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非结构构件是承担建筑使用功能的必要单元,具有种类众多、震中易损伤、震后修复成本高的特点。应用具备功能恢复机理的非结构构件是实现抗震韧性建筑使用功能可恢复性的关键。本文给出抗震韧性非结构构件基本特征与内在要求,提出抗震韧性非结构构件设计流程;以填充墙和楼梯间为例,介绍抗震韧性非结构构件的构建思路及实现方法,指出将消能减震技术原理与非结构构件受力及构造特点相结合,是实现非结构构件抗震韧性的有效途径;给出抗震韧性非结构构件的未来研究方向:新型抗震韧性非结构构件开发及其功能恢复机理研究、抗震韧性非结构构件与其他抗震韧性非结构、结构构件间的协同工作机制研究、抗震韧性非结构构件设计理论研究以及既有(震损)建筑非结构构件抗震韧性提升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2.
钟光辉  朱应初 《山西建筑》2009,35(22):88-89
结合非结构构件的分类和抗震设防目标,介绍了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的两种计算方法:等效侧力法和楼面反应谱法,并着重对非法结构构件中隔墙、女儿墙等的抗震设计加以说明,以期指导实际工程中非结构构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现代建筑功能日益复杂,建筑非结构构件日益丰富,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中的破坏会严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大多沿用结构试验的拟静力、动力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方法,但是在加载制度等方面与结构试验存在明显区别。针对非结构构件独特的破坏模式,也有学者提出新型的试验方法。本文在阐述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重要性的基础上,总结现有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试验相关方法,介绍各类试验方法的应用实例及其不足之处,并探讨非结构构件试验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谷军  余瑜  陈元金 《重庆建筑》2006,(10):60-63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明确了结构和结构构件的设计使用年限,要求在此期限内不需大修即能满足预定功能。近年来,由于非结构构件(包括栏杆、玻璃、幕墙、面砖等)年久失修引发的事故、纷争日渐突出,对此,本文提出对非结构构件也应该明确设计使用年限,并且应重视设计使用年限期内的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市地震灾害频繁发生,非结构构件的倒塌危害生命安全。然而相比结构构件抗震领域来说,针对非结构构件的抗震研究相对比较少。介绍一个全尺寸5层楼高建筑在室外振动台上的模拟地震试验。本试验数据和研究成果对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现有结构加固及维修决策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建筑物性能的抗震设计 (Performance -basedSeismicDesign简称PBSD)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对建筑物在未来地震中的所应具有的功能进行系统地、全面地考虑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建立非结构构件损伤性能标准。但由于非结构构件的种类繁多 ,其性能水准亦相差很大 ,从基于性能设计的角度出发 ,不仅要建立一个相对量化的、明确的性能指标 ,还要使这些性能指标与结构的性能指标相互协调一致。因此 ,经过对非结构构件的地震反应进行研究和分析后认为 ,鉴于多数非结构构件是依附或固定在结构之上 ,于是在地震作用下非结构构件所在楼层的楼面反应———主要是楼层加速度和位移 ,它们不仅是结构的地震反应输出 ,同时又能与非结构构件的损伤建立某种联系 ,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描述非结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水准  相似文献   

7.
武渝 《山西建筑》2002,28(7):30-31
阐述了地震中附属结构及非结构构件可能造成的灾害,包括隔墙,女儿墙及突出构件,吊顶天极等设施的震害特点,提出了附属结构及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并不亚于结构抗震设计,这也是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朱海华 《山西建筑》2010,36(14):79-80
简要介绍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从性能设计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非结构构件的性能目标和设计方法,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以期指导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实现基于建筑物的性能设计。  相似文献   

9.
论建筑非结构构件安全性设计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成贵 《安徽建筑》2004,11(6):69-69
通过对两类常见的建筑非结构构件设计的探讨和对一些安全事故的分析,提出建筑非结构构件安全性设计的重要性,从而强调在建筑设计中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戴国莹 《建筑科学》2002,18(6):57-62
新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不仅有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的有关规定,还增加了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的有关规定,包括适用范围、设防目标、地震作用计算和验算的基本要求,以及建筑非结构和建筑附属设备的基本抗震构造措施。我国89抗震规范主要对出屋面女儿墙、长悬臂附属构件(雨篷等)等附属于结构的构件抗震计算做了规定;并对围护墙、隔墙、装饰贴面、吊顶等建筑非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做了具体规定。在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明确要求非结构构件应进行抗震设计,以满足规定的抗震设防目标。它与隔震、消能减震一起,初步构成了基于性能…  相似文献   

