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型城市的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的废污水排放量也随之急速增长,导致地表水不达标。基于地表水水质达标的需求,在近期,通过直排污水小部分截污与生态补水联合措施,对地表水水质进行预测;在远期,通过直排污水大部分截污,对地表水水质进行预测。以秦淮河流域南京市为例,通过野外水文水质调查,提出多种方案,结合水环境数学模型进行计算,预测结果表明:在近期(2017—2020年),通过排水达标区建设使得35%直排污水接入污水处理系统,并结合分汊河道秦淮新河调水30 m3/s使得地表水水质达标;在远期(2020—2025年),通过深化排水达标区建设及污水处理厂的特别限值(Ⅳ类)排放使得80%直排污水接入污水处理系统,从而实现地表水水质达标。提出部分污水截污与生态补水联合措施适用于分汊河道的方法,补充了研究地表水水质提升方案的多样性,对大型城市所在流域水质达标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竹竿河流域面源污染模拟计算和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淮河上游的竹竿河流域为研究区,应用SWAT模型对竹竿河流域的径流、泥沙及面源污染负荷的产输出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利用竹竿铺站1996年的实测月径流和泥沙数据进行模型的调参计算,用1998年的实测月径流和泥沙数据以及1991~2000年径流和泥沙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利用竹竿铺站2004年6月3日~14日的实测水质数据对模型的面源污染相关参数进行确定,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基本合理可行,可用于竹竿河流域面源污染的模拟计算。根据模拟结果对该流域的径流、泥沙和面源污染负荷的时空产输出特点进行了分析,为流域面源污染控制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质评价与演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依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以1989~203年水质监测资料,对三门峡库区进出库5个断面水质状况及其演变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入库龙门断面水质污染减轻。其余干支流断面水质污染呈加重态势.均为V类或劣V类水,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铅。水污染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皂河是西安市的重点排污和泄洪河流,除了点源污染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水质特征进行研究。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对西安市皂河进行了多次水质水量监测,分析了城市重污染河流的污染特征,计算了皂河下游控制断面草滩监测站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及构成。结果表明:①皂河污染物SS、COD、TP、NH3-N、NO3-N和TN浓度均超出地表水Ⅴ类标准;②草滩断面洪水期间各指标的平均浓度基本都小于平时的平均浓度;③上游至下游:COD浓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TP、NH3-N和TN浓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NO3-N浓度变化不大,重金属污染物中Cr含量最高,平均浓度从上游到下游呈逐渐增加的趋势;④洪水过程中,非点源污染负荷均小于点源,SS、COD、TP、NH3-N、NO3-N和TN的非点源污染负荷比重依次为:14%,2.0%,5.1%,6.0%,7.4%和4.2%;⑤目前西安市皂河污染治理的重点仍然是点源污染,但非点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渭河流域宝鸡段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结合渭河干支流历年监测数据,利用环境质量和评价相关软件,对渭河宝鸡段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为宝鸡市渭河治理与保护及流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水沙条件与侵蚀基准面共同影响下的河道水位变化特征与机理,采用极值水位-极值流量和同流量下水位分析方法,研究了近70年来渭河下游的水位变化及其成因。根据三门峡水库三个运行模式,将水位时间序列(1950—2017)划分为4个阶段,即P1(1950—1959)、P2(1960—1973)、P3(1974—2002)和P4(2003—2017)。华县水位总体为上升趋势;咸阳水位在P1和P2阶段波动,P3和P4阶段则持续下降。侵蚀基准面抬高导致渭河下游河道大幅淤积,这是华县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咸阳水文站受侵蚀基准面影响较小,上游来沙大幅减少导致河床冲刷,加之近期河道综合整治,促使了其水位下降。渭河下游水位在未来可能延续下降趋势。研究成果对渭河下游及类似河流管理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渭河宝鸡段生态基流保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渭河流域生态基流不足、水质污染严重等问题,在水资源评价模型(WEAP)的基础上耦合一维水质模型,构建了渭河流域宝鸡段水资源管理模型。该模型既能反映各水文站的径流情况和水资源供需关系与分配,也能反映河流水质状况。首先,运用WEAP模型在水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分析在现有管理模式下生态基流量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其次,为了提高生态基流量的满足程度,根据流域内各用水部门的用水需求、节水潜力等设计出可行的不同情景方案,通过水资源的合理调控,探讨了这些方案对提高渭河宝鸡段生态基流保障程度的影响情况,从而得出保障渭河宝鸡段生态基流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节水、治污、以及开源等综合措施可以使生态基流的满足程度显著提高,是解决生态基流保障与水质改善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六盘山热电厂1号机组发电机定子冷却水水质超标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及整改措施。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定子冷却水水质超标事件的主要原因为城市中水水质超标,导致水处理系统酸碱使用量增加,碱液储量不足,除盐系统失效,最终使定子冷却水水质无法控制,造成超标。  相似文献   

9.
正据《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较重。十大水系的国控断面中,一—三类、四—五类和劣五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1.7%、19.3%和9%。在监测营养状态的61个湖泊(水库)中,富营养状态湖泊(水库)占27.8%,在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和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9.6%。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围绕自来水污染等公共卫生事件不断爆发,使得净水器这一曾经冷门的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据《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较重。十大水系监测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71.7%、19.3%和9%。在监测营养状态的61个湖泊(水库)中,富营养状态湖泊(水库)占27.8%,在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和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9.6%。而根  相似文献   

