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混凝土是当代最大宗的人造工程材料。目前硅酸盐水泥生产中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矿物资源、能源消耗大 ;二是对环境污染大 ,影响生态平衡。为了可持续发展 ,今后应向高性能、绿色化、多功能方向发展。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绿色环保作用主要体现在 :(1 )减少水泥生产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产生的CO2 约占人类活动产生二氧化碳的 6 %~ 7%。此外 ,为获得生产水泥的原料 ,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直接破坏。在混凝土中使用高掺量粉煤灰取代 2 5 %以上的水泥 ,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泥熟料用量 ,从而减少水泥生产中产生的CO2 、SO…  相似文献   

2.
袁罡 《水泥工程》2003,(5):75-76
众所周知,国内外由于混凝土耐久性不良所造成的工程损失是巨大的,其维护维修费用更是惊人。其中,碱-集料反应对混凝土结构工程造成的破坏就是最严重的破坏之一,已经引起各国混凝土工作者和水泥专家们的高度重视。限制和控制碱-集料反应的重要措施是采用低碱水泥配制混凝土。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如大坝)和重要建筑结构工程(如桥梁、高速公路、机场、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等),为  相似文献   

3.
魏光辉  曹伟  王勇 《粉煤灰》2007,19(5):33-35
矿渣微粉等量取代部分水泥掺入混凝土中,可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一方面矿渣微粉粒子本身填充孔隙,堵塞连通孔道,使混凝土的密实性提高,同时矿渣微粉水化产生的C-S-H凝胶也使混凝土结构进一步密实;另一方面,由于矿渣取代了部分水泥熟料,对混凝土中C,A(铝酸三钙)的总量有稀释作用,从而减少了钙矾石等膨胀性产物的生成,增强了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现以博斯腾湖东泵站工程为例,讨论了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矿渣微粉,制备高强、高耐久性的高性能混凝土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4.
魏光辉  曹伟  邓丽娟 《粉煤灰》2007,19(3):18-22
结合使用高效减水剂、引气剂,混凝土掺加适量粉煤灰,不仅可以使其具备良好的和易性与流动性,减少单位水泥用量,减轻温度控制负担,防止大坝混凝土面板裂缝的发生,还能够增强面板高耐久性混凝土抵抗风浪冲刷、冰推、冰拔、地下水溶盐的侵蚀作用.介绍了高效减水剂、粉煤灰的特性、作用机理及其对面板高耐久性掺粉煤灰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且结合工程实际总结了掺粉煤灰高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及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5.
结合使用高效减水剂、引气剂,混凝土掺加适量粉煤灰,不仅可以使其具备良好的和易性与流动性,减少单位水泥用量,减轻温度控制负担,防止大坝混凝土面板裂缝的发生,还能够增强面板混凝土的耐久性.结合工程实践总结了掺粉煤灰高耐久性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及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中期,混凝土建筑因为混凝土自身的耐久性不良造成建筑物坍塌的现象常有发生,全世界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混凝土耐久性受到广大混凝土研究人员和建筑人员的广泛关注,混凝土是一种混合性材料,其主要原材料为水泥、骨料等。因此本文将从混凝土耐久性的定义方面入手,探究混凝土不同原材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进而希望对我国的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硅酸盐学报》2011,(4):740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泥基材料生产与使用国家,水泥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提高我国水泥基材料生产与使用的技术水平对于资源与能源的有效利用、降低环境负荷、促进水泥基材料与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产与使用环节的节能、降耗、环保、高品质、高效率、节约化是水泥基材料的发展趋势,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的研究重点包括:原材料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水泥工业节能降耗、减少温室气体与有害气体的排放、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新型胶凝材料的研发、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与应用、混凝土材料与基础设施的耐久性与全寿命评价等。  相似文献   

