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作为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是建立于建筑以及公共展现环境基础之上的艺术行为。公共艺术在其形态表达上具有非常广泛的适应性。本文在此背景下对公共艺术设计的形态构成进行探讨,希望对后续研究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柳燕  张丽莉 《中国包装》2023,(6):127-130
城市公共艺术是讲述城市故事、表达城市文化、传承城市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时代变革和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数字化介入城市公共艺术对促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城市公共艺术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数字化介入城市公共艺术的变化,得出数字化时代下城市公共艺术从最初的人为展示到诗意氛围营造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王锡金 《包装工程》2021,42(6):359-362
目的 探究现代公共艺术对传统纹样的应用方向与路径.方法 从现代公共艺术的具体内涵开始,结合现代公共艺术的设计主旨与方向,总结了现代公共艺术存在的无法兼顾城市设计和城市文化表达等问题,引出传统纹样融入其中所呈现出的展现地域特色和文化的重要价值意义,然后从文化、审美和可读性等层面展开具体的融合策略研究,探索两者的相互借鉴与促进,总结可行性发展策略.结论 公共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体,而传统纹样是文化领域的突出代表,两者的融合与共促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审美基础,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富文化内蕴的社会环境,还能够进一步凸显城市的独特地理环境、社会精神和文化内蕴,创新公共领域和空间,实现艺术美化城市环境和艺术引导城市生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行走在冰冷的城市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纤维壁画成为柔和这种环境的一种样式从而融入我们的生活,现代建筑形式的单调统一,使得纤维艺术家获得了良好的创作契机,作为公共艺术的纤维壁画不仅安抚走在公共环境里的人们的情绪,也柔化着现代建筑形式的坚硬模式,与公众产生心灵互动、交流,延伸着新的空间,使人、环境与社会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城市中发挥了不可思议的作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是人们追求精致的精神生活的体现,越来越多的人会希望在城市生活中随时可以感受艺术的氛围、赏心悦目的艺术空间,这也反映出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所具有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建筑艺术,它通过建筑群体,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外立面的形态处理,装饰、色彩的利用,以及与环境空间的协调等等而显现;是一门带有综合性的艺术。德国诗人歌德称建筑为“凝固的音乐”,是十分贴切的比喻。诚然,任何建筑艺术形象的出现,均反映了某一民族的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精神(思想、宗教信仰)面貌。正由  相似文献   

7.
未来城市是高速发展的,城市的功能共享、信息共享及大量公共空间将出现,新的公共空间可以置换消息,实现城市功能的同时利用.建造一种连接模式,以城市建筑为平台,将整个城市进行串联,形成一个新型公共空间.在这个公共空间上将功能置换出来,进行整合、再造、新生.以共享为基调,实现使用、拥有、信息、功能等多维共享,在满足共享的同时,充分考虑人的差异性,在共享的环境下实现定制化空间.希望通过这种创意模式,依托科技、材料的进步,建造出适用于未来所有城市的一种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8.
情感化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吟兵 《包装工程》2017,38(16):1-6
目的探讨情感化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运用。方法从日常生活环境的公共空间出发,通过对"情感化设计"的分析与研究,阐述情感化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形态艺术化、色彩装饰化、功能多样化、材质趣味化4种情感化表现方式进行剖析,从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上展开深究,进一步地揭示情感化设计的重要存在意义。结论公共空间设计的进步离不开情感化设计的发展,合理运用不仅能增强设计品味,激发空间活力,而且还能优化环境风貌,提升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人类诗意安居的家。而城市中的文化景墙。就是家的隔断和那美丽的屏风。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墙以其极为丰富的变幻形式随处可见.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与我们的城市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景墙作为当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元素,以一种公共艺术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本文以杭州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文化景墙为对象。探索人与景墙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使其真正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城市空间景观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张海燕 《包装世界》2012,(5):92-93,96
公共艺术作为当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意义上来看,它不仅是为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更深一层地说,公共艺术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价值导向作用,是公共艺术置于城市当中更重要的意义与功能。这就是本文将要阐述的关于城市公共艺术的使命——公益性。本文以城市公共艺术之公益性的视角,来探究如何建设城市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艺术是公共艺术在城市特定功能空间的重要手段,跨越了整个轨道交通的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使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也在日益增强,逐步承担起国家倡导的大美育的社会责任。当今,在公共艺术尤其注重公众参与性、互动性的诉求下,将公众参与引入轨道交通设计,将开启轨道交通公共艺术创作领域的新路径。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2号线“自然之丝”主题段公共艺术计划为例,深入探讨艺术家引领公众参与创作轨道交通公共艺术的新模式,积极推动深圳城市营造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市民与城市的情感连接,增进交流,激发全社会的艺术创作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性之一是公共性与参与性,本文将城市公共艺术预设成能对城市文化认同、城市公众社会情绪和社会情感产生影响的艺术因素,并通过文化设计心理学的角度以武汉江汉路上的城市公共艺术为个案展开研究。证明了城市公共艺术是实现文化认同,群体归属感获得的好的方式,对于城市美誉度的提升和地域文化认同是双赢的。  相似文献   