11.
鉴于控制地震响应的软钢阻尼器可能显著改变结构系统的自振周期,结构抗震设计中有必要明确阻尼器对楼层非结构构件反应谱的影响。以已有的弹性结构楼层反应谱评估方法为基础,考虑主体结构与非结构构件周期比和主体结构黏滞阻尼比的影响,提出了黏滞阻尼减震结构的楼层反应谱预测公式。建立了非线性减震结构系统平均等价刚度和平均等价阻尼比的计算方法,基于等价线性系统提出了软钢阻尼器减震结构的楼层反应谱预测方法,并得到了楼层反应谱的性能曲线,用以描述阻尼器参数对非结构构件加速度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将等价线性化方法应用于软钢阻尼器减震结构能较好地进行非线性系统的楼层反应谱预测,修正的楼层反应谱预测公式可直接基于地震动弹性反应谱和减震结构等价参数估计楼层反应谱,可用于周期比为0.5~2、阻尼比为0.05~0.2的结构系统,该方法将为考虑非结构构件地震响应的减震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白河市、须贺川市、仙台市、郡山市、福岛市等地震灾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震害资料,分别从结构的整体破坏、梁柱构件的破坏、填充墙的破坏以及相邻建筑物碰撞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典型的震害现象,震害现象表明,破坏主要集中于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根据此次地震的震害特点,从柱铰机制、刚度突变等方面初步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条改善框架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的建议,以便减轻框架结构的震害,为今后框架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中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典型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四川江油市、成都市、彭州市、绵阳市汉旺镇、甘肃天水市、陕西汉中市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震害调查,以及对典型震害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按抗震规范设计的建筑,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破坏轻微;非结构构件震害相对比较严重,特别是纵墙端开间、高大山墙、高低跨悬墙,以及高大设备和基础的连接;未进行抗震设计且未进行加固的老厂房震害一般较严重。为此,要特别加强非结构构件和高大设备的抗震设计,对未进行抗震设计的老厂房要尽快安排抗震加固。  相似文献   

14.
对传统抗震设防目标和"可恢复功能"的抗震设计理念进行了介绍,采用新编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中的评价方法,对一栋新建小学教学楼进行了抗震韧性评价分析,对其修复费用、修复时间和人员损失进行了评估,以确定其抗震韧性等级。结果表明,抗震韧性评价可以对建筑物抗震性能进行量化分析,提供更易理解且更有价值的性能指标;同时,抗震韧性评价可以更加直观地验证"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并发现非结构构件往往是造成人员伤亡和抗震修复代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超 《山西建筑》2012,38(13):60-62
针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住宅建筑近几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从设计角度考虑,就阳台栏板、女儿墙等非结构构件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分析,并做出了相应的构造措施,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6.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结构体系和构造措施的影响及机理、建筑场地和地基、结构布置、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规定几方面阐述了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对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近几年震害总结中提出的结构性能设计理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结构性能设计理论是从近几年发生的地震灾害中总结出来的设计理论 ,本文就结构性能设计理论的基本思想与基本内容 ,包括地震设防水准和结构抗震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构抗震性能等级划分、衡量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构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概念、抗震性能评价目标及其对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MS6.0级地震及多次余震,对长宁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大量村镇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对长宁地区进行了震害调查,从地震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两个方面,分析不同形式结构的震害特征和破坏原因。震害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地震中,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结构震害较轻,但仍有少量木结构出现了倒塌,部分框架结构出现了吊顶、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破坏;砌体结构则是当地村镇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由于缺乏正规的抗震设计和有效抗震构造措施,在此次地震中破坏最为严重,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根据震害原因和四川省的具体情况,对村镇建筑的抗震加固、抗震构造措施、非结构构件抗震和地震次生灾害防治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提高村镇建筑抗震防灾能力,供我国城乡抗震韧性建设和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生产厂家资料及在福州“武夷绿洲一期”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介绍PEX管的优良性能、应用领域、主要材料、以及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