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能谱仪(EDS)、显微硬度计和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含钴高钒高速钢经1050℃风冷淬火后在不同温度回火保温不同时间后的组织演变、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回火温度下,含钴高钒高速钢中均有MC和M2C型二次碳化物析出,并在基体中均匀分布。当回火温度为400℃时,含钴高钒高速钢中含有少量残留奥氏体;当回火温度超过500℃,残留奥氏体消失;随着回火温度升高,马氏体发生分解,600℃回火后,孪晶马氏体已完全分解。含钴高钒高速钢经500℃回火后硬度达到峰值,磨损量最小,耐磨性最好,回火温度继续升高后,硬度大幅度下降。在500℃回火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含钴高钒高速钢的马氏体分解量增加,保温16 h后,马氏体已完全分解,基体显微硬度明显下降,由于二次碳化物析出的强化效应,导致回火保温时间增加对其宏观硬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喷射成形快速凝固技术制备了M3型高速钢和以Nb代V的M3型高速钢.利用SEM(EDS),XRD,OM,TEM,HRTEM研究了Nb对M3型高速钢组织的影响和其组织演变.结果表明,喷射成形消除了宏观偏析,细化了组织,以Nb代V,可在共晶反应前析出MC型碳化物,使其球形化、均匀分布,由于消耗大量C,共晶M2C碳化物数量减少,促使更多W和Mo固溶进基体.均匀分布的高热稳定性含Nb-MC型碳化物能阻碍奥氏体化过程中晶粒长大,但难以固溶,使得回火过程中主要析出与基体共格的M2C型碳化物.喷射成形含Nb钢硬度和弯曲强度高于ASP23钢,大量硬质MC碳化物易于产生应力集中,使其韧性稍低于ASP23.  相似文献   

3.
25-12型奥氏体耐热铸钢长期服役过程中碳化物的演变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Nb和RE微合金化的25-12型奥氏体耐热铸钢长期使用后,奥氏体中析出的二次碳化物数量明显增加,晶界附近无析出区现象逐渐消失;部分M23C6已转变为M6C,M6C总是与奥氏体基体以及二次碳化物M23C6保持[114]M6C//[110]A//[110]M23C6孪晶取向关系,探讨了合金元素及服役条件对碳化物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东君  周瑞  沈军 《金属学报》2008,44(2):159-164
理论计算表明,水雾化M3/2高速钢粉末的平均冷却速率在105-107K/s之间.粉末颗粒的凝固组织主要以等轴晶为主,碳化物以空间网络状分布于等轴晶的晶界处.粉末基体组织以奥氏体为主,仅小粒径粉末基体由奥氏体与δ铁素体组成.碳化物主要为立方MC型和密排六方M2C型.  相似文献   

5.
利用金相(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及能损谱(EELS)等手段,研究了含稀土轧辊用高速钢在1100℃淬火和550℃两次回火热处理过程的微观组织变化特征,重点探讨了碳化物行为。结果表明,淬火加热过程中热稳定性较高的MC和M6C型一次共晶碳化物难以溶解,亚稳态的M2C型一次共晶碳化物则发生分解反应得到MC和M6C两种碳化物,分解形成的M6C较MC量多且尺寸较大,小颗粒MC包含在M6C之中;淬火基体组织由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组成,淬火马氏体既有板条马氏体也有孪晶型马氏体。经两次回火后,残留奥氏体得以有效消除,大量细小富V的MC型二次碳化物弥散析出产生二次硬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FGH95高温合金粉末的预热处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不同热处理制度下对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PREP)FGH95高温合金粉末颗粒进行预热处理,并对热处理粉末颗粒微观组织、碳化物析出相及γ相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预热处理温度升高,树枝晶组织逐渐消失,γ相由圆形逐渐转变为方形,粉末颗粒中的MC′型亚稳碳化物发生分解和转变,析出稳定的MC,M23C6及M6C型碳化物。M23C6碳化物的析出温度为950℃,M23C6与M6C碳化物的相互转变温度为1000~1050℃,M23C6和M6C的溶解温度为1100℃。  相似文献   

