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23同15时18分,浮托重量达3.2万吨的荔湾3-1中心平台组块载衙平稳落在导管架上,世界最具挑战性的海t浮托安装项目完成。这是我国首次在南海进行组块浮托安装作业,开创了中国海上浮托安装的新纪元。荔湾3—1中心平台是中国海油第一个深水气田中心平台,从设计、建造到安装均由中国海油自主完成。  相似文献   

2.
2022年8月1日,中国海油公布,亚洲最重、设备最多的海上石油生产平台——恩平15-1中心平台上部组块在南海东部海域完成整体浮托安装。  相似文献   

3.
2013年4月9日,我国自主研发、亚洲最大的深海油气平台荔湾3-1天然气综合处理平台在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顺利完工。这标志着我国海油工程在深水超大型油气平台设计、建造能力上取得了标志性突破,对于带动国内海洋工程装备业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次建造完成的组块项目是深海油气平台荔湾3-1中心平台的上部模块,组块浮托重量约3.2×104t,建造规模国内最大,是  相似文献   

4.
从一无所有到打造深水、超深水油气装备,再到部分海工装备名列世界前茅,中国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正在形成集群效应。中国南海即将诞生一个"大块头"。近期,身高足有10层楼长度100米的荔湾3-1气田中心平台组块在青岛海西湾畔开始拖拉装船,即将奔赴位于香港东南261公里的预定位置进行浮托安装,将在南海深水天然气项目开发中担当起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抗 《中国石油》2013,(11):48-51
中国南海即将诞生一个“大块头”。近期,身高足有10层楼长度100米的荔湾3—1气田中心平台组块在青岛海西湾畔开始拖拉装船,即将奔赴位于香港东南261公里的预定位置进行浮托安装,将在南海深水天然气项目开发中担当起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6.
锦州9-3油田CEPD平台万吨级组块浮托安装作业水域中心水深仅8.9 m,若采用常规方案浮托安装则面临驳船触底风险。为克服极浅水条件对大型组块浮托安装的挑战,对该油田CEPD平台组块浮托安装方案进行了论证,详细分析了方案实施的技术要点,采用水池模型试验方法对组块浮托过程中驳船的触底情况及浅水效应对驳船运动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借鉴以往项目经验采取了相应创新设计及辅助措施,成功解决了万吨级组块极浅水海域浮托安装的难题,实现了我国海洋工程极浅水域高位浮托的突破,对后续浅水海域油田开发以及新型导管架的设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南海超大型组块浮托安装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南海荔湾项目超大型组块浮托安装的研究与设计,探索了在南中国海进行水深为190m左右、浮托重量逾3.2万吨组块浮托安装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措施,对浮托安装技术由浅水向深水发展,以及浮托重量由万吨级向几万吨级发展有重要意义,可为大型浮托安装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超大型平台安装试验研究——以荔湾3-1气田中心平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荔湾3-1气田中心平台导管架和组块安装设计为例,分析了超大型导管架和平台组块安装设计及安装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风险点,针对这些风险点,采用水池模型试验方法进行了验证。对于基本设计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之间由于尺度效应造成的差异,进行了模型尺度的数值分析以保证设计成果的可靠性。本文提出的超大型平台安装设计的技术流程,对于后续超大型深水平台安装方案的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南海陆丰7-2油田所处的海域海水较深、海况条件恶劣的实际情况,提出利用低位浮托技术安装导管架平台上部组块,为此研究了上部组块腿与导管架腿对接技术、上部组块低位浮托载荷转移技术、组块提升和载荷平衡技术、上部组块陆地试提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并在该油田导管架平台上部组块浮托安装作业过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油田顺利投产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渤海地区某些油田区域水深极浅、大型浮吊无法进入、疏浚又受到环保限制、具有超大型组块的导管架平台很难按照吊装方案进行设计的问题,以锦州9-3油田为例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极浅水域大型组块浮托安装的新型导管架型式,即大型组块在2个小导管架间进行浮托作业。实践证明,这种新型导管架型式不仅满足了浮托安装所需的大跨度通道,而且满足了大型综合平台的支撑强度要求,从而为浅水区油田提供了一种新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1.
