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大庆西部外围普通稠油凝固点高的特性,以龙虎泡油田黑帝庙油层稠油为例,在分析原油性质的基础上,合成原油流动性改进剂,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原油流动性改进剂的降凝降粘效果,优化了原油流动性改进剂配方。实验表明,以马来酸酐与α-烯烃共聚合成的MAOC降凝降粘剂对黑帝庙层原油具有较好的降凝、降粘效果,凝固点下降13℃,降粘率达到64%。  相似文献   

2.
CO2与胜利稠油相互作用微观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碳在胜利油田稠油油藏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主要利用PVT装置、萃取装置、特制高温高压反应釜等实验设备,从CO2在原油中的溶解性能、CO2对原油极性与组分变化的影响等方面入手,研究了CO2与原油作用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CO2分子没有和特超稠油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主要是通过溶解稀释降粘、萃取降低沥青胶质胶束尺寸以及气泡降粘作用等物理化学作用影响特超稠油的胶体体系性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仍有八成以上的原油需要管道来输送,而管道长期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原油粘度过大带来水力摩阻损失、结蜡等问题,导致原油输送效率降低,能耗增大。油田管道输送原油粘度过大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输油工作的正常进行,超声波降粘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技术越来越受到青睐。为了优选对比出超声波对原油降粘效果达到最佳的功率以及处理时间,设计了一套模拟超声波对管输原油的降粘装置,模拟不同功率以及不同时间下的超声波降粘效果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超声波功率在1.0k W,作用时间为25min时降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随着油田开采进入中后期,原油开采率较以往有了不同程度的减产,但我国仍有70%以上的原油需要管道来输送,而原油在管道长期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因为原油的粘性过大造成水力摩阻损失、结蜡等问题,导致原油输送效率降低,能耗增大。因此如何降低油田管道输送原油粘度过大的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亟需去解决的难题。电磁法降粘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技术越来越受到青睐,而且能耗极低,完全符合如今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计划。通过外加电场,控制电场强度和频率,对原油进行处理,优选出电磁法对原油降粘效果达到最佳的电场参数。设计了一套模拟电磁场对管输原油的降粘装置,模拟不同电场强度以及不同频率的电磁法降粘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该装置极大的降低了原油的粘度,改善了原油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5.
渤海油田稠油储量占比大且具有粘度高、凝固点低、密度大、原油物性差异大等特点,本文针对渤海目标稠油油田开展原油高压物性分析,在室内筛选出了一种适合海上稠油油田的高效水溶性降粘剂SJJNJ-2,并对该体系的降粘性能进行评价,结合目标稠油油田深入分析了温度、体系加量对其降粘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效水溶性降粘剂SJJNJ...  相似文献   

6.
王忠民  胡炎兴 《当代化工》2011,40(5):469-471
由于稠油中沥青质和胶质含量高,密度和粘度较大,其集输与处理难度较大.以研究稠油区块油品物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化学组分对原油粘度影响,并对不同含水率下稠油乳状液进行了粘温关系测试以及对乳化稠油粘温性质及流变性进行分析,找出稠油原油物性对集输工艺影响规律,为稠油集输上艺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庆镇北油田高粘原油造成的集输困难问题,文章首先对原油基本物性、粘温性、全烃色谱及原油族组成进行全面分析,寻求粘度偏高的根本原因;其次通过原油加热升温、与同层低粘原油混合及清蜡剂混合等方法,综合评价了降粘效果,最终确定了经济、有效的化学-物理降粘法。  相似文献   

