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基团贡献法对碳酸乙烯酯(EC)与乙醇酯交换同时合成碳酸二乙酯(DEC)和乙二醇(EG)反应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和平衡常数等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第一步反应的焓变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在323~373 K之间均为正值,且平衡常数明显较其余各步反应的小,适当升高温度有利于DEC和EG的生成。2-羟乙基乙基碳酸酯(EHC)与乙醇反应的平衡常数明显较EHC歧化反应的大,这说明DEC主要通过EHC与乙醇反应得到。因此,EC与乙醇酯交换同时合成DEC和EG反应的机理可能是乙醇分子上的羟基氧进攻EC分子上的羰基碳,反应生成中间体EHC,EHC再与乙醇反应生成DEC和EG。  相似文献   

2.
以球形γ-Al2O3为非均相水解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内研究了碳酸乙烯酯(EC)水解合成乙二醇(EG)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条件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LHSV、n(H2O)∶n(EC)及反应压力对EC水解反应的影响,确定了非均相催化EC水解合成EG的较佳工艺条件:即反应温度170~180℃、LHSV=0.8~1.5 h-1、n(H2O)∶n(EC)=1.7~3.0、反应压力1.0~1.8 MPa,在此条件下,EC转化率达到98.4%,EG选择性为100%。500 h的催化剂稳定性实验及其表征结果显示,γ-Al2O3催化剂孔结构保持良好,能够维持高效、稳定的催化活性,为EC水解合成EG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行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采用最新的半渗透膜法分离技术,从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生产装置中回收甲烷和乙烯,年回收产品总价值达165万元人民币。 吉林石化分公司EO/EG装置采用以乙烯为原料的氧  相似文献   

4.
吕荣先 《石化技术》1989,(3):224-232
一、前言乙烯和氧反应生成环氧乙烷(EO),EO水合生成乙二醇(EG)。EO和乙二醇都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环氧乙烷除了大部分用于水合生产乙二醇外,还可以作为消毒剂,聚环氧乙烷单体及共聚单体,分子量在1000~4000的聚环氧乙烷用作脱模剂、颜色分散剂、纺织助剂、农药喷雾调节剂等;  相似文献   

5.
以三单体废水浓缩料为原料,与乙二醇(EG)通过酯交换和酯化反应合成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磺酸钠(SIPE)。采用三组分催化剂(醋酸钙、醋酸锰和二丁基氧化锡)和防醚剂醋酸钠,分阶段控制温度、分两次加入催化剂、控制塔顶馏出物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反应的最优化工艺条件:醋酸钙、二丁基氧化锡、醋酸钴、醋酸钠的用量(按EG质量计)分别为0.25%、0.12%、0.06%、0.04%,三单体废水浓缩料(干燥后)与EG质量比为1∶1.50,第一阶段反应温度170℃,第二阶段反应温度185℃,反应时间2.0 h。得到外观好、纯度高、杂质含量少的SIPE溶液,产品收率达77.45%,所合成的SIPE溶液放置1 a后含量、皂化值、酸值均达标,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一概论以精对苯二甲酸(PTA)与乙二醇(EG)为原料直接酯化、连续缩聚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目前缩聚生产中应用很广的方法。缩聚反应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反应的可逆性,无论是酯化,还是缩聚,反应平衡常数都很小,整个反应时间比较长,聚酯厂缩聚装置总反应时间在满负荷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CO和乙醇酸甲酯(MG)对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反应的影响。气相中的CO对催化活性影响较大,系统中通入一定CO后,乙二醇(EG)收率从95.6%下降至25.4%;CO对该过程影响可逆,停止进料液,用H2吹扫20h后,催化剂活性可恢复至未通CO时水平。MG浓度、进料方式及反应温度均对反应过程有较大影响。195℃较低温度时,MG预吸附对反应影响更大,MG预吸附7 h,反应35 h后,乙二醇(EG)收率仅为23.7%。MG在催化剂表面较难脱附,系统中MG浓度较高时,会生成多聚物,堵塞催化剂孔道,会导致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8.
草酸二甲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过程的热力学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Benson基团贡献法估算得到草酸二甲酯(DMO)和乙醇酸甲酯的标准生成焓和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结合其他已知的热力学数据计算了DMO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EG)反应中所涉及的反应焓变、反应熵变、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和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n(H_2):n(DMO)和DMO含量对DMO转化率和EG选择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473K、反应压力2.5 MPa、n(H_2):n(DMO)=40、DMO质量分数不小于15%时,DMO转化率和EG选择性均大于99%;继续增大反应压力、n(H_2):n(DMO)及DMO含量对DMO转化率和EG选择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周巍 《石油化工设计》2020,(1):64-66,I0006
阐述了附加价值极高的化学制品乙二醇(EG)的生产技术及其市场预测。重点分析和比较了煤经草酸酯法和乙烯法生产乙二醇工艺各自的特点及其成本。前者的综合经济效益突出,但其乙二醇产品UV质量不稳定。目前乙二醇生产企业面临更多新成员持续不断的加入,为减小国家乙二醇进口数量,也为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考虑,部分聚酯厂采用两种生产工艺(煤制EG与乙烯法制EG)掺混模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对苯二甲酸(TPA)和乙二醇(EG)为原料,以自制的乙二醇铝(Al-EG)为催化剂,经酯化、缩聚反应制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在n(EG):n(TPA)=1.2、Al-EG0.1g、TPA180g、酯化温度260℃、缩聚温度280℃的条件下,以Al-EG为催化剂时所得PET的特性黏数为0.88 dL/g。与醋酸锑和乙二醇锑催化剂相比,Al-EG的催化活性较高且毒性较低。用FTIR和NMR技术表征了Al-EG和PET的结构,还探讨了其他铝系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EG是真正起催化活性的物质,Al-EG的催化活性优于其他铝系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乙二醇(EG)的主要消费是用于纤维、薄膜的聚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聚酯纤维消费全世界EG产量的52%,第二大用途是PET树脂,其后是汽车防冻液。  相似文献   