7.
采用直接激光金属沉积(DLMD)设备,以不同的激光扫描速率在2Cr13不锈钢基板上制备出M2高速钢块体试样,并对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DLMD激光扫描速率的增加,M2高速钢的平均晶粒尺寸减小、碳化物析出体积总量减少。碳化物以M6C、MC和M2C为主,随着扫描速率的增加,M2C型碳化物体积分数增加,洛氏硬度也增加,明显高于传统铸造高速钢的(54~56 HRC)。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深冷保温时间对高速钢磨损性能的影响,本文探究了W6Mo5Cr4V2高速钢在不同保温时间下耐磨性的变化情况。测试了磨损率,同时测试了不同保温时间下硬度,并对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了SEM分析,得到了提高耐磨性的原因。结果表明,深冷处理能够显著增强材料的抗磨损性能,耐磨性是未处理试样的1.38倍;深冷保温时间对耐磨性的影响显著,耐磨性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初期变化率比较快,后期变化率越来越小;深冷处理可以提高高速钢材料的耐磨性,其原因是深冷处理可以促进细小弥散碳化物的析出,同时促进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提高了材料的硬度。  相似文献   

9.
外加磁场对离心铸造高速钢轧辊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高速钢轧辊的凝固组织以提高其使用性能,在离心铸造过程中引入磁场,研究了不同磁场强度对高速钢轧辊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磁场后,高速钢轧辊凝固组织中残留的奥氏体含量降低;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凝固组织中共晶碳化物断网倾向增强,碳化物的类型也发生改变,其硬度值不断增大;当磁场强度达到0.15 T时,轧辊组织中的碳化物类型为M7C3、M2C和MC,MC型碳化物细小弥散,共晶碳化物断网情况最为理想,维氏硬度值最大.  相似文献   

10.
《电焊机》2015,(8)
利用保护气氛箱式退火炉研究了M42高速钢-X32高强度钢异种钢焊缝的退火过程中,退火保温时间与焊缝、母材M42高速钢及X32高强度钢的硬度关系。研究表明,在炉温为810℃~820℃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焊缝硬度在退火初期快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且硬度与时间的对数呈线性关系。通过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探针X射线分析仪(EPMA)及XRD,分析退火后M42高速钢-X32高强度钢异种钢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及元素分布规律及接头处碳化物的形成转化规律。研究表明,退火后,焊缝组织发生再结晶现象,组织成等轴晶,碳化物球化。焊接接头中母材金属元素向焊缝扩散,形成Fe3W3C的M6C型碳化物、Cr23C的M23C型、MC型等碳化物,这些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在组织中增加了许多晶界与相界,促进了碳化物的球化,导致了焊缝硬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根据冷轧辊的实际工况条件确定其磨损机制,由材料强韧化复合原理研制了高强、高韧堆焊焊条分析了某些合金元素及稀土氧化物对堆焊熔敷金属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焊条能满足实际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初始材料中Al含量对CBN复合片烧结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索了以Al作为烧结助剂,压力为5.0 GPa,烧结温度在1 400℃情况下,初始材料中Al的含量对CBN复合片中反应机理和机械性能的影响。通过对CBN基复合片的硬度、微观形貌以及物相的分析,发现CBN和Al的反应、以及CBN复合片的机械性能严重依赖于初始材料中A l的含量。除次之外,本文首次采用晶格常数精确计算来分析了化学反应中B原子去向。实验结果表明:当初始混合粉末中Al的含量不超过15%时,复合片的微观结构都比较均匀,硬度都超过30 GPa。含15%A l的样品具有最好的切削性能。  相似文献   

13.
直线电机高速进给系统性能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高速切削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实现高速切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开发具有高速能力的高性能数控机床。机床主轴的转速近年来有很大的提高,而机床进给系统大我仍采用滚珠丝杆传动的方式,使机床的最大进给速度受到限制,阻碍了机床高速性能的进一步发挥。本文介绍了一种采用直线电机直接驱动的机床高速进给系统。采用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的方法确定系统的参数,并对伺服系统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证明,用这种方法优化该类系统  相似文献   

