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COD浓度对活性污泥合成聚羟基烷酸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活性污泥为种泥,以乙酸钠为碳源,按照COD∶N∶P=100∶5∶1的营养比例配制底物,在SBR反应器的厌氧/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考察了进水COD浓度对活性污泥合成聚羟基烷酸酯(PHA)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COD≤800 mg/L时,活性污泥合成PHA的能力与进水COD浓度呈正相关,最大PHA含量可达21%左右;当进水COD继续增至1 000 mg/L时,PHA产率无明显提高。在SBR中,PH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厌氧阶段,而好氧阶段会消耗PHA。  相似文献   

2.
以一体式生物滤柱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在氮负荷为0.60 kg/(m3·d)、碳氮比为0.17、曝气量为(50±10)m L/min和温度为(30±2)℃条件下,通过调整进水氨氮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研究进水氨氮浓度变化对氮去除的影响及反应器中微生物功能的区划。连续183 d的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分别为600、400和800 mg/L时,总氮平均去除负荷分别为0.487、0.465和0.498 kg/(m3·d)。3个工况下的进水氨氮都约有一半在反应器底部的好氧段被转化为亚硝态氮,在顶部的厌氧段氨氮与亚硝态氮均呈线性减少,且其线性减少速率随进水氨氮浓度增加而变大。与此同时,随着进水氨氮浓度的提高,好氧区微生物的氨氮利用速率(AUR)和亚硝酸盐利用速率(NUR)以及厌氧区微生物的比厌氧氨氧化活性均得到提高,且在相同进水氨氮浓度下,好氧段活性污泥的AUR和NUR均大于生物膜的对应值。  相似文献   

3.
常温EGSB去除有机物的性能与机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将厌氧污泥膨胀床(EGSB)分别与厌氧生物滤池、好氧生物滤池和活性污泥法串联并用其处理城市污水,考察了EGSB在常温下的工艺性能和去除有机物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常温和较短水力停留时间下,EGSB的厌氧生化过程主要停留在水解阶段,对有机物的去除主要以颗粒污泥的吸附、吸收作用为主;影响EGSB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温度、上升流速、水力停留时间、进水浓度及容积负荷等。  相似文献   

4.
以明胶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好氧与厌氧水解酸化工艺进行对比处理实验,探讨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微好氧与厌氧水解酸化对明胶废水水质改善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达到72h的时候,溶解氧为1.3~1.6mg/L的微好氧反应器的COD去除率最大可达25%,溶解氧为0.3~0.5mg/L的厌氧反应器的COD去除率最大可达22%;微好氧反应器的VFA的含量达到12mg/L左右,厌氧反应器只有8mg/L左右;微好氧反应器的pH值可由最初的12.5降至7.5左右,而厌氧反应器只能降至8.0左右;两个反应器对蛋白质去除效果的差别并不明显,都可以达到90%以上,但是微好氧反应器的氨氮浓度只有22mg/L,小于厌氧反应器中的氨氮浓度,说明微氧条件有利于氨氮的扩散挥发,低浓度的氨氮对微生物的危害较小。对比得出微好氧反应器的出水水质较好,更适合明胶废水水解酸化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5.
催化微电解—UASB处理羧甲基纤维素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催化微电解-UASB组合工艺处理羧甲基纤维素(CMC)生产废水,考察了废水pH、反应时间、温度、停留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COD为20 g/L时,在铁炭微电解反应器进水pH值为3.5、反应时间为75 min及UASB反应器温度为37℃、厌氧停留时间为44 h的条件下,出水COD相似文献   

