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介绍了高炉炉缸烧穿前的操作维护及事故后的处理,并提出预防炉缸烧穿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高炉炉缸炉底烧穿事故及其处理方法,分析了烧穿的原因,从高炉长寿高效目标出发,提出改进对策,期望迅速扭转烧穿事故频发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延长高炉寿命、提高单炉产量、降低燃料比是推动当代炼铁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高炉使用铜冷却壁后,高炉寿命的限制性环节逐渐从炉身下部、炉腰、炉腹等高热负荷区域转向炉缸。通过对炉缸温度场、流场以及灌浆过程应力分布的模拟,系统研究了近年来国内外连续发生的多起炉缸炉底烧穿事故,结果表明:铁口两侧下方300~500mm是铁水冲刷最严重的部位;炉缸结构不合理、冷却系统不匹配、耐火材料质量差以及炉缸监测缺失是影响炉缸寿命的主要因素;减小灌浆压力及灌浆面积有利于减小砖衬热面的应力。此外对炉缸烧穿后的挖补给出了操作指导。  相似文献   

4.
对高炉炉缸烧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烧穿后的炉况恢复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护炉保产措施,为高炉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高炉炉缸损坏的机制,认为现代高炉造成炉缸烧穿的关键因素是液态渣铁流动的机械冲刷。当前,炉缸烧穿的主要原因是炭砖的铁水熔蚀指数过高。延长炉缸寿命的关键在于耐火材料质量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周汝莆  王绍斌 《炼铁》1989,8(4):33-37
1988年2月18日3时24分本钢2号高炉炉缸烧穿,本文对这次事故作了分析,指出长期强化冶炼、炭砖质量差是这次炉缸烧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洛钢1号高炉炉缸烧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处理,提出了护炉保产措施,对烧穿后事故处理以及炉况恢复进行了总结,为高炉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炉炉缸烧穿事故的处理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炉缸烧穿事故的成因,介绍了炉缸烧穿的处理方法,从设计、监测、原燃料质量和操作维护等方面提出预防炉缸烧穿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高炉炉缸烧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烧穿后的恢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白普林 《山西冶金》2023,(2):117-119
高炉炉缸温差升高危害性很大,严重时会发生炉缸烧穿事故,对生产及人员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近些年国内高炉炉缸温差升高护炉主要采取控制合理产能、配加含钛炉料、提高冷却强度、堵风口、停风凉炉等措施。针对首秦2号高炉近几年炉缸温差升高后运行情况,主要介绍采取的相应措施及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从炉缸结构设计关键要素的分析着手,从侵蚀机制、炉缸传热体系的建立到炉缸的设计理念对炉缸的长寿 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指出高炉长寿的关键控制环节为:设计、施工、烘炉、开炉节奏、操作稳定、维护管理。在合适 的炉缸冷却系统和结构配置条件下,有效杜绝和防止气隙是炉缸长寿的关键。设计要有完善的防止气隙的措施; 安装中要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采用热水烘炉提高炉墙温度,促进水分蒸发;控制高炉开炉进程,给予新高炉一个 磨合期,保证炉缸的传热体系可靠、有效,以实现炉缸的无气隙化操作。无论炉缸耐材采用何种配置结构和采用何 种冷却系统,都必须以建立良好的传热体系为前提,只有尽快形成稳定的渣铁壳,才能实现炉缸的长寿。  相似文献   

12.
曹锋 《中国冶金》2013,23(1):36-38
高炉炉芯温度是炉缸活跃程度的重要表征。炉芯传热可作为一维稳态传热来处理,通过建立首钢京唐1号高炉炉芯传热的计算方程,计算绘出了炉芯温度-炉缸温度、炉芯温度-陶瓷垫厚度的关系线,确定了现阶段首钢京唐1#高炉合适的炉芯温度为310~380℃,分析得出炉芯温度低时,炉缸工况差,炉芯温度和铁水温度的相关性弱。  相似文献   

