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明确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在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藏解剖、地化资料分析、断裂活动期次、烃源岩排烃期、盖层识别和砂地比分析等,利用成藏条件综合分析方法,对烃源岩、断裂、盖层、储层和构造部位5个方面的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厘定了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南堡凹陷的油气成藏具有5个有利地质条件:①2套烃源岩为油气运聚提供充足来源;②油源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输导通道;③3套区域性盖层为油气聚集提供保存条件;④高砂地比地层为油气聚集提供储集空间;⑤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为油气聚集提供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南缘昆北地区断裂上盘富集油气,而柴北缘中、浅层油气藏主要赋存于断裂下盘圈闭之中。研究认为,柴北缘滑脱断裂下盘圈闭油气富集的根本原因是:①柴北缘中、浅层滑脱断裂本身不是油源断裂,不能直接向其上盘圈闭提供油气;②柴北缘中、浅层滑脱断裂(带)在垂向上因封闭性不同而具有分带性,即主断裂带封闭性最强,其上、下带封闭能力变差,这是油气沿断裂带下带运移的先决地质条件;③滑脱断裂主断面之下的下带因地质条件的变化,其封闭性由上而下逐渐变好,为滑脱断裂下盘多层油气的聚集提供了遮挡条件。因此,有基底油源断裂沟通的滑脱断裂下盘是柴北缘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而上盘则存在较大的勘探风险。图6参12  相似文献   

3.
前陆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盆地类型之一,而前陆盆地冲断带又是前陆盆地中最主要的油气富集区带之一。冲断带冲断推覆作用对烃源岩演化,储层性能,圈闭形成,烃类再分配等油气聚集的各个因素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为此,通过分析中国西部前陆盆地冲断推覆作用和烃源岩演化的关系,探讨了冲断推覆作用下烃源岩的演化模式,研究了冲断带烃源岩的演化方式和过程。将冲断推覆作用与烃源岩的演化关系分为三种简单模式:冲断推覆作用发生在烃源岩大量生烃之后,上下盘烃源岩成熟度受冲断推覆作用影响不大;冲断推覆作用与烃源岩大量生烃作用同时发生,上盘烃源岩热演化延迟,下盘烃源岩迅速熟化;冲断推覆作用发生在烃源岩大量生烃之前,上下盘烃源岩均可大量生烃,下盘烃源岩演化程度高于上盘烃源岩。该项研究对冲断带烃源岩的演化过程分析和烃类相态分布的控制因素分析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油气来源与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三塘湖盆地基本地质条件、烃源岩特征、油气特征和来源分析,结合构造、地层特征,建立了侏罗系油气藏成藏模式,分析了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认为三塘湖盆地侏罗系的油气主要来自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也有三叠系和部分侏罗系烃源岩的贡献,有些天然气与侏罗系的关系非常密切。由于储集层与烃源岩的空间配置关系以及构造位置的不同,存在不同的成藏模式,总体以古生新储式成藏为主,自生自储式油气成藏规模较小。烃源岩不直接控制油气藏的分布,但在一定烃源岩分布范围内,好的储集层与一定的背斜形态、断裂的配置有利于成藏,单纯的单斜背景对侏罗系油气的聚集不是很有利。  相似文献   

5.
通过综合地质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为典型复式油气聚集带,油气主要来源于二叠系佳木河组、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三次油气充注形成了三期油气藏;油气藏类型复杂多样,具有多种储盖组合;断裂、不整合面及连通性砂体构筑了油气运移的立体输导体系;烃源岩和生排烃中心、构造和沉积相带、断裂和不整合以及有利储层是乌夏断裂带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乌夏断裂带复式油气成藏特征及油气分布主控因素的研究成果,对本区油气勘探及滚动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塘湖盆地条3井稠油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法从盆地构造发育史和沉积演化特征入手,运用层序地层学和油气藏动态分析的方法,对条3井稠油的烃源岩、油气运移通道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目的分析三塘湖盆地条3井稠油的形成条件,为盆地今后的油气勘探指明方向。结果三塘湖盆地条3井稠油来自盆地东部的二叠系烃源岩;区域不整合面和逆冲断裂系统为油气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早期及同期形成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晚期较弱的构造活动为油气保存创造了有利条件。结论三塘湖盆地目前勘探的方向,一是衣盆地东部二叠系烃源岩沉积中心与条3井间的运移通道附近;二是在盆地南部与条3井北断层相当的逆冲(掩)断层下盘。  相似文献   