8.
喇华璞 《水泥》2006,(3):64-65
1999年6月日本发生Fukuoka隧道混凝土损坏等事件后,前建设省和农林渔业省联合组织了调查组,其土建组提出了有关混凝土制备方面的9点建议,包括减少水灰比以及控制现场加水等以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而且提出了选用水泥时应优先考虑混凝土的耐久性而不是水泥的早期强度。下表列出日欧实际使用水泥情况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中未水化水泥后期水化的危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水泥混凝土科技发展以提高强度为主,但事实证明高强度不一定就会有高耐久性。提高混凝土强度的首选方法便是降低水灰比,认为降低水灰比能减少结构缺陷,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与耐久性。但对于纯水泥混凝土而言,水灰比越低,混凝土的水化程度就越低,其中的未水化水泥量就越大。在混凝土充分硬化后,未水化水泥的后期水化作用,将对纯水泥高强混凝土结构产生破坏作用,而且水灰比越低,这种破坏作用越严重。  相似文献   

10.
全面回顾了氧化镁在水泥水化反应中的作用,包括抗压强度,体积稳定性,其他水泥性能等,指出了方镁石形成的条件及其水化动力学机理,讨论了方镁石在水泥混凝土使用中的危害和积极作用,最后得出氧化镁作为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杂质在研究、使用、标准、新型水泥开发、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以及水利水电大坝工程最正确使用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等方面的结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人民对于建筑质量的重视越来越高。水泥是混凝土的重要原料,水泥的性能对于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是相当大的。本篇文章通过阐述水泥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的主要方面,并由此提出控制水泥工艺改善水泥性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在建筑行业在施工中运用的主要材料,其体现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以及使用期限,所以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进行探析,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不但能够降低工程的成本,并且对不可再生资源来说也是一种节约,促使环保和建筑的有机结合。本文首先阐述了混凝土结构工程耐久性的研究现状,而后对影响混凝土结构工程耐久性的因素展开了分析,接着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耐久性进行了设计,最后从工程施工的角度提出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耐久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混凝土耐久性需要出发,总结了水泥质量发展方向的错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水泥早期水化速率过快和水泥碱含量偏高是导致混凝土耐久性劣化的本质因素。以范式转换的观点探究了对水泥质量发展方向的修正。主要包括降低熟料的R2O、C3A和C3S含量,减少水泥中熟料细粉含量。提出了对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框架的修改方案,旨在从根本上改变水泥质量对混凝土耐久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混凝土抵抗各种环境破坏,长期保持外观完整性和强度的能力。本文主要从混凝土耐久性定义和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研究。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较多,比如混凝土水灰比,集料的级配,水泥掺合料的性能,环境条件,施工工艺,配合比设计及长期荷载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徐亚领 《水泥工程》2014,27(2):26-27
<正>0前言碱集料反应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破坏范围大、损失重、不可逆转,但反应过程迟缓,危害性往往不易被察觉。目前随着大型工程的增加以及对工程质量越来越严格的要求,碱集料反应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部分国家重点工程以及特殊建筑要求必须使用低碱水泥。为此,开发生产低碱水泥成为水泥企业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混凝土碳化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的机理,进而分析了工程实例,并从选用水泥、控制水灰比、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方面介绍了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水泥混凝土因其具有施工方便,性能可根据设计调整,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与钢筋等材料的协调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筑中。在现代道路与桥梁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常用的路面结构。但是由于施工质量,气候条件,以及随着重载货运车辆的快速增长,使许多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了断板、局部沉陷等结构性的损坏;因此,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一直影响和困扰水泥面的使用和发展。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治理,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混凝土耐久性普遍指混凝土在参与建筑活动中抵抗各种不利因素的能力。耐久性能力的强弱体现了混凝土工程的使用年限。由于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性能,耐久性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重点介绍了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并研究和总结了相关的技术措施和施工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9.
1前言建筑物的抗渗防水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因此国内外对建筑防水问题都相当重视,研究采用过许多防水技术,其中最有效的当属结构自防水技术。这种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减少和缩小混凝土中的空隙和毛细孔,使混凝土密实而达到防水的目的。混凝土空隙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1.游离水的蒸发;2.化学收缩;3.冷却收缩。掺减水剂是减少游离水蒸发造成空隙的有效方法。化学收缩和冷却收缩则是由水泥的本质决定的,采用膨胀剂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水泥矿物组成的调整,减少这两种收缩也可使混凝土达到结构致密、不透…  相似文献   

20.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高强度,稳定性好、耐久性、使用寿命强等优点,要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不仅要精心设计,还要精心施工。从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等方面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中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提出了施工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