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AC/MMA接枝改性天然胶乳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丙烯基氯(AC)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技改性天然胶乳,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单体配比,胶乳浓度等对接枝聚合反应中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测试了改性天然胶乳的粘度,粘接性能及其硫化胶膜的力学性能,耐溶剂性和阻燃性,结果表明,适宜的接枝聚合反应条件为:引发剂异丙苯过氧化氢(CHP)和四乙烯五胺(TEP)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8%和0.36%-0.72%(占橡胶质量的百分率)、反应温度为30℃、单体体积配比v(MMA):v(AC)=1.5:1、胶乳质量分数为53.3%,所得接枝胶乳粘度较高,粘结性能较好,耐溶剂性能剂,且有较好阻燃性。  相似文献   

2.
《弹性体》2016,(3)
采用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乳胶(PBL)粒子表面接枝共聚丙烯腈和苯乙烯单体,通过改变聚合工艺条件合成了一系列AB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制备ABS树脂。主要考察了PBL存放时间、胶乳粒径、接枝单体丙烯腈含量、接枝聚合温度等对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PBL存放时间、降低单体丙烯腈含量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白度,但会降低产品的冲击性能;降低聚合温度有利于提高ABS树脂的冲击性能和白度;增加PBL小粒径胶乳的含量会降低ABS树脂的冲击强度,提高白度。  相似文献   

3.
用乳液接枝聚合法制备了丁苯橡胶(SBR)接枝丙烯酸(AA)胶乳,并用FTIR与透射电镜对接枝胶乳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5%的SBR-g-AA粉末橡胶,尽管弯曲强度稍有下降,但尼龙6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原位聚合接枝方法制备了对乙烯苯磺酸钠(NASS)改性的亲水性纳米炭黑。热重分析结果表明,NASS成功地接枝到炭黑表面,其接枝率为2.5%。水分散性测试结果表明,改性炭黑在水介质中分散稳定。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改性炭黑以聚集体尺寸均匀分散于橡胶基体中。改性炭黑填充的天然胶乳硫化胶的物理性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撕裂强度提高了160%。  相似文献   

5.
非交联型粉末丁腈橡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影响非交联型粉末丁腈橡胶专用胶乳性能的几个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在引发剂(质量份,下同),0.09-0.10,叔十二碳硫醇0.60-0.75,聚合温度7-8℃,转化率65%-75%时可制备出合格的非交联型粉末丁腈橡胶专用胶乳。采用一价钠盐、二价镁盐和二价钙盐的复合凝聚剂和有机酸盐与硅油的复合隔离剂可制得性能较好的非交联型粉末丁腈橡胶。  相似文献   

6.
CR—322冷冻无盐凝聚的聚合配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7.0m^3聚合釜中,以氯丁二烯为单体,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石油磺酸钠、4.2份特级松香皂和0.1-0.2份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体系,在水/油质量比为1.25-1.30,(40±2)℃下聚合,中控威氏可塑性为0.500-0.610,胶乳经冷冻转鼓(FR)无盐凝聚等后处理工序,制备了CR-322型氯丁橡胶。结果表明,采用新配方制备的胶乳稳定性适中,适应FR凝聚工艺技术要求;成品胶物理机械性能符合  相似文献   

7.
甲基丙烯酸与淀粉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可溶性淀粉与甲基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研究了接枝效率、接枝转化率、微球收率与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关系,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接枝共聚物,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为0.008mol/L,甲基丙烯酸与淀粉质量比为2.5:1,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2h,接枝效率最高,为96%,接枝转化率为39%,微球收率为47%。  相似文献   

8.
提供了成品的透明度和耐冲击性均良好,同时保持原有氯乙烯系树脂机械强度的氯乙烯接枝共聚物。在不少于1种的(甲基)丙烯酸酯(其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化温度为-140~30℃)中,掺入质量分数为5%~70%的至少1种可自由基聚合的单体(其均聚物的折光指数为1.51~1.75),在此混合单体100份(质量份,下同)中,混合、共聚0.1~30份多官能团单体,制得丙烯酸系共聚物胶乳浆料,此共聚物的折光率为1.51~  相似文献   

9.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集成胶乳增韧ABS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由基乳液聚合方法,通过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合技术,设计合成了新型三元集成胶乳(SIBL)替代传统成本较高的聚丁二烯胶乳(PBL),制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将高温乳液法制备的SIBL进行附聚,再经过乳液接枝法制备高胶含量的ABS粉料,最后将ABS粉料与本体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掺混、熔融挤出、造粒,制备了低成本新型ABS树脂。考察三种单体配比对SIBL聚合动力学和粒径大小、分布、凝胶含量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规律;研究单体配比对SIBL接枝反应和ABS树脂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采用自由基乳液聚合制备三元集成胶乳的方法可行,得到的增韧ABS树脂综合性能优异,其中最具代表ABS树脂韧性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得到显著提高,由139J/m提高到233J/m。  相似文献   

