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巨大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严重拖累全球化进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全方位影响,外部不稳定因素和不确定性风险凸显,给以进口为主的我国油气供应敲响警钟。研判大变局下我国油气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提出构建我国油气“双循环”格局的新发展对策。一方面打造内循环,坚定国内稳油增气目标,增强国内油气生产能力,加强油气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拓展油气新领域;一方面打造外循环,坚定开放理念,加强“一带一路”油气合作,积极谋划中美大国博弈。加强国际合作、内外联动、多措并举,保障我国油气供应安全。  相似文献   

2.
在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石油与天然气安全对策:立足国内资源,加快国内油气的勘探开发;拓宽进口油气的来源,分散进口风险,实施海外油气扩张战略;建立石油和天然气期货市场;建立和完善战略储备,减少突发事件对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影响;提高油气利用率,实行节能政策; 进一步加快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实施“以气代油”; 调整交通运输政策,发展天然气汽车;加强石油与天然气领域的国际合作; 以法治气,以法促气。  相似文献   

3.
郭威  潘继平 《天然气工业》2019,39(4):111-117
目前"十三五"进程过半,开展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规划中期评估,及时发现趋势性、风险性问题,提出加强和改善意见建议,有助于增强国内油气资源的供给能力。为此,基于我国《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专项规划,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评估了上述规划实施以来的油气储量与产量目标完成情况、重点任务实施进展情况,探讨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增强规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评估结果表明:①截至2018年底,我国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基本达到规划预期,相继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南梁、环江等多个亿吨级油田,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和四川盆地安岳气田等多个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②石油产量连续3年下降,天然气产量稳步增加,呈现出"油降气增"的态势,油气可持续发展形势较为严峻。结论认为:①规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十三五"后期需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油气储量、产量持续增长,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②深层、深水盆地油气将成为未来增储上产的重点区域,是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战略接替区;③非常规油气增储上产比重将逐步增大,致密油气、页岩气、煤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成为增储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我国将进入天然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4.
张珺  谭金萍 《天然气工业》1981,40(11):159-167
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取得成果最为显著的领域之一,识别其投资环境对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的影响因素,对于有效规避海外天然气投资失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首先构建了6大维度、26项指标的天然气投资风险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量化分析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31个国家的天然气投资风险变化,进而构建了包含9个指标的天然气供应安全(SSI)测度体系,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论认为:①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31国的天然气投资应首要考虑资源潜力,其次应考虑商业环境、环境约束、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双边关系;②要积极关注沿线国家天然气投资风险水平的变化,在关注天然气投资目标国资源潜力和商业环境的同时,以经济和贸易合作为支撑点,开展天然气等能源合作,形成与沿线国家的战略能源合作伙伴关系;③在积极降低天然气国外投资风险、保障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的同时,要突破技术障碍、提高国内天然气产量、降低对外依存度;④在新冠疫情爆发、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波动的环境下,更需要重视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油气合作利益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天然气贸易和交易中心建设,联通俄罗斯、中亚五国、日韩、东南亚、澳大利亚等重要的天然气供给与消费区,构建开放环境下的天然气安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油企业》2022,(3):31-32
全国政协委员王宜林、兰云升、悦仲林、李新民共同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综合考虑油气勘探开发现状,进一步完善矿业权管理政策,夯实稳油增气基础,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国内供给能力. 我国的能源安全,特别是油气供应安全,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自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批示后,三大石油央...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来,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天然气获得了快速发展、非常规油气实现了规模开发、陆上西部和海域油气增储上产水平进一步提升,以上4个领域大发展使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战略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新时代基本形成了"油气并举""常非并进""东西联动"和"陆海统筹"的油气勘探开发战略新格局。基于不同勘探阶段储量发现规律和生命旋回等多种方法获得的储量、产量预测数据的初步判断,2035年以前,我国现有油气勘探开发格局将愈加凸显并有望实现"三大超越",即天然气产量(油当量)将超过石油、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增量将超过常规气、陆上西部和海域石油产量将先后超过东部地区。其中,我国石油年产量将在较长时期内稳定在2×10~8t左右,有望形成东部、西部和海域"三足鼎立"的石油勘探开发格局;天然气年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可达3100×10~8m~3左右,将进一步确立"西部为主,海域和东部补充"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格局。