12.
《石油化工设计》2004,21(3):5-5
据报道,为缓解国内乙二醇供需矛盾,扬子石化公司将新建1套180kt/a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装置,同时对300kt/a EO/EG作设备更新改造,共形成2套乙二醇生产装置规模,进一步提升乙二醇产能。  相似文献   

13.
在考虑缩聚、降解及端烯基缩聚反应的基础上,建立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颗粒反应扩散模型,模拟了PET切片在十四烷中的溶胀聚合及在氮气中的固相聚合反应过程。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溶胀聚合和固相聚合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PET具有相同的聚合反应规律,即PET的特性黏数随聚合时间的延长、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PET切片固相聚合相比,PET切片溶胀聚合的缩聚、端烯基缩聚反应速率常数(k_p和k_t)均较大,降解反应速率常数(k_d)较小;溶胀聚合时的试样呈蜂窝状结构,其内扩散系数(D_(EG))大于固相聚合时的D_(EG)。k_p,k_t,k_d,D_(EG)等因素的综合效应使得溶胀聚合具有增速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以钛硅分子筛TS 1为催化剂,以H2O2为氧化剂,详细考察了间歇式反应釜中催化剂 n(Si)/n(Ti)、反应温度、压力、H2O2浓度等参数对乙烯催化转化制备乙二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筛骨架钛物种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H2O2的有效利用率和产物乙二醇的选择性,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部分失活可能源于其表面吸附有机物种而导致的骨架钛位点可及度的降低。在反应温度60℃、乙烯压力05 MPa、H2O2浓度083 mol/L的条件下,采用n(Si)/n(Ti)为50的TS 1催化剂催化乙烯转化制备乙二醇,H2O2的有效利用率和乙二醇的选择性可以分别达到8563%和9557%。  相似文献   

15.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或精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EG)和1,4-环己烷二甲醇(CHDM)3种单体为原料,采用PTA及DMT 2种工艺路线,合成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或PCTG).结果表明,实验所选定的复合催化剂能起到较好的催化作用,工艺条件和参数设计合理.确立了CHDM和EG的投料比与共聚比之间的关系.当采用总醇过量较多的DMT法时,CHDM在产物中的摩尔分数远大于其在原料中的摩尔分数,增加87%~128%.该共聚反应的热力学参数与CHDM和EG的共聚比有关,并呈较好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正>日本东芝公司正在探索使用光电化学系统将CO_2直接转化为乙二醇(EG)的可能性。东芝公司采用光电化学系统包括咪唑离子终端自组装单层(IL-SAM)改性电极,促进在电解质水溶液中将CO_2高选择性地转化为EG的电化学反应。研究发现该电极提高了用太阳能将CO_2转化成EG的效率,太阳能/EG效能比达0.48%。该系统利用  相似文献   

17.
1.前言 目前对由石油化学基础原料乙烯衍生的衍生物的需求很大,我们将针对其中的聚乙烯(PE)、环氧乙烷(EO)及乙二醇(EG)、乙酸及乙酸乙烯、氯乙烯、偏氯乙烯等产品主要进行生产方法的解说。这次主要对PE、EO、EG、乙酸及乙酸乙烯产品进行讨论,下次再对氯乙烯和偏氯乙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溶剂对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NY催化剂催化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EG)过程中,溶剂、催化剂添加量和水与环氧乙烷的摩尔比(简称水比)对EG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丙三醇作为溶剂使催化剂进行循环,能提高EG的选择性,效果好于以生成的EG作为溶剂循环催化剂。催化剂添加量、水比和溶剂添加量对EG选择性具有较大影响,其中溶剂添加量对EG选择性的影响最显著。在低水比(1.0~4.0)条件下,EG质量分数小于30%、催化剂质量分数大于7.2%时,EG选择性稳定在95.63%~97.92%,平均值为96.80%,此结果对于进一步降低EG合成工艺的能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石化在线     
扬子石化乙二醇装置2006年将达到480kt/a 据报道,为缓解国内乙二醇供需矛盾,扬子石化公司将新建1套180kt/a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装置,同时对300kt/a EO/EG作设备更新改造,共形成2套乙二醇生产装置规模,进一步提升乙二醇产能。 乙二醇装置新一轮改造分两步实施,老装置改造及新增连接部分于2005年大修完成,新装置于2006年建成投产。  相似文献   

20.
以氨水(w(NH3)为28%)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SiO2催化剂,并用TPR、BET、XRD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合成乙二醇(EG)的反应性能,考察了制备过程加入的氨水量对DMO转化率、EG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水量40mL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在210℃,2.1MPa,n(H2)/n(DMO)为90,LHSV为1.0 h-1的反应条件下,DMO转化率达到100%,EG选择性97.33%。采用40mL氨水制备的Cu/SiO2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较低的CuO还原温度,还原后的Cu/SiO2催化剂中同时存在Cu+和C0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