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洋涂料比拼‘生死时速’,国内涂料企业发展或者倒闭、被兼并将在这几年出结果。”国内涂料业的一位资深人士认为。据悉,尽管目前我国建筑涂料年产量超过130万t,已成为居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建筑涂料生产国,但国内涂料企业的发展状况却并不乐观。据统计数字显示,如果加上进口产品,洋涂料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45%左右,而且牢牢占据着高中档产品市场。“中国今后几年的涂料市场潜力巨大,谁能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将最终赢得市场,反之后果不堪设想。”廊坊立邦涂料公司有关人士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截止到2002年6月,包括日本“立邦…  相似文献   

2.
影子 《砖瓦世界》2003,(12):19-19
远在美国新泽西州爱迪生市的嘉乐士涂料集团,不远万里闯进中国涂料市场。他们首先在广东“蜇伏”3年,看清了中国涂料市场竞争点和薄弱点,继“立邦”、“多乐士”这些进口品牌之后,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技术实力,又挑起新一轮中国涂料市场的竞争大战。美国嘉乐士集团日前在京公布了两个动作,一是原装美国嘉乐士漆全面供应中国市场,二是以连锁专卖形式发起新一轮竞争。想当初,来自日本的“立邦”进入中国市场,挑起了“品牌战”,铺天盖地的广告遍布城乡,达到了“处处放光彩”的目的;随后是来自英国的“ICI”,挑起了“功能战”,推出了防水、防…  相似文献   

3.
《中国建材》2003,(9):50-50
远在美国新泽西州爱迪生市的嘉乐士涂料集团,不远万里闯进中国涂料市场。他们首先在广东“蜇伏”三年,看清了中国涂料市场竞争点和薄弱点,继“立邦”、“多乐士”这些进口品牌之后,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技术实力,又挑起新一轮中国涂料市场的竞争大战。  想当初,来自日本的“立邦”进入中国市场,挑起了“品牌战”,辅天盖地的广告,遍布城乡,达到了“处处放光彩”的目的;随后是来自英国的“ICI”,挑起了“功能战”,推出了防水、防霉、耐擦洗的“三合一”概念,凭借多功能击败对手;今天,来自美国的“嘉乐士”,借鉴二者的成功经验,又挑起…  相似文献   

4.
《中国建设信息》2004,(2):36-36
目前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涂料企业达8000多家,主要分布在珠江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其中,“洋品牌”和国内较大规模的生产厂家市场定位在中高档产品,处于市场领导地位,引导涂料消费趋势。其它国内众多中小涂料企业,则以生产中低档涂料产品为主,处于市场追随地位。全国性的强势品牌仅限立邦、多乐士、华润三家,地域品牌则相当普遍。世界销售额前30名的涂料公司中,没有一家是中国的涂料企业。  相似文献   

5.
《砖瓦世界》2002,(8):18-18
从有关部门对深圳的百安居等家装材料调查发现,不仅国内消费者熟知的日本的“立邦”、英国的“多乐士”品牌广告增多,美国的“宣威”、荷兰的“莱威”、德国的“巴斯夫”和日本的“关西”等不太为国内消费者熟悉的洋品牌也开始加大扩展深圳业务的力度,深圳涂料市场的品牌竞争空前激烈。据了解,我国现有涂料生产企业8000多家,总产量约为200万t,已跻身世界四强。我国涂料生产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国际10大涂料企业已有6家进入深圳市场,这些企业在中国大陆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生产,本土化战略意图极其…  相似文献   

6.
立邦公司(Nippon)最新的内墙涂料产品——立帮“醛净全效”内墙乳胶漆,已于近日在中国市场上市。  相似文献   

7.
《中国建设信息》2004,(1):37-37
中国涂料产业增长最快的部分是建筑涂料。上海、北京、广州是主要产区,年均增长率达到15%,众多国内合资公司在这里都建有工厂和办事处。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对建筑涂料的需求达200万~300万吨,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市场。随着国内涂料市场不断扩大,国际涂料企业也加大了挺进中国市场的步伐。目前,宣威、立邦、ICI、巴斯夫和汉高等世界十强涂料企业均在中国设立了总代理或建立生产工厂。国外涂料企业在中国涂料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45%左右,而且几乎垄断了中、高档涂料产品市场。总之,中国建筑涂料市场具有巨大的需求和增长潜力。随着国家又推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将从2002年的人均22m^2高到2020年的人均30m^2,单这一项,对建筑涂料需求量将达600万吨。  相似文献   

8.
龚文 《建材与装饰》2006,(14):24-26
众所周知,立邦在中国的成功,是其能跻身全球涂料业前十强的主要原因。从1992年进入中国至今,立邦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广建筑涂料,从最初中国消费者不知道立邦是什么、乳胶漆为何物,到现在“立邦”成为水性建筑涂料的代名词,销量占据10%以上的市场份额,客观上评价,立邦无疑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给建筑涂料工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建筑涂料走过了从低档产品向高档产品的过渡、由单一品种逐渐地向多品种的过渡,形成了具有高、中、低档多层次产品结构的局面。加入WTO以来我国建筑涂料企业受到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很多的中小型建筑涂料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中国建筑涂料市场的巨大商机,世界涂料十强都已全部进入中国,其它外资、合资的建筑涂料企业更是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10.
涂料     
《建材与装饰》2008,(6):77-77
顺德将全面清查出口油漆涂料企业;日本立邦将在华建设新船舶涂料公司;“弹性膨胀隔热涂料”通过专家组鉴定;北京亚祺外墙涂料打开内蒙古市场;上海查获违法涂企  相似文献   

