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多尺度材料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雅芳  王崇愚 《材料导报》2001,16(7):9-11,8
在分别介绍宏观,介观,微观,原子和电子尺度材料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多尺度材料模型(MMM)这一新兴的跨学科的前沿研究领域产生的前提,概念主其在材料科学,特别是在宏观形变及新断裂过程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综合分析了多种跨尺度关联方法的原理,技术方案及其应用,并探讨了当前多尺度研究的热点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王志诚 《上海包装》2024,(2):232-234
室内设计原理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方向之一。传统的室内设计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面临实践经验不足、创新能力不足、与行业脱节等问题。针对教学现存的问题,探讨了通过引入实际项目、实地考察、跨学科融合、创新培养以及科技教育等新的教育方法,旨在提高室内设计原理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为培养具备实际设计能力、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室内设计师提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克杰 《硅谷》2013,(2):156-156
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开展新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区建设,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普及应用,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是油田实现节能降耗工作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文章主要阐述了LED灯具的特性以及在油田现场应用情况,并对应用效果进行综合效益分析。实践证明,LED灯具在油田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紧紧结合绥化自然资源现状,总结分析了水资源分布、管理以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提出了保护性开发利用并保护水资源以缓解日益尖锐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随机模拟的思想产生了均匀分布与正态分布的颗粒系统,建立了大小系统之间的多尺度耦合关系,定义了反映不同尺度系统结构之间相似特征的量化参数-团聚体数目和空隙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颗粒系统的多尺度放大。并且,本文还讨论了系统尺度、颗粒粒径、初始颗粒数以及统计微元的步长对多尺度放大效应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 1)在实现关于团聚体数目的多尺度放大时,颗粒尺度较大、初始颗粒数较多,放大效果较好。 2)在实现关于空隙率的多尺度放大时,初始颗粒数较多,放大效果较好;而颗粒尺度对放大效果的影响不大;统计微元的步长对放大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对于颗粒分布比较均匀的介观结构, 可以取较大尺度(步长较大)的统计微元进行研究,而对于颗粒分布具有明显非均匀特性的介观结构,则要取较小尺度(步长较小)的统计微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通信技术是一门综合的、跨学科的交叉技术,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多种信息科学领域的技术成果,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文章通过对现代通信技术的概括和分析,总结出未来多媒体通信的多种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标准体系对于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各项活动的开展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本文在分析国际资源-环境-生态观测领域标准化现状、发展趋势和我国多门类自然资源观测标准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的特点,提出了标准体系构建的目标、原则,并借鉴霍尔系统工程方法,从标准性质、专业领域和适用阶段三个维度构建了适用于综合观测的标准体系框架,梳理出了一些基础标准规范,基本涵盖了观测站网建设及运行、观测技术方法和观测数据处理等观测工作重点环节,为观测工作标准研制和标准化建设提供了依据。针对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加强自然资源综合区划研究、重视预研究和示范推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加快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标准化工作步伐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武昊宇 《硅谷》2011,(23):96-97
介绍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组成数字化校园的四大系统:基础网络系统、校园应用系统、一卡通系统、安全防护系统,阐述这四大系统的解决方案以及应用的信息技术,为数字化校园工程的解决方案提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应用促使金属基复合材料研发向更高强度、良好塑韧性和工艺性的方向迈进。围绕该目标,近年来的研究重点主要以多尺度强化、纳米碳材料增强以及非均质构型设计等为特点。介绍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相关的研究进展,指出超细晶、超细颗粒协同强化可以获得高强度与良好塑韧性,进一步通过双尺度增强相强化可以兼顾模量等综合性能;纳米碳材料综合性能极高,对金属的强化具有高效与多样化特性;非均质构型在充分发挥纳米碳和陶瓷相的增强作用、挖掘复合材料性能极限方面体现了极高的可行性。同时也指出了这些研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开展构型仿真、纳米碳-金属界面模拟研究以及发展必须的宏量制备技术的必要性。可以预见,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发已经进入新阶段,并已成为高性能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培养跨学科研究人才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培养研究人才的创新能力、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跨学科招收研究生、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等方面就如何培养跨学科研究人才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王丽梅  童钰瑶 《包装工程》2018,39(14):49-54
目的通过分析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设计现状,探讨了以文化生态学为基石开展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设计的必要性。方法采用案例法和分析阐释法,导视系统可以借助丰富的艺术语言传递关于景区空间环境和人文风貌等信息,在对相关文化生态理论和具体的景区导视设计作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景区导视系统设计的4个原则:体现功能性、融入文化性、注重生态性、彰显艺术性。结论景区导视系统是旅游资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游客旅游体验的载体。文化生态学视阈下的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设计充分尊重了人们的心理期待,让设计充满了人性和生命感。将文化生态纳入景区导视系统设计的范畴扩大了导视系统设计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利于其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开发西部水资源与工程爆破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了工程爆破技术在开发西部水资源方面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指出 ,在制定我国工程爆破技术创新的发展战略时 ,应充分考虑开发西部水资源对爆破技术发展的要求。建议加强开发工程爆破新能源 ,发展炸药能量转化过程的精密控制技术 ,提高炸药能量利用率。爆破理论的研究应当围绕长距离引 (调 )水工程、深埋长隧洞快速爆破掘进、提高地下工程爆破质量、定向爆破筑坝、特殊地质条件 (冻土、黄土、冰川 )下的爆破等诸方面开展。针对开发西部水资源中的重大工程 ,重视发展工程爆破施工装备技术 ,特别是研制地下施工、冻土钻孔等特殊施工装备。就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而言 ,更应重视爆破对环境的影响 ,也就是说 ,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原则 ,努力实现无公害爆破。开发西部水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 ,建议政府和有关设计、工程单位在开展这项工作时 ,邀请爆破专业人员参与。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资源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在十分重要地位。文中以铅锌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为例,分析了我国目前资源开发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我国实施全球资源战略的几点措施和对策,从而确保我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胡宾  张海玲  益建芳 《影像技术》2004,(4):44-46,43