7.
DBl气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西段,天然气储量规模超过千亿立方米。该气田构造地质条件复杂,地表为山体和砾石堆积区,地下发育膏盐层,盐上以断层传播褶皱为主,盐下发育断层转折褶皱。认为DBl构造是由受断裂控制的复杂断块组成,断裂既影响储层发育,是连通烃源岩与储层的通道和油气聚集的控制因素;又控制断块形态及油气分布,直接决定了油气的保存与破坏。研究断裂的展布规律是明确气藏特征与规模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确定了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伏龙泉地区油气成因及来源,建立了研究区不同构造带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伏龙泉地区泉头组-登娄库组天然气以煤型气和凝析油伴生气为主,油气源主要为下部断陷层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烃源岩,营城组和火石岭组烃源岩有部分贡献;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存在差异,陡坡带主要为深大断裂控制下的次生油气藏成藏模式,具有“近源、深大断裂输导、后期强烈反转调整”的成藏特征,缓坡带主要为侧向运移的原生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区下白垩统发育多套烃源岩、“Y”型断裂以及多个区域不整合面构成的三维网络输导体系,油气源条件与输导条件良好,同时嫩江组沉积末期强烈的构造反转运动形成的反转构造,提供了较有利的圈闭条件,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生代油气资源丰富,地质条件复杂,也是中国典型的复式油气成藏聚集层系.基于对中国西部海相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情况,对源岩、储层类型、盖层类型及运移通道等主要油气成藏要素综合分析,论述了多套烃源岩多期油气充注历史,认为:油气藏类型复杂,具有多套储盖组合,上、下层系间储盖组合差异大;圈闭类型复杂,主要包括背斜圈闭、断块圈闭、礁滩体圈闭、砂砾岩岩性圈闭和火山岩刺穿圈闭等;油气运移通道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断裂、不整合面、缝洞体和砂岩层段等,其中断裂主要作为纵向上的运移通道,不整合面、缝洞体及砂岩层段在横向上的运移作用明显.研究认为,多期构造运动和沉积演化叠加是复式油气藏形成的基础,多套烃源岩的多期生烃作用是复杂油气藏形成的主要因素,输导断裂和储层发育等地质条件的差异性是油气藏类型多样及分布复杂的重要因素.该成果对推动中国海相盆地油气勘探和复式油气成藏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安达地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波 《石油实验地质》2011,33(2):165-170
综合应用地质、钻井、地震和地球化学资料,系统分析了安达地区构造演化、烃源岩、沉积、储盖组合、油水关系及油藏类型和油气成藏特征,研究了本区的石油地质特征,认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具有较好的生、排烃能力;分流河道砂体储层物性好,为油气聚集提供较好的储集空间;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油源断裂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重要的通道;青山口组一段泥岩超压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动力。研究区总体呈下水、上油的油水分布特征,以断层—岩性和岩性—构造油藏为主。区内扶余油层油气成藏受成熟烃源岩、青山口组一段超压、优势运移通道和储集条件控制。根据上述认识明确了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有效地指导了该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构造油气运聚成藏机理与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recent years, the Nanbaxian oil and gas pool is an important explorative outcome in the Qaidam Basin but special in type for its character of overlapped double-floor accumulation. Oil and gas existing mainly in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basement fault an…  相似文献   