13.
转底炉工艺是目前处理含铁尘泥最有效的工艺之一,但传统转底炉处理尘泥需要造球且只能铺设1~2层球团以致生产效率较低。针对该问题,料层厚度是传统工艺10~30倍的新型厚料层转底炉技术应运而生,同时无需造球并取消了燃烧装置,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建立了新型厚料层转底炉工艺多孔介质异相反应直接还原数学模型,研究厚料层转底炉的工作特性,分别对厚料层转底炉内的还原性气氛、脱锌、金属化率进行分析与讨论。研究表明,厚料层转底炉物料出炉时脱锌率超过99%且金属化率达到90%以上,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研究结果丰富了转底炉工艺理论,并为新型厚料层转底炉工程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是转底炉生产工艺重要的组成部分,余热锅炉又是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核心设备。对转底炉烟气特性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某钢厂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对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堵塞、锅炉管腐蚀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防堵、防腐蚀的措施,并对余热锅炉防腐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减轻了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堵塞和腐蚀,并在转底炉实际生产中得到了验证,为解决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堵塞、腐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长期加钛护炉高炉的炉缸进行解剖获得了富钛保护层的样品,并推测了富钛保护层在高炉中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Ti(C, N)晶粒最初从铁水中析出,然后通过晶界迁移在炉渣中长大,最后Ti(C, N)晶粒与熔渣和铁水一起凝结形成保护层。此外,采用酸蚀法观察了Ti(C, N)晶粒的微观形貌,发现Ti(C, N)晶粒表面相对平整且具有大量环形层状结构,另外还有少量立方体式堆砌形式存在,Ti(C, N)晶粒内部并不致密。  相似文献   

16.
周成林  吕春龙 《中国冶金》2021,31(11):49-53
通过对水钢 2 500 m3高炉炉缸堆积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炉缸堆积治理过程进行总结,在优化装料制度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开放中心和稳定边缘煤气流、增加中心焦比例、缩小中心焦角、加组焦、提炉温、堵风口、改用长风口以及用锰矿和萤石洗炉等措施,使高炉生产逐步恢复正常,技术经济指标改善。  相似文献   

17.
张建  林超  杨柳  王牧麒 《中国冶金》2019,29(12):59-63
炉缸的运行状况对高炉长寿起着决定性作用。首钢京唐2号高炉2017年8月开始炉缸侧壁温度急剧上升,对高炉的正常生产和人员安全提出了严峻考验。炉缸侧壁高温点的位置坐标表明,首钢京唐2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的直接原因是炉缸内部铁水环流加剧对炉缸内衬的化学侵蚀和物理冲刷。进一步从铁水成分、炉底温度、铁口深度和铁水流速等因素分析,证实了2号高炉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根源在于炉缸活跃性恶化。此外,较高的硫负荷和焦炭灰分、较低的终渣碱度及水箱漏水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炉缸不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彭程  范建峰 《中国冶金》2019,29(3):53-56
为了综合利用氧化铝冶炼产生的赤泥,探索在转底炉中直接还原赤泥、磨矿磁选获得高品位直接还原铁。通过实验室试验摸索了转底炉还原工艺参数,并在转底炉工业试验线进行了工业试验。实验室结果表明,赤泥还原后的直接还原铁(DRI)金属化率可达88.6%,磁选后的铁品位可达82.1%,磁选后的铁回收率可达88.9%。工业试验中,转底炉还原后,产品金属化率平均为69.2%,将还原后的DRI磁选获得高品位的DRI产品,磁选后DRI的铁品位为72.8%,磁选后铁回收率达到了85.2%,初步打通了在转底炉中还原赤泥、磁选的工艺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代兵  梁科  王学军  李鑫  郭玉伟 《中国冶金》2015,25(12):45-49
在对传统炉缸活性计算模型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本钢新1号高炉等国内大型高炉操作惯性大的特点,提出了两个炉缸活性量化计算模型,即炉缸工作活跃指数优化模型和炉缸活跃性指数优化模型。通过采集与处理本钢新1号高炉生产数据以及编程技术完成了模型的离线计算,并成功应用于本钢新1号高炉的生产中,实现了对炉缸活性的量化计算。实践证明,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真实地反映炉缸活性状态,有效地帮助高炉操作者及时把握炉缸活性,当炉缸活性下降或失常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尽早进行操作干预,将炉缸不活抑制在萌芽状态,及时地避免了因炉缸活性恶化所造成的一切损失,从而在维护炉缸活性、保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