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长期以来,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对海洋的开发力度还不够,并且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过度的开发。因此,通过卫星等高科技手段重新认识和开发海洋资源已迫不及待。我国于2002年5月15日发射的“海洋一号”卫星打开了我国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的大门。本文结合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详细阐述了“海洋一号”卫星在这一领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Co-culture techniques find myriad applications in biology for studying natural or synthe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cell populations. Such techniqu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synthetic biology, as multi-species cell consortia and other natural or synthetic ecology systems are widely seen to hold enormous potential for foundational research as well as novel industrial, 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with many proof-of-principle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What is needed for co-cultures to fulfil their potential? Cell–cell interactions in co-culture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extracellular environment,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experimental set-up, which therefore needs to be given careful consideration. An overview of existing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co-culture set-ups in synthetic biology and adjacent fields is given here, an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volved in such experiments are discussed. Greater focus on found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s for co-cultures is needed for many synthetic biology systems to realize their potential in both applications and answering biological questions.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发展循环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矿产资源具有复杂、难选、低品位、多金属共生的特点,循环经济是改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利用的唯一方式;综述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growth, the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and the complexity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ecology from 1976 to 1993 in Spain and the five Spanish speaking countries of the Caribbean. Using as a yardstick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at field, the dissertation titles were counted for each region. The total length, the key words per title were recorded and analys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th of research in ecology is greater in Spain and peaked earlier than in the Caribbean countries. However, the titles in the latter region were more complex than those in Spa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文化生态视角系统分析蒙古族传统服饰在不同地域文化下所产生的符号特征与装饰手法,探索其中所含元素的缘起与地域文化背景,总结整理蒙古族服饰地域分化脉络与设计驱动的文化价值实现路径。方法 首先,通过对蒙古族服饰地域特征的分析,从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收集蒙古族服饰元素符号,梳理不同地域下的蒙古族服饰特点并将其进行分类,同时分析地域环境对蒙古族服饰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探讨地域环境与蒙古族服饰文化价值的关系;其次,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探讨蒙古族服饰的保护与利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最后,从设计学的角度总结蒙古族服饰的地域分化和文化价值的实现路径。结论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地域、文化、宗教、环境对蒙古族服饰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并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设计驱动的蒙古族服饰文化资源保护、转化和价值实现路径,为蒙古族服饰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价值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矿业发展知识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章指出,采矿工业是以自然资源为生产对象的古老产业,面对知识经济浪潮,应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教育(培训)创新三个方面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向着高度信息化,数控采矿环境,充分利用低品位资源,保持完好的生态环境,大力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迈进。  相似文献   

20.
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经济鱼类的分类识别提出了迫切的技术需求。根据鱼类的不同发声特征,文章采用有监督机器学习方法实现了三个不同鱼种发声信号的分类。基于小波包分解技术提取了黄花鱼、大米鱼和黄姑鱼三种鱼类发声信号的频带能量特征,并利用不同的分类器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三种鱼的发声信号频率主要集中在300~800 Hz之间,基于小波包分解的频带能量特征可实现3种鱼的有效分类。其中,线性判别分类器和随机子空间判别分类器的分类效果较好。该方法可为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