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点聚焦     
《互联网周刊》2013,(14):12-12
百度全资收购91无线7月16日,百度宣布将出资19亿美元收购网龙持有的91无线已发行的全部股本。作为本年度中国互联网界收购金额最大的案例,百度这次出手意图加强移动互联网布局。此前,百度在移动互联网另两大入口——百度搜索App、百度地图App均已拥有过亿的装机量。由于用户习惯的改变,移动互联网App将取代手机浏览器成为最大的入口,一旦抢到91无线这个被称为"国产  相似文献   

2.
何晓阳 《程序员》2014,(6):34-38
APM成为IT运营核心,向业务运传逐步扩张 近几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人们以App的形式将软件应用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App的使用者遍布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大多数新用户使用移动设备来访问应用程序,各类App之间也要求相互协作;同时,随着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周刊》2012,(22):14-14
周鸿祎的移动观 在近日开幕的2012易观第五届移动博览会上,奇虎360董事长周鸿伟发表了主题演讲,谈及《移动互联网的生存、转型、布局和共赢》。他认为,一是应用开发商应洁身自好,如果形成恶劣的互联网环境,无线互联网想盈利的春天很快就会没有;二是无线App做得多不如做得聚焦;三是暂时不太看好广告模式,免费游戏+收费道具的模式可能使手机游戏最先突破;四是手机屏幕在拿得动的情况下一定是越大越好;五是传统互联网大佬应该先将自己清零再做App,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周刊》2013,(21):39-46,48-56
从某种意义上讲,应用(App)可以被理解为移动互联网伸向每一个用户、伸向社会每个层面的触角。因此,其意义并不局限于本身所具备的功能——“应用”是将互联网精神传递给用户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App承担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日常需求.但App过度授权、漏洞等问题已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该文通过分析App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结合用户隐私的法律与技术保护不足,在网络空间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在移动开发实践课程中构建安全检测App,挖掘用户隐私的技术与法律之间的关联,设计技术开发与...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3·15又要到来,各种打假、反诈骗的新闻又开始走热。而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中,各种以防范骚扰、诈骗为出发点的App,再一次受到市场的青睐。《搜狗号码通》正是这样一款产品,和普通的拨号App相比,它显然找到了用户的痛点。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快速迭代的时代,每款移动应用要保持和得到更多的用户资源,就需要提供最优用户体验. 现在主流的移动应用是Native App,随着HTML5标准的定稿,移动web开发技术的成熟越来越成熟,所以Web App移动应用从其开发成本低、迭代周期快、跨平台性上都带来了新的体验. Web App会取代Native App成为主流的移动应用吗?未来的移动应用会如何发展?这些都是移动应用的研究焦点. 本文从Native App和Web App的特性、运行效率、迭代周期、开发模式、用户体验等方面对比研究了二者在移动应用领域的发展趋势及未来移动应用的整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Testin是移动App测试领域里的一匹黑马,这是一家致力于为移动互联网应用质量提供服务的创新型企业,也是全球首家面向移动App开发者提供专业的基于真实终端的自动化App测试服务平台,它虽然只是一家初创公司,但是却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做了同行竞争者做不到的事。作为这个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兼CEO,44岁的王军身上展现出更多的是成熟稳重的内敛和领导型智者的气场,时不时憨厚的微笑则更让他显得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周刊》2013,(21):56-56
作为一种有效的营销工具,App已成为企业在移动终端的竞争平台,并与微博、微信构成新媒体营销的"三驾马车"。纵观App排行榜,移动App在消费级领域发展的风生水起,大众广泛使用的新闻资讯终端,电子书,琳琅满目的游戏,微博,微信……,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企业级App领域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当谈及企业App和大众App本质性的区别时,正益无线产品副总裁刘鑫认为:大众App往往是由互联网公司开发,其目的是帮助这些App身后的公司挖掘安装用户的商业价值。而企业App更多是为了利用科技和进步  相似文献   

10.
2021年3月2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明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运营者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收集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并且《规定》明确了39种常见类型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  相似文献   

