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邵凯  梁燕  黄俊 《通信技术》2007,40(11):147-148,213
由于TD-SCDMA传输网接口的多样性,因此需要多块卡才能完成监测数据的采集。为了提高网络测试仪表的集成度和测试的灵活性,文中介绍了一种采用PM5342和PM8316在一块PCI卡上同时实现TD—SCDMA传榆网主要接口通道化STM-1 E1_IMA与STM-1 ATM接口的方法,并对数据的处理流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利用PMC-Sierra公司的ASSP芯片PM5332和PM5320,以Freescale的ColdFire处理器MCF5249为硬件控制平台,经过裁减的uClinux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开发平台,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TS-1/AU3时隙交换粒度的SDH/PDH支路线卡。该线卡支持三种线侧接口速率,其SDH线侧接口为OC-48与OC-3光接口,而PDH线侧接口为E3/DS3/EC-1电接口。  相似文献   

3.
E1线路接口设计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建立在G.703基础上的E1接口在分组网、帧中继网、GSM移动基站等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E1接口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主要介绍了E1线路接口设计,并且以DALLAS公司的E1线路芯片为例介绍线路保护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4.
继8E1和100兆以太网混合复用芯片RC7010后,近日北京润光泰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具有1 1光纤保护和ALS功能的PDH光端机芯片。该芯片除了实现8路E1信号和100M全速全双工以太网混合复用外;还能够提供两个光接口,内置光线路时钟和数据恢复电路(CDR),实现双光口自动  相似文献   

5.
记发器信令作为中国1号信令的主要组成部分,信号的生成与检测一般都是由专用芯片实现的,例如AC49008。专用芯片由于硬件接口和功能固定,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受到很大限制,如果用通用芯片来实现这一功能可以大大增加灵活性,兼容性以及可移植性。文章基于TI的通用DSP芯片tmsC6416实现记法器信令的功能,由于E1接口芯片有30路话音时隙,DSP可以完成30路记发器信令的同时收发检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以太网链路层处理芯片PM3388的内部结构,并阐述了基于该芯片的10×1Gbit以太网接口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MSF250是一个多业务成帧芯片。它带有DS1/E1接口,可将28个DS1或21个E1信号以位异步方式映射/解映射到VT.5/TU2路径中。文章从各种不同的帧格式和成帧原理论述了MSF250在DS1/E1映射/解映射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E1数据时隙插入与提取的实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清兰  张忠培  徐卓  周冲 《通信技术》2009,42(12):29-31
E1网络可靠性高,应用广泛,卫星调制解调器中,E1接口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可扩展到其他应用场合。E1接口芯片采用的是DS21354,该芯片主要实现数据编解码、数据/时钟恢复,波形成型以及帧定位功能,芯片配置由单片机完成。为了解决远端站与中心局之间的传输需求,提供了提取和插入功能,该操作用FPGA实现,通过单片机可选择性地调节提取和插入的时隙,使用了乒乓操作和FIFO来完成该功能。  相似文献   

9.
简讯     
斯达威推出TS流转多E1芯片近日,成都斯达威公司推出了一颗用通信线路中的E1来传输TS流的芯片SW4602F。SW4602F支持双向TS流在任意1 ̄8E1线路上的传输,集成ASI收发接口和8路E1接口,  相似文献   

10.
继8E1和100兆以太网混合复用芯片RC7010后,近日北京润光泰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具有1+1光纤保护和ALS功能的PDH光端机芯片。该芯片除了实现8路E1信号和100M全速全双工以太网混合复用外;还能够提供两个光接口,内置光线路时钟和数据恢复电路(CDR),实现双光口自动保护倒换。该光接口还能提供ALS(AutomaticLaserShutdown/Reduction)功能,也可通过网管实现用户定义ALS功能。总的来讲,RC7017是一颗功能强大的系统芯片,既适合于直接实现普通光端机产品,又提供了丰富的扩展功能,用于开发个性化的、具有自己公司特色的光…  相似文献   

