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实验室分离、筛选和优化培养的微生物絮凝剂高产茵菌株G15,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和所形成絮体的微观形态结构,分析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随茵株生长量的增加而提高;该絮凝剂在碱性条件下有较强的絮凝活性,当pH=10时最佳投加量为2.5 mL;絮凝剂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加入茵株G15的发酵液后,高岭土悬浊液的ζ电位从-36.27 mV显著上升至-12.97 mV;并且该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絮体颗粒大且结构密实,形态上有明显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2.
实验以菌株L01作为絮凝剂产生菌,考察了其所产絮凝剂对矿井水的絮凝处理效果,确定了最佳的絮凝条件.结果表明,菌株L01对矿井水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其菌液离心上清液比菌悬液的絮凝性能更好;在酸性条件下絮凝剂的处理效果较好,且随着酸性的增强,效果递增,选择pH=4为矿井水处理的最佳pH值;温度对絮凝剂的处理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Ca2 有很好的助絮凝效果,添加助凝剂CaCl2后,絮凝剂对矿井水中悬浮物的最终去除率可以达到93.54%,上清液吸光度仅为0.104.  相似文献   

3.
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研究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在控制SBR反应器保持良好的好氧状态条件下 ,考察进水COD/NH3比值对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率的影响。同时也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 ,进水COD/NH3比值越高 ,总氮去除率越高 ,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越明显。由该试验可以推断活性污泥菌胶团中异养硝化菌和好氧反硝化菌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通过SBR富集培养了硝化污泥,采用静态试验对硝化污泥的除磷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存在氮源与磷源、无机碳源与磷源、氮源、无机碳源与磷源的三种不同水质条件下,厌氧-好氧交替的过程中硝化细菌对磷酸盐的摄取和释放情况。结果表明:SBR系统富集得到的硝化细菌的硝化能力保持在95%以上。在与聚磷菌的运行模式相对应的条件下,该硝化菌对氨氮仍主要体现了其硝化特性。通过染色看出,该硝化细菌菌体中几乎没有PHB颗粒及异染颗粒。模拟传统聚磷菌的除磷模式的硝化菌未体现出明显的吸磷特性。  相似文献   

5.
食品加工废水培养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食品加工废水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进行驯化培养,考察其产絮凝剂周期和优化培养条件,并且进行了废水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絮凝剂产生菌X1、X16、X20以及X38在果蔬脆片浸糖废水中培养30 h后,其絮凝活性分别为87.6%、86.5%、79.7%和82.1%。将其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培养,从中筛选出絮凝率较高且稳定的混合菌株H6,其最佳培养条件:CODCr为 3 018 mg/L、氮源为硫酸铵、初始pH为6和相对接种量为10 %,在该条件下絮凝活性为87.3 %。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对垃圾渗滤液间歇曝气(曝气时D0为5.5~7 mg/L;停止时DO为1.1~5.5 mg/L),在仅有有机碳、无机氮的条件下进行好氧反硝化脱氮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间歇曝气条件下,渗滤液中存在的好氧反硝化土著微生物茵落会成为优势菌种,在溶解氧充足的条件下,能够发生好氧反硝化反应,使得硝化和反硝化可以真正同步进行;外加碳源不仅是厌氧反硝化所必须的,同样也是好氧反硝化的必要条件;好氧反硝化的最佳曝气方式为间歇曝气.  相似文献   

7.
一株青霉菌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青霉菌,培养特性为中温好氧性。初步研究表明:该菌株可利用多种含碳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并将含氮化合物转化为亚硝态氮,在好氧条件下,能还原硝酸盐,具有同步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在实验条件下,以铵盐作为反应底物,培养24 h后,溶液中ρ(NO2-)为0.35μg/mL,对硝酸盐有较强的还原能力,24~72 h培养后,溶液中的ρ(NO2-)为3~5μg/mL;在pH=5~11,48 h后对人工合成污水的氨氮去除率可达90%~97.7%。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气升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SBAR)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筛分得到粒径分布为0.5~1.0mm,1.0~1.5mm和1.5mm以上三组好氧颗粒污泥,考察了不同粒径分布的好氧颗粒污泥的性状和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COD_(Cr)、NH_3-N分别为1000mg/L和100mg/L时,三种不同粒径的好氧颗粒污泥对COD_(Cr)、NH_3-N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但对总氮的去除率差异明显,粒径在1.0~1.5mm的颗粒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通过硝化反硝化速率试验也能证明,粒径范围在0.5~1.0mm和1.5mm以上的两组颗粒污泥,对反硝化反应存在抑制作用,并不是颗粒越大越好。絮体和颗粒的混合系统处理效果要优于纯颗粒系统,且纯颗粒系统在培养一段时间后,又会恢复为絮体和颗粒混合的稳定体系。  相似文献   

9.
PDA在给水厂排泥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敏  施周 《给水排水》2007,33(11):23-26
对透光率脉动检测仪PDA用于给水厂排泥水的絮凝剂选型以及最优反应条件(投药量、配药浓度、pH)的确定进行了试验.通过测量絮凝指数R,实现了对絮体生长过程的在线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由阳离子型C-PAM-1生成的絮体大且结实,投药量为20 mg/L时,R迅速增长至峰值后保持稳定.较低的配药浓度有利于C-PAM-1的水解.C-PAM-1在酸性条件下能更好地发挥吸附架桥作用,形成大颗粒絮体,并且在试验pH范围(3~11)内,pH越低,絮凝效果越好,生成的絮体粒径越大,R的最终稳定值随pH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利用富集筛选技术获得了假单胞菌AN-1,通过脱氮效能分析和氮平衡计算,证明了该菌株在10℃下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的能力。其氨氮去除的途径一个是细胞同化,另一个NH4+→NH_2OH→NO_2-→N_2O→N_2。文章以此为出发点,从受苯胺污染的地下水中分离到了一株低温苯胺降解菌,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其好氧反硝化性能及机制,目的是为含氮化合物污染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提供新颖的菌种资源,及为丰富其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