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对鬼针草茎、叶经微生物发酵前后总黄酮HPLC色谱图进行了分析比较。采用Welch materials-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2%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0 nm,得HPLC色谱图,再对各色谱图的各色谱峰的相对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鬼针草茎、叶发酵前后HPLC指纹图谱有较明显的改变,各吸收峰相对率也有较显著的改变。微生物发酵使鬼针草总黄酮中某些化学成分发生了生物转化,其化学成分的组成有较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高速逆流色谱属于一种新型分析分离技术,其主要是基于溶质差异化在两种不相溶溶液间进行差异化系数分配得以分离效果。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纯化中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有很多优势,发展至今其已经成为一项中药化学成分分析分离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3.
液质联用(LC-MS)技术以其高分离性能、高灵敏度和专属性强等优势逐渐成为中药复方现代化研究的强力手段。在中药复方化学成分分析、质量控制及非法添加化学成分、血清药化及药代动力学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比较盐杜仲不同温度下炮制前后主要化学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变化,推测其适宜炮制温度并优化炮制工艺参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的“断丝”指标,考察不同炮制温度对杜仲“断丝”程度的影响,优化杜仲炮制工艺参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杜仲生品和盐炙品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研究炮制工艺对杜仲质量的影响。结合实验数据确定杜仲炮制温度为110℃,时间控制在8 min左右。高温炮制后杜仲化学成分含量明显降低,其主要有效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DG)也大幅减少。采用HPLC方法,分析炮制前后杜仲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为杜仲盐炙工艺和盐杜仲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可行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5.
申福臣 《河北化工》2007,30(8):59-60
介绍了分析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包括TLC、HPLC、GC、CE等,多维多息特征谱和全息指纹图谱库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酸水解在中药HPLC中的应用新方法。方法 1%盐酸,99℃,3h,固液比1g:100m L,水解中药粉末。用10%氢氧化钠-甲醇溶液中和水解产物,并过滤中和液,取滤液进HPLC。考察三种中药标准品、水解前样品、水解后样品的色谱条件是否达到要求,观察峰形及峰量的变化。做了三种中药的酸解后样品含量测量的方法学研究。结果通滞苏润江胶囊、益气糖康胶囊、黄连中药材的盐酸水解的HPLC图谱质量较标准方法有很大的提高,峰形得到了优化。三种中药的酸解后样品的含量测定方法是药典符合要求的。结论 1%盐酸水解中药粉能提高一些中药的HPLC图谱质量,优化峰形。酸水解对峰形不理想的图谱质量有很大的改进,并提高中药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山楂中色素、黄酮类、三萜类、糖类等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纸法、纸层析法、HPLC等分离手段对山楂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普数鉴定化学结构。结果:采用不同的方法,从山楂中分离出了四类化合物,分别为糖、色素、黄酮及三萜类化合物。结论:通过对山楂化学成分的鉴定分析,为山楂药材、提取物、保健品及药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其质量控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究了巴戟天在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采用HPLC法考察巴戟肉盐炙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用三种溶剂(蒸馏水、95%乙醇和氯仿)提取巴戟天及盐巴戟天样品,并比较炮制前后三种提取液成分的变化。巴戟肉经盐炙后,在三种提取液的HPLC图谱中,均出现了新的色谱峰,说明有新的成分产生;同时,盐炙品中多个色谱峰面积明显降低,说明主要成分含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用乙醇萃取中药洗发水中何首乌二苯乙烯苷,采用HPLC法测定中药洗发水中的二苯乙烯苷含量。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超声萃取30 min,溶剂倍量为4倍时,采用HPLC法测得二苯乙烯苷含量最高,可达25.12μg/g。  相似文献   

