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傻瓜PC与后PC时代 近期,IT界在热火朝天地讨论我们时代即将进入后PC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如何迎接挑战等等。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民主化进程孵化了后PC时代。随着智能计算模式嵌入到各种电器和用具当中,这些原先“无知”的电器和工具可以不必通过计算机就能直接和服务供应商相连通,PC及其操作系统将不再是全部,而只是诸多工作平台和上网方式中的一种而已。其结果是“IT神经”迅速在各行业中扩散,越来越多的普通制造企业加入了因网而生市场的争夺战。 无论你是否愿意,每过十年总会有新的格局产生,这已成了IT业的生命周期。面对传统家电制造企业的进入,Pc时代的IT企业将如何以对?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业内领军人物”微软的做法。 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入口可分为无线和有线。无线联网市场指的是通过移动电话之类的无线通讯工具与高速互联网相连,在这一领域微软有其掌上电脑和WINDOWS CE系统执掌帅印,虽然该系统在前段的时间推行过程中出师不利,可是随着无线高速网的建成,移动式的上网方式无疑会成为用户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回顾一下1999年流行的IT词汇,不难找出“后PC时代”这样的字眼。但是令“后PC时代”的发明者或推崇者尴尬的是,PC不但没有衰落,反而发展到了另一个高峰,看来所谓的“后PC时代”还是后现代的事情。在1999年中,PC的各个内部零部件和外部设备都有了相当的进步,同样的创新也发生在PC的易用性和结构设计等领域。近日,本刊评测实验室测试了一款设计相当优秀的Compaq  相似文献   

4.
PC的未来之路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随着Internet时代的到来,PC产业经历着种种变化,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从掌上电脑、PDA、MP3播放器、WAP手机、双向寻呼机、网机、机顶盒到E-book等各类非PC上网设备层出不穷,令一些业界人士对于传统PC工业的市场地位和发展空间产生怀疑,甚至摆出“后PC时代”的概念。如何适应Internet时代的需要,实施顺应潮流的战略转型和观念变革,是摆在每一家IT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3月22日,本刊在京举办“Internet时代的PC”研讨会,业界人士纵谈IT大势,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我们按发言先后顺序加以整理。与会者普遍认为,Internet不会使PC消亡,相反它为PC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发展机会和崭新的经营管理手段,预示着PC的又一个春天正在到来。  相似文献   

5.
在计算机业,近期有一些名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那就是“家庭、“家庭网络”和“家庭计算”。当计算机进入桌面时代以后,以消费类为基础的家庭 IT市场开始起动。在本世纪90年代初,联想作为国内品牌的代表,塑造了“家用电脑”新概念,于是以家庭应用为核心的潜在市场在国内开始起动。这是家庭 IT 应用的起始阶段,孤立的计算机和家庭电器并没有连接到一起,PC 的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工作、娱乐和教育。当国际互联网开始在全球风行时,首先是商用或教育业的计算机开始从网上寻找信息或互换信息,然后是家用计算机进入网络时代。家用计算机进入网络化时代的另外一个驱动因素是多台 PC 在一个家庭中的普及。  相似文献   

6.
近来国际上许多PC行业巨头纷纷出来讲话,说PC市场已经走上末路;一些著名的IT咨询机构也发表各种“权威性”报告,认为后PC时代已经来临。应该承认,“PC衰落论”这种观点非常有市场,而且由IT权威人士和机构来发布,更增添了PC产业的危机感。中国一些媒体和IT人士也在报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有关专家还为此召开专门会议,似乎中国的PC命运更让人担心。的确如此,PC产业正成为我国IT行业的支柱产业,它的命运直接关系到整个IT业的命运,说得严重些,直接关系下世纪中国信息化的命运。特别对于我国IT正处于发展阶段,同时又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状况下,如果刚刚成长的PC产业贸然放弃其原来产业,追逐国际IT巨头的发展思路,危机可能是巨大的,而且对整个民族来说都是悲剧性的。因此必须深刻地认识到PC在IT浪潮中的命运,PC在中国的命运,才有可能使我国PC产业得以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当前的事实和观点对此进行简要分析,权且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PC工业面临困境“后PC时代”一词的提出始于去年年初。一年多来,人们对于“后PC时代”的讨论从未中止,不过万变不离其宗:运算与网络。一度有一些人士认为因为“后PC时代”将是一个推崇运算与Internet的时代,因此PC作为IT产业的中心将面临生存困境,一如史前恐龙。撇开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不说,就目前而言,PC业的确存在困境。首先在于产品本身,过于追求通用性,渴望一个系统便可包罗万象,实现吃喝拉撒睡所有功能,导致整个系统肥胖硕大,结果是不仅霸占了大量硬盘的空间,同时系统本身所有的bug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媒体与各种研究机构就纷纷披露,PC市场不断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各种声音都在讨论后PC时代的到来。其间许多的观点与议论都更多的集中在数据以及宏观趋势的统计分析,那么作为IT行业的企业,特别是象实达电脑这样直接从事PC业务的企业应当如何应对现在和未来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9.
PC时代,掌握核心技术的英特尔、微软占据了IT生态链的最上端,蓝色巨人IBM虽然规模过人,却不得不接受为人打工的“第二梯队”角色。后PC时代,IBM要在消费电子领域抢占“制高点”,其Cell技术便承载着这  相似文献   