11.
《建材与装饰》2008,(2):80-81
近两三年,是中国涂料市场最不景气的一段时间,产品涨价、企业并购重组、市场低价竞争激烈,与前些年供不应求的市场相比,这样的市场“简直让人不能活”,这让部分经销商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相似文献   

12.
《建材发展导向》2005,3(5):85-85
9月底收购广州泰德涂料公司的全球最大涂料企业——阿克苏诺贝尔(AKZONOBEL)日前宣布,鉴于中国家用涂料市场的巨大增长前景。将在华展开更大规模的收购行动,以占领分销网络并扩大品牌影响力,短期内使其市场占有率赶超立邦和多乐士。  相似文献   

13.
《广东建材》2004,(8):71-71
最近,在立邦“全效合一”乳胶漆新品发布会上,立邦中国区市场总监邹锦全表示,立邦将在三个月后,把惠州的生产基地迁往广州黄埔东区,并扩大产能。立邦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涂料制造商,也是今年首批通过国家3C强制认证的建材企业之一。立邦的生产基地有廊坊、上海、惠州、苏州、重庆等地。为了巩固广东及华南市场,大约三个月后立邦公司将把原在惠州的生产基地迁到广州黄埔东区,并将扩大产能。2003年立邦在中国建筑涂料市场的市场份额达25%,领先于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多乐士成为行业第一。立邦漆生产基地将迁至广州  相似文献   

14.
《上海建材》2005,(5):44-45
阿克苏诺贝尔日前宣布,鉴于中国家用涂料市场的巨大增长前景,将在华展开更大规模的收购行动,以占领分销网络并扩大品牌影响力,短期内使其市场占有率赶超立邦和多乐士。  相似文献   

15.
龚文 《建材与装饰》2006,(16):31-33
立邦漆,一个在中国涂料界赫赫有名的日本品牌。自1992年进入中国,已发展了6家建筑涂料和工业涂料企业,经营领域涉及乳胶漆、木器漆、工业漆、汽车漆、防腐漆、汽车修补漆、船舶漆、辅料等。从1997年至今,立邦漆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连续8年蝉联中国涂料市场产销量冠军。2004年,立邦的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占中国涂料市场份额的1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新型建筑材料》2005,(12):59-59
全球最大的涂料企业——阿克苏诺贝尔(AKZONOBEL)日前宣布,鉴于中国建筑涂料市场的巨大增长前景,继2005年9月底收购广州泰德(ToiDe)涂料公司后,将在华展开更大规模的收购行动,以占领分销网络并扩大品牌影响力,短期内使其市场占有率赶超立邦和多乐士。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以前,中国的涂料行业经历了价格战、概念战、网络战、服务战等一系列的比拼之后,市场的格局开始向品牌企业集中,特别是大型企业。建筑涂料立邦、多乐士品牌领先,木器漆拥现出了华润、嘉宝莉、紫荆花、美涂士等全国著名品牌,同时还有8家建筑涂料销售额达4亿元人民币的企业获得了“中国名牌”的称号。  相似文献   

18.
林迪慧 《建材城》2014,(10):44-47
“更多的市场占有率,更大的品牌知名度,更积极的社会参与,这些目标不会改变。要从纯粹的涂料产品转型到服务运营的行态,这些事情上我们用“品牌升级”来做沟通,而且是非常严肃和用非常大的企图心来做这个事情。”今年6月份,立邦涂料母公司立时集团CEO黄守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立邦品牌升级战略的期待,道出了其“企图心”。  相似文献   

19.
正立邦新近推出的原生植萃漆是采用巴斯夫生物质平衡方案所生产分散体的内墙乳胶涂料。该新款涂料不仅有助于节约化石资源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还具备包括低气味在内的诸多优良产品功效。立邦中国建筑涂料事业群装饰涂料事业部市场本部副总裁蔡志伟先生表示:"立邦很高兴能与我们的原  相似文献   

20.
据了解,目前我国不少涂料企业的利润已经低于10%,超过了该行业正常的利润警戒线(由于涂料行业特点等原因,涂料厂家的正常行业利润应该在20-30%,起码要高于10%),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残酷的市场竞争,直接导致涂料的市场价格与实际价格相背离。以生产不含铅、汞等有毒有害成分涂料著称的ICI和立邦公司的产品销售额现占中国市场的30%。虽然我国国内涂料市场需求在逐年增加,但是近几年来,内资涂料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可谓是“低谷中的低谷”,证券市场涂料板块的上市公司也连报亏损。在外资“进军”与内资“亏损”的较量中,我国涂料产业格局可能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