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毒死蜱/羽毛蛋白/海藻酸钠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粤顺  周新华  周红军  徐华  罗璋  刘其海 《农药》2014,(12):892-896,911
[目的]制备毒死蜱/羽毛蛋白/海藻酸钠复合微球。[方法]采用挤压法制备载药微球,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表征微球的化学组成、粒径分布、形貌结构以及毒死蜱的分布形态;并运用单因素法探讨羽毛蛋白用量、交联剂浓度、交联时间、离子浓度和p H值对微球溶胀率与载药量及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复合微球组分间以氢键和静电作用力结合,平均粒径750滋m,且分布均匀,表面光滑致密,毒死蜱以结晶形态分散于复合微球中。复合微球骨架的溶胀率和缓释速率与羽毛蛋白用量、交联剂浓度、交联时间、离子浓度和p H值均有关。[结论]载药复合微球的缓释行为表现出对离子浓度、p H值、温度的响应,有望在智能型微球方向取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以L-丙交酯(L-LA)和ε-己内酯(ε-CL)单体开环聚合得到的共聚物(PCLA)为载体,用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姜黄素微球。并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药物与聚合物质量比、聚乙醇400(PEG400)的质量分数、乳化搅拌转速、温度对微球载药量的影响。通过对工艺的优化,得出较佳的制备条件为药物与聚合物质量比为40 mg/200 mg、PEG400的质量分数为1%、乳化搅拌转速100 r/min、温度为38℃。所制备的载姜黄素PCLA微球圆整,大小分布均匀,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225.52±0.15)μm、载药量(6.15±0.02)%。  相似文献   

3.
利用哑铃型三嵌段聚己内酯(PCL)-聚乙二醇(PEG)-聚己内酯作为壁材,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二氯甲烷为有机溶剂,去离子水为水相介质,通过W/O/W型复乳法制备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载药微球.制得的载药微球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2.20~ 2.42 μm,载药量可达到9.01%,体外释放实验的缓释时间达到27 d以上.  相似文献   

4.
制备酮洛芬缓释微球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微球,正交试验优化微球的工艺处方,对微球从形态、粒径分布、DSC方面进行表征;用透析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并对释药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微球的最优工艺处方为壳聚糖浓度为2%,搅拌速度为1000r/min,乳化温度30℃,交联剂用量2.5%。制得的微球平均粒径为(1.42±0.24)μm,包封率为(82.2±2.2)%,DSC分析表明药物以非结晶形式分散于微球骨架中,体外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与市售缓释制剂相比,微球显示了较好的缓释特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洪雅真  朱利会 《化工进展》2018,37(3):1130-1136
以阿霉素(DOX)为小分子化学药物模型,采用吸附法对聚乳酸(poly-L-lactide,PLLA)多孔微球进行载药,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PD)及差示扫描量热(DSC)对DOX-PLLA复合微球的形貌粒径及空气动力学性能、药物及材料的理化性能、载药性能进行表征,并且研究了其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不同载药量之间的PLLA多孔微球粒径并无显著差异,均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适合肺部可吸入给药的条件;化学组成未见明显改变,物理结构由结晶态变为无定形态;随载药量的增加(2.9%,4.0%,4.6%),包封率逐渐降低(56%,51%,44%);药物的体外释放与原料药相比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最长释放时间可达5天,表明DOX-PLLA复合微球有望作为缓释制剂用于肺部给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明胶为载体材料,制备5-氟尿嘧啶/明胶纳米载药微球,探究药物的缓释效果和抗肿瘤性能。方法:“单凝聚相法”制备明胶纳米载药微球;透射电镜(TEM)和粒径分析仪(DLS)分析纳米微球的形貌、粒径分布情况;计算其包封率和载药量,并对其体外缓释效果和抗肿瘤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明胶纳米微球的表面形态良好,分散均一,平均粒径65.1?2.1 nm,明胶纳米微球的包封率为23.5?1.9 %,载药量为69.7?0.5 %;明胶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Higuchi方程对微球的体外药物释放情况拟合度较高。四甲基偶氮唑蓝实验结果表明,5-FU/明胶微球对胃癌细胞(SGC790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5-FU/明胶微球缓释性好,抗肿瘤活性显著,可作为抗癌药物的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7.
张艳  魏征  王华林 《安徽化工》2008,34(1):24-25
采用自制的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SiO2 PELA/SiO2)材料作为药物载体,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地塞米松磷酸钠(DSP)微球,并对微球的粒径、载药量以及体外缓释性能进行了研究.微球电镜图片显示其粒径大小分布在8μm左右,符合缓释制剂要求.体外缓释研究结果显示,PELMSiO2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壳聚糖(CS)为基质,通过聚乙烯醇(PVA)的引入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载体可以分别采用室温和高温酸催化反应两种方法制备出释药性能和结构形态不同的两种复合载药微球Ⅰ和Ⅱ。其中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载药微球Ⅰ的制备工艺是调节壳聚糖和聚乙烯醇质量比6/5,复合微球Ⅰ的平均粒径1~20μm,载药量13%,LVFX体外12h累积释放80%。而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载药微球Ⅱ的平均粒径1.69μm,载药量17.1%,LVFX体外6hr基本完全释放。  相似文献   