11.
节后开工,大家似乎还没从长假中调整过来,在“东莞挺住”和“寻找东莞出差队友”等各种调侃中,欢乐继续在移动互联网上弥漫。这中间,大家遗漏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航空公司封杀航空类App。作为一个移动应用的小小分支,航空类App做了什么,以至于让国航和东航等航空巨头大动干戈?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大屏触控移动终端的流行,各类移动应用(App)成为移动广告新的载体。受益于移动互联网整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更新迭代,移动应用广告被行业视为新的蓝海,具备极大的掘金机会及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和谐电信     
《互联网周刊》2010,(24):34-35
电信纷争 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 移动互联网入口是指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最常用的工具,这些工具包括手机浏览器、手机操作系统、手机应用商店、手机即时通讯客户端、手机输入法、手机安全软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更加智能、高效、合理、人性化的交互,互联网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追求速度快,具体到移动端App的开发更是如此,产品迭代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其获取用户的速度.为了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Web前端技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Web前端开发概念、Web前端开发的发展现状及其重要性进行了介绍,并通过案例介绍了Web前端开发的流程.  相似文献   

15.
庄明浩 《程序员》2012,(10):32-35
相信大家比较有共识的一件事是,中国是从2010年起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那一年我们彷徨、迷茫、兴奋,各式各样的“纯”移动互联网项目兴起,这一波创业热潮在2011年达到巅峰。行业外的人笑称,在2011年,拉几个兄弟,做一个App就能得到融资。但这一波浪潮又迅速地进人所谓的“波谷”。  相似文献   

16.
敏捷用户体验设计越来越受到互联网企业的关注。文章通过整理归纳敏捷设计的方法与思想,将敏捷设计方法结合到智能硬件类产品移动端App的用户体验设计流程之中。基于美国用户体验设计师Corey Stern提出的CUBI用户体验模型,将智能硬件类产品移动端App归纳为用户研究、内容规划、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四个层次,将划分好的层次依次对应与之相匹配的敏捷设计方法,建立全新的敏捷用户体验设计模型,完善智能硬件类产品用户体验设计的理论。将理论研究与具体的设计实践相结合,在扫地机器人移动端App迭代设计实践中运用敏捷用户体验设计模型,使新版"石头"扫地机器人移动端App不论从功能上还是从视觉设计上都较旧版有大幅提升,同时也验证了设计模型的敏捷性,对智能硬件移动端App的快速迭代与高效开发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发展,移动互联网向人们日常生活多方面渗透,但是在医疗方面由于诊疗技术、设施、设备的限制,医患双方的诊疗、就医行为大多局限于医疗机构内部,造成了医患双方的不便,而"互联网+移动健康"的服务模式能够有效地破解这一难题,以移动App为媒介构建一个云平台,其主要功能模块有:用户可以在线查看、记录自己的体重,心率,血压,血脂等信息;通过自动生成的图像来了解自己各方面健康信息的变化趋势;同时该软件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分析系统自动给出健康状况和建议,该款软件也能让用户更容易地了解到各种生活常识,健康知识。该软件利用Linux+Nginx+MySQL+PHP(LNMP)组成的后台架构来提供后台服务系统,结合Redis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移动端通过Okhttp技术来获取后台数据并显示。从而构建出一款智能健康App。  相似文献   

18.
"得势者,得天下",盘点2012年中国互联网不难发现,有五大趋势推动着互联网的前进。2012年,互联网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的用户规模迅速上升,移动互联网势头强劲。传统的互联网巨头都在谋划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布局,创业企业也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移动互联网。虽然风投对移动互联网的热情有所下降,但是来自用户的驱动力仍然存在,移动互联网创业的热度不降反升。互联网的产业格局也在深刻调整。产业链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不断调整,业务领域存在交叉重叠,但彼此又有很大的合  相似文献   

19.
■公司介绍:广州云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基于云的移动互联网手机平台开发的IT服务商。■商业模式:通过云城科技自主开发的App360云平台,为用户提供第三方移动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部署、发布、托管以及运营等全方位的服务。同时,用户也可利用APpp360平台,进行自助式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移动应用应运而生。在这一背景下,移动网络的普及使用户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不再满足于产品的功能,而是渴望拥有符合审美情趣,满足其情感化需求的产品。在App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当下,将情感化设计三层次——本能、行为、反思融入到App设计中,是拉开设计层次的重要手段。文章"以用户为中心"出发,从本能层——界面设计的可用性、行为层——交互设计的易用性、反思层——认知设计的友好性等三种层次入手,探究了App的情感化设计方法,用以提高App的用户粘度,提升App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