11.
北京温榆河流域水污染控制情景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榆河的水环境状况已成为制约该流域乃至北京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控制水污染为目标,从点源控制和非点源控制两个方面出发设计了不同的情景方案,应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Tool)模型进行温榆河流域的水污染控制情景模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点污染源的达标排放是减少温榆河入河污染负荷量和改善水体环境的有效措施,总氮和总磷负荷的削减率分别达到66.2%和80.5%;改变农田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坡耕地的退耕还林和减少城镇区不透水面积等措施对减少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产出都有较好的效果,且各种不同的污染控制措施对总氮、总磷的削减效果不同,总氮削减率为1.2%~32.3%,总磷削减率为3.7%~49.9%。模拟结果还显示,只有将点源控制和非点源控制相结合、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并辅以适当的河道治理工程,才能彻底实现温榆河水质还清的目标。模拟分析结果可为该流域的水污染控制和治理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是海绵校园建设示范校园。本文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人工水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人工水系水体和底泥中各污染指标浓度的变化,研究水体和底泥中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分析水体和底泥中不同污染指标的相关系数与多元回归决定系数,分析水体和底泥中污染物的相关性和底泥对水体水环境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海绵校园人工水系水体污染物浓度与污染源分布和水体流动性有关,且夏季较好,春季较差,主要污染物为氮(其中,总氮Ⅳ类-劣Ⅴ类、氨氮为Ⅲ类-Ⅴ类)、化学需氧量(Ⅳ类-劣Ⅴ类)。同时,底泥中各污染物浓度在四个季节中无显著变化,主要污染物为氮(其中,总氮0.1 ~ 17.1 mg/kg、氨氮0.6 ~ 4.7 mg/kg)和化学需氧量(26.9 ~ 190.4 mg/kg)。另外,各污染物在水体和底泥中的浓度与全水环境浓度(水体浓度+底泥浓度)之间的多元回归决定系数存在前两者之和大于或小于全水环境的情况,说明水体与底泥对不同污染物的影响存在协同性或重合性,即海绵校园人工水系水体和底泥中各污染物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is the main basis for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and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ccording to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anitary standard of drinking water (GB/T5750-2006), we monitor COD, nitrate, ammonia nitrogen, arsenic, TDS and pH of 20 samples in Poyang Lake area rural drinking water. Results show that pass rate of ammonia nitrogen, arsenic and TDS were 100%, pass rates of nitrate was 78.95%, pass rates of pH was 68.42%, and COD indicators pass rate was only 26.32%.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pollutants in drinking water in the area, th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technology was applied to the deep treatment of drinking water in the centralized water supply department.  相似文献   

14.
黄河多泥沙水体中存在的泥沙及其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给河流水环境质量评价带来了一系列特有的问题和困难.鉴于泥沙对水质评价的突出影响,为了完整地反映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以及有效地区分由泥沙带来的自然污染与由污染物排放引起的人为污染,提出了黄河多泥沙水体水环境质量评价应遵循的基本思想方法.作为算例,应用该思想方法进行了黄河孟花段水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近年来出现了水环境质量下降及富营养化等污染问题,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其主要污染源。本研究在洞庭湖平原堤垸地区建立了分布式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对洞庭湖平原堤垸地区的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的产生量及入河量进行了估算,并对研究区内氮磷污染负荷的流失规律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模拟及分析表明,堤垸地区非点源污染负荷以溶解态污染物为主,汛期污染负荷产生量约占年总量的75%;农田径流所产生的氮磷污染物占总量的70%左右,畜禽养殖的贡献率次之;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入河系数约为0.7。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洞庭湖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城区非点源污染特性与负荷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流水质在较大程度上受城市非点源污染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城市非点源污染特征和负荷进行研究。2010-2011年,对西安市主城区不同类型小区的降雨径流进行了水质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进行了西安市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计算了2010年(一般年)主城区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在降雨产流前20分钟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最高,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污染物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交通区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波动幅度最小,居住区污染物浓度波动幅度最大,交通区SS、COD、重金属平均浓度值最大,商业区NH3-N、TN、TP平均浓度值最大;浓度法、监测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比例估算法在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中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根据每个功能区的平均浓度和对应的地表径流量计算相应负荷量后加和的方法与使用所有功能区综合平均浓度和地表径流总量直接计算总负荷量的方法结果符合较好;西安市主城区2010年SS、COD、NH3-N、TN、TP、Cu、Zn、Pb、Cd、Cr的非点源污染负荷量分别为12958.482 t、3444.187 t、141.895 t、231.367 t、7.492 t、0.943 t、4.294 t、2.193 t、1.066 t和1.440t。交通区各污染物输出系数最大,绿地输出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17.
黄河水量水质随季节的变化日益明显,使黄河水水质波动突出,对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以黄河水为补给水的电厂正常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对黄河水水质随季节波动的详细指标、对电厂用水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为制定水质恶化期间电厂用水的临时处理预案及运行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