9.
采用接枝方法制备了壳聚糖改性凹凸棒土,利用外源挤出法制备了毒死蜱/壳聚糖改性凹凸棒土/海藻酸钠复合微球,利用红外、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改性凹凸棒土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改性凹凸棒土对载药微球的载药率、包封率、溶胀性能及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仍以结晶态存在于复合微球中;壳聚糖改性凹凸棒土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均高于相应的酸化凹凸棒土复合微球;加入凹凸棒土降低了载药微球的溶胀率、提高了微球的缓释性能,且壳聚糖改性凹凸棒土在抑制微球溶胀和增强缓释方面优于酸化凹凸棒土;载药微球的释药行为可用HIGUCHI动力学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10.
利用研磨法制备氨苯砜海藻酸钠固体分散体,后将含有氨苯砜的海藻酸钠混悬液滴加至氯化钙溶液中制得氨苯砜海藻酸钙微球。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药物及辅料的分散状态,光学显微镜(OM)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并考察微球在水介质中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微球粒径均小于1 mm,且药物以无定型状态分散于微球中。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微球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体外释放完全需要32 h。  相似文献   

11.
利用正硅酸乙酯在W/O乳液中的原位水解聚合,成功制备了包埋井冈霉素的二氧化硅载药空心微球. 对所得产品进行了SEM, XRD, FT-IR和粒径分布等分析,结果表明,载药空心微球粒径分布窄,范围在7.5~15 mm,球状形貌良好,具有空心结构,呈无定型态. 热重分析表明载药空心微球的药物负载量约为31.9%(w),缓释溶出实验显示载药空心微球药物释放持续时间约240 min,最终释放量达总载药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可方远  郑婷  张月红  尚青 《现代化工》2011,31(Z1):232-235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作为载体,聚乙烯醇为分散剂,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美洛昔康(Meloxicam)聚乳酸缓释微球。用生物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形态,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检测美洛昔康是否已存在于微球中,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及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表明:美洛昔康聚乳酸缓释微球光滑圆整,聚乳酸和美洛昔康能够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微球载药量为12.72%,包封率为89.04%,美洛昔康/PLA微球体外释放80 h后累积释药率达70%以上,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乳化固化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820nm海藻酸钙微球,并制备了海藻酸钙/几丁聚糖微胶囊。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考察投药浓度、几丁聚糖分子量和浓度等对微胶囊载药量和药物释放的影响,发现其载药量最大可达40%以上,结果还显示这种微胶囊具有很好的体外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白及多糖(BSP)为骨架材料制备糖尿病溃疡用多孔生物载药微球(Ms),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载黄连素(BBR)的白及多糖微球(BBR-BSP-Ms),观察其外观形态、结构特点,评价粒径、载药量与体外释药行为等药剂学性质。结果 BBR-BSP-Ms处方和工艺:当BSP浓度为0.05%、BBR浓度为12%时,乳化时间为130min、交联温度为40℃、交联剂体积分数为11%、交联时间为70min、搅拌速度为960r·min-1时,BBR-BSP-Ms粉末流动性好、互不粘连、分散性好,呈圆形、大小均匀,粒径分布为20~30μm,包封率为(86.92±0.03)%,载药量为(19.78±0.08)%;体外释药实验表明,BBR在48h内的累积释放率达82.12%,缓释效果良好。