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二连盆地吉尔嘎郎图凹陷宝饶构造带构造复杂,油气富集。宝西、宝中和宝东3个局部构造特征各异,其内发育的滑脱、调节和反转等构造与油气关系极为密切。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断层与不整合控制了宝饶构造带的油气运秽与聚集。北西向断层是沟通生烃中心与聚集区的油源断层,为油气运秽提供通道;北东向断层垂直于油气运秽的方向,封闭性强,为油气聚集提供圈闭。不整合面不仅是油气运秽通道,并且为油气聚集提供良好的空间。宝饶构造带的油气横向上主要分布于断层交汇处,纵向上集中分布于腾格尔组。  相似文献   

2.
渤海沙垒田凸起北部中央走滑带断裂对圈闭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海域沙北地区新生代断裂系统具有以北西向左旋走滑为主、北东向派生走滑为辅的展布特征,其独特的构造变形特征与渤海东部以北东向郯庐右旋走滑断裂的特征有明显区别。通过对沙北地区断裂特征、构造演化史的研究,明确了构造变形对圈闭的控制作用。研究区新生代演化过程分为2个阶段:①古近纪时期,北西向和北东向拉张断层控制断陷格局及研究区内整体构造格架,圈闭类型主要为受古构造背景影响的断背斜、断鼻构造;②新近纪时期,断层活动性质发生改变,表现为以北西向左旋走滑为主、北东向派生走滑为辅的构造特征,圈闭受北西、北东两组走滑作用影响,浅层褶皱明显,主要发育挤压背斜、叠瓦状掀斜断块和断鼻构造。  相似文献   

3.
在苏北盆地构造体系中,存在着逆断层、雁行状排列的断鼻断块群、凹陷主控断层两侧的羽状断层、主控断层的左阶式错位排列及区域北西向延伸的构造带等构造特征。这些构造特征是由于不同级别的断层右行压扭和相应块体的旋转扭动而形成的,对盆地的油气生成、聚集和圈闭成藏有重要控制作用。通过分析,认为应加强对北西向正向带与凹陷叠加地区、断鼻断块群、主控断层右行左阶交错部位的评价和勘探。  相似文献   

4.
西朝鲜湾盆地属于朝中地台,与中国东部海域盆地的发展历史相连,油气勘探程度及研究程度极低。西朝鲜湾盆地构造上具有明显的特征,表现为:①在地质剖面上显示非对称箕状断陷构造;②存在3个不整合面,并根据这3个不整合面可划分为4个构造层;③盆地内断裂构造发育且以正断层为主;④根据构造特征,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中央断块、大同江下流断块、北西断块与北东断块4个区块。分析了盆地的构造和沉积演化并对盆地演化进行了模拟。认为西朝鲜湾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前景;研究区内断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断层的活动特征、构造演化历史以及与油气运移历史之间的匹配关系是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垦东—埕岛构造带是济阳坳陷东北部重要的富油气带,通过对该区古近纪应力场和断层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明确了各个断层的形成机制,从而理清了各个凸起的形成原因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北西向、北东东向与北北东向3组前新生代基底断层,前两者为中三叠世印支期前陆变形中形成的逆冲断层,而后者为晚侏罗世郯庐断裂带平移伴生的左行平移断层。在古近纪南北向区域拉张过程中,研究区北西向基底断层为左行张扭性复活,而北北东向基底断层为右行张扭性复活。至新生代,在南北向拉张应力作用下,新生断层表现为近东西向。在多期构造活动下,多方位断层使该构造带上的各个凸起呈现为张扭性的半地垒构造,它们共同复合构成了垦东—埕岛构造带。  相似文献   

6.
 窟窿山构造是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最重要的控油构造,已发现亿吨级的青西油田。以断层相关褶皱和冲断构造理论为指导,利用地震、钻测井及地面露头资料合理建立了窟窿山构造模式,落实了整体构造形态。指出窟窿山构造整体上为一个完整的北西向大型断层转折背斜构造,发育多条北北东向调节断层,将其切割为五个北东向断块(窿107,窿11,窿8—窿7,窿15和窿14)。油气勘探表明,不同断块由于地层、岩相(性)不同,特别是裂缝发育程度的差异,造成油气富集程度的差异。综合评价认为其中的窿15区块是下步油气勘探有利目标,窟窿山构造深层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大庆长垣北部喇、萨、杏油田萨、葡、高油层的断层走向以北西走向为主,北东向断层数量较少且呈雁列式集中分布,2种断层彼此交切,形成封闭或半封闭复杂断块。以往对北东向断层认识不清,注采关系不完善。通过对断层的分期研究,认清了北东向断层集中雁列式分布的成因和北东向、北西向断层交切组合模式,并进行了复杂断块区的断层精细解释。根据新的井震结合断层精细解释结果,编制了NEX区西部断块区优化布井方案,部署二类油层聚驱井、二次加密井补充井28口,其中14口二类油层聚驱井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28. 7 t,断层附近剩余油挖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张店油田为复杂断块油田,油藏受构造形态、断层和砂体3方面的控制。南55断块位于张店油田主体部位北部,属于油田的边远地区。该断块井点少,断层控制落实程度低,构造形态、圈闭条件、储层潜力认识不清,未上报地质储量。通过对该断块构造形态、储层圈闭条件及潜力重新研究并获得新的认识基础上,在有利区域布署3口评价井,新发现潜力层23个,初步测算,南55断块地质储量164.2×10^1t,使该断块滚动勘探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霍拉山推覆带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的控制。该带主要发育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断层,并且以北西向断层为主。逆冲推覆作用使推覆带前缘掩覆的中生界产生褶皱变形和错断,形成了一系列断鼻、断块等局部构造,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前缘冲断带的中生界断鼻、断块群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主攻目标,前缘斜坡区是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发育区,应加大研究和勘探力度。  相似文献   

10.
永3断块区位于东营凹陷东北部永安镇油田,其沙二段油藏为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发育较多低序级断层。复杂断块区低序级断层地震解释存在多解性,在解释完成后应进行合理性分析。通过构造解析,在确定低序级断层发育时期和构造作用背景的基础上,开展了古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以岩石破裂准则为依据,通过最小主应力、最大最小主应力差值分析了低序级断层的优势发育部位,用平面剪应力分析了低序级断层的优势走向,用剖面剪应力分析了低序级断层的优势视倾向,认为通过精细地震解释,该复杂断块区断层描述较合理,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同时,对同类型复杂断块区断层分布规律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