建议强化国家"稳油增气"战略,大力发展天然气,加快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加大对页岩油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规模效益开发;加强陆上西部深层和海域深水等新领域风险勘探和技术攻关,为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远景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油气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日前,国家能源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分析上半年能源形势。今年以来,我国能源行业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保供应、提质量、强弱项、稳增长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油气增储上产取得积极进展。进一步压实企业、重点省份油气增储上产责任,夯实稳油增气的资源基础,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9539万t,同比增长0.8%,扭转了近三年下滑态势;天然气产量864.1亿m3,同比增长10.3%。成品油质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应对措施推进,已有超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全球能源转型进程加速,以传统油气业务为主的石油公司面临多重环保监管和碳减排压力,低碳转型战略受到广泛关注。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从供需格局、勘探开发趋势、业务结构、国际油价、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分析了全球油气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了中国油气行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坚定油气的主体能源地位,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坚持“常非并举,海陆并进,深浅并重”,促进增储稳油增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注重碳减排和碳利用相结合,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开发;重视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依托油气勘探开发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有战略、有步骤地推进新能源领域发展;坚持以理论技术研究、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配套应用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战略,驱动油气行业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高原复合油气系统多源生烃和复式成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经历了古生代“地块-海槽”和中、新生代“盆地-造山带”演化旋回,发育了石炭系海陆 过渡相、侏罗系湖沼相、第三系咸化湖相、第四系盐湖相4 套不同类型的烃源岩,形成了“多源-多凹-多 灶”的复合油气系统,具有“多因素联合控藏、多期油气充注、多层系和多类型圈闭成藏”的“复式成藏”特征。通过深化盆地油气成藏规律认识,提出了“源外成藏与源外找油、斜坡成藏与下坡找油、晚期成藏与源 上找油、动态成藏与深层找气”等新的地质认识,有效地指导了盆地油气勘探部署,实现了油气勘探新突破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郭威  潘继平  娄钰 《天然气工业》2017,37(8):125-131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了油气资源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对全国油气资源勘查开采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对相关规划实施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估、提出改善意见建议,对于维护国家油气资源安全、规范资源勘查开发意义重大。为此,从石油、常规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等三个方面梳理了相关规划的目标,并对实施进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①2016年我国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分别为9.14×108 t、7 265.59×108 m3和576.12×108 m3,完成各年均规划目标的91.40%、121.09%和68.59%,页岩气无新发现;②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和页岩气产量分别为1.997×108 t、1 231.72×108 m3、168.51×108 m3和78.82×108 m3,完成各年均规划目标的99.85%、72.45%、105.32%和26.27%,其中石油产量同比减少1545×104 t,降幅为7.19%,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减产;③受低油价和投资持续下降的影响,石油、天然气产能建设相比“十二五”期间年均产能建设降幅约30%、50%,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结论认为:在持续低油价的形势下,仅靠现有体制和技术完成“十三五”全国油气勘查开采规划目标难度较大,迫切需要加快油气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技术创新、稳定并努力增加勘查开采投入,以稳定石油、增加天然气产能建设规模,提高国内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叠加3月OPEC+减产协议破裂,重创全球石油经济,石油消费大幅下降,石油供应严重过剩,国际石油公司大幅压缩投资成本。后疫情时代,美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3国甚至多国的合纵连横,将进一步加剧油价宽幅波动风险,我国石油安全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建议高度关注全球能源博弈变局,对内要建立节约用油刚性约束机制,全力推动国内原油产能和原油储备两个“2×108t”落地;对外要谋划构建“东亚+”消费国联盟,打造新时代利益共同体,内外兼修力保我国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2.
1991年以来我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必须通过各种措施,尽最大努力把2020年石油消费量控制在4.5×108t以内。国内石油必须长期持续稳定生产,预计到2010年我国原油年产量将进入高峰期,达到约1.8×108t,维持到2020年是比较有把握的,如果新区有较大的发现,也可增加至2×108t。近年来,天然气工业发展迅猛,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天然气年产量将分别达到800×108m3和1200×108m3,加上进口的管道气和液化天然气,可以逐步改善能源结构。要实现这三大目标,保障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天然气产量发展趋势与多元化供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渐形成了六大产气区,推动了天然气产量和储量的快速增长。通过与美国的对比认为:2030年左右中国天然气产量将达到2000×108m3,进入产气高峰期,天然气高峰期年产量将超过原油高峰期年产量;2035年左右天然气产量将达到2500×108m3;预计到2050年,天然气年产量仍将保持在约2500×108m3。随着“西气东输”等管线的建成投产,天然气下游市场快速发育,天然气需求量迅猛增长,不久将会出现供需缺口。为了满足国内天然气需求,中国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积极从国外引进管输气和液化天然气,迅速走天然气多元化供应的道路。实行多元化供应后,预计天然气年供应量的高峰值有可能达到4000×108m3,有益于改善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面对当前迅速增加的天然气需求,应同时大力加强国内天然气勘探,迅速增加优质储量。从长远来看,中国低品位天然气资源丰富,应加强勘探并逐步开发利用。2020年以后,中国油气总产量将保持稳定,并略有增长。  相似文献   

14.