结论 以BSP为骨架材料载药微球工艺稳定可行,缓释效果明显,在糖尿病溃疡方面具有较好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主要考察负载雷帕霉素(Rapaymcin,RAPA)的壳聚糖(Chitosan,CS)微球在加入左旋聚乳酸(L—polylactic acid,PLLA)时的载药量,包封率及在不同溶剂中的缓释性能。采用三聚磷酸钠(Sodium tripolyphosphate,TPP)作为离子交联剂,应用离子凝聚法制备CS/PLLA/TPP纳米微胶囊,用透射电镜和粒径分析仪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离子凝胶法可以得到粒径约300—400nm均匀分散的壳聚糖纳米微胶囊;微胶囊包封率可达84.25%,微胶囊载药量可达30.22%,雷帕霉素在不同溶剂中的缓释性能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6.
以抗癌药物羟基喜树碱作为模型药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药物负载体,采用溶剂-抗溶剂沉淀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羟基喜树碱的载药纳米微球,考察不同溶剂-反溶剂体系对载药包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丙酮-水为溶剂体系制备的载药微球性能较好,形貌外观呈圆球形,球表面圆润光滑,粒度均一,分散效果良好,平均粒径为160 nm,载药微球包封率随着载药量的增加而减小,实测载药量为7.83%的PLGA载药微球,其载药包封率为87.68%,在28 d后溶出累计量约50%,可见以聚乳酸-羟基乙酸为载体制备的羟基喜树碱剂型,缓释作用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以大蒜素为模型药物,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海藻酸钠/明胶/壳聚糖复合微球,考察了不同条件对微球溶胀性、载药性能和缓释性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明胶和海藻酸钠(质量比为1∶3)为2%,大蒜素投入量与混合胶比为1∶2时,制备的载药微球(DSGCM)外形规则,粒径分布在0.8~0.9mm之间,载药量为24.3%,包封率为69.4%,复合微球具有p H敏感性,在p H=7.4介质中微球溶胀率达到450%,药物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明胶的加入可以延缓DSGCM复合微球的药物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可生物降解的具有降血脂作用的非诺贝特聚合物载药微球。方法通过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非诺贝特缓释微球,表征其形态、粒径,并计算其载药量、包封率:用磷酸盐7.4的磷酸盐缓冲液在37℃溶解微球,并在不同的时间段在286 nm处测得其峰面积,绘制保准曲线,计算累计释放量。通过红外和差示热量扫描法显示其药物化学结构未发生改变。结果微球表面形貌光滑、完整,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在1μm呈正态分布较好,其包封率在(89.46±0.54)%,载药量为(18.39±0.48)%,随着微球的降解,其缓释作用可以持续12天。结论通过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的载非诺贝特PLGA缓释微球形态规整,分散性良好,并且能在12天内实现缓控释放。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钙微球及海藻酸钙/聚组氨酸载药微胶囊,并考察不同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对微球表面形态、粒径分布、载药性能及微胶囊控制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主要影响微球的粒径大小,氯化钙浓度主要影响微球的分散程度及粒径分布,微球载药量均随海藻酸钠浓度及氯化钙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所制备的微胶囊均无明显的突释现象。  相似文献   

20.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W/O/W型5-FU-PLGA复乳微球,采用单因素设计考察了第一相体积比(内水相与油相)、第二相体积比(初乳与外水相)对复乳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了搅拌温度、搅拌时间、辅料浓度和有机相中载体材料浓度对微球质量的影响,并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最适宜制备条件为:第一相体积比为1:2,第二相体积比为1:1,搅拌温度为10 ℃、搅拌时间为6 h、辅料浓度为0.5%、有机相中载体材料浓度为15%。依据最适宜条件制备的微球圆整度良好、粒径范围窄,平均粒径5.20 μm,载药量为5.34%,包封率为77.22%。体外释放试验表明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