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阻尼器在结构中的布置原则,介绍了粘滞阻尼器四种不同的安装方式,并通过算例,对这四种安装形式下粘滞阻尼器的减震效果进行比较,指出剪刀型安装方式和肘节型安装方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振型组合的思想,提出一种确定网架结构中粘滞阻尼器合理安装位置的方法,通过建立平板网架,对比分析了四种阻尼器布置位置的减震效果,得到了阻尼器在网架结构中的合理布置方式,验证了该判定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粘滞阻尼器的多种安装形式,包括新型的剪刀型安装方式及套索式安装方式.通过算例,将两种常用的安装形式--斜向型安装形式和人字型安装形式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并以计算结果对其减震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将粘滞阻尼器引入网壳结构,分别输入两种自然地震波和一种人工波,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凯威特双层球面网壳进行了减震分析.比较无阻尼器和装有阻尼器的网壳不同的动力响应.研究表明在地震波作用下,粘滞阻尼器对网壳的减震效果明显,安装阻尼器是网壳的一种有效的减震措施.并提出在双层球面网壳的上下弦最外圈环向杆件上安装粘滞阻尼器是一种有效的布置方式,和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面运动强度和频率特性以及粘滞型阻尼器的参数,比较了具有或没有粘滞型阻尼器的人字型支撑的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对于单层和多层设有和没有粘滞型阻尼器的人字型支撑的钢框架,进行了包括小、中等、高强度各种频率特性的地面运动的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以单层和多层带有粘滞型阻尼器的人字型支撑的钢框架的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为基础,研究了粘滞型阻尼器的减幅率和速度指数对框架的抗震性能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没有粘滞型阻尼器的人字型支撑的钢框架的抗震性能低,由于支撑失稳的影响,对频率和地面运动的强度敏感。而安装粘滞型阻尼器后,由于其维持了这种结构的弹性,极大提高了它的抗震性能。此外,小速率指数和大减幅比率的粘滞型阻尼器在提高带有人字型支撑的钢框架的抗震性能上更有效,然而,减幅比率大于50%的粘滞型阻尼器,在人字型支撑的钢框架的抗震性能上没有更多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粘滞阻尼器的研究进展、基本原理和力学参数,以及建筑结构常用的抗震分析方法。结合某大型框架结构,分析了人字斜撑的截面选用方法以及粘滞阻尼器的布置策略,最后运用ETABS软件对安装有粘滞阻尼器和未安装粘滞阻尼器的框架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总结粘滞阻尼器对框架结构的减震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安装粘滞阻尼器的框架结构在8度大震下的滞回曲线饱满,表现出良好的耗能性能,使目标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提高了一度,达到结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耗能型粘滞阻尼器在高层建筑制振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致力于工程结构抑制振动方面的研究,文章着重探讨了耗能型粘滞阻尼器在高层钢结构建筑制振方面的作用,介绍了耗能型粘滞阻尼减振装置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安装耗能粘滞阻尼减振装置的高层建筑的设计思路,并通过模型计算来验证耗能型粘滞阻尼器对于工程减振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首先简述了工程概况,然后简要分析了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传统抗震加固技术和新型抗震加固技术,最后从地震反应下极限状态分析、加固方案选取、粘滞阻尼器安装方式和布置方案、粘滞阻尼器加固效果评价、施工安装及竣工验收、阻尼器日常维护等方面阐述了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技术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粘滞阻尼器和金属阻尼器的消能减震机理不同,本文主要对两者安装在框架结构中的减震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建立原结构、安装粘滞阻尼器的结构和安装金属阻尼器的结构的模型,对三者进行时程分析,对比其在结构特性、地震下的结构响应、地震下的结构耗能方面的区别,结果表明,粘滞阻尼器在本工程中表现出更优越的减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粘滞阻尼器的耗能效率,研发了3种在活塞头内部实现复杂流道阻尼孔的新型粘滞阻尼器,即直方管流道(I型)、X型和Φ型流道粘滞阻尼器。利用FLUENT软件对3种阻尼孔形式的阻尼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耗能分析,给出了对应阻尼力计算公式。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Ⅰ型阻尼器的阻尼力与活塞速度基本符合二次多项式关系;X型、Φ型流道可以提高阻尼器的能量耗散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某拱加劲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三维模型,安装粘滞阻尼器,采用Maxwell模型研究粘滞阻尼器阻尼参数选择以及在受到地震激励作用下该减震系统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安装了粘滞阻尼器耗能支撑的桥梁结构地震动力反应明显地减小。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发挥粘滞阻尼器在连续梁桥抗震中的作用,提高连续桥梁的抗震性能,研究不同位置安装阻尼器对桥梁地震响应下的影响,以昆明境内某高速公路连续梁桥为背景,分别建立桥梁在不同位置下安装粘滞阻尼器的有限元模型,运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不同安装位置下梁端位移、墩底剪力及墩底弯矩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设置粘滞阻尼器可以有效减小主梁在地震响应下的梁端位移,结构刚度差异对粘滞阻尼器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设置阻尼器可以使桥墩受力更均匀、合理。  相似文献   

