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京腔京韵四合院”。从较为宽泛的意义上讲,四合院当属老北京最为传统的物业了。 日前,刚刚竣工的北京南池子四合院修改建工程为古都风貌保护做了很好的示范。 北京南池子位于天安门东侧,菖蒲河北岸,明清时属皇城。修改建前,这一地区的民宅多是大杂院,危旧房占91.96%,市 政设施老化,居住条件恶劣。  相似文献   

2.
朱锫 《建筑创作》2006,(3):90-93
北京城市规模的扩展表现为以老城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而紫禁城作为大致保留着明代北京城规划基本格局的老城区的核心,已经成为北京城市核心的核心。华京大厦就位于明皇城保护区内,东华门在街南侧,东临南池子大街,西毗南河沿,距东华门仅有数百米之遥,沿街槐树茂密成林,北京传统四合院隐显其后,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一个极具东方文化色彩的街道环境。  相似文献   

3.
《北京规划建设》2006,(5):140-141
北京皇城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为进一步深化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北京市规划院会同相关单位,于2002年1月~2003年4月,编制了本规划.  相似文献   

4.
选择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危1 改试点的背景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北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通10过大规模的危旧房改造,广大市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与此同时,以胡同、四合院为特  相似文献   

5.
南池子危改试点片,西起南池子大街,东至普渡寺东巷,北邻普渡寺西巷,南到灯笼库胡同,规划用地3.72公顷.该用地内共有90个院落,478户,户籍人口1447人,在册住宅总面积17710平方米.目前,南池子试点已拆迁完毕,现就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6.
林楠  王葵 《建筑学报》2003,(11):7-11
北京南池子改造工程的实施,探索了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生活需要密切结合的发展方式;在降低人口密度、传承亲合的传统邻里关系、调整地区功能等方面有着积极的社会学意义;在专业技术领域为历史文化区的有机更新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结合北京"南池子"历史街区保护改造工程,分析了历史街区的概念界定和现状发展趋势,从"场所"与"精神"两个方面论述了如何通过"场所"与"精神"的延续来继承、传递历史信息,值得以后的类似改造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于北京危改工程来说,最近议论最多,媒体出镜最频繁的当数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中第一个危旧房改造项目——南池子修缮改建工程了。 曾有居民这样形容此项工程为“回不去的南池子”。当时我很不解,为什么要用“回不去”三个字来定义这样一个政府和社会均相当重视的工程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本人亲自遛了遛现如今的南池子。  相似文献   

9.
对南池子的定位 在明清历史上,北京南池子并非居民区,而是皇家园林和皇家的服务区。 南池子大街,在天安门东侧,即东长安街路北。街口有拱形红门额书“南池子”三字。在其街之北,尚有北池子大街。何谓池子?池子是苑池的俗称。古代称有池水林木的地方为苑池。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有  相似文献   

10.
49年后.在北京的老城区.大量传统的院落住宅被拆除,代之以体量庞大、封闭的政府机构性建筑.它们像城市躯体中的肿瘤.切断了城市的血脉,破坏了原有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90年代后.大多数政府机构外迁,建筑被废弃。华京大厦.一座典型的政府机构性建筑.位于明皇城保护区内.东华门大街南侧.东临南池子大街.西毗南河沿,距东华门仅有数百米之遥.沿街槐树茂密成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推进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将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修缮改建作为全市的试点工程,由东城区政府具体负责实施,东城区房地经营管理中心实际操作.该工程于2002年5月16日开始动迁,2002年8月11日破土动工,2003年8月31日居民开始回迁,历时一年零三个半月.  相似文献   

12.
木杉 《城乡建设》2005,(9):78-80
要说起北京的文化,几乎人人都知道,那叫"皇城文化"."皇城"这个"皇"字,自然指的是皇家宫阙,帝王威严,那是自打元代就定了格儿的;可这"城"字儿……新北京建设得日新月异,旧都市风物一去千里,就连这北京城的城门,现在都没剩下几座了.小一辈儿的人们也确实没法儿想象出老北京城的样子.北京的老人们都知道,关于北京的城门有句俗话儿,叫"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说的就是北京城内外进出的城门.  相似文献   

13.
中轴线、皇城、长安街、朝阜大街四个地区(以下简称重点区域),集中体现了北京政治、文化中心的城市性质,也是体现历史文化名城传统风貌的核心地区,旧城路网是历史文化传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这几个重点区域和旧城路网是北京城市建设和发  相似文献   

14.
北京,享誉世界的东方古都,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使之与西方,特别是欧洲的古城相区别,它所荟萃的文物遗产在东方古城中颇具代表性.2005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明确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旧城整体保护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原则,其中包括凸字形城廓、皇城、街巷格局等十个方面.故宫紫禁城是北京中轴线的中心,长城是世界的一大奇迹,因此,对于它们的保护、利用、修缮、建设都要十分慎重、得体,以留给后代一个完好又适合时代要求的风貌.  相似文献   

15.
北京四合院是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要保护古都风貌,必须认真保护北京四合院.以南池子试点改造为例,对比西方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结合北京四合院的现状,分析了四合院保护过程中的难点及其对策,初步探索了北京旧城保护的出路,试图为保护北京四合院提供另外一种思路,希望对四合院的保护、修缮提供具体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北京规划建设》2004,(2):88-89
第一条为了加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确保《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等保护规划的实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各处室和各分局应当按照职责和权限分工,负责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的规划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北京市政府作出决定,撤消北京皇城范围内的危旧房改造立项,同时撤消的还包括40多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危改项目.这表明,北京城区大规模房地产开发遭到禁止.人们在庆幸古都风貌得到保护的同时,也关心着另外一个问题:居住在平房区的"张大民"们,他们的居住环境将如何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北京皇城始建于明代,起初仅供皇家使用。清代以来,由于平民的迁入,皇城逐渐开放,功能也更加多样,但主要任务仍是为皇家提供防御与服务。辛亥革命后,皇权被推翻,皇城因此丧失了原有的身份与意义,仅单纯用于标明地理范围。尽管民国以来北京几经易主,  相似文献   

19.
本期导读     
目前,社会上对于整体保护北京皇城的呼声日高。全国政协委员、著 名古建筑专家郑孝先生在“保护北京紫禁城和保护皇城分不开”一文 中,分析了我国历代宫城与皇城的关系,追溯了北京旧城建设的文化渊源。这篇文章对我们搞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  相似文献   

20.
《北京规划建设》2004,(2):85-88
一、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和《北京皇城保护规划》(以下统称《保护规划》),保护古都风貌,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