持续低油价严重冲击了我国的油气工业体系,同时也对国家能源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为确保我国油气工业体系的健康发展、寻求应对措施,从分析现阶段低油价的起因入手,以国际能源机构及政府官方披露的数据为依据,对全球油气主要生产国近年油气发展情况、能源政策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某超级大国的油气政策是造成全球油价低位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预计2020年、203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分别达到6.0×10~8t和6.8×10~8t、天然气消费量将分别达到3 300×10~8m~3和5 200×10~8m~3。为减少中国的油气对外依存度,需保持对油气行业的上游投资,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确保油气生产系统的平稳运行。从中国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下对策:①目前需确保我国石油2×10~8t的年产量"底线",国内天然气年产量在2030年力争达到2 700×10~8m~3左右,以此作为我国长远的天然气产量"底线";②谋划石油工业上游业务的长期发展,确保油气风险勘探投资、低渗透致密油气藏及页岩油气藏开发技术攻关试验区建设、科技攻关创新等"三个不能停";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需在逆境中求得改革发展,借助"一带一路"的契机,打造国际化技术服务公司;④推进新能源业务,谋划从油公司向综合性能源公司的转变升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天然气探明未开发储量在全国已探明气田储量中占比超1/3,加快未开发储量的动用可促进天然气进一步上产稳产。基于我国天然气探明未开发储量的分布、特点及未动用的原因分析,建立了探明未开发储量分类评价方法、标准及流程,并进行了分类评价。我国天然气探明未开发储量以低渗透—特低渗透和碳酸盐岩非均质气藏储量为主,集中分布在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盆地。未开发储量中,近期可动用储量占27.4%,难动用储量占58.4%,待核销储量占14.2%。我国难动用储量规模较大,在目前体制机制、技术经济及政策条件下无法动用,为此,从油气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管理与技术创新、国家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我国难动用储量开发的具体举措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天然气产量峰值研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产量峰值研究,对于国家能源战略制定、天然气产业链协调发展、油公司投资决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从天然气资源地质与开发特点出发,利用多种方法分析研究了中国常规气(含致密气)、煤层气和页岩气的产量峰值。结果表明:(1)2035年中国天然气总产量将达到2800×10~8~3300×10~8 m~3、2050年将达到3300×10~8~4100×10~8 m~3;(2)预测期内,中国常规气产量峰值可见,煤层气和页岩气产量峰值则需持续跟踪研究;(3)考虑到未来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的突破,中国天然气产量增长潜力较大、前景光明。为实现能源转型和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保证安全平稳供气,必须及时研究判断国际政治、经济、能源发展形势,谋划全球天然气战略布局。依据对中国天然气供需形势的分析结果,提出了4点建议:(1)加大对国内深层、深水、非常规等类型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巩固国内天然气供给的主导地位;(2)高度重视海外天然气资源利用战略布局,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国内天然气市场的供应安全;(3)加快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评价,扩大并夯实天然气产量峰值的资源基础;(4)加强天然气峰值产量滚动研究,不断增强在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探讨我国能源转型中油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首先要分析其近年发展趋势。近10年,我国新增石油地质储量和经济可采储量呈变小趋势,导致储量替换率多年小于1;2015—2017年石油年产量呈降势,目前仍低于2×108t。深入分析储量未开发率发现,经济可采储量约10%~12%在现有条件下不可采,真实储产比已降到稳产阈值10以下。目前,我国天然气虽处于增长曲线平台期前半部,增势趋于平缓,但也存在部分经济可采储量实际不可采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实现产区/领域的战略性接替,使探明可采储量有明显提高,我国未来近中期有可能出现先石油、后天然气不能稳产,甚至较快速下降的风险。依据“双碳”指标约束下能源需求及其构成预测成果,分析到21世纪中期的油气需求数量及其在能源构成中占比。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起过渡和桥梁作用,是非化石能源的最佳伙伴。为此,必须加强油气勘探,对新区新领域实施第三次战略展开。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十二五""十三五"两个五年规划交替之际,国际油气市场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展"十二五"油气勘探开发规划目标后评估,对于科学合理编制"十三五"各类油气发展专项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评估结果认为,"十二五"期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规划目标完成情况总体较好,但尚有差距:①石油年产量目标2×10~8 t超额完成、而储量目标65×10~8 t相差6.4%,天然气储量目标3.5×10~(12)m~3超额完成、年产量1 385×10~8 m~3目标相差6.2%;②非常规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相对较差,其中页岩气好于煤层气。新常态下,油气消费量增速放缓、油价暴跌、资源品位下降及统计口径的变化是导致"十二五"油气勘探开发部分规划目标未能完成的主要因素。预测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在国际油价介于50~70美元/桶的条件下,国内年均新增常规石油、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将分别为10.0×10~8~12.0×10~8 t、6 000×10~8~8 000×10~8 m~3;年均新增探明页岩气、煤层气地质储量将分别为1 000×10~8~2 000×10~8m~3、500×10~8~1 000×10~8 m~3;国内石油年产量将保持在约2.0×10~8 t;到2020年,天然气年产量将介于1 800×10~8~2 000×10~8 m~3,其中页岩气年产量将达200×10~8 m~3,煤层气年产量将达150×10~8 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