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适用于多区域篡改的JPEG图像认证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宝建  冯峰  侯爱琴 《计算机应用》2009,29(6):1617-1621
利用纠错编码的陪集分解原理,给出了一种从长度为2m-1的二进制信息序列中提取m比特摘要的方法,证明了JPEG压缩引起图像块均值失真的一个上界,并据此提出一种新的图像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数字签名的近似图像认证算法。在JPEG质量因子大于等于25的情况下,该算法可以区分篡改和正常压缩失真;在多区域篡改的情况下,该算法可以实现篡改检测和准确定位,且具有较高的篡改检测概率和较低的虚警概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均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JPEG图像篡改引入的双重压缩会导致篡改区域的原始压缩特性发生改变,因此可以利用篡改区域压缩特性的不一致性来检测图像的篡改。利用该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化噪声的JPEG图像篡改检测算法。算法对待检测图像进行分块,计算每块的量化噪声,求取图像块的量化噪声服从均匀分布和高斯分布的概率,从而检测出篡改过的双重压缩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检测双重压缩的JPEG图像篡改,并能定位出篡改区域。  相似文献   

3.
段新涛  彭涛  李飞飞  王婧娟 《计算机应用》2015,35(11):3198-3202
JPEG图像的双量化效应为JPEG图像的篡改检测提供了重要线索.根据JPEG图像被局部篡改后,又被保存为JPEG格式时,未被篡改的区域(背景区域)的离散余弦变换(DCT)系数会经历双重JPEG压缩,篡改区域的DCT系数则只经历了1次JPEG压缩.而JPEG图像在经过离散余弦变换后其DCT域的交流(AC)系数的分布符合一个用合适的参数来描述的拉普拉斯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JPEG图像重压缩概率模型来描述重压缩前后DCT系数统计特性的变化,并依据贝叶斯准则,利用后验概率表示出图像篡改中存在的双重压缩效应块和只经历单次压缩块的特征值.然后设定阈值,通过阈值进行分类判断就可以实现对篡改区域的自动检测和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并准确地实现篡改区域的自动检测和提取,并且在第2次压缩因子小于第1次压缩因子时,检测结果相对于利用JPEG块效应不一致的图像篡改盲检测算法和利用JPEG图像量化表的图像篡改盲检测算法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JPEG图像的双量化效应是检测和发现JPEG图像篡改的重要线索。针对现有检测算法大多数是基于DCT块效应而较少利用双量化效应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利用JPEG双量化效应的图像篡改盲检测新方案。该方案对比用DCT系数直方图计算的未篡改区域后验概率和用区间长度计算的未篡改区域后验概率之间的差异性,提取能有效区分篡改块和未篡改块的特征,计算每个DCT块的特征值,然后设置阈值,将特征值大于阈值的图像块判定为篡改块,最后通过选取连通区域,标定篡改区域。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的类似方案相比,该方案能够较精确地检测和定位篡改区域,且对颜色、纹理丰富的图像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数字图像在进行拼接篡改时,为了不留下视觉上的明显篡改痕迹,往往会对篡改的区域进行缩放、旋转等重采样操作。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重采样检测的JPEG图像拼接篡改取证算法,该算法通过对JPEG图像局部区域二阶导数进行Radon变换,并求其自协方差后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在频域中消除JPEG压缩的影响,最后判断该局部区域是否经过重采样操作,以作为判断被检测的JPEG图像是否经过拼接篡改的证据。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对于经过包括缩放和旋转等重采样操作后拼接成的JPEG图像有较好的篡改取证效果。  相似文献   

