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徐如贵 《山西建筑》2006,32(22):79-80
在分析现行抗震设计方法存在的局限性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包括设防地震等级、地震反应限值、抗震性能目标等,最后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近百年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历史演进,对现行规范规定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一些补充建议,如补充与规范抗震设防标准一致的性能目标,区分多遇地震与设防烈度地震下的性能水准1,对关键构件进行单独设计,根据不同结构类型提出对应的细化的构件性能目标要求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主要内容,包括设防地震等级的确定、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的划分和抗震性能目标的确定以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最后指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未来抗震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主要内容,包括设防地震等级的确定、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的划分和抗震性能目标的确定以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最后指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未来抗震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是目前世界各国学术界和工程界广泛关注的课题。作为一种更合理的设计理念,它代表了未来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方向,本文阐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背景、地震设防水准、结构的性能水平及其量化指标、抗震设计的目标性能以及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提出了目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杨玛莎 《福建建筑》2010,(11):42-44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提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其中,"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第二、第三水准设防目标,主要是采用经验调整系数及构造加强措施来实现,缺乏定量的计算分析。本文应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方法,采用静力非线性有限元倒塌计算原理,分析框架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对结构"大震不倒"进行定量分析,确保结构实现抗倒塌的设计目标。并结合一个超限高层实例,验证倒塌计算结果与振动台实验结果的相符性。  相似文献   

7.
车亚玲  冯章炳 《四川建筑》2006,26(1):107-109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是目前世界各国学术界和工程界广泛关注的课题。文章阐述了基于性能设计的提出及发展,地震设防水准、结构性能水准、结构性能目标以及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等,最后指出性能设计方法今后的发展趋势。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将发展成为未来的抗震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8.
论粘滞阻尼减震结构及其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结构控制中的基本概念 ,详细介绍了粘滞阻尼器的构造、滞回特性、计算模型、计算方法和布置原则 ,具体地提出了阻尼减震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设计方法。旨在对阻尼减震结构抗震设计技术的进步及其在今后工程中的推广应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蒋金梁  干钢 《浙江建筑》2012,29(12):8-12
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是一种建立在概念设计基础上的抗震设计新发展。在此介绍结构的性能水准、性能目标及其设计方法,并结合规范分析了小震设计的内力放大系数与中震弹性、中震不屈服设计放大系数的对比。认为应以概念设计为基础,合理确定设防水准、性能水准和性能目标,着重提高结构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大容量机组空冷系统属电站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与设备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电厂的正常生产。为了有效控制不同水准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及关键设备的破坏程度,在综合考虑结构及内部关键设备破坏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等因素后,提出大容量机组空冷系统抗震性能化设计方法,明确相应的抗震性能目标和性能水准。空冷系统抗震性能化设计中通过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确保不同性能目标下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延性需求,解决以生命安全为抗震设防唯一目标的单一抗震设防标准不够全面的设计弊端,从而减小震后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对常规抗震设计与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理论及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并着重阐述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的震害情况表明,在建筑抗震设计中不能简单地只设定以生命安全为目标的单一抗震设防标准,而且还应该确保地震时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从介绍日本抗震设计规范的思想及其演变过程入手,重点介绍2000年开始实施的基于性能设计的法规,讨论其对地震力和输入地震波的特殊规定以及新验证方法的特点,为我国地震工作者和建筑抗震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性能的耗能减震加固设计理论框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在国内外有关耗能减震加固与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性能的耗能减震加固设计的理论框架,并给出了设计过程中加固结构的性能目标、待加固结构的性能评估、减震概念设计、附加耗能器的设计、分析方法、加固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评价和社会经济综合评价各关键环节的子框图,较为清晰的展现了设计的基本过程,明确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及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是一部对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修订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试用标准,有着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由于设计习惯的束缚和配套软件的滞后,工程设计人员对"通则"的设计体系还比较陌生。在介绍"通则"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设计步骤进行分析归纳,并对"通则"方法在常用设计软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最后结合算例加以分析比较。对于采用"通则"进行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性能的抗震加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加固设计概念,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思路和步骤.通过一种性能水平划分形式对抗震加固后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具有的性能进行了说明,并针对抗震加固的特点指出了应用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各国规范比较看结构抗震设计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历年来的抗震设计规范以及国外主要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比较,探讨了结构抗震设计思想的演变过程。结构的抗震设防从单一水准发展到了现行的多级抗震设防,而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特点,着重探讨了几种常用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并进行了思考,认为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是未来抗震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思想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作了简要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行抗震设计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探讨,表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能够对结构在未来可能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进行有效的控制,使破坏和损失限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从宏观层面比较了中日建筑抗震规范的发展以及抗震设计和抗震计算方法。两国的抗震设计思路类似,都是采用两阶段的设计,但总体而言,日本的抗震设防标准要高于中国,而且第二阶段的设计易于实现和检查。同时日本的抗震设计方法比较多样化,它是第一个将基于能量的抗震方法写入规范的国家。通过本文的比较与分析,希望对中国的抗震规范编制和抗震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结构性态的抗震设计思想已引起重视并得到发展,部分国家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已体现出基于性态的设计理念,各国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设计方法,本文综述了结构基于性态抗震设计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内容涉及基于位移、基于能量、基于损伤的设计方法、屈服点谱方法及地震动特性研究。结构抗震性态设计在被广泛应用之前尚需面对若干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