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框架结构中梁构件的的转动约束刚度是其在高温下的变形和受力计算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参数。本文首先研究了框架梁转动约束刚度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子框架法和刚度串并联法则推导出了无侧移框架的梁构件转动约束刚度的近似算法。为了考虑框架侧移对梁构件转动约束刚度的影响,本文利用理论方法计算了有侧移柱与无侧移柱转动刚度的差值,并结合该理论解对近似算法进行了修正。最后,通过比较近似解与精确解,验证了该近似算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带水平伸臂的框架-筒体结构侧移公式,对带加强层的框架一筒体结构水平伸臂的最佳刚度进行了分析,明确给出了根据需要减少的结构侧移量,确定水平伸臂最佳刚度的方法,并给出了具体参数.本文的结论,可供工程设计特别是确定结构方案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黄乐平 《山西建筑》2005,31(15):56-57
从支撑抗侧移的效率角度,考虑了竖向支撑的承载力和侧移刚度的影响,讨论了钢结构支撑的布置形式及其对框架侧移刚度的影响规律,并对其结构作了分析,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目前我国砖墙墙片和钢筋砼墙墙片的侧移刚度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叙述了国内对小开洞墙片侧移刚度计算的规定.在分析比较小开洞墙片侧移刚度计算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小开洞墙片侧移刚度近似计算公式的改进,以及对GBJ11-89规范第5.2.3条第一款的建议,供抗震设防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框架-剪力墙结构协同工作基本微分方程入手,推导基于有限基础刚度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侧移刚度以及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和内力计算方法。重点研究剪力墙下和框架柱下基础刚度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侧移刚度、最大层间相对水平位移及内力分布的影响规律,揭示现行规范对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调整的必要性。提出框架-剪力墙结构合适基础刚度的理念和确定方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分析结果和震害情况表明,剪力墙下基础刚度退化,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重分布显著,框架内力沿竖向分布有所增大,特别是底层框架柱剪力、弯矩急剧增大,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砌体房屋开洞墙体侧移刚度计算的柔度法为基础,通过把复杂开洞墙体逐次分解为基本类型,然后运用文中给出的基本类型墙片侧移刚度计算公式,并按逆分解次序给予合成,从而归纳出求得整个墙片侧移刚度的柔度分解合成法。  相似文献   

7.
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水平侧移的简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晓宏  阎红伟 《山西建筑》2005,31(21):94-95
以一榀半刚性钢框架模型为例,在某些假定条件下,导出了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弹性侧移公式,并与刚性钢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公式进行比较,引入框架梁名义线刚度的概念,提出了在半刚性钢框架设计中采用框架梁名义线刚度来考虑连接初始刚度对框架水平侧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无洞口墙和有洞口墙抗侧移刚度的基础上 ,推导了墙柱抗侧移刚度的简化计算公式 ,提出了有效抗剪截面面积的概念和实用算法 ,对抗震墙数量的确定提出了简单实用的计算方法 ,有助于底部框架 抗震墙房屋的简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宋杰 《中外建筑》2007,(8):65-66
本文通过对底框抗震砌体房屋各抗力构件和单片墙体的侧移刚度,讨论构造柱对总体结构侧移刚度的影响,以及侧移刚度在这类结构抗震鉴定与加固方面的应用,在工程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框架侧移近似计算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个在水平力作用下,框架侧移新的近似计算方法.系用节点杆端综合抗弯刚度导出的A值法.不但可计算框架因弯曲及剪切变形产生的侧移;而且还可计算因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经比较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多、高层钢结构支撑的布置方式对框架侧向刚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周学军  陈鲁  曲慧 《钢结构》2003,18(4):51-54
高层钢结构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 ,其中以撑系框架最为常用。建立了典型的钢框架模型 ,通过计算支撑布置方式相同的 6层和 2 0层框架的顶点位移 ,考察竖向支撑对不同高度框架的承载能力和侧移刚度的影响 ,以及相同高度下 ,支撑方式不同对框架的承载能力和侧移刚度的影响。在此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高层钢结构支撑的布置形式对框架侧向刚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推导了异形截面柱抗侧刚度的计算公式,阐述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异形柱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水平荷载作用下考虑扭转效应的交错桁架内力和位移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交错桁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受力特点和水平荷载传递途径的研究,在楼板刚度无穷大假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平荷载作用下考虑扭转效应的桁架内力和楼层位移简化计算方法,给出了层分析模型的质量中心、刚度中心、计算偏心距的计算公式,考虑弦杆-楼板组合梁效应的桁架侧移刚度计算公式.结合算例,对简化方法与有限单元法的计算结果做了对比.其结果表明,两者相差不足5%.  相似文献   