6.
改进一种DWT域图像篡改检测算法。该算法将置乱的有意义的二值水印图像利用量化的方法隐藏在载体图像Haar小波变换系数中。图像认证时,对提取的水印和原水印图像的差值图像进行反混沌置乱,再进行形态学处理,从中可以看出认证图像的篡改区域。此算法与Kunder等人提出的基于Haar小波的半易损水印算法相比,能够有效地区分JPEG压缩和恶意篡改,不需要设置阈值来区分JPEG压缩和恶意篡改,可以从水印差值图像直接看出恶意篡改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利用篡改后JPEG图像量化表不一致的特性,提出一种针对JPEG图像的篡改盲检测新方法。通过智能选取若干图像块,迭代估计出待测图像的原始量化表,大致定位出篡改区域。然后用估计出的原始量化表对篡改区域再进行一次JPEG压缩,由压缩前后图像像素值的差值最终确定篡改位置。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估计量化表算法复杂度小,精度高。检测算法能有效地检测出多种篡改类型的JPEG图像,且对篡改区域和未篡改区域压缩因子相差较小的JPEG合成类篡改,检测正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传统JPEG篡改图像盲检测算法采用不同质量因子对待测图像进行尝试性再压缩.为了缩短检测时间,减少计算量,提出一种基于量化表估计的JPEG篡改图像盲检测有效算法.首先通过DCT系数直方图估计出篡改图像某一部分量化表,然后通过计算小块DCT系数中分别是对应量化步长整数倍的个数进一步判定该小块是否属于篡改区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量化步长估计算法复杂度小,正确率高;检测算法能准确检测出copy-move和合成类图像篡改.此外,改进方法不仅对标准量化表压缩的JPEG篡改图像具有非常好的检测结果,而且对非标准量化表压缩的JPEG篡改图像检测也有效.  相似文献   

9.
傅里叶-梅林变换的图像复制篡改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篡改检测已经成为数字图像取证的重要方法。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数字图像篡改都难以感知,例如区域复制篡改,它将图像中的对象区域复制到不交叠的其它区域,但仍然会留下少许篡改痕迹。提出了一种新的针对图像区域复制篡改的检测模式。其中,利用傅里叶-梅林变换提取图像块的几何不变量特征,相似性匹配则采用余弦相关系数。通过MATLAB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不但可以适应平移、旋转及缩放等几何变换,而且能够有效抵抗噪音污染、模糊滤波以及有损JPEG压缩等攻击。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DCT域半脆弱数字水印的图像篡改定位与恢复算法,其处理对象为彩色图像,对JPEG压缩、模糊和锐化有一定的抵抗力。测试表明,算法在保证隐蔽性的前提下,可以完全抵抗质量因子为85的JPEG压缩以及模糊、锐化。该算法定位恶意篡改的精度为8×8像素,并且可以提供被篡改区域的灰度图像恢复,嵌入的恢复图像PSNR在35dB以上,恢复质量很好。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图像窜改检测方法大多只针对某一种窜改方式,且存在窜改区域边界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U型网络的双流编码器—解码器架构的图像窜改检测方法。首先利用编码器与解码器之间跳跃连接的方式来融合窜改图像中的低级和高级特征,并使用空洞卷积和CBAM注意力机制对编码器输出的特征进行融合,使得网络对不同尺度大小的窜改区域都有较好的定位性能;其次为了提高网络对窜改区域的边界检测精度,使用图像形态学方法制作了窜改边界数据集;最后使用多损失函数来同时优化网络的性能,即采用交叉熵和均方根损失函数来分别度量预测图的窜改区域损失和窜改边界损失。在CASIA、Columbia、NIST16、Coverage四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拼接和复制—粘贴两种窜改方式所伪造图像的窜改区域,输出像素级别的窜改区域定位图,且与其他主流窜改检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CASIA和Columbia数据集上的AUC值达到最高,在Columbia数据集上的F1值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2.
数字图像被动盲取证是指在不依赖任何预签名提取或预嵌入信息的前提下,对图像的真伪和来源进行鉴别和取证。图像在经篡改操作时,为了消除图像在拼接边缘产生的畸变,篡改者通常会采用后处理消除伪造痕迹,其中,模糊操作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提出一种人工模糊痕迹检测方法。将经过模糊操作后图像像素之间存在的高度相关性进行模型化表示;采用EM算法估算出图像中每个像素属于上述模型的后验概率;根据所得后验概率的大小进行模糊操作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篡改图像中的人工模糊痕迹,并对不同模糊类型、有损JPEG压缩以及全局缩放操作均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具有纠错功能的汉明码和置乱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纠错编码技术与LSB结合的图像内容篡改恢复方法。提取图像的原始特征作为信息源码生成校验码,将生成的校验码经Arnold置乱后嵌入原始图像。当水印图像被篡改后,根据提取的校验码恢复图像的原始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图像局部发生的篡改可以有效地检测并定位,并且具有较好的自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4.
伪造图像典型篡改操作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图像篡改中常使用几何变换、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压缩以及模糊操作,其特性是图像伪作检测的依据。首先定义兼顾重采样和JPEG压缩特性的块度量因子,将待测图像重叠分块计算块度量因子,利用其值的不一致性来检测定位篡改区域。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针对性单一的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检测更多篡改组合模式下的篡改操作并能有效定位出篡改区域,且对于有损JPEG压缩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其次,提出一种检测模糊痕迹的方法。利用一定的模糊核对待测图像进行再次模糊,计算模糊前后两图像的像素差值,根据差值图像值的不同分类完成模糊篡改区域的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对不同模糊方式的盲检测,且对JPEG压缩的抵抗能力较好,同时与现有基于分块检测的方法相比,大大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且能检测出较细小的模糊痕迹。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图像篡改取证定位问题,提出利用混沌序列和图像QR分解相结合的脆弱水印算法判定图像篡改情况。该算法选取QR分解实现图像分解,图像分解后嵌入水印,同时利用混沌系统对其加密以增强水印的安全性。实验结果发现,所提算法不仅提高了定位型水印算法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估计被篡改区域的篡改强度。  相似文献   