6.
间歇膨胀水解工艺处理综合城镇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间歇膨胀水解工艺处理综合城镇污水,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5~16.5 h条件下,考察了反应器内污泥浓度、对COD和SS的去除率及B/C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900~l300 mg/L、SS为500~800 mg/L的条件下,反应器内污泥浓度>10 g/L,且在1~4 m高度范围内污泥浓度与反应器高度呈线性关系;当HRT<13.5 h时对COD的去除率<20%,当HRT>13.5 h时对COD的去除率>25%;B/C值的变化与COD去除率的相反,当HRT为8~9h时B/C值的增加幅度最大,当HRT>13.5 h时B/C值的增幅迅速变小;对SS的去除率>65%.水解出水经接触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后,COD、pH值、NH<,3>-N、TP分别为95.3 mg/L、8.27、6.27 mg/L、0.39 ms/L,完全满足企业提标后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接种好氧污泥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启动及处理四环素类抗生素废水的可行性。采用分阶段交叉提高四环素废水浓度和进水负荷的方法,经过96 d的运行,成功启动了UASB反应器。最终进水四环素浓度为31.67 mg/L,容积负荷达到3.60kg COD/(m3·d)时,对COD的去除率为60%,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保持在200 mg/L左右,出水p H值及碱度分别维持在7.0和2 000 mg/L左右,污泥粒径由20~100μm增加到40~230μm。可见,接种好氧污泥启动UASB是可行的,且对四环素类抗生素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进水有机物浓度条件下,接种物不同的厌氧体系的同步脱硫反硝化特性。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从零增加到250mg/L时,两个接种物不同的反应器对硫化物、硝态氮和COD的去除率变化不同。接种厌氧污泥的1#反应器对硫化物的去除率从85%逐渐增加到99%,80%~90%的进水COD被去除,但产气量逐渐降低,出现了亚硝态氮的积累,反硝化脱氮困难;接种脱氮硫杆菌到厌氧污泥中的2#反应器对硫化物的去除率一直稳定在99%,相应的产气量也逐渐增大,脱氮效率高,55%~73%的进水COD被去除。此外,在这个浓度范围内,还观察到两个反应器出水硫酸盐的浓度由不加乙酸钠的23mg/L分别降到18mg/L和19mg/L,理论上硫转化率提高了4%~19%。当进水COD400mg/L时,仅60%~76%的硫化物被去除,相应的产气量也迅速降低,硫化物的氧化和反硝化过程均明显受到抑制。总而言之,在进水COD为250mg/L时,2#反应器对硫化物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均达到了100%左右,对硫化物的比降解速率和产气量也提高了1.1~1.2倍,相应的出水硫酸盐浓度最低,80%左右的硫化物转化为单质硫,73%的COD被去除,可以实现同时脱氮、除硫和除碳,为同步脱氮除硫工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管道厌氧—好氧处理苎麻脱胶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管道厌氧消化——好氧处理苎麻脱胶废水。管道厌氧反应器在进水pH值为9.0左右,COD6400mg/L,处理水量为90m~3/d,水力滞留时间1.3~1.5d条件下,有机负荷率为4.4kgCOD/m~3·d,COD去除率为57%,出水pH7.2,产气率0.44m~3/m~3·d,好氧处理水量1200m~3/d,进水pH8.0,接触氧化停留时间6~7h时,出水pH7.3,COD150mg/L。  相似文献   

10.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实现同步脱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厌氧颗粒污泥和少量活性污泥为种泥,进水为人工配水,在SBR反应器中采用逐渐减少污泥沉降时间的方法造成选择压,培养出了好氧颗粒污泥,颗粒污泥粒径在2 mm左右、SVI值为20 mL/g左右、MLSS为10 g/L左右。结果表明: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对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97.5%和68.6%,出水COD、NH4+-N和TN平均浓度分别为64.74、1.92和27.53 mg/L,出水NO3--N和NO2--N平均浓度分别为18.01和4.44 mg/L。结合微生物相观察,可以判断好氧颗粒污泥实现了同步脱氮。  相似文献   

11.
港口有机散化洗舱废水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易产生丝状菌污泥膨胀。经理论分析及历时8个多月的试验研究,证明采用串级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港口有机散化洗舱废水,稳定有效。进水COD平均浓度3000mg/L,停留时间24h,COD有机负荷率4.30kg/(m3·d),出水COD浓度小于150mg/L,可回用于洗舱,从而为散化洗舱废水处理开创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2.
新型一体化生物反应器的同步脱氮除磷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效能,设计了一种新型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并采用其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了DO和HRT对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实现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290~510mg/L、MLSS为2500mg/L、污泥龄为15d以及好氧区和缺氧区的溶解氧分别为2mg/L和0.2mg/L时,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较好,对TN、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0%和90%,DO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控制DO为最优值,并保持其他操作条件相同,当HRT为12h时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随着HRT的延长,同步脱氮除磷效果反而下降。该一体化反应器集厌氧、缺氧和好氧区为一体,在一定的运行条件下能够实现同步脱氮除磷,是处理生活污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SBR反应器,以硝化污泥和厌氧氨氧化(ANAMMOX)颗粒污泥的混合污泥为接种污泥,以有机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温度为25℃,水力停留时间为12 d,pH值为7.2~8.5,进水NH4+-N为220 mg/L左右、NO2--N为138 mg/L左右、COD为294 mg/L的条件下成功启动了SBR反应器。在高氨氮、低有机物浓度的条件下,ANAMMOX菌和异养反硝化菌能够实现共存,且ANAMMOX菌仍能成为优势菌属,AN-AMMOX反应是反应器中的主导反应。镜检发现,优势菌尺寸约为1μm,呈圆形或椭圆形,成簇聚生,表面可观察到明显的漏斗状缺口,具有典型的厌氧氨氧化菌特征。污泥中形成了以厌氧氨氧化球状菌为主、其他杆状菌和丝状菌共存的微生物混培体。  相似文献   

