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分析了锅炉制造中焊接工艺的重要性和编制过程,介绍了目前工艺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制造资源应该尽可能重复使用的思想,提出了在锅炉焊接工艺编制中应充分利用成组技术。提出了实施成组技术的几个关键技术,即建立企业统一的焊接工艺编制标准,加强对工艺人员进行培训,做好现有焊接工艺文件的分类归档,引进焊接工艺CAPP系统等。  相似文献   

2.
我厂是生产柴油机、柴油机发电机组和柴油机上用的喷油泵、喷油器的专业工厂,是我国机械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之一。截至去年6月底,工厂有职工9459人。其中专业工程技术人员753人,技术管理人员379人,工艺人员与设计人员的比例约为2.5∶1. 一、认真开展“加强工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的工作 1、强化企业全员质量意识是抓好工艺突破口关键抓工艺突破口是手段,目的在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而这个手段的运用首先必须建立在企业全员都树立起强烈的质量意识的基础上。在强化和提高企业全员质量意识的工作中,我厂党政工思想统一,目的明确,行动一致,坚持把提高和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当作党政工各自的中心工作来抓。在坚持思想教育强化职工质量意识的同时,我们又把严格执行工艺纪律的规章制度作为抓工艺突破口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我厂现场管理的历史来看,忽视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将零件的尺寸和工艺要求输入计算机后,经过程序的数据处理和运行即可输出完整而详尽的工艺规程,其中包括工序和工步、选用机床、工夹量具。计算出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用计算机进行工艺辅助设计,改变了手工工艺设计方式。它具有处理数据精确,对多种方案进行优选的特点。使工艺人员避免冗长的数据计算、查阅各种标准和技术规范及填写表格、描图、晒图等繁锁重复的工作,它能够使企业实现工艺标准化、工艺文件和图纸三统一,使工艺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并且缩短了零件工艺设计周期,为新产品开发投产和提高企业技术水  相似文献   

4.
上海电缆厂通过学习和贯彻机械部14号和530号文件,认识到厂部应有一个独立的机构集中管理工艺工作。他们抽调了16名长期从事并热爱工艺工作的人员组成工艺管理科,解决了长期来悬而未决的工艺管理体制问题,理顺了工艺管理工作程序。全厂的工艺管理和工艺技术分为二级,车间(或分厂)重点抓工艺技术;厂部工艺管理科重点抓管理,制订统一的工艺参数,指导、协调各部之间的工艺工作,审查有关工艺文件,编制各种材料定额,督促检查工艺文件的贯彻执行等。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智能水表机电转换装置的装配工艺问题,在对现有产品的全过程工艺路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产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并分析了智能水表机电转换装置装配工艺管理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运用ESIA流程优化分析法整合统一了部分测试工序和螺钉规格,然后通过员工技能矩阵图分选出各工序最优的“轮岗人员”并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督考核,最后综合运用配置带有全过程工艺路线图的工序流转卡和设立线边库及工装设备库,对物料和工装设备的流转和存储进行规范,以此解决智能水表机电转换装置装配工艺流程长、装配人员综合素质差、现场环境混乱等问题,以提升智能水表机电转换装置的装配工艺管理。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种基于Teamcenter和NX CAM企业级的刀具参数库,以便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艺人员对刀具名称、编码、基本参数、切削参数等进行统一管理、更新维护;基于Teamcenter和NX CAM设计开发完成了刀具参数查询与应用程序,方便工艺员直接在NX CAM中进行零部件数控编程时查询调用和使用Teamcenter的刀具参数库的数据参数,实现了企业积累的刀具参数信息的知识重复使用,降低了工艺人员的劳动量和操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零部件工艺设计和生产准备成本。  相似文献   

7.
<正> 为不断改善企业的工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特做如下规定。一、严格贯彻《机械工业企业工艺管理办法》等部颁工艺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从企业总工程师(技术总负责人)到车间(分厂)工艺技术人员的工艺管理体系和各级技术责任制。各级技术部门对所编制技术文件的正确、统一、完整负责。二、要坚持按设计图纸、按工艺文件、按  相似文献   

8.
如何将竞争机制引入技术部门,那就是要对工艺人员进行定量考核。我们的做法是制订具有工艺部门特点的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对工艺人员进行计分考核,使工艺人员的利益直接与完成技术任务的好坏挂钩。这种做法根本上动摇了过去等待分配任务,或者干与不于一样的思想,而是主动找任务,抢着挑重担,使沉闷的技术部门焕发生机,加快了工艺工作的运转。  相似文献   

