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本文从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系统试验检测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加强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的进场验收,进场复验,见证取样送检和现场实体检验等试验检测工作的阐述,说明严控对施工现场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试验检测工作,是建筑节能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质量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2.
对目前市场上外墙外保温应用状况的局限性进行分析,由此引出现代建筑对保温系统的保温性能、耐久性、施工简洁性、外观装饰性和环保性的强烈需求。建筑节能领域需要新一代外墙外保温系统—预制干挂外墙外保温节能系统。  相似文献   

3.
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点,也是大势所趋。本文介绍了建筑节能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主要对外墙保温技术的优越性以及当前我国广泛应用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不同外墙外保温系统在我国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在原有建筑节能以及风荷载对建筑影响研究的基础上,参照相关国内外标准、技术规程对各类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抗风荷载性能进行了理论及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外墙外保温系统在施工质量完全达标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抗风荷载性能安全系数。总结了国内外外墙外保温系统风荷载性能的检测方法,在进行多年外墙外保温系统风荷载性能检验的基础上,提出静态风荷载检测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陈俊 《四川建材》2013,39(2):21+23
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价建筑的热工性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为什么要采用外墙外保温建筑节能系统。外墙外保温是室外墙体外侧复合的一种保温隔热层。它源于外墙内保温,也就是说传统建筑节能有特殊要求时是普遍采用外墙内保温系统。外墙内保温就是在外墙的内侧使用苯板、保温砂浆等保温材料,从而使建筑达到保温节能作用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对建筑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施工进度快等优点。内外混合保温是在施工中外保温施工操作方便的部位采用外保温,外保温施工操作不方便的部位做内保温,这是内外混合保温施工的基本做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真空绝热板进行外墙外保温系统试验墙施工,并介绍真空绝热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方法,监测真空绝热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施工效果,表明真空绝热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具有保温性能佳、抗风压性能好、耐候性能好、耐水性能好等特点,可用于外墙保温施工。  相似文献   

7.
本项目为了全面分析岩棉外墙外保温建筑节能保温效果及耐久性能,对采用岩棉外墙外保温技术至今已使用20年的两幢四层砖混结构建筑进行开剖检测,通过对其岩棉外保温现状的调查,沉降法生产的岩棉保温板的物理、热工性能的检验,以及对外保温墙体热工性能和热工缺陷进行试验与检测,并与20年前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对岩棉外墙外保温耐久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段小洁 《住宅科技》2012,(11):15-20
随着我国对住宅节能工作的重视与不断发展,作为基础工作的建筑外墙保温正越发受到重视,尤其是外墙外保温系统然而,近几年来保温材料引发建筑火灾严重事故时有发生,使得国内业内人士对保温系统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产生质疑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建筑能耗和建筑节能的现状,然后从建筑节能政策和建筑技术两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多种建筑节能的措施与对策这些将对我国在建筑行业进一步推进、发展和完善建筑节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指出了我国发展外墙外保温虽然道路曲折,但其必要性毋庸置疑,并对在我国大力发展外保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减排的节能工作的最重要内容。据统计,采暖空调能耗占到了我国建筑使用过程中能耗的65%,而目前我国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是同纬度国家的2-3倍,导致我国建筑能耗是同比地区国家的2-3倍。所以,对建筑实施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是实现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其中建筑外墙外保温薄抹灰系统是目前主流的保温隔热措施。但是最近几年几场大火将外墙外保温的防火安全性推到了风口浪尖。本文就外墙外保温薄抹灰系统的防火安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层建筑耐火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介绍了防火性能优异的多种外墙外保温系统,除了介绍每种系统的防火原理外,还包括其它的系统性能以及施工方法等。这些系统可满足任意一种建筑节能标准的技术要求,尤其可以在高层建筑或对防火需求高的建筑中应用。在火灾条件下,不仅系统自身不会产生蔓延,同时对建筑结构也会产生一种很好的热保护作用。本文提到的各种系统在满足现行国家建筑行业外墙外保温技术标准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裂、耐候、防水、抗震等性能。  相似文献   