14.
热透波材料技术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实现通讯与精确导航的关键技术,文章从热透波材料体系、热透波材料热电行为和高温电性能测试技术等方面对热透波材料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材料体系方面,石英陶瓷及二氧化硅基复合材料是目前应用的主要材料品种,多孔氮化物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热电行为研究方面,对典型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材料热电行为规律及杂质离子对材料热电行为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获得重要进展,并获得试验验证。在高温电性能测试方面,近年来突破了1600℃高温宽频测试关键技术,并获得了氧化硅熔融态介电性能实测数据,国外和国内已实现8MW/m^2热透波实时测试。  相似文献   

15.
直线电动机驱动的电火花加工机床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日本沙迪克公司开发的采用直线电动机的电火花成形加工机的高灵敏度响应和高速抬刀性能 ,并与旋转电动机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直线电动机方式定位控制精度高、抬刀速度快、排屑效果好 ,能更有效防止短路发生 ,因而能提高加工速度和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6.
选用普遍采用的混合粒度Fe70Ni30触媒粉,经筛分后得到140/170目、170/200目、200/230目、230/270目、270/325目及325/400目6种不同粒度的触媒样品,在国产JHY -Ⅲ型六面顶压机上,合成出不同粒度的优质金刚石单晶,合成压力为5.3 GPa,温度为1 350℃.首先通过Nanosc...  相似文献   

17.
细粒度金刚石复合片烧结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探索了以0.5~1.5 μm金刚石微粉为原料,烧结PCD复合片.在5.2 GPa条件下,烧结温度在1 350~1 500 ℃范围内,利用分层组装和混合钴粉的方法烧结并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分层组装比混合10 wt%钴粉的方法更容易成型,其努普硬度最大值为56.12 GPa,并且硬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在1 500 ℃时伴随石墨相的出现.分层组装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增加,其结构趋于均匀化,表面已经形成大面积的D-D结合,且其断面钴含量与距离碳化钨基体的距离有关.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在1 500 ℃时开始出现石墨相,并且钴在复合片里以钴的β相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基于焓变的传统合金化材料设计理念趋于极限,而基于熵变设计的新型金属材料,中高熵合金设计自由度大弥补了亚稳态材料室温脆性以及亚稳晶化的不足且在性能上不断取得突破。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具有了不同于传统加工设计和制造理念,为推动先进合金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已经成为链接材料与产品的关键技术。本文基于不同维度的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从2D、3D和4D三种维度分别介绍了激光熔覆技术制备高熵合金涂层、3D打印技术制备高熵合金和4D打印技术制备高熵高温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现状,并结合目前研究中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备先进合金材料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高效率焊接条件下船体焊接接头的韧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高效率焊接条件下的船体焊接接头的韧化问题,结合国内外经验与常年大热输入量下的焊接HAZ的冶金韧化和焊缝金属的冶金韧化方面的工作阐述本文的观点.组织细化与净化是达到焊接接头韧化的主要冶金手段.如能实现在细化组织的同时使其净化,这将使高效率焊接条件下的船体焊接接头获得韧化.  相似文献   

20.
熊中  徐强  何芹  王艳 《电焊机》2016,(9):59-62
将钼铁按一定比例加入焊条药皮并均匀涂覆于H08A焊芯,制成焊条,熔覆于低碳钢板。取试样进行金相组织观察、硬度实验、XRD衍射分析、磨粒磨损实验,研究Mo含量对堆焊层组织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o的加入能够形成MoC、Mo_2C等碳化物;置换M_7C_3碳化物中的金属原子,形成复杂碳化物;溶入基体,提高堆焊层硬度,并能够使共晶碳化物由菊瓣状转变为网状,适量的Mo能够改善堆焊层耐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