14.
好氧颗粒污泥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SBR反应器内接种好氧颗粒污泥,经驯化后对人工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考察了培养过程中污泥形态的变化以及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时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探讨了丝状菌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方法。结果表明,丝状菌污泥膨胀对COD的去除率有影响,但对去除NH3-N、TP的效果影响不大。通过增加反应器内的水力剪切力对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有一定的效果,而减小C/N值,均衡进水中的营养可从根本上解决污泥膨胀问题。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的MLSS约为3 000 mg/L,沉降性能较好,SVI为77 mL/g;对COD、NH3-N、TP均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52%9、5%9、0%左右。  相似文献   

15.
高硫化物型污泥膨胀的形成机理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硫酸根的高浓度工业废水在好氧曝气池中产生高硫化物型污泥膨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复合式生物反应器中,采用DO—pH控制法对高硫化物型污泥膨胀进行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进水pH值来控制污泥膨胀的方法经济有效且简便易行。在缺氧条件下,将进水的pH值提高至7.5时,出水SVI值由834 mL/g降至200 mL/g;在微氧状态下,保持pH值为7.5,并将生物选择器调至DO=0.7~1.0 mg/L时,SVI值快速降至100 mL/g以下。  相似文献   

16.
采用逐步提高抗生素浓度和有机负荷(OLR)的方法,考察改进型内循环厌氧反应器(MIC反应器)对含万古霉素(VA)发酵废液的处理效果,并对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污泥经过驯化后,MIC反应器对VA发酵废液有较好的处理能力,当进水VA浓度为70 mg/L左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 d时,对MIC反应器运行没有抑制效应,此时COD去除率约为90%,VA去除率达到90%以上;当HRT为2 d、进水OLR为25 kgCOD/(m^3·d)时,MIC反应器对VA发酵废液的COD去除负荷最大,为19.5 kg/(m^3·d)。通过微生物多样性检测结果发现,细菌群落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为Bacteroidetes和Firmicutes。  相似文献   

17.
预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敌百虫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敌百虫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先采用破乳法和电解法进行预处理,然后再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工艺进行厌氧处理,试验历时90 d,考察了系统的稳定性及pH值、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对反应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控制在30~35℃、pH值为6.8~7.5、进水COD为12 000 mg/L、HRT为72 h时,对COD的去除率可达到73%以上;厌氧处理后采用除磷药剂进行混凝沉淀,出水总磷浓度降为618 mg/L,对总磷的去除率为75.36%。  相似文献   

18.
利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 处理屠宰废水,研究了负荷变化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运行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对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ABR反应器的特殊结构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抗负荷变化的能力。当维持进水COD浓度在2 500~3 000 mg/L范围之内,改变水力负荷,使HRT由27.5 h下降到15 h,COD去除率下降不超过5%;当维持反应器HRT为20 h时,改变有机负荷,使进水COD浓度由2 500 mg/L提高到4 800 mg/L,在负荷改变后的第二天,COD去除率仅降  相似文献   

19.
SBR工艺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别研究了运行方式、运行时间、硝酸盐浓度、曝气量、污泥负荷及曝气时间对SBR工艺中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厌氧/好氧方式运行时,厌氧≥1 h且好氧≥3h可获得沉降性良好的污泥;以缺氧/好氧方式运行时,缺氧段硝酸盐浓度过高会导致污泥膨胀,缺氧段时间宜控制在1h左右;当有机负荷较高时,曝气量较高或较低均可能导致污泥膨胀,通过降低有机负荷可有效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在污泥负荷较低、曝气量适当且氮磷充足的条件下,曝气6h时污泥的沉降性较差,将曝气时间延长至10 h,污泥浓度保持稳定,沉降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