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重庆市玉滩水库扩建工程主坝采用沥青混凝土心墙防渗,作为水工建筑物上的一种新型防渗材料,影响水工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组成沥青混凝土原材料(包括沥青、骨料和填料)的性质、矿料的级配、填料含量、油石比等.在试验的基础上,研究矿料的级配指数、填料含量、油石比对水工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优选玉滩水库主坝心墙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东北高寒区浇筑式沥青水工混凝土心墙的稳定性,文中采用天然砂石骨料进行配合比设计,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矿料级配指数、沥青用量、填料用量对其沥青混凝土孔隙率、稳定度及流值的影响,提出了最优配比组合。研究成果可为东北寒区沥青混凝土配比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工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沥青混凝土用于水工防渗已发展成一项成熟技术,包括中国在内,全世界已建成数量众多的沥青混凝土面板坝、蓄水库和心墙坝。与混凝土相比,沥青混凝土作为防渗体具有一定优势。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是水工结构中最常用的沥青混合物,其配合比设计包括矿料选择、骨料级配、沥青选择、沥青含量确定等内容;根据不同结构形式,需要选择不同的专用设备进行施工,水工沥青混凝土专用摊铺设备目前主要有三类:斜坡摊铺设备、心墙专用摊铺机和桥式摊铺机。在此从上述方面,系统地介绍水工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重点介绍沥青混凝土护面和心墙的结构型式和设计方法,以及相关施工工艺,并总结了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沥青混凝土防渗护面的成功经验。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完建一个沥青混凝土防渗工程需要四个因素:(1)合适的原材料配合比和结构设计;(2)专业化的施工机械;(3)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4)完备的质量控制方法。随着设计施工经验的不断积累,将来会有更多的大坝和水库采用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三峡茅坪溪防护土石坝碾压式沥青防渗心墙采用机械化作业施工的全过程,具体包括:(1)沥青混凝土矿料加工与储存;(2)集料初配及干燥加热;(3)沥青混合料的拌制;(4)心墙沥青混合料的摊铺;(5)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及过渡料的碾压等。  相似文献   

5.
陈迁 《人民长江》2000,31(5):16-17
沥青混凝土矿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沥青放料的可拦和性、可产性及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等措施指标,并影响沥青混凝土的质量。结合三峡工程芭坪溪防护大坝沥青混凝土矿料加工设计,对新技术、新设备在沥青混凝土矿料加工中的应用作了介绍,并提出了沥青混凝土矿料加工的新工艺,为提高沥青混凝土矿料的质量提出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热拌彩色沥青混凝土是采用浅色沥青胶结料或与沥青性能相近的聚合物替代料、颜料以及集料经过加热拌和而得到的非黑色沥青混凝土。本文结合南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大坝坝顶彩色沥青路面,阐述了热拌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原材料选用、配合比、混合料拌合、施工及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三峡工程工程茅坪溪防护大坝沥青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之一的沥青混凝土矿料加工与混合料制备了工艺研究,提出了矿料加工工艺新方法及完善混合料制备了工艺的措施,为降低工程造价和提高沥青混凝土质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茅坪坝是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做为防渗体的超百米高坝 ,其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是沥青和矿料 ,沥青混合料的生产主要包括配合比确定 ,骨料初配及干燥加热 ,沥青脱桶、脱水、恒温 ,混合料拌制 ,在生产中应严格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沥青混凝土具有极大的延展性、耐久性和近乎绝对的不透水性,这些特性对于许多水工建筑物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沥青混凝土作为水工建筑物防渗材料,具有广阔的应运前景。对于缺乏黏土料源、多雨地区的坝址,沥青混凝土防渗结构尤为适用。新疆有着优质石油沥青的产地一克拉玛依,沥青料源无论从质量、产量还是运距来说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防渗墙的主要原材料沥青、矿料和掺料及其选择,并列出了国内外部分工程中所选择的沥青混凝土防渗墙材料以及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传统观念认为水工沥青混凝土防渗结构中,碱性骨料可以与沥青中的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化学吸附,有很好的黏附性;酸性骨料与沥青主要是物理吸附作用,与沥青的黏附性和耐久性无法保证,在长期浸水作用下,沥青膜易被水逐渐置换而从骨料表面剥离,从而导致结构破坏。奴尔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区内有丰富的酸性天然砂砾石料,距坝址较近,便于开采,但其附近没有碱性骨料料场。依托奴尔水利枢纽工程,采用人工灰岩骨料及天然砂砾料2种骨料,进行了室内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性能试验研究,提出了级配指数r=0.40、填料F=12%、人工灰岩骨料沥青含量B=6.9%和天然砂砾石骨料沥青含量B=6.0%优选配合比,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工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决定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变形性能和防渗性能等指标,在实际工程中影响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因素较多,要通过大量的试验来确定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本文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水工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验,研究了油石比、填料用量、级配指数3个因素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石比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为保证骨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及心墙的安全可靠性,沥青混凝土骨料多采用碱性岩石破碎的人工碎石,当采用天然砾石骨料配置沥青混凝土时,材料的配合比及水稳定性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关注。本文采用广泛分布于新疆的天然砂砾料作为原材料,进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出当丁朴荣公式中沥青含量为8.3%~8.6%、填料用量为10%~14%、级配指数0.33或0.34时,采用天然砂砾料配置的沥青混凝土仍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同时也符合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旁多水利枢纽大坝设计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沥青混凝土配合比通过室内试验提供室内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成果,据以确定沥青混凝土心墙的设计参数,选择合理的沥青品种、沥青用量和矿料级配,使沥青混凝土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各项指标,为现场沥青混凝土试验及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天然砾石与人工破碎岩石作为粗骨料对心墙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相同的基础配合比条件下,以两种不同的矿料配制沥青混凝土试件进行试验,进行了马歇尔稳定度、小梁弯曲及静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天然砾石骨料的抗变形能力优于人工破碎岩石,力学性能差别不明显。因此,天然砾石骨料可以在心墙沥青混凝土中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16.