13.
张旭弘  冯建海  潘万桂 《湖南包装》2024,(1):127-129+150
光影是有效的空间设计要素之一,通过掌握光影在空间中的功能及其艺术效果,可以营造具有生命力的古村落公共空间。文章论述了光影在古村落公共空间中的功能和艺术效果,结合广州代表性古村落公共空间的现状与特点,以泮塘古村为例,切入分析光影对古建筑活化以及乡村现代化改造的作用,探讨光影艺术介入不同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各种操作策略及其可行性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戴萌 《包装工程》2015,36(6):21-24
目的对城市再生资源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实现人与城市、自然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方法对比国内外再生资源艺术研究现状,分析再生资源的材料形态、审美观念、化学特性,探讨其艺术表现的可行性。结论城市再生资源的艺术表达,包括可再生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的艺术表现、废旧材料重复使用的再设计,利用废旧材料原有的物理化学形态,通过艺术的再创造和再设计,达到材料的再利用,实现城市再生资源循环使用的目的。通过设计达到更加美观的艺术效果,在转化过程中将艺术的附加值融入到新的再利用的材料当中,提高再生资源循环使用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5.
1.公共艺术所指与边界 在艺术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公共艺术(Public Art)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依托公共空间的艺术.这里所指的公共艺术是源于20世纪欧美国家兴起的艺术创作活动.受墨西哥政府资助壁画运动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把艺术活动作为一项缓解经济危机的手段,资助艺术家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创作大量壁画和雕塑[1];60年代前后费城的"百分比艺术项目"(Percent for Art Program)与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和美国公共服务管理局发起的"公共空间艺术项目"(Arts in Public Place Program,国内多译为"公共艺术计划")延续并强化了公共艺术的影响力.20世纪90年代,我国艺术创作者逐渐将城市雕塑、大型壁画等艺术形式称为"公共艺术".  相似文献   

16.
王天赋  季玲 《包装工程》2018,39(18):261-265
目的研究公共艺术形态下的校园设施设计策略,结合校园文化活动的功能需求,在公共艺术与校园之间建立相互协调发展的机制。在与环境要素的协调交互下,带动人与产品、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的情感互动,实现校园文化环境共建。方法从校园家具的现状分析出发,将校园环境设施视为一个系统来考察研究。兼顾产品、景观、公共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内外部环境系统影响,分析公共艺术与校园环境设施的关联及可行性,推导得出设计策略。结论从校园家具的使用者及校园情境出发,从融合校园环境、结合校园文化、注重公众参与三个层面,探索公共艺术形态下的校园家具创新设计策略。塑造特色化校园文化景观,提升校园公共空间活力,发挥环境产品最大化的社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城市更新行动相关内容,提出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策略介入城市更新行动的实践中,包括其组织形式、资金构成、实施措施、意义影响等内容。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城市美化”运动与“城市复兴”运动的历史源流;通过公共艺术激活城市空间、公共艺术立法促进城市更新政策保障以及公共艺术与城市更新相一致的“公共性”的体现,阐述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更新的作用;通过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更新的三种空间结构的实践案例,从多个角度对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更新的实践策略进行剖析。提出以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更新行动而形成区域文化生长,形成“新生态”城市更新方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世丹 《包装工程》2017,38(16):228-231
目的探讨线性交通空间引入动态视觉公共艺术的现实意义,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方法分析线性交通空间的特性及公共艺术的发展情况,结合国内外相关设计案例,归纳、总结动态视觉公共艺术介入线性交通空间的设计思路和方向。结论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在大数据和信息化的时代,线性交通应更注重乘客在旅途中的立体式感官体验;应用新媒体技术、数控技术,结合多种创新艺术表现形式的动态视觉公共艺术,符合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改善了线性交通环境,促进了城市及地域文化交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熊洁 《包装世界》2013,(3):90-91
现代壁画是一种集多学科于一体的一门艺术形式,它作为一种装置于公共环境中的艺术,积极地参与现代社会和城市形象的建设与发展。现代综合材料壁画设计以其丰富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作用于所处的空间,从而创造出美的艺术作品并传达深厚的意蕴和内涵,揭示各种精神意义和特征。本文就现代综合材料壁画设计的视觉语言及其精神渊源展开分析,从而发掘视觉语言更新的艺术观念以及形象表现,突出视觉语言更新在现代综合材料壁画设计中的重要精神意义和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孙光 《包装工程》2012,33(10):143-146
通过校园环境艺术化的建设,创造人的高质量艺术化教育的空间环境。针对校园环境艺术化建设和应用美术与设计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实的分析,阐述了校园环境艺术化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在于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论证了人们需要追求的是一种适合人文倾向的校园环境,从而更需要把应用美术与设计很好地应用于校园环境艺术化的建设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