10.
牡丹皮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春泉 《广州化工》2013,(13):35-36,93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是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之一。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对牡丹皮化学成分分析的研究有较大进展,研究内容包括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不同来源药材化学成分比较、指纹图谱研究等,涉及的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薄层色谱法等。本文综述了牡丹皮化学成分分析的研究概况,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加压提取法和加热回流提取法对9味中药饮片中的皂苷类物质进行提取,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皂苷类物质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加热回流提取法相比,加压提取法所得的皂苷类提取物浸膏量少、有效成分含量高,有效地减少了杂质溶出、提高了提取物纯度,适用于中药饮片中有效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
13.
Liang YZ  Wang WP 《Chimia》2011,65(12):944-951
The holistic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reflected by the integrity of the ingredients contained in herbal medicines, which creates a challenge in establishing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s for raw materials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finished herbal drugs because no single component contributes to the total efficacy. Thus, the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ing technique of TCM has proved to be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for assessing the intact quality of herbal medicine, since the origin of the herbal medicines could be identified and classified based on so-called phytoequivalence. On the other hand,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ing is essentially a high-throughput technique and an integral tool to explore the complexity of herbal medicines. In order to further control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CMs, some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trace the chemical changes of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s both in product processing and/or after their administration by modern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and chemometrics. Combined with the techniques developed in systems biology, it seems also possible to reveal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TCMs and to further control their intrinsic quality.  相似文献   

14.
分子蒸馏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石  林文  刘芸  王志祥 《化工时刊》2007,21(4):36-39
分子蒸馏技术是一种新型液-液分离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对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设备和特点做简要介绍,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分子蒸馏技术在塑料、化妆品、食品和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刘丹彤  郑成  毛桃嫣 《化工学报》2019,70(Z1):115-123
因煎煮法等传统萃取方法不适用于提取热稳定性低的成分、萃取率不高,且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单一药材的提取,故本研究使用微波提取技术提取中药复方(暖心方)中的有效成分;采用HPLC技术对提取液中有效成分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究微波功率、萃取时间、提取次数三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此外,通过SEM对细胞破壁情况分析,了解其微波提取机理。实验结果显示,微波提取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1200 W、萃取时间40 min、提取次数1次。与传统加热萃取法相比,微波辅助萃取技术能明显地缩短萃取时间,实现了节能高效。微波辐射因能深入并作用于中药材内部,使细胞壁破损,更好地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析出。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综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发展的趋势,该技术为中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近红外光谱(NIR)是制药工业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过程分析技术(PAT),在中药产品质量的在线实时检测和控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化学药相比,由于中药组成的复杂性和生产加工过程的特殊性,对利用化学计量学建立NIR预测模型,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对NIR在中药质量控制应用中的化学计量学建模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发展做了展望。综述涉及到NIR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分组,特征波段自动选取,建模以及模型的验证和评价。讨论了平滑、导数、标准化算法、数据增强算法和主元分析等预处理方法对模型影响。特征波段的选取述及间隔偏最小二乘、遗传算法、无信息变量消除、随机蛙跳法、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和重要变量投影法等;建模方法论及线性和非线性技术包括主元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回归等。未来的NIR建模平台应该是一个在后台集成各种复杂的数学算法和实现数据的无缝共享,面向用户的前台则是友好、简单、智能的半自动界面环境。论述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  相似文献   

18.
《云南化工》2019,(10):92-93
中药在人类疾病治疗与预防、健康与养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野生的中药材资源逐渐枯竭,为保证其供给,大量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出现在市场,给中药材中农残的检测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介绍了中药材中农残检测的一些方法,并提出了未来中药材中农残检测的相关观点。  相似文献   

19.
张婉萍  林梅  王恒  岳恒  郑时莲 《精细化工》2023,40(7):1428-1437
中草药是中国传统的纯天然药物,具有来源极广、药物残留少、毒副作用微小和无抗药性等优点。中药材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日常保健和临床医疗中。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安全性、温和、低刺激性的中草药活性成分作为天然添加剂应用在化妆品中。同时,含中草药的化妆品在全球市场上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这为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动力。首先,总结了中草药中6种常见活性成分,如酚类化合物、类黄酮、皂苷、萜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和天然多糖的结构和功能;接着,综述了中草药活性成分的5大功效:保湿、祛斑美白、防晒、抗皱与祛痘及作用机制;最后,提出了中草药功效性成分在化妆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药材农药残留污染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荣维广  郭华  杨红 《农药》2006,45(5):302-305,308
综述了我国中药材农药残留污染现状及污染特点,进一步阐述了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研究,提出了解决中药材中农药残留超标的相应措施及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