11.
对近零能耗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施工现状进行了国内外技术调研,针对北方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较厚保温材料对系统耐候、抗剪、防火等性能影响问题,重点以岩棉带、岩棉板、聚氨酯、石墨聚苯板、模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真空绝热板材料及保温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满足近零能耗建筑外墙热工性能要求下的保温材料及保温系统性能的实验检测研究,提出了今后对北方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保温系统检测要求的建议,分析了近零能耗居住建筑保温系统推荐的应用类型。该研究为北方地区近零能耗建筑外墙保温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我国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防火安全性能评估技术问题,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承担完成了公安部消防局重点攻关计划项目《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安全性能评估》,该项目成果已通过专家验收。该项目以我国当前建筑节能中所使用的各类保温材料和制品为目标,采用小尺度、中尺度和实尺度等多尺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塑聚苯乙  相似文献   

13.
以外粘膨胀聚苯板为典型代表的外墙外保温技术凭借其保温性能好、投资价格低等优点而成为一种先进的外墙节能技术,而且是我国目前一项重要和具有主导性的建筑节能措施,因此被大量应用于各类住宅建筑中.但由于存在寿命短、防火性能差、外装饰受外界影响大等致命缺陷而使这一墙体节能的主流技术很不完美.本文围绕这一节能技术的具体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对住宅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建筑节能是我国建筑领域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外墙外保温墙体作为建筑节能的一个系统工程普遍存在着开裂、空鼓、脱落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新型墙材的推广应用。文章就外墙外保温材料、施工、检测、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提高我国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质量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一、立项背景作为建筑节能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外墙外保温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外保温系统的保温材料多为有机可燃材料,在其应用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相关的火灾事故,一度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为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安徽罗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公安消防总队、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于2007年开始进行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性能的研究。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大力支持下,申请了本项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建筑产业的扩大,建筑类型的不断增多特别在民用建筑上外墙体保暖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外墙外保温技术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节能技术。自从节能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以来,墙体保温经历了外墙内保温、夹层保温和外墙外保温的发展历程。其中"外墙内保温"技术,即在建筑空间内部墙体附加保温材料以达到节能目的。"夹层保温"技术,即对外围护墙采用分层处理的措施,形成墙体—保温材料—墙体体系,达到保温节能目的。"外墙外保温"技术,即在建筑物外墙外侧附加保温材料达到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外墙外保温多使用易燃的泡沫塑料作为保温材料,存在火灾隐患。通过制订《建筑用岩棉外墙外保温材料》产品标准,可以为岩棉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标准支持,发挥岩棉外墙外保温系统在建筑节能、防火等方面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建筑节能标准提高,环境保护观念日益深入,常用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有其优势,也有不足。建筑节能工程需要节能保温好、安全防火等级高、施工简单快捷、绿色环保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研发新型外墙外保温系统,推动产业升级已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综合考虑材料、设计、施工等因素,研发出了超薄石材装饰保温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通过对产品的各项试验及优化,该产品可广泛用于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气候区建筑外墙的内外保温,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宋子迁 《云南建材》2013,(23):74-75
外墙外保温工程是节能建筑中的一项重要节能技术手段,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和综合经济效益。本文概括外墙外保温系统使用功能要求,并以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在外墙外保温工程中的应用为例,通过对外墙外保温系统裂缝原因分析。提出了外墙外保温系统裂缝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20.
0前言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的标准和政策,使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提高采暖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减少能源的消耗。由于对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功能也在日益加强,其中又以外墙外保温的发展最为迅速。我国的外墙外保温市场正在日益繁荣,建筑外围材料的保温效果越来越好,在保证建筑质量日益提高的前提下,外墙外保温技术正在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的建筑节能技术。1外墙外保温的优点1.1可以避免热桥的产生建筑外墙既要承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