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采用喷砂、着色探伤、冷弯、阶梯式刨削及高、低倍金相检验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种规格管线钢板受力后表面所产生的板条状翘皮裂纹缺陷(卷板)和开口呈撕裂状纵向裂纹缺陷(平板)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两种规格钢板受力后不同的表面缺陷同属于一种缺陷的不同表现形式,受力后表面缺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铸坯皮下气孔遗传所致。  相似文献   

2.
马钢2 250mm生产线在X80管线钢生产中,部分钢卷板边边部存在表面"翘皮"缺陷,成为影响X80管线钢钢卷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卷板缺陷试样的金相分析和能谱分析,发现连铸坯的表面缺陷是造成热轧卷边部重皮缺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期某厂热轧带肋钢筋表面出现缺陷的问题,通过采用宏观与微观分析方法,对这些表面缺陷进行了分类及形成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表明:这些表面缺陷可分为凹坑、结疤、翘皮、形状不正以及折叠5类,其中方坯表面脱落的渣皮压入热轧带肋钢筋表面是凹坑、结疤、翘皮以及形状不正4类缺陷形成的主要原因;方坯割伤是折叠缺陷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唐钢1580生产线生产J55石油套管用钢的工艺流程、产品性能及钢卷表面出现翘皮缺陷的现象。通过对比分析,查明产生翘皮缺陷的原因主要与连铸过程的工艺控制有关,连铸拉速的波动导致板坯表面微裂纹和重皮的形成,轧制后即在钢卷对应区域产生翘皮缺陷。粗扎立辊轧制力的大小不是造成翘皮缺陷的主要原因,但对翘皮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金相、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实验手段分析了低碳钢翘皮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措施.结果显示,翘皮缺陷部位有明显脱碳现象,且组织内部存在大量弥散点状的氧化物质点,认为翘皮缺陷为铸坯表面裂纹经轧制所致.通过调整铸机设备精度、优化冷却强度,调整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低碳钢带钢表面翘皮缺陷显著改善,翘皮发生率由36%降至2...  相似文献   

6.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手段,通过显微组织检验和物相检测,分析了冷轧带钢表面翘皮缺陷的成因。结果表明:带钢表面连续、集中分布的翘皮缺陷不是由连铸坯夹渣、气孔、裂纹等缺陷导致,而是连铸坯表面的划伤在轧制过程中未能被消除,演化为翘皮缺陷,经酸洗后暴露所致。通过更换连铸机异常设备,并增加连铸坯表面检验,冷轧带钢表面翘皮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针对薄板坯连铸连轧线生产高碳钢65Mn出现的表面翘皮问题,分析出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铸坯边角部裂纹。通过降低二冷水量、合理分配扇形段水量分配比例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65Mn板卷翘皮缺陷的形成,使高碳钢65Mn表面翘皮缺陷由10.03%降至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304不锈钢精密带光亮退火生产环节,钢带表面易出现金属粉的现象,导致产品表面质量存在不稳定性。针对304不锈钢精密钢带表面出现的“炉灰”缺陷,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貌,并用能谱仪对缺陷处局部成分进行了点扫描和面扫描检测。结果表明,304精密钢带“炉灰”缺陷微观形貌为白色微颗粒。结合能谱微区分析结果和相关研究分析,推测“炉灰”缺陷主要是由于304不锈钢基体组织中硼元素质量分数过高,钢带在光亮退火过程中硼原子易与保护气氛中分解的活性较高的氮原子结合,生成氮化硼析出而形成的。通过控制不锈钢基体中硼元素质量分数不大于0.001 5%,从而达到有效降低304不锈钢精密钢带“炉灰”缺陷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宏观形貌检验、低倍酸洗检验、金相检验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对低碳钢热轧卷板边部翘皮缺陷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卷板横截面上,翘皮呈现为深度约60μm的微裂纹;裂纹两侧组织明显粗大;裂纹两侧存在高温氧化物质点和氧化铁皮;裂纹内未见K、Na、Al等异常元素;铸坯角样低倍酸洗检验存在微小裂纹。综合分析可知,造成缺陷的主要原因为铸坯角部微裂纹。通过连铸结晶器和足辊冷却水量,二次冷却区冷却工艺和扇形段辊缝开口度及弧线精度等优化控制,有效杜绝了此类缺陷发生。  相似文献   