10.
当China.com在纳斯达克甫一上市市值便达到36亿美元,直逼联想在香港股市上的市值时,每一个PC企业都感到“心悸”。互联网已经取代PC成为整个IT业的核心。为此,讨论“后PC时代”的文章一度频频见诸报端。不管关于“后PC时代”的争论是否尘埃落定,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互联网的膨勃发展对PC产生的影响是多层次和深远的,而非单纯的好或坏一方面,网络环境下方便,快捷获取信息同时又价格低廉的信息家电的诞  相似文献   

11.
PC市场新的增长点在哪里?PC产业是陷入了滞胀还是在拐大弯?PC企业的转型和调整是不是向一些后PC时代预言家所说的那样是一场历史性的产业撤退?PC如何与其他技术、服务走向结合并最终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对于PC玩家而言“客户-服务-方案-产品”的带有体验经济色彩的新价值链是不是可靠?当PC成为门槛很低的IT产品的时候带有毁灭性的价格战是不是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2.
纵观IT产业发展的历史,印证了奥地利经济学家Joseph.Schumpeter“创造性毁灭”的理论。如果将IT产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今天的欧美和日本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网络时代。 今天的中国仍旧处于IT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PC时代。 中国的PC时代能够持续多久,从IT产业价值链的整合过程中我们也许可以寻求到答案。  相似文献   

13.
黄浩 《中国信息化》2010,(11):32-33
多年来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和标准,在PC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中国企业错失了话语权。然而,进入云计算时代,在技术和标准层面上,中国企业又有了与国际IT巨头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2001年标志着IT大服务时代的开始和PC产业辉煌的结束,那么2002呢?WTO后的中国IT厂商能否从大网络中找回自信和活力呢?盘点2001年的网络设备市场,我们将找到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微型计算机》2009,(36):51-62
2009年.金融危机对整个IT产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预计全球年度PC出货量将下降2%。不过.消费的疲软也让整个IT产业经历着一次良性的优胜劣汰过程.业界都在反思消费者到底需要怎样的产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在金融危机状态下发生了何种变化。2010年即将来临,在这个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的PC将如何改变,未来的技术趋势将如何发展,《微型计算机》将与业内人士一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内PC厂商认识到,单纯提供PC硬件平台己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打破瓶颈,推动应用”成为当前IT领域最具鼓动性的口号。或许,在IT产业,一个应用主义的时代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1998、1999、2000年的时候IT业面向互联网的转型还只是一种方向或潮流,2001年则已经成为现实。随着主流IT企业和产业新锐Internet战略的实施,扩张告一段落,Internet已经成为IT产业事实上的标准、核心和基础。过去曾经宣告过的后PC时代作为过渡阶段已经结束,IT产业的Internet时代正式来临。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是对产业的发情脉络、内涵外延、市场格局、内部分工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刊首语     
在市场上最有价值的是什么?创意!一个好的创意可以让市场茅塞顿开,甚至引领一个时代。IT市场不断衍生出新名词,从后PC时代进入到后数码时代,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够再次点燃消费激情?纵向产品开发无度与毫无技术含量的价格战让消费者审美疲劳,在厂商的拉锯战中消磨掉市场的热情与兴趣,让喧闹的促销变  相似文献   

19.
低价PC、贷款PC、免费PC在IT领域风风火火,充分显示了台式PC机已进入“低价时代”。目前,这股“飓风”又卷到了笔记本市场,让我们看看当前主流品牌笔记本电脑的价格行情。在低端笔记本市场(主要指采用AMD与赛扬芯片的笔记本),  相似文献   

20.
关于PC……     
在Internet这个狂燥的年代,有关将PC淘汰出局是一个非常时髦的话题。许多IT媒体,大众媒体或网站也刊登过多篇像“后PC时代”、“复杂的PC”、“丑陋的PC”、“PC的性能不再重要了”等等这样的文章,最近又出现了“超PC时代”这样的概念。我想先请大家猜一下,这些作者是用什么工具写的这些文章?而这些网页又是用什么工具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