13.
框架-核心筒拥有较好的抗震效果,整体性、刚度较好,但是在强震作用下水平位移较大,为减少结构的地震响应,文中分析某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采用粘滞阻尼器的减震性能。采用MIDAS GEN杆系有限元软件对某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得到该结构薄弱层位置。分别在薄弱层、薄弱层中间楼层和薄弱层与薄弱层的中间楼层3种方案设置粘滞阻尼器对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对比原结构和3种布置阻尼器之后的层间位移和层间位移角。分析结果表明将粘滞阻尼器安装在非薄弱层减震效果不佳,阻尼器并非安装越多越好,将粘滞阻尼器放置在薄弱层减震效果是最好的,为同类工程减震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王文星 《工程质量》2019,37(10):88-91
为研究天津某高校东方艺术大楼的抗震加固情况,针对加固过程中使用到的软钢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介绍了两种阻尼器在抗震中的工作原理,同时详细阐述了在施工过程中两种阻尼器安装的操作要点及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经研究表明:软钢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在大震作用时能很好地达到消耗地震能量的作用;粘滞阻尼器符合拉伸与压缩的极限位移要求;阻尼器具有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工期短且经济适用的特点,建议在高校的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中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5.
某大跨人行天桥的消能减振设计(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介绍了北京某大跨人行天桥的消能减振设计 ,在人行天桥的桥箱内跨中安装消能减振装置 ,消能减振装置包括TMD和粘滞阻尼器两部分 ,每个TMD由质量块和 8个弹簧减振器组成 ,粘滞阻尼器选用无刚度的速度线性相关型阻尼器。分析表明 ,采用消能减振设计可有效地削减天桥的共振反应。  相似文献   

16.
首次提出了Pall型摩擦阻尼器适用于不规则框架新型安装方式,按常规将阻尼器放置在框架中心。以等腰梯形框架结构为例,考虑几何非线性对安装Pall型摩擦阻尼器的不同坡度的该框架进行了详细的有限元分析,采用ANSYS程序对该Pall型摩擦阻尼器的滞回特性和力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安装Pall型摩擦阻尼器能有效提高结构的刚度,并且大大提高框架的耗能能力,但这种新型安装方式的Pall型摩擦阻尼器与原Pall摩擦阻尼器的耗能能力有差距,提出了该安装方式的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梯形框架的一种新型安装方式。  相似文献   

17.
李坚  俞剑锋 《江苏建筑》2011,(3):21-24,30
文章介绍了某火车站高架候车大厅大跨度钢结构楼盖的消能减震设计.在楼盖指定钢梁的跨中安置TMD-粘滞流体阻尼器消能减振装置,消能减振装置包括TMD和粘滞阻尼器两部分,每个TMD由一个质量块和4个弹簧减振器组成,粘滞阻尼器选用无刚度的速度线性相关型阻尼器.分析计算表明,安装减振装置后,有效地削减了该楼盖的共振响应,所有工况...  相似文献   

18.
某综合办公楼采用粘滞阻尼器的消能减震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高烈度区某 1 2层综合办公楼采用粘滞阻尼器的消能减震设计。设计中 ,在结构原拟设剪力墙的位置设置单斜撑粘滞阻尼器消能支撑 ,所采用的粘滞阻尼器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速度线性相关型粘滞阻尼器。时程分析结果表明 ,粘滞阻尼器可大量耗散地震动能量 ,有效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反应。  相似文献   

19.
框支剪力墙的阻尼器耗能减震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提出在结构底部框架部分,安装粘滞阻尼器的方法进行耗能减震控制,提高其抗震性能。运用大型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了一栋21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模型,对其进行了纯底部框架结构、普通落地剪力墙结构和安装粘滞阻尼器状态下结构的地震时程分析。结果表明,粘滞阻尼器能够有效地降低整个结构的地震反应,地震时,输入结构的大部分能量由安装于底部的阻尼器耗散,从而保护了主体结构,耗能减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连接体位置设置粘滞液体阻尼器对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进行消能减震,对粘滞液体阻尼器设置的位置和阻尼系数进行了优化并对连体结构进行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阻尼器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和优化阻尼系数时,粘滞阻尼器可大量耗散地震能量,能够有效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