赵东油田极浅海平台的海上安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固定平台上部组块常规的安装方法有浮吊吊装安装和驳船调载浮托安装两种方法,这两种安装技术都比较成熟。但赵东油田海上钻井平台(ODB平台)上部组块重约39640kN,而国内最大的浮吊"蓝疆"号的最大吊装能力为38000kN,所以浮吊吊装法不可用。并且由于平台位于渤海湾滩海区域,平均海图水深仅2.4m,水深极浅,调载难度极大,无法采用驳船调载浮托安装法。鉴于此,经过综合考虑,平台组块的海上安装采用了海上拉索千斤顶提升结合浮托的安装方法、插腿式结构设计等特殊技术,同时充分利用潮汐的变化,最终成功安装。文章介绍了拉索千斤顶提升结合浮托的安装过程及该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正>荔湾3-1天然气综合处理平台当你搭乘液化天然气出租车在城市中穿梭时,你可曾想到,有一座巨大的海上油气加工厂伫立在波涛汹涌的南海,以重达32000吨的坚实身躯,抵御着南海的狂风巨浪——这就是荔湾3-1天然气综合处理平台。荔湾3-1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亚洲最大天然气综合处理平台。该平台由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历时21个月建造,完成,浮托重量达到3.2万吨,上有三层主甲板,全部为钢结构建筑。最上层平台主甲板长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南中国海平台组块海上安装实际情况,开创性地提出了大型组块低位浮托结合牵引提升就位的安装设计方法。综合考虑组块重量、南中国海域环境特征、安装船舶特性等因素,对海上牵引提升的方式及被动式低位浮托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从经济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组块低位浮托安装的适应性和海上牵引提升的可操作性。该方法丰富了南中国海大型组块安装设计技术,其理论分析和海上安装的顺利实施对同型平台的海上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超百米水深海域的某油气田开发项目中万吨级组块整体海上浮托安装为例,对组块浮托安装施工原理、施工方案和实际应用效果进行阐述,总结组块浮托安装环境监控、船舶调载、锚泊定位、缓冲对接技术,为后续国内外海上平台组块等结构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荔湾3-1(南海天然气项目)是我国国内第一个深水项目,其中心生产平台的设计质量约31217t,刷新了国内海上采油平台最大设计质量纪录.该平台采用高位建造方案进行陆地建造,完成后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将平台从建造临时支柱上转移到用于装船运输的平台支撑框架上.文章基于荔湾3-1平台的相关参数,从抬升设备配置、支撑体设计、平台整体下降方法和风险分析等角度对该平台实施重量转移的方法进行研究,以实现采用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WS30000称重系统完成荔湾3-1平台的重量转移作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海上采油平台相继投入使用,其中多数是大型和超大型油气综合开采平台。这类平台体量巨大,海上安装时常规采用的浮吊安装已难以满足施工需求,加之费用高昂,浮吊安装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不占优势;而浮托法以其集约、经济、高效等多方面的优势在超大型组块安装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种安装方法对组块支撑点位置附近的结构强度考验极大,设计时必须重点考虑。本文结合海洋工程实例,依托ANSYS软件对结构进行了校核,确保结构物在平台安装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荔湾3-1深水气田开发中心平台工艺设计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荔湾3-1深水气田开发工程中,采用在深水区气田设置水下生产系统、在浅水区建设中心集输处理设施的工程模式,实现深、浅水天然气的区域性开发,既可以满足深水区气田开发的依托要求,也能提高浅水区气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对荔湾3-1深水气田开发中心平台工艺设计中登平台压力对平台工艺设计的影响、气体脱水系统压力和增压设备配制、中心平台节能降耗工艺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我国海上类似工程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洋石油开发向深海进军,超过一万吨的导管架平台就需采用浮托法进行海上安装,在装船前需要把上部组块整体转移到装船框架DSF上,由于组块大吨位,大跨度的特点,该重量转移过程成为油田建设工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荔湾项目组块采用公司原有的WS40000称重系统进行称重和千斤顶的同步性控制,自主设计顶升装置的上部支撑结构。  相似文献   

19.
渤海湾海洋平台大型组块浮托安装时,按船舶进船方向可分为纵向浮托和横向浮托两种,不同的浮托方向对平台的设计、建造、安装影响较大。对两种浮托方法在渤海湾平台项目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总体布置、滑靴设计及支点反力、单位面积用钢量和面积拓展以及拖航稳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比较,得出纵向浮托法具有支点反力小、单位面积用钢量小、面积拓展大等优势;而横向浮托法具有泵体布置方便、结构刚度大、主腿规格小、拖航运动较小等优势。综合比较,纵向浮托法在渤海湾平台建设中具有更明显的优势。该分析可为大型浮托组块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荔湾3-1CEP作为世界最大的海洋平台之一,设计总重量超过3.2万吨,包括2.8万吨的上部组块和0.4万吨的DSF,平面最大尺寸为110 m×77 m,平台重量和尺寸给建造带来巨大难题。该文针对荔湾3-1CEP建造创新技术进行研究,在高位建造及荷载转移、MRU提升滑移、模块化建造、超大型火炬臂建造安装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积累,为后续项目研究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