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分析某地区冲孔灌注桩水平静载试验结果,对桩侧、桩端后注浆技术在冲孔灌注桩承受水平荷载工况下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冲孔灌注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临界值以及极限值主要取决于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通过比较单桩与后注浆单桩试验结果,后注浆桩基水平临界荷载提高了25%,极限荷载提高了14.3%;(3)后注浆单桩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提高了57%;(4)对于双桩承台,后注浆承台实测值相对比于未注浆承台的计算值,其水平临界荷载值提高了33.7%;(5)基于各种土层变形模量与桩侧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的关系,建立了土层变形模量与m值的直线型关系式,并推导出了后注浆桩周土层的复合压缩模量表达式,给出了计算后注浆桩周土的m值计算方法。试验与计算均表明:采用桩侧桩端后注浆技术,可较显著的提高冲孔灌注桩的水平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吴义章 《建筑科学》2013,29(7):66-70
对粉土地区某工程中采用桩端桩侧后注浆技术的4根试桩进行了竖向静荷载试验。为量测桩身轴力,在桩体不同截面处埋设了钢筋应力计。分析了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状,并研究了不同深度处桩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之间的关系。试验表明:后注浆技术可有效提高单桩承载力和减小沉降量;桩侧后注浆可有效提高侧摩阻力。本试验场地,桩侧摩阻力达到极限摩阻力时的桩土相对位移约为5mm~10mm,后注浆侧阻力增强系数约为1.8~2.7。  相似文献   

3.
微型灌注桩施工简便、竖向承载力高、经济环保,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但在某些特殊工程中当微型灌注桩承受水平荷载时,由于受桩径和施工工艺的限制,往往不能满足水平承载力设计要求,从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微型灌注桩的进一步推广应用。通过不同施工工艺微型灌注桩的现场水平荷载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微型桩桩周二次注浆施工工艺对单桩水平承载力提高的影响。由现场试验研究二次注浆施工工艺对微型灌注桩单桩水平荷载-位移曲线形式、临界荷载、极限荷载、桩周土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的影响;由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不同注浆量及注浆范围对单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进而得出桩土最优刚度比和最佳注浆深度。最后初步探讨了微型桩桩周二次注浆施工工艺提高单桩水平承载力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超长灌注桩桩端桩侧复式后注浆技术是通过预埋的注浆管,对灌注桩桩端与桩侧一定范围内的土体进行压注水泥浆液,减小桩底沉渣和桩周泥皮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和减小建筑物沉降,因此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结合昆明景成大厦项目工程桩后注浆施工情况及单桩承载力试验,分析软土区采用后注浆技术对土体的承载性状的影响以及超长灌注桩后注浆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由于桩基施工过程中会对桩周土体产生扰动,在桩侧、桩端产生沉渣及泥皮,影响桩基质量,造成桩体竖向承载力大大降低。后注浆技术能固化桩侧及桩端土体,提高其刚度及强度。以福州市某高层住宅工程为背景,对一组钻孔灌注桩进行桩侧、桩端后注浆处理,研究后注浆桩竖向承载力增强效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桩基注浆后,对桩端土体产生预压作用,改变了桩土界面条件,使桩侧摩阻力显著提高,同时后压浆固化了桩底沉渣,加固了桩端土体,提高了持力层强度,使得桩端阻力提前发挥,从而在桩端位移较小的情况下,桩基发挥出了较大的桩端阻力,降低了桩基沉降量,增强了竖向承载力,提高了桩基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减小沉降、固化沉渣、提高灌注桩承载力,提出一种灌注桩桩底复合式后注浆工艺,利用安装在桩底的钢板胶囊通过胶囊内外(开-闭-开式)的复合式注浆方式加固桩端周围土体。基于西凌井公路大桥工程进行灌注桩后注浆及静载试验,研究在后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注浆量、桩顶位移的实时响应规律,探究桩底复合式后注浆桩的承载特性。利用ABAQUS软件对该工程桩底复合式后注浆灌注桩的承载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探讨注浆量及注浆体强度对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桩底开-闭-开式交替注浆的3次注浆量均达到设计值,稳定时段的注浆压力平均在4.4 MPa左右,桩顶位移累计抬升1.01 mm;复合式后注浆桩比常规桩的极限承载力提高1.9倍左右,同时在桩端以上2.5d(d为桩半径)左右的范围内,复合式后注浆桩侧摩阻力明显增大,平均侧阻达到189.7 kPa,侧阻增强系数为3.45,侧摩阻力呈“R”形分布;随着注浆量及注浆体强度的增大,起初桩基承载力增长较快,在扩大头半径约为2.5倍的桩半径,弹性模量约为50倍的地基土弹性模量之后,承载力增长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王斌 《山西建筑》2010,36(32):121-122
通过人工挖孔桩后压浆技术在抚州市某商住楼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对比了灌注桩后注浆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以及承载力估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别,揭示了钻孔灌注桩桩底后注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状及桩侧、桩端阻力发挥特性,并提出了工程桩的设计、施工建议,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8.
张春锋  王笑  姚文娟 《施工技术》2015,(7):63-67,71
后注浆技术能弥补常规灌注桩存在的承载缺陷,现广泛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对比分析非注浆桩和后注浆桩的承载性状,试验表明:注浆可大幅提高单桩承载力;轴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桩端注浆时端阻比最大,但仍只有10%,端阻力不能充分发挥;后注浆侧阻力的提高主要来自桩身中下部,对于超长桩,无论注浆与否,其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提供。桩端注浆对单桩承载力的大幅提高使得规范承载力确定方法过于保守,提出的改进方法计算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和实测值最接近,误差在6.4%左右。  相似文献   