12.
秘鲁乌卡亚利盆地是油气资源丰富的南美安第斯前陆盆地的子盆地之一。该盆地油气潜力巨大,勘探程度低,已发现12个油气田,可采储量约6×108t。根据大量物探、钻井和实验分析资料,系统分析乌卡亚利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圈闭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并提出勘探有利区域和潜力。研究表明,乌卡亚利盆地自奥陶纪形成以来,长期沉降接受沉积。从古生代到中生代沉积3套主要烃源岩,即三叠系-侏罗系Pucara组烃源岩、二叠系Ene组烃源岩和石炭系Ambo群烃源岩,这些烃源岩有机质含量高,处于成熟阶段,分别向盆地的北部、中部和南部运移供油;盆地内有多套储盖组合,主要储集层为白垩系Cushabatay组和Vivian组;晚二叠世以来的多次构造运动特别是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运动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圈闭类型主要为挤压背景下形成的推覆背斜、断背斜和断块等构造圈闭,也存在大量地层和岩性隐蔽圈闭。盆地勘探前景广阔,最有利的勘探区域是盆地东南部的Urubamba次盆和构造发育的西部褶皱逆冲带。已经发现的油气藏全部是构造油气藏而且多数位于逆冲断层的上盘,对下盘圈闭的勘探很少。勘探潜力包括2个方面:一是要继续寻找构造圈闭,特别要加强对逆冲断裂下降盘的勘探力度; 二是要重视隐蔽油气圈闭勘探,特别是要加大二叠系Ene组古潜山圈闭、三叠系-侏罗系Pucara组生物礁圈闭和白垩系岩性(河道砂体)圈闭的勘探。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历经多期构造变动,断层圈闭发育普遍。断层作为断层圈闭的边界条件,在油气成藏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断层圈闭较发育的歧南斜坡区为例分析了同向断层和反向断层控制油气垂向富集的差异,基于三维地震资料,从断层形成过程和断层圈闭分布出发,剖析了断层遮挡圈闭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结合油水分布规律,基于油藏解剖并应用储层定量荧光技术明确了不同类型断层控藏的差异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①断层分段生长作用和断层上盘与下盘的差异活动是同向断层控制下断层遮挡圈闭形成的主要原因,斜坡区反向断层控制形成的断层圈闭则是断块掀斜翘倾作用所致;②同向断层圈闭发育在断层上盘分段点位置,只有当同向断层进入"硬连接"阶段方可形成断层圈闭,反向断层圈闭形成在断层下盘,在反向断层活动初期便可形成;③同向断层既可以控制油气在多套含油气系统中聚集成藏,也可在一套含油气系统中富集,而反向断层往往控制油气在一套含油气系统中富集;④不同类型断层控制油气垂向聚集的差异与圈闭发育位置以及断-盖配置有关。采用泥岩涂抹系数对沙河街组一段中部盖层控制的含油气系统的垂向调整进行定量评价,泥岩涂抹系数低于3.5时油气保存,泥岩涂抹系数高于3.5时油气垂向渗漏。  相似文献   

14.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最高古地温法和泥岩声波时差作图法对高邮凹陷吴堡—博镇断裂带上、下盘地层剥蚀量进行了计算,恢复了三垛期末的古地形,建立了埋藏史和热史。研究表明,断层下盘地层剥蚀量为1 400~1 700 m,上盘为800~1 100 m.上盘阜二段、阜四段烃源岩分别在戴南组沉积晚期、三垛组沉积早中期进入生烃门限,之后大量成熟生烃;下盘泰二段烃源岩在三垛组沉积早中期也达到生烃门限,但由于后期埋藏浅,仅处于未成熟或低成熟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正断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通过对正断裂向上和向下输导运聚油气与受其控制所形成油气藏之间关系的研究,探讨了正断裂向上和向下运聚油气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正断裂向上和向下运聚油气作用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二者输导油气动力和条件不同,前者输导油气动力是剩余压力差和浮力,条件是剩余压力差和浮力之和大于断层岩毛细管力;后者输导油气主要动力是超压,条件是超压大于断层岩毛细管力、浮力和地层压力差之和。②二者输导油气距离和影响因素不同,前者输导油气距离通常大于后者输导油气距离,前者主要受到距区域性盖层距离的影响,距区域性盖层的距离越大,输导油气距离越大;反之则越小。后者主要受到超压大小的影响,超压越大,输导油气距离越大;反之则越小。③二者油气富集部位不同,前者油气纵向上主要富集在区域性盖层上下附近,平面上油气主要富集在输导正断裂的上盘;后者油气纵向上主要富集在源岩附近,平面上油气主要富集在输导正断裂的下盘。  相似文献   