10.
兰钢 6 50厂轧制F锭 ,Q2 35AZ锭及 1 50 2 2 0Mn连铸坯 ,1 50 2 Q2 35AZ坯时 ,有时产生表面裂纹、翘皮、夹杂等缺陷。本文分析了表面裂纹产生的原因 ,以及减少和制止表面裂纹产生所采取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宝钢厚板生产中出现翘皮缺陷的质量问题,进行了现场跟踪与分析,得出厚板翘皮缺陷主要与来料板坯的质量有关。通过调整连铸浇注水口吹氩量、控制板坯清理深宽比、优化板坯清理模式等措施,保证了来料板坯的质量,厚板翘皮缺陷得到有效控制,缺陷发生率由0.63%下降至0.34%。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热轧板卷表面质量,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翘皮和黑线两种典型缺陷。分析结果表明,热轧板表面黑线或翘皮缺陷微区成分主要由二次脱氧产物、钢包渣、保护渣等物质构成。结合表面缺陷附近的金相组织、夹杂成分和晶粒结构可以得出,热轧板表面缺陷的形成在炼钢过程主要受钢包渣或结晶器保护渣的卷入、铸坯皮下气孔、铸坯表面(边部)裂纹等影响;在轧制过程主要受氧化铁皮轧入、侧压定宽机参数不合理等影响。详细讨论了热轧板表面典型缺陷产生的位置和形成过程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重钢新区在投产之初,连铸板坯表面原始合格率较低,铸坯表面的主要缺陷表现为:表面纵裂纹、铸坯角部 横裂纹、铸坯宽面边部凹陷,此外黏结问题一方面对工艺顺行造成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制约了铸坯表面质量的提 高。通过对现场生产过程中铸坯表面缺陷的跟踪和分析,并在生产中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最终使铸坯表面无清 理率达到了较高水平,为连铸坯的热送热装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针对HPB235钢在轧制过程中产生翘皮缺陷,从炼钢角度采取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普碳钢翘皮缺陷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水全氧量及夹杂物量对翘皮缺陷的发生率有较大影响。炼钢系统通过优化转炉-精炼-连铸工艺操作,有效降低了高速线材因脱氧产物及夹杂物而导致翘皮缺陷的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20Mn23AlV高锰无磁钢的高铝含量导致连铸过程中钢水与连铸保护渣的剧烈反应,连铸坯产生大量裂纹缺陷,影响其连铸正常生产。为提高铸坯质量,保证20Mn23AlV高锰钢连铸生产顺行,本研究对现场生产20Mn23AlV的连铸工艺和采用的连铸保护渣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实验室的感应加热炉进行渣-金反应试验,并结合化学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开发出20Mn23AlV低反应性连铸保护渣,并采用工业试验证明采用低反应性连铸保护渣可以消除连铸坯表面裂纹缺陷,20Mn23AlV高锰钢铸坯修磨量可由8%降低至1%。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连铸坯表层夹杂物在轧制过程中的演变行为,对板坯表层线缺陷进行分析发现,缺陷距表层几十微米,宽度约为200 μm,对其内物质进行能谱分析,发现有钠、钾元素,说明该缺陷可能是由于结晶器流场不合理等原因造成保护渣卷渣。通过建立连铸板坯表层夹杂物轧制过程有限元模型,对连铸坯头部、尾部不同位置夹杂物轧制过程中的演变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轧制道次的进行,夹杂物周边出现裂纹,并且随着轧制过程的进行,夹杂物周边的裂纹越来越大。轧件头部、尾部夹杂物逐渐向轧件表面移动,距离表层越近的夹杂物越容易迁移到轧件表面,而深度相同、水平位置不同的夹杂物,距轧件边缘距离越远,在轧制过程中越容易迁移到轧件表面。  相似文献   

17.
朱伟素 《中国冶金》2017,27(2):37-40
采用假想面法建立了辐射管辊底式热处理炉炉内钢板加热的二维数学模型,开发了辐射管热处理炉模型控制系统。该模型包括钢板温度跟踪和炉温设定两个模块,钢板温度跟踪可以实时计算钢板在炉内的温度,为钢板热处理进入保温状态提供依据;炉温设定可以计算不同钢种、不同厚度、不同热处理目标温度下钢板对应的炉温设定值范围,用于指导生产。该模型已成功应用于某公司的辐射管辊底式热处理炉上,通过埋偶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精度在±5℃以内,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影响热轧板带产品质量的表面缺陷形貌多样、机理复杂,涉及冶金成分控制、铸坯质量、热轧等多个工艺环节。为解决表面判定中标准执行不规范、质量判定尺度不一致、漏检错判、客户需求无法实现的种种问题,从热轧表面图谱制定研究、表检仪缺陷检测关键技术、表面缺陷等级系统的设计、表面自动判定产品大类级别系统的设计等方法上,就如何实现表面质量智能化自动判定展开论述,同时在相关系统中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判定流程,绝大部分缺陷判定准确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9.
在板坯连铸过程中,二冷区传热的均匀性对铸坯表面与内部质量均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对国内某钢厂二冷各区的喷嘴进行了喷淋性能测试,根据各冷却区喷嘴的布局及2 000 mm×250 mm断面包晶桥梁钢板坯连铸生产过程的各区水量分布,建立了铸坯三维凝固传热有限元计算模型,模拟分析了铸坯在二冷区内的动态凝固传热行为。在此基础上,优化调整了连铸二冷高温区的喷嘴布局。结果表明,某钢厂原二冷区喷嘴布局条件下,其高温区的铸坯表面温度沿其横向波动较大。典型生产工艺下,二冷4区出口处的铸坯宽面表面横向温差最大,即距角部313 mm处的宽面表面温度最高为1 073 ℃,而距角部873 mm处的宽面表面温度最低为996 ℃,温差达77 ℃。而当铸坯进入二冷弧形区时,铸坯表面的横向温度分布逐渐趋于均匀。将二冷2区的喷嘴安装高度由距铸坯表面170提升至200 mm、3区和4区的喷嘴安装高度由距铸坯表面200提升至240 mm,可使铸坯在高温区内的表面横向温差最大值降至30 ℃以下,大幅改善铸坯表面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塑料模具钢SM50钢板表面裂纹缺陷,采用生产工艺情况调查、能谱分析和金相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SM50钢板表面裂纹缺陷并非铸坯原生裂纹导致,而是由于连铸坯在处于两相区时热装,铸坯晶粒度极不均匀导致的热装裂纹。通过改进现有工艺,提出了对铸坯进行下线缓冷、温装入炉的改进措施。新工艺实施后,SM50钢热装裂纹缺陷比例由原来的4.24%下降到0.30%以下,钢板表面裂纹率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