郝巨涛  刘增宏  汪正兴 《水利学报》2018,49(9):1137-1147
本文针对国内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评述和分析,包括学习掌握国外先进机械化施工技术,以骨料高级配指数方法解决沥青面板高温流淌问题,以SBS改性沥青技术解决沥青面板低温抗裂问题,以及目前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的沥青混凝土面板老化评估和修补技术研究,沥青混凝土的水损害评估和酸性骨料应用技术研究,沥青混凝土心墙的水力劈裂问题研究等。可以预见,这些技术的研究进步必将在未来进一步助力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优选的心墙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为基础,分别采用质量分数为12%的石灰石粉、6%水泥+6%石灰石粉、12%水泥作为填料配制沥青混凝土试件,研究水泥填料对采用天然砾石骨料的心墙沥青混凝土长期水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2%石灰石粉为填料的沥青混凝土水稳定系数随浸水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减小,且在浸水75 h后水稳定系数降至0.88,已不满足心墙沥青混凝土水稳定系数大于或等于0.90的要求;采用12%水泥、6%水泥+6%石灰石粉为填料的沥青混凝土水稳定系数随浸水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且在浸水375 h后达到最大,分别为1.02和0.98,在浸水1 500 h后水稳定系数仍然能够满足规范要求;用水泥替代部分石灰石粉作填料也可有效改善心墙沥青混凝土的长期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温度对沥青混凝土低温收缩系数的影响,采用两种方法(标准试验法和Jones公式法)进行了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玛蹄脂的低温收缩系数试验研究,其结果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在-15℃--35℃,沥青混凝土的温度收缩系数随温度的降低呈线性变化,在-35℃以下,温度收缩系数随温度的降低趋势逐渐减缓,并逐渐接近矿料的低温收缩系数。同时,由试验方法和Jones公式法得到的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玛蹄脂的温度收缩系数差别较大,说明低温时采用Jones方法估算这类混合料的温度收缩系数有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越来越多地使用碱活性骨料,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兼顾经济性,需采取合理可靠的碱骨料反应抑制措施.提出用粉煤灰的比表面积与综合化学成分组合得到的物化因子作为评价粉煤灰品质的指标,以全面反映粉煤灰掺和料的化学、矿物、物理特性对抑制碱-硅反应效果的影响.水工混凝土对碱骨料反应已具备一定的自免疫力,这包括采用含碱活性石粉的人工砂时石粉起到的分散应力的作用,以及引气起到的消纳膨胀产物的作用.砂浆棒快速法高估了粉煤灰对水工混凝土碱-硅反应的抑制效果,混凝土棱柱体法由于配合比、骨料粒径均与实际水工混凝土差距较大,还无法真实反映抑制措施对水工混凝土碱-硅反应的抑制效果,需开发能够反映水工混凝土骨料粒径大、胶凝材料用量低、水胶比高等特点的碱-硅反应抑制效果评价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历经六十余载,长江科学院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对水工混凝土矿物掺和料开发与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次将优质粉煤灰规模化应用于三峡工程,并开发了用于水工混凝土的磷渣粉、石灰石粉、天然火山灰等新型矿物掺和料,掌握了其影响混凝土的性能规律,编制了系列技术标准,形成了水工大体积混凝土矿物掺和料应用技术体系。部分研究成果在我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混凝土矿物掺和料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对部分研究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包括水工混凝土矿物掺和料的分类、不同胶凝体系的水化机理、对水工混凝土性能影响以及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等,梳理相关科研成果,旨在推动新型矿物掺和料在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拓展水工混凝土掺和料品种与范围,为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的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提高我国筑坝技术水平、促进水工材料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