9.
通过布袋注浆桩现场工程低应变反射波法试验、钻探取芯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单桩竖向静载试验、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结果,分析了布袋注浆桩加筋材料对桩体成桩质量、桩体强度、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筋材料对提高成桩质量有积极影响,且引入加筋注浆管简化了施工工艺,加筋材料对桩体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影响较小,但对提高桩体的水平强度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后压浆技术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消除了传统钻孔灌注桩在施工中的固有缺陷,改善了桩周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桩与土之间的边界条件,有效地降低了桩的沉降量,显著提高了单桩承载力。对砂土地层的100根注浆试桩的单桩注浆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了桩端注浆量的变化规律;结合沈阳夏宫工程五根桩端注浆桩和两根未注浆桩的静载试验,对比分析了注浆桩与未注浆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以及桩顶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砂土地层条件下,注浆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比非注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能提高44.4%以上,而且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后注浆抗压桩桩顶位移比未注浆桩的降低了近50%,有利于控制基础的沉降。  相似文献   

11.
彭罗生 《中外建筑》2010,(6):165-167
后注浆技术对于提高桩体的承载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阐述了不利地层条件下采用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要点,并结合成桩检测试验对其成桩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和总结。实践证明,后注浆施工技术对提高桩侧及桩端承载力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上海某工程中4根采用双套管工艺的桩侧后注浆的试桩进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通过双套管将工程桩桩顶标高以上桩身与土体隔离,使试桩更接近工程桩实际受荷状态。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到软土地区桩侧后注浆灌注桩桩身位移和桩身内力均沿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向下发展,桩身侧摩阻力也由桩顶随深度向下逐渐发挥;桩侧后注浆工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桩身侧摩阻力,从而提高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对比了注浆及未注浆两种情况下灌注桩承载性状,说明桩端注浆后大大提高了软土地区钻孔灌注桩的单桩承载力。最后分析了注浆后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水平荷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状是一个复杂的桩土相互作用过程。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现场水平静载试验,实测得到了水平荷载作用下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桩土共同作用时的工作性状,分析了桩体水平力、位移与时程关系、水平力与位移梯度关系、临界承载力以及地基土的水平抗力比例系数。试验结果可为今后同类桩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建议采用位移控制设计桩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不仅能改善桩端及桩侧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还可提高桩端承载力、桩侧摩阻力,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施工工艺。但其施工工序分浇筑混凝土桩体及注浆施工两步进行,无法同步,从而容易产生一系列质量通病,很难达到预期注浆效果。结合工程实例,就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注浆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了一套注浆施工技术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陈丽蓉 《工程勘察》2010,(6):21-24,85
本文依托上海虹桥交通枢纽工程,进行了桩端后注浆灌注桩的静载荷试验,并采用先进的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技术和光纤布拉格光栅技术测量了桩身应力,获得了较好的测量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桩端后注浆可显著提高抗压桩的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在70%~80%左右;桩端后注浆对减少桩顶位移也有显著的作用;桩端后注浆还能够提高桩端以上一定范围内土体的侧摩阻力。  相似文献   

17.
桩底注浆技术的应用及注浆效果的实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介绍了钻孔灌注桩桩底注浆施工工艺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 ,分析了某工程 4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采用桩底注浆提高承载力的效果。通过注浆前后的桩身应力实测表明 ,注浆以后桩底承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桩底位移减小 ,而桩侧阻力变化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18.
徐雯  吴锡爱 《山西建筑》2011,37(28):68-69
通过具体工程,详细分析了灌注桩桩端为砂层情况下后压浆对提高桩端承载力和侧阻力,改善灌注桩荷载传递性能,提高灌注桩的综合承载力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桩端注浆提高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的作用机理及桩端后注浆设计的优化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桩端后压浆对提高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作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定波 《中外建筑》2009,(6):198-199
本文通过工程实践,详细分析了灌注桩桩端后压浆对提高桩端承载力和侧阻力,改善灌注桩荷载传递性能,提高灌注桩的综合承载力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对桩端注浆提高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的作用机理及桩端后注浆设计的优化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华志明 《江苏建筑》2007,(2):59-60,77
介绍位于地震高烈度区的宿迁建设大厦工程采用高压注浆技术对钻孔灌注桩进行加固的概况.钻孔灌注桩经桩端注浆处理后,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可得到明显提高,并节约工程造价;若采用桩侧注浆,对桩周土进行加固,可提高桩侧阻力,同时提高水平地震荷载抵抗力;可供地震高烈度区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