8.
国丽萍  谢建平 《当代化工》2024,(2):456-459+490
鉴于低温下压力对含蜡原油的流变性具有较大影响,为分析与完善压力条件下含蜡原油的流变规律,对国内外在高压条件下含蜡原油流变性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评述,具体包括压力对含蜡原油的屈服、黏度、析蜡点和触变等流变性质的影响,阐述了含蜡原油在压力作用下各种流变性质的微观机理和这些流变性质在压力下的不同实验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对目前高压条件下含蜡原油性质、微观机理和测量方法等进行总结,为今后深入展开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不同时间微波辐射的大港高粘原油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通过色谱质谱分析和粘度测量对微波作用前后的原油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微波的非热效应能够使大港原油的化学组分重组,降低原油的粘度,进而改变原油的流变性~([1])。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内石油开采进入中后期,采出液含水率高达70%~90%,油田集输能耗大大增加,这使得不加热集油工艺得以广泛应用。但凝油粘壁现象所引起的一系列流动保障问题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凝油粘壁的研究进展,对现阶段凝油粘壁规律的影响因素与相关研究成果作了总结与分析,介绍了粘壁规律的主要实验设备与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学者的实验情况作了概述。结合上述研究成果,总结了凝油粘壁的宏观规律、原油物性与组成的影响以及胶凝原油的影响,并认为凝油粘壁是动力学与热力学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提出了对凝油粘壁温度的判别方法与经验关联式。最后给出了进一步开展凝油粘壁研究的建议与方向。这将对未来缓解与治理凝油粘壁问题与确保管道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桩西采油厂目前出现的由于有机质的沉积使得原油在管线运输过程中出现输送阻力大,耗电量高,安全性难以保障等问题,使用DRIVE原油萃取剂进行室内和现场评价实验,包括稠油油垢溶解性、防蜡降粘实验、原油剥离、模拟管道降压减阻实验、原油流变性、润湿性、成膜性以及降凝效果进行评价,发现DRIVE原油萃取剂具有良好的原油清洗力,降粘防蜡效果明显,可以明显降低原油输送阻力,改变原油润湿性,提高原油流变性,改善原油品质,从而减小原油在集输过程中的流动阻力,改善其流动性,降低原油的集输成本。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任线输送原油(高阳和西柳原油)性质和不同含水、不同温度和不同剪切速率时的粘温曲线测定,了解了原油的性质和流变特性;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种效果较好的降粘剂进行筛选试验,筛选出适合高任线原油使用的最佳降粘剂及最佳投药量;对管线加药前后压降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加药后管线压降比加药前降低了2.0MPa以上。  相似文献   

13.
管输原油的蜡沉积使管道的流通面积减小,摩阻增大,管道运营成本和维修成本提高。本文对某油田1#站原油粘温特性及流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拟合了原油的粘温方程及流变方程,并得出相应的流变曲线和粘温曲线,对防止管输原油的蜡沉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石油不断开发使用,原油的储量减少,轻质原油的开发成本越来越高,对稠油的开发成为热点,而稠油存在粘度大且管道输送技术困难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乳化降粘法进行深入分析,从稠油的物理特性及管道摩擦等因素探讨了稠油降粘的最佳条件。本文首先对稠油的粘度与含水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含水率、温度、粘度的关系式,然后通过环道对稠油进行模拟测试,对管道输送摩擦及压降等因素与流量及输送时间的关系,并最终通过实验确定稠油输送的最佳含水率和温度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年威  李健  李静 《辽宁化工》2012,41(10):1001-1003,1005
在恒磁场降粘理论基础上研究变频磁场降低原油粘度的技术以及其作用的机理.通过实验得到含蜡原油降粘的最佳温度为38℃左右.实验中应用磁场磁感应强度较小只有0.4 mT,因此磁处理时间要长很多大概30~40 min,降粘率能达到50%.实验确定了变频磁场降粘的最佳波形为正弦波,频率范围1600~2 200 Hz,最佳频率为1 800 Hz.可以说明变频磁场原油降粘技术对原油的采集输运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钻井液体系近年来备受关注。为了环保及节能降耗的需要,解决定向井、水平井钻井液中使用原油带来的污染问题,江苏油田泥浆公司开展了石蜡乳液润滑剂钻井液技术的研究。室内通过对石蜡乳液抑制性,配伍性,润滑性等性能的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润滑剂不仅具有优良的润滑、防塌和保护油气层性能,而且抑制和抗污染能力强,且对环境和录井无影响,抗温达到120℃。目前,该润滑剂已经代替原油在邵14平1、韦9-13等八口井上成功试验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钻探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二连原油脱油沥青减粘裂化室内试验研究,考察了原料性质,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减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减粘裂化反应,减粘效果明量。  相似文献   

18.
侧钻井在江苏油田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相关技术已日臻完善,成为提高原油产量、油藏平面和纵向动用程度的主要手段,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翔实地论述了江苏油田试采一厂小井眼侧钻工艺取得的新进展及在瓶颈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并对侧钻工艺存在的问题给予圆满的解决,对今后的侧钻工艺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庆哈输油管道输送距离长,途径站点多,输送情况复杂,为提高原油输送效率,减少原油输送过程中的阻塞与损失,针对庆哈输油管道管输介质粘温特性进行测试研究。分析泵前、泵后原油粘温特性差异,得出泵前原油降粘措施要强于泵后原油降粘措施、经剪切作用后泵后原油特征温度低于泵前原油特征温度等结论,为庆哈输油管道输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超声防蜡降粘机理,研究和设计了超声防蜡降粘用全波长纵向复合式压电超声换能器,并进行了性能测试和超声场的分析,做了超声防蜡降粘实验。根据四端网络法设计了一种夹心式全波长复合压电换能器,对加载后节面位置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采用有限元模态分析方法分析了所设计换能器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还通过测试实验验证了换能器的各项参数满足设计要求。以所研制的换能器为核心搭建了超声防蜡降粘实验平台,通过实验分析了超声频功率、作用时间及原油含蜡量对超声作用效果的影响及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