能发电项目。该项目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1万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7月7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重点科技项目——"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6机组项目"秸秆制气试验成功,各项参数达到设计要求,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农林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气化与燃煤耦合发电项目。项目新建一台循环流程床气化炉(负压运行)及其附属设置,燃料消耗量8 t/h,其中50%  相似文献   

10.
观点     
《电气时代》2007,(12):14-14
马天瑞:中国正日益成为可再生能源制造业的世界领袖,汪啸风:三峡26台机组发电每年可减排1亿t CO2,石定寰:风电上网招标定价近乎“杀鸡取卵”  相似文献   

11.
超超临界发电技术,代表当今世界火力发电技术的顶级水平。与亚临界机组相比,每台百万超超临界机组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8万t,可减排二氧化碳23万多t、二氧化硫480t。由于它的高效、低排、低耗,因此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此前,这项技术被少数几家跨国公司所垄断,在我国更是一项空白。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短短3年时间,攻克70多个难关,上海电气(集团)公司生产出我国第一台100万kW等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2006年底在华能浙江玉环电厂正式投产,并于今年4月完成热力性能考核试验,这标志着中国电力行业迈入了世界先进水平。2003年10月,上海电气与…  相似文献   

12.
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330MW机组循环冷却水处理优化试验研究”科技项目已正式通过验收。 “330MW机组循环冷却水处理优化试验研究”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下达扬州发电公司的科技项目。  相似文献   

13.
《东方电机》2006,34(4):8-8
华电集团公司6月27日1000MW超超临界空冷机组主机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集团公司主办,宁夏华电灵武发电有限公司承办。  相似文献   

14.
数字     
《电力设备》2008,9(2):91-92
6000万kW 2007年12月10日,以内蒙古华电辉腾锡勒风力发电有限公司120MW风电全部投产为标志,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发电装机容量突破6000万kW,达到6043.68万kW,成为我国第3家装机容量超过6000万kW的发电集团。  相似文献   

15.
高育红 《供用电》2009,26(1):41-41
2004年5月,国家叫停小型燃煤发电机组,而民营企业要参与发电市场,仅限于秸秆发电、垃圾发电或风力发电领域。国际能源机构的研究表明,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2t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1t标准煤。农作物秸秆还具有非常优良的环保和经济性。秸秆的平均含硫量只有3.8‰,远低于煤炭10‰的含硫量。利用秸秆发电,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十里泉发电厂140MW机组秸秆发电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十里泉发电厂#5机组(140MW)利用秸秆发电技术改造的可行性研究,开发中国的“第二”煤田,转变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和产业链结构,有利于国家的煤炭战略储备。同时,利用秸秆发电可在一定程度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煤炭资源的短缺和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7.
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包头发电分公司对采用水环式真空泵的600 MW机组真空系统进行了改造:加装蒸汽喷射器,利用除氧器连续排汽作为机组驱动蒸汽,蒸汽喷射器动力蒸汽和抽吸混合物排至冷凝器,疏水回收至高压侧凝汽器热井,不凝结气体由1台真空泵抽走。改造后,减少了真空泵运行数量,机组真空度提高了0.25 k Pa,辅机耗电率下降了0.003%,每年可节约资金72.84万元。  相似文献   

18.
华电蒲城发电公司一期机组汽轮机调节阀在DEH指令稳定不变时其开度发生变化,即发生晃动,经分析引起调节阀晃动的主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9.
16日,襄樊市在京举行中美合作襄樊环能垃圾发电制肥项目签约仪式,12月下旬,该项目将在该市高新区团山镇开工建设。据悉,垃圾发电制肥项目预计总投资12亿元,由襄樊市环能垃圾制肥发电有限公司运营,该公司由美国ARTEL环保国际公司和枣阳市恒诚工贸经联有限公司合作投资成立。据介绍,美国ARTEL国际公司将提供厌氧高科技专利技术,利用农村有机物秸秆、禽畜粪便、生活垃圾制取高效复合肥并发电。该项目绿色环保,建成投产后可年产有机绿肥10万t,高效有机复合肥57万t,机制砖1.2亿块,发电1.8亿kW·h,预计年总产值可达10.55亿元。■转载自《楚天…  相似文献   

20.
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发电能够大幅度提高生物质的利用效率,降低机组碳排放,是今后燃煤机组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某电厂300 MW等级燃煤机组,以能量守恒定 律为基础,通过锅炉热力校核计算,分析了机组在不同工况下大比例直接耦合生物质发电对燃煤机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比例直接耦合生物质发电后,原有受热面布置基本能够满足换热需要;减温水量增加,锅炉热效率下降0.14百分点~2.69百分点,可减排CO2约121.2万t;引风机需要进行扩容改造,对受热面腐蚀、脱硝、除尘和脱硫系统均会有不利影响,需要采用专门措施确保机组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