16.
吴旭  刘翔  赵静文 《计算机工程》2022,48(2):224-229+236
现有ManTra-Net、DWT-CNN等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字图像篡改检测算法存在计算复杂度高、检测准确度低等问题。为提取图像篡改与非篡改区域的差异性特征,提出一种基于MobileNetV3-LSTM混合模型的图像篡改检测算法。采用双分支网络架构,主分支网络为带有空洞卷积的轻量级CNN特征提取网络,副分支网络学习篡改图像边界上的差异性,在融合多尺度特征后进行端到端训练,最终输出预测定位图。在COVERAGE、CASIA2和COLUMBIA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Xavier-CNN、ELA等算法相比,该算法检测准确度平均提高9.2个百分点,参数量缩减82.3%,推理速度加快2倍,并且具有一定的泛化能力,适用于复制-粘贴、拼接等图像篡改操作的篡改区域检测定位任务。  相似文献   

17.
图像的局部复制粘贴篡改技术,是最常见的一种图像伪造方式,对此提出一种基于小波矩的图像复制粘贴篡改检测算法.首先通过变分水平集活动轮廓模型初步确定图像篡改的可疑区域:然后对每一块可疑区域利用小波矩算法提取其小波矩特征;接着利用余弦相关性测度判别可疑区域的相似性;最后定位图像的篡改区域.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有效提取可疑区域,并进一步定位篡改区域.此外,算法对图像前景篡改区域的平移、旋转和缩放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赵俊红  康文雄 《计算机工程》2012,38(10):203-205
传统算法处理图像复制-粘贴型篡改问题时速度较慢。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投影数据主成分分析(PCA)的图像篡改检测算法。利用分块图像的行、列投影构建图像块投影特征矩阵,通过PCA对其降维,并使用字典排序法进行排序,结合图像块偏移置信距离判断图像复制-粘贴区域,完成被动取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准确找出篡改区域,与Posucue算法相比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