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江苏省水资源服务中心、河海大学总结分析了国内外人工湿地技术发展和经验做法,完成内电解强化脱氮湿地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新型生态处置技术示范工程,为我省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进行生态处置,实现生态利用提供了技术途径。针对城镇污水厂尾水水质特征及其生态影响,将铁炭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东线截污导流尾水综合处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国家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出省水质要求,徐州市和宿迁市的处理尾水通过尾水导流工程经新沂河入黄海,导流入新沂河尾水量41万t/d,COD污染负荷达14 965 t/a,使现状劣Ⅴ类水体的新沂河更加不堪重负,导致新沂河沿线至入海口附近近海水域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2 550 m2人工湿地中试工程实验结果表明,湿地床技术能有效的净化污染河水,对COD的去除率可达60%~70%,氨氮的去除率达75%~85%;水葱(Scirpus locustris)、春兰(Gymbidium goeringii)等植物具有较强的耐淹特性.根据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以最小的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达到工程目标的原则,利用新沂河束水型行洪河道具有大量滩地资源特征,优化布置人工湿地床进行新沂河污染河水处置工程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给水排水》2015,(3):102
<正>合肥市将利用滨湖新区塘西河再生水厂的尾水建设一个湿地生态示范工程。目前,该工程正在进行工程勘探、规划、方案设计、建设、运营等"打包"招标。建设方在对塘西河再生水厂尾水湿地进行规划设计时,除必要的场地土方开挖和场地平整外,不改变现有湿地线型及水面面积,利用水面面积不超过90%,剩  相似文献   

4.
内江太子湖村污治理工程工艺流程为水平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尾水通过水平潜流湿地利用填料吸附、生物降解、植物吸收等物理生物化学等方式去除目标污染物,通过表流湿地进行根系传氧、基质截流、植物吸收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水质,最终达标出水.水平潜流湿地填料主要采用不同粒径的砾石,底层装填08?16 mm砾石,上层装填04?5 mm砾石.水生植物搭配选用灯心草、旱伞草、水葱、美人蕉、梭鱼草、再力花的植物组合,尾水净化的同时,也打造了太子湖优美的景观环境.工程充分利用地形设计,采用自然重力布水,节省了投资建设费用及后期运营费用,分流井与消能净化池的组合设计解决了雨季溢流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5.
平原农业灌区排水一直是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易于引起次生盐渍化,所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尾水零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主要介绍了大安灌区尾水零排放的可行性及排放设计,构建了合理的开发模式,设计了人工湿地排水处理系统,以实现碱性尾水"零排放"设想.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污水处理厂配套尾水湿地净化效果,以长江大保护试点城市某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为例,通过现场调查与采样,分析湿地出水水质特征,探讨影响湿地污染物去除效率因素。结果表明:尾水湿地出水COD、NH3-N及TP浓度满足设计目标,潜流湿地对COD去除率较高,表流湿地对氨氮及磷的去除率较高,优于涵养塘;湿地实际运行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染物负荷与设计值不符,影响污染物去除效果;据此提出湿地运行优化建议,促进湿地深度脱氮除磷,提升尾水湿地效能;运行优化可提高潜流湿地污染物去除率,同时污水处理厂减少碳排放94.74 gCO2/m3。研究结果可为该尾水湿地运行管理及长江大保护试点城市系列污水处理厂配套尾水湿地设计与运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日,吉林省副省长、东辽河省级河长韩福春先后到梨树县招苏台河生态保护带、招苏台河湿地、 四平市铁西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点、四平市西湖尾水湿地、南北河生态修复工程进行调研,并主持召开了2022年东辽河省级河长会议暨辽河流域水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人工潜流湿地系统在养殖污水净化方面发挥的作用,基于查干湖野鸭湾野鸭救护繁育站为研究对象的水循环体系,以养殖尾水水质净化为目标,采用复合垂直流潜流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养殖污水净化处理,开展人工潜流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研究。工程建设运行后于鸭舍、沉淀池、湿地出口设置3处水质检测采样点,通过对水质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潜流湿地系统的水质净化效果,为吉林西部河湖连通区典型湖泊湿地生态修复及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技术样板。  相似文献   

9.
以洪泽县为例,综合运用水文学和生态学等理论和方法,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城市尾水处理方案的选择,最终确定蓄水塘-廊道-兼性塘-表面流湿地组合的尾水处理方案,并建议将处理工艺与景观建设相结合,建成集生态、景观、休闲、科教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表面流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的生态净化效率,对人工湿地中湿生植物的组成进行比选研究,设置8个由不同湿生植物(包括挺水、沉水和浮叶植物)组成的表面流人工湿地,比较其净化尾水氮磷效果。结果表明:挺水植物圆币草(Hydrocotyle verticillata)和大聚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组合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净化尾水氮磷效果最好,其人工湿地对TN、NO-3-N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6%、62.6%和78.2%,对TP和溶解性无机磷(DI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5%和80%。浮叶植物睡莲(Nymphaea L.)人工湿地去除氮磷能力次之,TN、NO-3-N、NH3-N、TP和DI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5%、55.2%、63.3%、56.1%和64.7%,体现一定的污染物去除潜力。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在与圆币草等共存净化尾水过程中逐渐失去优势种地位。而由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等挺水植物构建的表面流人工湿地,虽然生物量高,但其氮磷去除效果较差,尤其是再力花人工湿地对TN、NO-3-N和NH3-N平均去除率仅在18%~36.2%之间,对TP和DIP平均去除率也分别只有41.5%和38.7%。因此,采用圆币草和大聚藻组合构建的表面流人工湿地能更有效净化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磷,对TN的去除尤为高效,能有效提升尾水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