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优化简化地面建设模式,降低地面建设投资及集输能耗,大庆油田在高寒地区创造性的应用了单管通球集油工艺。文章通过对大庆油田第一至第六采油厂的六个聚驱或高浓度聚合物区块进行调查分析,采用单管通球集油工艺后油井平均井口回压全部低于1.5 MPa,均在设计压力范围内;高回压油井仅占总井数的6.9%;油井平均进间温度与凝点间的差异在-5.8~1.8℃之间,油井运行情况良好。应用该项工艺后,与常规的双管掺水流程相比单井工程投资可降低2.3万元,单井运行费用可降低1.27万元,以标准煤计单井综合能耗降低2.1×104kg/a,节省投资及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地面投资,近几年加大了电热集油工艺在油田地面建设中的应用力度,应用电热带伴热管和井口安装电加热器等配套设施代替常规集油掺水管道,从现场运行情况看,电加热集油工艺和常规掺水集油工艺相比,运行费用基本持平,运行能耗降低38.2%.通过分析对比,得出了电加热集油工艺较常规掺水集油工艺可有效降低集油系统能耗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冀中北部地区新发现的一批小断块油田,含油面积小、分布零散、单井产量低、投产后产量递减快。边远独立小断块油田简易集油、集气工艺投资少、见效快、易于管理。在地面建设中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充分利旧,橇装为主,可有效降低建设投资。小断块污水就地处理回注是改善其开发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岔河集油田南部区块原油黏度高,凝固点高,含蜡量高,先导试验发现多数井无法实施单管冷输集油,因此地面系统简化改造时选用了掺水集油流程。为降低改造投资,便于掺水量的调控,设计了支环状掺水集油工艺。应用结果表明,与单井双管掺水流程方案相比,支环状掺水集油工艺可节约改造投资15%~20%,较改造前的三管伴热流程年节省燃气78×104 m3。  相似文献   

5.
大庆低渗透油田集油流程主要以环状掺水集油流程为主.近几年来,为了节省地面建设投资,开发了两种电热管集油流程.通过对几种集油流程技术经济对比表明,环状集油流程投资最低,电热管单管通球流程投资最高;从运行费用方面看,枝状电热管集油流程运行费用最低;从投资及十年运行费用现值看,枝状电热管集油流程也最低;如果单井掺水量降低40%,环状集油流程投资及十年运行费用现值与枝状电热管集油流程接近.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投资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地面工程设计优化简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集油工艺的简化及配套工艺的发展也势在必行.集油工艺的简化需要配套工艺的同步发展,充分重视单井计量、活动热洗及单管集油的保驾措施等配套工艺给集油工艺简化带来的制约,积极思考、研究集油系统配套工艺技术,以促进集油工艺的进一步简化.  相似文献   

7.
大庆西部外围油田产能区块地面建设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庆西部外围待开发油田储量丰度低,地质条件复杂,地面建设条件差的特点,根据地面地下一体化原则,提出了在钻井上采用斜直井相结合的布井方式;集油系统采用小环掺水、树状电加热、单井或集中拉油等简化集油工艺;采出液处理采用高效合一装置;应用长距离混输技术,扩大集油半径的优化措施。通过地面建设的优化研究,从而经济有效地开发外围油田未动用区块。  相似文献   

8.
大庆外围油田地层渗透率低、油品性质差、单井产量低、地面建设可依托性差,制约着油田开发。目前在大庆外围油田应用的原油集输工艺主要有双管掺水集油工艺、单管环状掺水集油工艺、电加热集油工艺、单管深埋不加热集油工艺等。结合产能建设及老区改造工程将葡北油田剩余油井改造为单管不加热集油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能耗。  相似文献   

9.
针对葡北油田地面系统存在的集输半径不合理,地面设施腐蚀老化严重,运行能耗高及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在单管深埋冷输试验及配套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对葡北油田进行冷输工艺调整改造.对葡北油田已改造完成的4座转油站运行情况分析,单管深埋冷输工艺与单管环状掺水流程相比平均单井节省改造投资4.5万元,与双管掺水流程相比平均单井节省改造投资8.3万元,单井年节省运行费用达到2.65万元.  相似文献   

10.
肇州油田州19区块建设58口井,土地费用1900多万元,占总投资的31.8%,其中赔偿青苗费达到1000万元。针对这一问题,大庆油田采油八厂开展了以丛式井为核心的一体化研究工作,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合理布置丛式井能够避开地面障碍物,减少管线、电力线等穿越地面障碍物的工作量。丛式井地面建设工程量较直井低,地面建设投资较少,后期的改造、维护费用相应降低,经研究地面建设投资较直井低20%左右,年单井节约运行费用0.6万元左右;丛式井较直井节省占地效果明显,节约用地50%左右。  相似文献   

11.
李瑞 《石油知识》2012,(4):16-17
一.稠油开发四种单井集油流程之比较 稠油集油流程目前国内外主要有注采合一、注采分开这两种集油流程。如我国某稠油小断块油田某区.油层薄,短周期注汽吞吐,单井产量低,单井集油工艺采用注采合一集输流程及技术.注汽管道可以兼顾集油管线功能,即单井注汽、采油共用一条管线,不仅流程简洁,经济、合理、适用.减少工程投资.同时运行费用小,  相似文献   

