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电现场工地面积大、人员多、施工作业密集,采用传统的人工巡视、手工纸质记录,已无法满足核电项目管控信息化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监管模式的创新,解决建设工程中出现的"监管力度不强,监管手段落后"等难题,已成为核电项目建设管理者的主攻方向。漳州能源通过开发建设华龙一号工程智慧工地系统,采用先进信息化技术,将更多人工智能技术、传感技术等融入到施工作业中,并创新开发了基于视觉的远距离人员识别技术等,实现进出管控、轨迹跟踪、高风险作业管控、违章识别、风险预警等管理功能,有效降低施工现场安全风险,提高施工安全与质量。  相似文献   

2.
岭澳核电站先进燃料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岭澳核电站先进燃料管理的策略和思路,岭澳核电站实施的先进燃料管理与大亚湾核电站的不同。分析了岭澳核电站燃料管理的最佳宏观过渡方式,尤其是岭澳核电站在混合堆芯后(涵盖第二至五循环)实施先进燃料管理的过渡策略和步骤。深入论述了从第六循环之后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先进燃料管理技术路线(年度1/4换料还是18个月换料)才最符合岭澳核电站的实际情况。从先进燃料管理策略的经济性、实施年度1/4换料的优点、岭澳核电站年度1/4换料项目采用的先进技术等方面论证了岭澳核电站先进燃料管理策略的可行性。通过不同先进燃料管理策略(年度1/4换料、18个月换料和24个月换料)的综合比较得出:岭澳核电站燃料管理实施年度1/4换料可以扬长避短,具有很高的燃料经济性,是有利于4台机组安排非夏季大修和避免重叠大修的最佳策略。18个月换料虽有多方面的好处,但岭澳核电站的售电环境和电价模式都不同于大亚湾核电站。电网对岭澳核电站的限制更苛刻,追求多发电或超发电不是岭澳核电站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核恐怖活动具有隐蔽性强、危害性大、涉及面广、成分复杂等特点,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恐慌,为了防范核恐怖主义,做好核安保工作,针对重要交通关口、国际重大活动场所等核安保过程中核素识别速度较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核监测设施系统整体优化设计,研制先进的核电子学模块,自主设计竞争加权算法,并应用于智能核素识别技术算法的研究,实现低剂量率条件下混合核素的快速识别,成功研制出小型化、低功耗碲锌镉(CZT)便携式谱仪。研究结果表明,本仪器测试指标为:高于本底0.5 μSv/h时,单一核素137Cs识别时间为2 s内,混合核素(241Am、137Cs、60Co、133Ba、152Eu)识别时间为9 s内。可为核安保部门有效控制核恐怖分子提供智能快速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4.
陈晓秋  杨端节 《核安全》2009,(4):20-23,27
对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关于先进核电厂简化场外应急计划方面的立场做了评述,并对先进核电厂简化场外应急计划的政策制定、应急准备与响应、技术准则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晓秋  杨端节 《核安全》2010,(4):20-23,27
对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关于先进核电厂简化场外应急计划方面的立场做了评述,并对先进核电厂简化场外应急计划的政策制定、应急准备与响应、技术准则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数字化建造技术正以前所未有之势使建设行业发生巨大转型,"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三代先进核电堆型,结构设计复杂,建设体量庞大。福建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为"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工程,建造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工期,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数字化建造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对ENPower多项目信息管理系统、BIM技术、在线考试系统,数据加密保护系统、自动化加工设备、人脸识别、远程监控技术、现场人员定位系统、塔吊防碰撞技术等数字化建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解决了施工过程中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为项目的建造提供了保障,有效的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工期,提高了项目管理能力,将核电建造带入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建造时代,其意义之深远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了我国核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中的辐射防护状况,笔者认为,与有关《标准》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辐射防护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诸如职业性受照剂量较高、监测不健全、管理不严格等。建议迅速采取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使这项应用技术获得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8.
车载式NaI(Tl)大晶体组的多道谱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车载式NaI(Tl)大晶体组的γ多道谱仪,该谱仪选用2个10 cm×10 cm× 40 cm NaI(Tl)方晶体探头,采用高速ADC集成芯片、USB微控制器等先进技术,具有实时、灵敏度高、识别核素的特点,可用于搜寻失控放射性源、核与辐射突发事件中的快速探察和应急监测、环境辐射调查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时域波形及其分析技术是不可视管道内两相流流型识别的常用方法。由于这一技术受到气泡流速的影响,容易造成流型识别的混淆。两相流流型分类的直观物理几何意义在于气泡空间尺度(相对于流道水力学当量直径)及其分布。本文论述了流型识别的空间处理技术(气泡的空间波形、气泡相对直径概率密度分布和空间频谱分析),从而使流型识别建立在流型分类的直观物理意义之上。本文给出了用电导探针作传感器,用空间处理技术识别流型的实验结果。空间处理技术识别流型的显著特点是物理意义上的直观和明晰。  相似文献   

10.
时域波形及其分析技术是不可视管道内两相流流型识别的常用方法。由于这一技术受到气泡流速的影响,容易造成流型识别的混淆。两相流流型分类的直观物理几何意义在于气泡空间尺度(相对于流道水力学当量直径)及其分布。本文论述了流型识别的空间处理技术(气泡的空间波形、气泡相对直径概率密度分布和空间频谱分析),从而使流型识别建立在流型分类的直观物理意义之上。本交给出了用电导探针作传感器,用空间处理技术识别流型的实验结果。空间处理技术识别流型的显著特点是物理意义上的直观和明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