16.
塔西南坳陷周缘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西南坳陷及其周缘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战略接替区和新的储量增长点。伴随近年该区油气勘探活动中重要井位的突破,油气勘探显示十分明显的增长前景,成为重要的勘探和研究焦点。选取塔西南地区巴什托-亚松迪油气田、柯克亚油气田、喀什凹陷和玉北地区共32件原油和油砂进行原油族组成、原油气相色谱、色谱-质谱和碳同位素分析,厘定塔西南原油和油苗样品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对原油进行精细划分并族群,揭示原油的成因类型。研究认为:塔西南麦盖提周缘地区识别出巴什托原油族群、柯克亚原油族群、克拉托原油族群和玉北原油族群。琼002井、琼003井、群5井、群7井等属巴什托原油族群,BT4井、曲1井和琼003井位于色力布亚断裂逆冲断裂带下盘,可能受深部寒武系等烃源层烃源贡献的影响,地球化学特征与巴什托主体原油显示差异性,但仍属于巴什托族群,BT2井分子地化特征与巴什托主体原油具明显差异,其位于色力布亚断裂带上盘,可能为寒武系烃源贡献。巴什托原油与LN46井和TZ30井所采集的典型台盆区奥陶系烃源岩具可对比性,可能存在石炭系烃源岩的贡献,为混源油气藏;饱和烃气相色谱显示其为至少2期充注。柯东1井属柯克亚原油族群,油-源对比显示,柯克亚原油与侏罗系烃源岩具良好对比性。喀什凹陷原油与油砂存在差异,原油来自中下侏罗统康苏组和杨叶组烃源岩具可比性,克拉托油砂与下石炭统烃源岩可比。玉北地区的YB1井和YB1-2X井与巴什托原油族群地化特征具有可比性。丰富的油气显示与多套烃源层的复杂成因关系揭示塔西南地区油气勘探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断层封闭性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裂带对油气成藏和分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作为油气聚集过程的遮挡物形成油气藏,而且可以作为连接烃源岩与圈闭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但同时又可以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起到破坏作用.因此,断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断层的封闭性.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琼东南盆地2号断裂带的乐东段、陵水段和松南-宝岛段进行了断层封闭性的综...  相似文献   

18.
粟莉  杨鹏程  张昆  许梦  白玉洪 《海洋石油》2022,42(4):7-16, 35
钻井揭示涠西探区W构造不同断块和层位油气富集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控制因素不明。为了理清该构造油气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对涠西探区不同断块的关键成藏要素进行了精细研究和对比,在明确油源及成藏期次的前提下,重点研究输导体系和保存条件对差异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W构造油气来源相同,成藏期均为中中新世之后,油气差异富集主要受油气疏导和断层封堵性的共同控制。W3Ⅱ、W3Ⅲ砂层组是区域盖层下的优势砂岩输导层,是油气富集的前提,优势砂岩输导层与油源断裂的关系以及区域盖层的分布是平面上油气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直接盖层的发育程度是油气纵向上沿断层差异富集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对涠西探区W构造下步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油气生成和运移聚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存在下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2套生油层。其中,下白垩统中沟组下段有机质丰度类型最好,但尚处于低熟阶段;成熟的、中、下株罗统是极重要的生油层。营尔凹陷内,2套生油层生物标志物分布截然不同;下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的原油是2类自生自储原油;3个异常高压流体带严格控制油气的纵向运移聚集。  相似文献   

20.
结合古巴群岛构造演化及古地理格局,对比分析了北古巴前陆盆地和古巴中部盆地的演化过程及油气地质条件,认为中新生代加勒比板块北缘的弧陆碰撞活动是控制古巴地区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古巴群岛及其周缘地区在侏罗纪裂陷期-白垩纪被动大陆边缘时期发育良好的烃源岩,烃源岩分布范围受到古地理格局的控制。白垩纪末期-古新世加勒比板块与北美板块的碰撞控制了古巴地区储盖组合及其配置关系,发育有效区域盖层是北古巴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的重要条件。白垩纪末期,古加勒比弧在碰撞作用下推覆北美被动大陆边缘,下部烃源岩受到荷载开始成熟。弧陆碰撞形成的大型冲断带及断层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使得油气聚集在侏罗系-白垩系碳酸盐岩裂缝、火山岩裂缝、火山碎屑岩以及古近系砂岩等储层中,并形成了构造、地层、岩性及复合型等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