14.
水平荷载作用下交错桁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交错桁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受力特点的分析,把结构中的楼板等效于与横向框架铰接的刚性链杆,建立了构件内力、层间侧移和楼层侧移计算的平面协同分析模型。通过对结构中柱子和竖向腹杆的受力分析,给出了交错桁架结构中柱子和竖向腹杆侧移刚度的力学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根据水平荷载作用下桁架中远离空腹节间的弦杆弯矩较小的特点,假定桁架弦杆只在空腹节间和与其相邻的节间存在弯矩,给出了桁架侧移刚度的力学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在楼板刚度无穷大假定的基础上,运用同一楼层水平侧移相等这一条件,提出了考虑柱子轴向变形影响的刚性链杆中轴力、构件内力、层间侧移和楼层侧移的计算方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简单实用,与ANSYS分析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15.
袁泉  徐慧君 《工业建筑》2012,42(1):85-88,159
汶川地震中许多框架结构楼梯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震害调查表明,楼梯作为斜撑构件对整体抗震影响显著。结合新修订的GB 50011—2010《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等条文,采用D值法建立了考虑楼梯的简化计算模型,对框架刚度及楼梯受力进行修正。通过对比解析法与PKPM(08版)软件计算所得结果,发现地震作用下加入楼梯对整体结构的刚度影响不可忽略,楼梯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受力不同于仅仅按照重力荷载作用下分析结果。建议框架结构楼梯梯段、休息平台及梯柱设计时宜考虑地震作用,刚度计算时应考虑楼梯对整体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关于楼层刚度比计算的三种方法,通过对四个方案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比较,对框架结构楼层侧向刚度不规则判别方法进行讨论,可供修订规范及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支撑布置对钢框架结构抗侧刚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纯钢框架建筑结构体系刚度较小,层间位移起主要控制作用,设置支撑体系可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整体抗侧刚度,减少结构用钢量。以广泛应用的多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为对象,通过计算不同支撑类型及支撑布置方式下钢框架支撑结构的顶点位移,研究了支撑形式对多、高层钢框架结构抗侧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支撑类型,支撑沿竖向集中布置于中间跨的钢框架结构抗侧移刚度好于将支撑布置在边跨以及其他跨上。对于相同的支撑布置方式,不论是中心支撑,还是偏心支撑,在抗侧刚度和经济性方面,人字形支撑框架均好于单斜杆支撑框架。  相似文献   

18.
高层建筑楼层侧向刚度变化控制准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匀质构件在倒三角形荷载作用下的侧移曲线和位移角出发,提出只要控制以弯曲型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侧移曲线、层间位移角比或楼层侧向刚度比与匀质构件的相应参数接近,结构楼层侧向刚度变化趋于均匀.通过算例论述了目前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对楼层侧向刚度变化控制的局限性,分别讨论了楼层层高突变、结构部分竖向构件截面突变以及上述两种突变同时出现的情况下,结构楼层侧向刚度以及结构受力特性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合理的控制楼层侧向刚度变化准则,该准则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控制以弯曲型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的"层间剪力位移比"的计算方法对侧向刚度规则性的判断存在局限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为了解决侧向刚度规则性判断的问题,提出了"层间剪力位移角比"的侧向刚度计算方法,结合算例可以看出,对于以弯曲变形为主的结构,此方法结构概念明确,得出的结论符合工程经验,是对规范方法的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陈焰周  李霆  李宏胜 《建筑结构》2020,50(8):35-38,49
通过对一个采用不同结构体系的实例进行侧移刚度分析及对侧移刚度理论公式进行物理含义分析,讨论了判断结构抗侧移效率高低不能采用侧移刚度指标的原因。以结构体系的抗侧移刚度为基础,提出了抗侧移系数、等效抗侧移系数两个力学指标,给出了两个力学指标的计算公式,并对其单位的含义进行了讨论。通过采用抗侧移系数、等效抗侧移系数两个力学指标对采用不同结构体系的实例进行抗侧移效率分析,得出采用这两个力学指标来定量分析和评价适用同一建筑的各种结构体系的抗侧移效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