12.
在大庆油田,电加热集油工艺的应用简化了地面建设模式,有效地降低了地面建设投资,尤其对于油井分布零散、系统依托性差、伴生气量不足的产能区块,其优势更为显著。阐述了电加热集油工艺的特点,以大庆外围油田某区块为例,对电加热集油工艺与单管环状掺水集油工艺进行了对比,该工艺的投入使用,使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为低产零散油田的高效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介绍了碳纤维维温电加热管道及电热带维温电加热管道的性能特点及其在大庆油田的应用,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锦607块地面集输工艺运用自动化平台计量、自控掺液、油气混榆、集中加热等新技术,形成了新的稠油区块地面油气集输模式,克服了传统平台井集输工艺存在的集油半径大、工艺复杂、工作量大、能源浪费严重问题,实现了减少地面建设投资、缩短集油半径、节能降耗的目的.其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在油田集输工艺"优化、简化"工作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开发时间延长,大庆西部外围油田产量逐年减少,为了弥补产量递减,2012年采油九厂开始开发动用致密油层。由于致密油储层岩性致密、资源丰度低、有效厚度薄、开发难度大,而且致密油投产后初期产量高、递减快,生命周期短,给地面工程建设带来规模难以确定、单井建设投资高等一系列困难。多年的科研攻关与试验表明,水平井+大规模体积压裂是最有效的开发方式。在齐平2和龙26区块产能建设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如"以电代油"钻井,新建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有依托井采用先拉后输的集油工艺,偏远无依托井采用集中拉油工艺,以及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计量方式和不同道路设计等,既降低了建设投资,减少了运行费用,又保证了致密油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5.
萨北油田单井集油工艺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单井集油工艺及配套技术分析,掌握制约集油工艺简化优化的瓶颈技术,并根据存在问题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实现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的双重效果.同时对完善新的集油工艺所采取的新技术(井口电磁防蜡技术、超导热洗技术及空穴射流技术)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其现场应用情况来验证上述技术对新的集油工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长庆低渗透油田油气集输工艺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长庆油田低渗透复杂油藏及恶劣的自然环境,科技人员坚持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油田地面集输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以长庆马岭、安塞、靖安和西峰等低产、低渗油田为代表的集榆工艺相继创立,创造了低产、低渗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模式,形成了适合长庆油区特点的高效简化地面工艺系列技术,集输流程由单井单管不加热密闭集输工艺发展到多井阀组双管不加热密闭集输工艺,再发展到多井双管不加热密闭集输工艺,最后到多井单管不加热密闭集输工艺,实现了从三级布站到二级布站的飞跃,流程愈来愈简,建设投资持续降低,开创了黄土塬复杂地貌条件下低渗透油田地面建设的新路子.文章综述了长庆油田地面集输工艺技术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升平油田开发建设现状,模拟编制升平油田地面系统高效运行15年开发方案。依据地面系统建设思路,根据地下井位、钻井区域、地面现状进行地面井位坐标优化,优化后的井位更有利于地面工艺的优化简化。距已建系统远、掺水集油工艺不能保证运行,以及应用掺水工艺转油站扩建规模较大、投资高的区块采用电加热集油工艺,可节省投资20%~40%。通过优化射孔方案、优化射孔工艺,低效井比例控制在4.5%以下,实现少井多产的目的。按照优化后方案运行,合理选择开发调整时机和规模,不仅可有效控制地面建设规模,提高系统平均运行负荷率,而且可大幅降低后期地面运行成本,油田整体经济效益将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大庆油田北五联集油系统工程中采用集中供电方案,与采用常规方案相比,简化了地面供配电系统结构,80 kVA变压器由新建94台减少到46台,利旧12台;新建80 kV变压器减少了48台,其A区和B区简化为2个集成优化配电系统供电,降低了工程投资,A区和B区常规方案工程投资502.4万元,集中供电方案工程投资389.8万元,集中供电方案比常规供电方案节省工程投资103.6万元,节省比例为20.6%。该方案对每口油井都进行实时监测,其数据上传到北五联中心控制岗,便于生产的精细管理。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区需要降低产建投资、老区安全环保风险大和计量系统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等问题,安塞油田开展了集输工艺的优化研究。应用示功图计量和数字化监控技术,开展了产建集油工艺的优化;应用多种管网优化技术,开展了环境敏感区域输油系统优化和集输管网整体优化,高回压和拉油井组集油工艺优化;应用多种计量新技术,开展了单井计量系统优化和站点三级产量监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目前低渗透油田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新区块单井控制储量低、渗透率低,单井产量低,递减速度快。为了减少工程投资,降低吨油成本,需要在地面建设中对油气集输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大庆外围油田为例,针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初步确定了单管电热油气混输流程与单管环状掺水油气分输流程两种工艺方案,并分别确定每种方案的设计参数和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对两种方案的一次性投资、运行费用和土地费用等进行了综合技术经济对比,最终确定单管电热油气混输流程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