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渤海某油田实施聚合物驱后面临油水处理难度大、化学药剂依赖程度高、采出液聚合物含量高以及热能需求缺口大等难题。通过对采出液处理现状的分析研究,改进了清水剂类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药剂使用量,同时对平台空置分离罐进行并联调整提高了分离器停留时间。优化结果表明:提高分离器停留时间能够提高油水分离效果,降低化学药剂注入浓度与流程中含聚油泥的产生量,满足热能需求,并降低天然气消耗。渤海某油田流程调整效果显著,其研究思路与方法为老油田的流程调整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清洗预膜施工工艺以及药剂使用配合情况,为水质调整提供理论基础。对循环水系统清洗预膜实例进行了节点分段,根据药剂投加浓度、水质运行数据、现场操作流程等数据收集比对,针对循环冷却水系统清洗预膜前后变化做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历时17d的清洗预膜成功。但由于自来水总铁偏高,导致后续依靠大规模补排水调整水质手段失效,需做加药调整维持系统正常。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洋石油报消息,今年,中国海油惠州油田在保证药剂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采取多项措施,将化学药剂费用在预算的基础上降低了9%。 由于惠州油田是老油田,产水量大,设备老化,缓蚀剂的用量比较大,要实现降本增效,需各部门积极探索降低老油田药剂用量的方案。 该油田从源头控制入手,组织、配合药剂公司开展现场试验,筛选出效果好、价格低的药剂,同时依据预算统一采购,按照现场实际需求进行配送,防止药剂积压。在药剂质量方面,仓库人员对供应商的药剂体积进行核对,并检查药剂的黏度、颜色等质量指标,保质保量入库。在药剂使用方面,现场人员准确测量每天的药剂实际用量,及时根据油水产量的变化对药剂注入浓度做出适当调整,保证实际注入浓度与推荐值始终一致。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普光气田1#水处理站水处理系统硫化氢泄漏风险,提高药剂利用效率,确保注水水质合格,采取了增设pH值调节剂加注系统控制来水pH值以提高气浮除硫效果,调整除硫剂加注口位置降低气浮池硫化氢含量以降低硫化氢泄漏风险,增设污水缓冲罐控制来水平稳性,增设药剂混合器增加药剂混合反应时间,增设p H值和悬浮物在线监测仪时时监测水处理状态等措施。上述措施控制了来水平稳性,实现了药剂加注的自动化控制,提高了药剂的利用效率,泄漏和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达到了油田注水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油田采出水离子调整旋流反应污泥吸附法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油田结合药剂反应机理研究出合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并发展成为一项新技术“油田采出水离子调整旋流反应污泥吸附法处理技术”。论述了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离子调整剂的作用机理,如何根据污水水质改变调整剂的配方,以及应用调整剂的效果。同时,介绍了对旋流反应器及配套工艺的优化改进措施及其处理污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调整稀释剂加量改变油砂采出液处理工艺中沥青油密度,研究化学药剂对油水分离的适应性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工艺中沥青油密度提高,适当提高化学药剂浓度有利于改善油水分离效果。流程处理工艺中沥青油密度从0.94 g/cm3提高到0.98 g/cm3,为维持相当的油水分离效果,破乳剂、反相破乳剂和清水剂浓度需分别上涨50%、50%和25%。溶剂沥青比降低导致油水密度差减小,界面乳化膜增厚降低化学药剂扩散速度以及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升高加大了对活性剂的运动阻力及吸附,是化学药剂浓度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学旭 《石油化工设计》2014,(1):46-48,52,1
反渗透膜是国内利用双膜法进行化工废水深度处理系统的关键装置之一,反渗透膜的污染是系统应用中最大的问题,及时的化学清洗可有效恢复膜的性能和延长其运行周期。说明了反渗透膜的污染及其化学清洗方法;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整反渗透膜的酸洗药剂、碱洗药剂及清洗方式控制等。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有效的延长了反渗透系统的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LNG工厂停产状态下循环冷却系统特性,找到冷态运行经济与环保共赢方案,结合LNG工厂停产情况下循环系统各项控制实例,通过添加更换药剂、优化循环水流量,控制循环水泵电耗,制定方案。研究表明:浓缩倍数是水质处理的关键因素。高浓缩倍数状态时,药剂在水中的停留时间更长,应选用稳定性优良、不易分解的药剂。若浓缩倍数发生大幅降低则必须立即调整药剂用量及种类,同时循环水泵流量控制必须与药剂控制复合使用。p H值调节对水质处理有辅助作用,后续可对此开展节能措施研究。具体可通过p H调节、药剂调节与流量调节协同配合的方式达到最好水质处理效果,取得最大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9.
