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农村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战略,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只有提高农村城镇化的水平,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才能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率,真正地消除城乡差别。近年来,中国农村城镇化问题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关于农村城镇化的研究热点也主要集中在“三农”问题上,笔者从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两方面来阐述农村城镇化问题,从新的角度给予农村城镇化以新的理解。一、在实践中把农村城镇化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的景观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斐  胡维平 《山西建筑》2007,33(13):10-11
针对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设计依据,从心理需要、心理特征两方面阐述了使用者的个人心理因素,并对影响使用者心理因素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人为本设计居住区景观的原则,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提高社会大众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对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是农村社区发展的大趋势,是农村生产技术进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途径。农村城镇化会使农村原有的社会结构发生变迁,包括农户收入差距的拉大,农民的职业多元化和社会流动,农民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模式的拓展,农户文化的差异化和农村社会权力的分化。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农村城镇化可能带来农村的两极分化。 城镇化是农村社区发展的趋势    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的过程。其实质是社会生产力进步所引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改变…  相似文献   

4.
创建文明小城镇,有利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发挥小城镇的各项功能;有利于强化小城镇管理,改善和提升小城镇形象;有利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加快“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推广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小城镇活动,适应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带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于都市里的人群而言,因为有足够多的条件享受到来自诸如图书城、影剧院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文化建设”这一主题显然引不起他们任何的热情,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由于包括财政、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有被经济发展速度甩掉的趋势;在三农问题尤其被重视的今天,“农民增收”、“构建和谐农村”相关的政策措施必将带给农民群众实惠,当物质生活在进步时,我们也希望基层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能相应提高,二者相得益彰。这一缘由乃本刊此次策划“基层文化建设”主题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农村城镇化:七个方面需注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稳步提高。2003年,全国城镇化水平达39.1%,已步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村城镇化也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要健康有序的推进其发展,应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之一: 充分发挥农村优势 农村是食品、纺织等许多工业原材料的产地,它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加工场所和廉价而又吃苦耐劳的劳动力市场。和城市相比,农村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扬长避短,将农村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之二: 考虑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 部分农民不愿去掉其农民的身分是农村城镇化面…  相似文献   

7.
山区工业化是指建立在山区资源基础上,依托山区城市和集镇,使山区工农业总产值占山区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0%以上;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力占就业总劳力的60%以上,农民生活水平接近或达到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山区小城镇建设初具现代化水平。山区城镇化是指山区农村除以农为主外,在农村二、三产业得到发展,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力占绝大多数,农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接近或达到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一、山区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发展趋势 1.山区城镇化是伴随着山区工业化的趋势而发展的。城镇化是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人们生产生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51-52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增加内需、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主要是与旧的城镇化做对比,突出"新"字:即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强调以农民为中心,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提供政策支持。但是,农村城镇化建设并非只停留在制度调整层面就能达成,更重要的是提高农村整体教育水平,加快和做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从战略角度支持新型农业化发展。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源关系的解读、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居民差异分析,指出我国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即要通过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水平,并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科学的消费,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0%,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实现城镇化尚需30~40年时间,城镇化道路依然漫长且面临着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即使实现城镇化,仍需为4.8ft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为1.46亿农户提供住房和生产、生活设施,还要为多达16亿的人口提供食物,因此,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符合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和趋势。在此背景下,针对农民在城乡之间遇到的住房问题,我国农村住房制度改革与完善应当着重理顺两个方面的关系: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形成农村住房资产化和有效流转的制度保障,以此促进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和农村宅基地的集约节约利用:规范农民建房行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为农民提供住有所居、居而舒适、配套现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