11.
箔条和箔片的性能特性及其应用和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显裕 《雷达与对抗》1999,(3):10-17,56
从箔条和箔片用于干扰雷达测和扰乱、迷惑、转移或者引诱进攻出发,详细论述箔条、箔条云及箔片、箔片云的雷达散射截面、带度、平移速度、下降速度及转动等情况,空间和时间我、水平和垂直极化性能、多普勒频移效应以及频谱展宽特性等,通过箔条和箔片有效成火控雷达实例,提出对抗火控雷达的三个重要因素及其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电路原理"与"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整合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兴学料不断增加,知识总量不断增长,迫使本科教育不断向着基础化方向发展,基础课程教学在本科教育中的地位愈来愈高。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知识已是电气类各专业的必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基础课程要从根本上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本文提出了电气类专业“电路原理”与“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将两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教学试验,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姜辉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10):185-188
在日本电视广播的发展过程中,电视信号技术、电视节目转播技术、发射机技术以及天线技术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技术在长达60多年的模拟电视广播中被大量的开发、使用,尤其是射频相关技术为日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主要介绍了日本电视广播中该相关技术的发展,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压电/电致伸缩材料及驱动器的新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压电/电致伸缩驱动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驱动器,文章概括总结了几种压电/电致伸缩新材料的发展方向,同时还介绍了几种新型驱动模式和超声电机的研究动态,并对压电/电致伸缩驱动器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5.
吴洁 《电子质量》2010,(4):15-17
文章介绍了针对特定电压变化特性的被测设备的、简单的、低成本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解析测量法,并将实际解析法测量计算结果与直接测量法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且符合标准规定的容差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李广成 《世界电信》2001,14(1):21-25
目前所谓的全光网络一般指基于DWDM传送技术的光传送网络(OTN)。由于OTN的节点采用OADM和OXC技术,为解决目前点到点的DWDM技术在应用中不能实现灵活组网和当网络失效时不能有效进行保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使得OTN具有传输容量大、组网灵活、网络具有可扩展性和可重构性、易于升级等特点,可透明传输具有代码格式的不同速率等级的用户数字信号,能够同时适应用户信号种类用服务种类不断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高等院校电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以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学院的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了我院在信号与系统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的探索和实践。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五维一体化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建设和混合式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推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变革,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同类兄弟院校的同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面向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战略需求,移动通信与网络需要在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前提下大幅度降低全网能耗,因此需要研究使用更少的能量传递更多信息(SMILE, send more information bits with less energy)的理论与技术。为了应对该挑战,仅靠无线传输技术的改进和硬件实现水平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系统和网络的角度探索能量的高效利用机理与方法。从能量的“节流”和“开源”2个维度展开,并针对日益增长的计算能耗给出解决方案。具体地,通过引入超蜂窝网络架构实现网络的柔性覆盖与弹性接入,使业务基站和边缘服务器在业务量较低时可以进入休眠状态,减少能量的浪费(即“节流”)。同时,大量引入可再生绿色能源(即“开源”),通过能量流与信息流的智能适配,大幅降低电网的能耗。进一步地,通过网络功能虚拟化、通信与计算资源的高能效协同,以及移动智能体的分布式计算与协同等手段,实现绿色计算与人工智能算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广电5G未来建设的发展,结合当前传输和架构研究和测试的需求,提出搭建广电5G传输研究测试平台的意义,并对平台进行构建,最后对平台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软件定义网络(SDN)架构给网络带来了卓越的灵活性和可管理性。为了给新型SDN技术与应用提供大规模可行性验证试验床与试点部署平台,提出了依托于CERNET的层次化跨区域SDN 异地验证示范网络试验系统的总体架构,建设了9个城市、13个节点的SDN验证示范核心网与包含3个数据中心的接入网,并对基于SDN的vCPE智能专线业务、IPv4/IPv6过渡技术、流量监控调度应用和数据中心应用进行验证与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