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大坝应急计划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森  L 《水利水电快报》1999,20(3):14-18
概述应急计划的制定过程。在计划制定过程中,不同阶段可作为讨论各种风险分析法的基础,说明风险分析法怎样才能成为制定应急计划的工具。重点讨论便于应用、且又不需要大量资料数据的定性方法。  相似文献   

2.
逐步回归分析法的一点不足之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坝安全监测分析中,通常采用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或者混合模型对影响观测值的环境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获得这些模型的最优解,一般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但事实上,在遇到具体情况时逐步回归分析法并不一定能寻求到最优解,通过全面比较各因素对观测值的影响,提出了逐步回归分析法的一点缺陷。  相似文献   

3.
水工金属结构安全检测与评估方法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水工金属结构安全检测与评估研究的现状,阐述了巡视检查、外观检查、腐蚀检测、材料检测、无损探伤、结构应力与变形检测、振动检测、启闭力检测等项检测的目的和方法,对综合评估法和可靠度分析法两种评估方法进行了评述,并简要介绍了可靠度分析法的应用,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施工企业安全投入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效益与投入的分配有很大相关,通过分析投入与效益的关系,然后建立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实证定量分析对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效益影响最大的投入构成。  相似文献   

5.
不列颠哥伦比亚水电局的大坝安全决策是采用概率风险分析法评价的,其结果是令人鼓舞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层次模糊分析法的大坝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大坝安全分析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以同时考虑定量因素和定性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确立了各层因素的权重和评价矩阵,得到大坝安全综合评价的定量结果。通过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为大坝安全风险的控制及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技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威  田波  卢建华 《人民长江》2011,42(12):24-27
对病险水库定期开展水库安全评价工作至关重要。国内外水库安全评价技术与方法主要分为传统的定性准则法和综合评价分析法,重点介绍了综合评价分析法中的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估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和步骤。比较分析表明,传统的定性准则法具有评价内容明确,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的优点,适合用于评价单一项目,但其未考虑各类影响大坝安全的不确定因素,评价结论层次不明显,参考价值有限;综合评价分析法能够通过各种计算方法,定量考虑各类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权重,因此评价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8.
区域水安全研究理论及方法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总结区域水安全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定义了水安全的概念,并阐述了水安全的内涵,认为区域水安全的特征有:①阶段性;②地域性及层次范围;③认识的主体性;④跨国性、全球性;⑤影响的广泛性和严重性。根据已有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水安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①多层次模糊评价方法;②系统动力学方法;③集对分析法等。另外,还对水安全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作了深入的探析,指出了区域水安全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根蔡 《红水河》2007,26(1):133-136,145
基于多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的定量评价模型,阐述了层次分析法在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并利用工程实际论述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与现行规程的方法相比较,层次分析法除了能够得出量化的指标结论,使各工程的评价结论更具有可比性外,其能够通过权重考虑各专项指标在工程总体上的地位和作用,是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的一个值得发展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坝安全监测同一工程部位通常在不同位置布置有大量同类的安全监测仪器,针对安全监测单测点模型无法反映部位整体的问题,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主成分,得到互不相关的指标,减少噪声的同时使用更少的效应量来反映整体。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实现数据缩减,减少数据冗余、进行高效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由于高原库区滑坡体的特殊高原地质构造,传统单一信息源的滑坡安全评价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工程安全的需要。为此,采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实现了数据信息的融合,基于监测数据构建了动态权重函数,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滑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滑坡初始结构强度计算结果、滑坡的地质构造信息及监测数据的融合,分别由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了三者的权重ω1和ω2,进一步融合计算了中间层综合权重ω,依据边坡评价标准,实现了动态安全评价滑坡的目的。由工程实例可知:该评价方法可以较全面地评价高原库区滑坡的安全性态,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相符,为高原库区滑坡的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姜彤  杜国倩 《人民黄河》2012,(3):117-119
水库大坝安全性评价具有系统规模较大,各评价指标的类型、度量标准以及描述方式不同等特点。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结合起来,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法对响水潭水库大坝的稳定性进行模糊评判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工程地质勘察结论一致,该方法简单、实用,评价结果可信,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凤翔 《治淮》2007,(4):22-25
针对淮河流域目前存在的水环境安全问题,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起水环境安全综合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以评价影响淮河流域水环境安全系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小型水库病险状况严峻,进行安全综合评价势在必行。以某水库为例,针对水库的现状,从工程质量、运行管理、防洪能力、结构安全、渗流安全、金属结构、抗震复核等7个方面建立由23项指标构成的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量化各指标权重,进行水库安全综合评价。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安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工程应评为三类坝,评价结果与实际工程的运行情况相符。该方法用于水库的安全评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将模糊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结合并应用于老园水库安全综合评价中,建立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建立评语集,构建模糊评价矩阵,最后逐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工程综合安全评价结论为三类坝,应尽早进行除险加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闹德海水库大坝监测资料和《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 258—2000),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闹德海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影响水库大坝安全的定量因子和定性因子,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立了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定量地实现了水库大坝安全评价。通过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为大坝安全风险的控制及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云南省的100座小(Ⅱ)型土石坝病险水库的渗流安全统计,发现渗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有必要对病险水库进行渗流安全评价。鉴于病险水库渗流安全评价的影响因素较多,具有相互制约、模糊性强、难以定量化的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云南省小(Ⅱ)型病险水库渗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其渗流安全进行评价。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求解各层次上的权重系数,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评价体系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以《水闸安全鉴定管理办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阐述了将层次分析法运用到灌区水闸安全评价的全过程,并以沈阳浑北灌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方法能对水闸的安全性作出全面、直观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评价中的主观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风险矩阵分析法(LS法)和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LEC法)在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等级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量化依据不明确、判定标准不统一、成果运用可指导性差等缺点,基于风险矩阵原理,建立了多维多时间-空间尺度水利工程安全风险评价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风险评价要素管控措施状态M、暴露于危害的频繁程度或危害出现的频次E和运行周期内工作性态C,及其不同组合,可对水利工程全部类型危险源事故发生可能性L进行细化评价;(2)风险评价要素M的判定标准与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标准相统一;(3)通过风险评价要素C,简要评价实体危险源不同时空工作性态演化与环境改变相互作用;(4)通过增加上游水位H和运行时段F风险评价要素,并判断危险源与下游防洪是否直接相关,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是否可量化统计,可充分考虑事故后果统计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并对水利工程安全风险进行实时动态评估。该研究成果对水利行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土坝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坝安全评价体系,其包含了3个3级模型,2个子级模型。从结构和渗流角度构建了土坝的安全评价体系与方法,提出了一种量化的安全值评价法,以一个算例进行了方法分析,得出了安全管理的重点指标与量化安全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