10.
两步法合成大粒径丁苯胶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对丁苯(BS)胶乳的附聚作用以增大丁苯胶乳粒径;探讨了无机盐、体系pH值及体系中MMA胶乳与BS胶乳的固含量比(R值)对附聚后丁苯胶乳的粒径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添加无机盐可以稳定胶乳体系,最佳用量(质量分数)为0.1%~0.2%;适当增大体系pH值,可增大胶乳粒径;在附聚过程中,当R值在两个附聚峰附近时,可增大丁苯胶乳的粒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混合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合成附聚剂,用于聚丁二烯胶乳(PBL)的附聚.研究了附聚时间、附聚剂组成、附聚剂加入量、附聚剂的粒子尺寸等因素对聚丁二烯(PB)胶乳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附聚时间为40~60 min时,附聚过程基本完成;当BA/AA质量比为80/20时,附聚效果最好;附聚剂在PBL中加入量占PBL总质量的8.3%时,附聚效果明显;PBL平均粒径由原来的96nm附聚到了240~260 nm,粒径得到了明显的增长,合成的附聚剂有良好的附聚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丁二烯/苯乙烯乳液聚合反应10h、转化率达到70%为研究目标,在分析了标准配方条件下提高转化率对反应时间影响的基础上,考察了补加乳化剂对反应后期聚合速率及胶乳黏度、粒径和机械稳定性的影响,与采用增加初始乳化剂法进行了对比,并探讨了补加乳化剂提高反应后期聚合速率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增加初始乳化剂用量可以显著提高聚合速率,但胶乳黏度明显增大,且机械稳定性降低;补加乳化剂有利于提高反应后期的聚合速率和胶乳的机械稳定性;乳化剂补加量越大,反应后期的聚合速率越快;当乳化剂补加量相同时,在反应时间为2~4h,补加时机越早,反应后期聚合速率越快;补加乳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初始量100%,补加量10%,补加时机为反应2h。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水泥专用丁苯胶乳从2m3中试聚合釜到20m3工业规模聚合釜的放大过程。结果表明:采用单位体积功率与搅拌桨的叶端剪切速率相结合的放大准则,能够在20m3工业聚合釜重现2m3中试聚合釜的反应结果。以38→48→40r/min变搅拌转速的操作方式可以制得平均粒径为110~120nm、粒径分布指数为0·050~0·065和化学稳定性及机械稳定性优异的水泥专用丁苯胶乳。  相似文献   

14.
VAC与DMC共聚合制备正离子型无皂乳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偶氮二异丁基脒酸盐(AIBA)为引发剂,用乙酸乙烯酯(VAC)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单体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正离子型无皂乳液。结果表明,增加DMC单体的质量分数和采用连续加料方式能够提高乳液的总固物质量分数和稳定性,同时连续加料聚合可以得到均匀、粒径较小的粒子。  相似文献   

15.
通过跟踪测定不同存放时间下聚丁二烯胶乳(PB胶乳)的pH值、粒径、表面张力、粘度、凝固物含量、机械稳定性等各项物性指标,对PB胶乳的存放稳定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含缩水甘油基/氨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聚合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乳胶粒组成对含有缩水甘油基,羧基和胺基的丙烯酸酯多层核壳型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探讨了聚合过程的凝聚机理。研究表明:官能团间的交联凝聚作用和水溶性聚合物的架桥凝聚作用是本体系凝聚物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自交联丙烯酸酯类反应性微凝胶乳液,研究了聚合工艺条件对聚合反应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增大乳化剂SDS/OP-10的用量或加快预乳化单体的滴加速度时,聚合反应稳定性增加;随着引发剂过硫酸钾(KPS)、交联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MA)和单体用量的增加,微凝胶颗粒分子间的交联反应增强,聚合反应稳定性下降。加入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酸(AA)都能使聚合反应的稳定性增强,随着MAA用量的增加,聚合反应稳定性呈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当所加入的SDS/OP-10质量分数为3%~4%、KPS为0.4%~0.6%、TMPTMA为1%~3%、MAA不超过3%及单体为30%~40%,预乳化单体滴加速率为20~30 mL/h时,聚合过程的稳定性最好。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可知,通过优化聚合条件,得到了含有官能性环氧基和羧基的丙烯酸酯类反应性微凝胶乳液。  相似文献   

18.
以自制丙烯酸胶乳为高分子附聚剂,以粒径300nm聚丁二烯胶乳(PBL-0700)为起始胶乳,采用高分子附聚法制备了500~600nm超大粒径聚丁二烯胶乳(目标胶乳),考察了附聚剂加入量、放置时间、后稳定剂的加入、附聚温度等因素对目标胶乳粒径的影响,确定了高分子附聚法超大粒径聚丁二烯胶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9.
陈坤 《辽宁化工》2011,40(10):1035-1037
在剥离态Na-MMT(钠基蒙脱土)悬浮液中,以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剥离型Na-MMT/苯丙复合乳液,通过红外光谱表征复合乳液的组成,研究了Na-MMT含量对复合乳液乳胶粒粒径、转化率、聚合稳定性和存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热重和吸水率表征Na-MMT/苯丙复合乳液的抗水性和耐热性。实验结果表明:Na-MMT质量分数在3.0%以内有利于制备得到稳定性良好的复合乳液,复合乳液乳胶粒粒径和复合乳液涂膜吸水率均先减小后增大,Na-MMT质量分数为3.0%的复合乳液耐热性比苯丙乳液提高30℃。  相似文献   

20.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与苯乙烯(St)共聚物乳液,讨论了单体配比对共聚物乳液的聚合稳定性、转化率、流变性、表面张力、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混合单体中NPMI含量的增加,NPMI与St混合单体的转化率降低,聚合物乳液的凝胶量增大,聚合稳定性减弱,黏度逐渐增加。所得共聚物乳液粒径为70~80nm,粒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