三元217试验站污泥脱水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庆油田三元217试验站反冲洗车间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混凝荆种类及加量、比重调整剂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处理工艺及药剂配方,并进行现场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污泥的含水率在75%左右。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疆油田含油污水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大量的筛选和实验,研制出了新疆油田采出水处理离子调整剂配方系列。通过向污水中投加药剂,调整水中有关离子的量,除掉或减少某些引起腐蚀、结垢的离子,增加某些促进稳定的离子,可实现破乳除油、除悬浮物、控制腐蚀结垢、抑制细菌生长、净化和稳定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杨克强 《石化技术》2005,12(4):14-16
介绍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热电部循环水系统的运行方式,详细分析了循环水腐蚀速率、浊度偏高以及汽轮机凝结器铜管腐蚀泄漏的原因。针对循环水系统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增设盘式旁滤系统.有效去除悬浮物,防止沉积物下腐蚀;投加水质稳定剂抑制腐蚀;调整水质运行控制工艺的措施.保证了热电部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王伟 《石化技术》2020,(2):21-22
某石化公司二期循环水场设计处理量为8000t/h,实际处理量为8700t/h。由于受超设计量影响,夏季循环水给水温度存在超工艺指标≤33℃的风险。为了降低超标风险,提高循环水场安全平稳生产运行,对二期循环水场填料进行升级改造。将原T33型填料更换为IC-A型高效薄膜填料,2018年9月完成改造,投入正常生产运行。改造后冷却塔热力性能提高约10%,在热负荷不变时给回水温差提高约1.0℃,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二期循环水场的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了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稠油高黏度和结蜡问题,采用空心抽油杆热水循环采油工艺,对稠油进行加热降黏、防蜡。运用传热学与流体力学理论,构建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模型,对井筒温度场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影响循环水注入流量和注入温度与空心杆沿程温度和油管沿程温度的关系曲线。结果显示,循环水注入流量与循环水注入温度对井筒温度场的影响较大,增加循环水注入流量对井筒温度提升显著; 提高循环水注入温度,井筒沿程温度得到相同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炼油厂循环水系统漏油时的查漏方法及处理过程。根据季铵盐“12 2 7”在循环水 (含油 )处理过程中所起的杀菌剥离、增容和絮凝作用 ,提出用“12 2 7”清洗被油品污染的循环水系统。此方法同时也为采用“水中含油对比法”查找水冷设备泄漏点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当循环水系统漏入HF时 ,会使循环水的pH值明显降低 ,这不但会对设备造成严重腐蚀 ,而且会生成氟化钙垢堵塞换热设备。介绍了一种快速检测HF并估算HF含量的新方法。当循环水系统无其它酸、碱泄漏源时 ,其pH值的变化与HF的泄漏存在对应关系 ,因此通过测量循环水的pH值便可实现对HF泄漏情况进行监测 ,并可通过pH -HF曲线估算HF的泄漏量。  相似文献   

16.
王成  闫岩  李祥舟  常磊  肖东  张志海 《石化技术》2003,10(2):49-52,56
将电絮凝技术、斜板沉淀过滤技术及电渗析脱盐技术有机结合,成功地开发了循环水系统排污水回用成套工业化技术,并建成了工业试验装置。该装置出水水质稳定,处理后各项出水可以作为循环水系统的补水。回用水打入循环水系统后,可以使循环水浓缩倍数从3倍提高到5倍左右,且水处理效果满足循环水标准。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旋转挂片腐蚀实验对影响腐蚀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方法、水质、循环水温度、转速、pH值、铁离子浓度、细菌个数等因素,对缓蚀剂的缓蚀效果有影响;冷态实验方法比热态实验方法腐蚀速率低,且受循环水温度影响较小,热态实验方法随循环水温度的升高,腐蚀速率加大;循环水中钙加碱的浓度或pH值提高时,腐蚀速率下降,铁离子浓度升高或细菌个数增加时,腐蚀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环氧化烷基羧酸盐(AEC)水处理技术在循环水系统的应用情况。应用结果表明:循环水平均浓缩倍数由3.39提高到6.39,系统的平均腐蚀速率由0.067 mm/a降到0.024 mm/a,系统补充水量由129.63 m3/h下降到59.92 m3/h,补充水量减少69.71 m3/h。AEC水处理技术能够较好地防止循环水系统的腐蚀、结垢和微生物的繁殖,实现了节水、环保、保证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捷石化化工有限公司三催化装置循环水冷却塔风机节能改造的应用实例,介绍了循环水泵富余扬程利用的原理,评价了水轮风机取代电动轴流风机的节能效果并指出了其在炼油企业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油品泄漏导致循环冷却水中含有大量石油烃类物质,从而影响石油炼制与化工企业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为研究油品泄漏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影响,以柴油作为单一泄漏油品,考察了柴油添加量及添加方式的变化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生物黏泥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柴油对生物黏泥化学组成影响较大,柴油添加浓度增加使生物黏泥易于剥落。随着柴油添加量的增加,生物黏泥湿重有上升的趋势,脂磷质量浓度则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泄漏方式的变化对生物黏泥生长特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