9.
在工艺规程的设计中,有时会遇到工件图样上标注的对称度公差不能满足工艺上的需要,而将它改为直线尺寸。这是因为各种工艺问题,不是设计者能完全预见的,再加上产品设计者对工艺问题的了解不可能很深入。所以,工艺人员往往根据工艺上的需要,结合加工定位和测量上的合理性,将工件图样上的对称度公差计算为必要的直线尺寸。  相似文献   

10.
我单位生产的产品,具有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因此,工艺人员工作量显得较为繁忙。传统机械工艺编制工作,都是由工艺人员在吸收和消化零部件图纸的基础上,用人工编写工艺卡片,这种方法效率低,易出错,工作量大(且相当一部分工作是重复性劳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UCDOS3.1和CCED5.0软件,在微机上进行了编制机械工艺的尝试。实践证明,利用微  相似文献   

11.
基于西门子840D的轧辊磨削工艺参数智能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轧辊磨床是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生产设备,以往轧辊磨削工艺人员对磨削参数的确定都是通过查询相关的工艺手册结合自身的实际加工经验进行选择,磨削参数选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工艺人员的水平.研究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磨削工艺参数优化,用神经网络来代替人类基于经验的决策行为,使基于开放式数控装置下磨削参数的选择既结合工艺人员的经验同时又基于完善的理论基础,使磨削参数的选择趋于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一、工艺过程设计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传统的工艺过程设计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艺人员的实际经验,随着人员和时间的不同,所编制的工艺文件是不一致的。在一般情况下往往都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个人的经验都有它的局限性,不可能对生产中错综复杂的因素考虑得十分周全并进行优化。目前,我国机械工业的工艺过程设计水平较低,工艺文件质量不高,绝大多数工厂的机  相似文献   

13.
在盘类零件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工艺基准的垂直度,工艺人员往往对基准提出端面圆跳动的要求。为满足轴类零件图样上同轴度的要求,加工时习惯用径向圆跳动代替同轴度要求。实际上工艺人员都在不知不觉地使用测量跳动原则对产品进行快速经济的检测。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工序合格率,利用这种替代方法是否准确可靠,又如何把握?是工艺人员值得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弘扬工艺人员敬业爱岗、创新奉献精神,加强企业工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解决企业工艺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鼓励和发挥工艺人员在推动工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冶金设备连轧机上的辊筒为例,探讨了加工工艺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辊筒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实现了设计和加工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详细分析了焊接结构的设计特征和工艺特征,提出了两种特征的统一表达方式,探讨由工艺特征自动生成制造工艺的CAPP方法,并以最优成本原则为例介绍液压挖掘机斗杆件上实现智能化特征CAPP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有关航空模锻件坯料选择的一些经验体会,对其中一个特例——锻荒制坯工艺进行了论述。着重介绍了从锻荒在航空工业锻压中的应用特点,选编荒型的一般原则,编制荒型工艺规程的要点和荒型在使用上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荒型分类等。可供模压锻工艺设计人员和锻压教学人员参考。在自由锻锤或其它锻压机械上锻制模锻件毛坯的工艺方法称为锻荒。这类毛坯称为荒型或荒坯。  相似文献   

18.
吴安龙 《中国机械》2013,(11):82-83
随着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已经成为机械加工中的关键。机械制造工艺主要是对机械制造方法和过程进行设计,实现对整体工艺的控制。在该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使用安全、方便的安装工件,将设计图纸转化为产品。在进行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综合企业单位所提供的丰富社会资源和机械制造资源,为设计人员创造良好的机械制造工艺设计能力培养空间,从本质上提高机械工艺的可行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工厂一切活动的首要目标在于生产社会需要的优良产品,并争取最佳经济效益。产品设计完成以后,就要求工艺技术人员提供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规程。工艺技术人员在编制复杂零件和关键零件的工艺规程时,最好分四段进行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工作设计》和《管理设计》。四段  相似文献   

20.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件图上的尺寸要求,是通过工艺文件上标注的各个尺寸来保证的。而工艺文件上标注的这些尺寸又是操作者和检验人员进行工作的依据。所以图样上标注的尺寸,应该便于调整和测量。如果能满足这些要求,工艺文件上的尺寸就可以直接按设计尺寸来标注。当设计尺寸不能满足这些要求时,就应在工艺文件中标注所需要的工序尺寸,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