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遵义市铜仁复烤厂复烤车间(不包括附楼)长150m,宽66.0m,网架屋盖。周围为间距6~9m的现浇排架柱,柱间为砖砌围护墙。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在14~15轴间设有伸缩缝,见图1。图中虚线为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设置的伸缩缝。地面构造见图2。混凝土垫  相似文献   

2.
建筑物的渗漏,有不少是与它的构造不合理有关。因此,要根治漏水,有些需要从改进建筑构造入手。一、节点构造防水1.楼面的伸缩缝漏水相当普遍,而漏水部位大部分是在板面与立面相交的接缝处。原因是这种伸缩缝处混凝土捣制时,缝两边与楼板捣成同一平面,在缝边平面上砌砖墙,再加压盖。这种构造的伸缩缝,在砖墙底部如果没有做柔性防水层,日后几乎都会漏水。如果能在浇筑伸缩缝混凝  相似文献   

3.
潮汕地区多层和高层建筑物多采用现浇整体式钢筋砼框架或框——剪结构.为防止建筑物构件由于气候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而沿房屋方向的适当部位竖向设置一条伸缩缝.按规范规定: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应大于55m.有时由于某种原因在平面布置上设置伸缩缝有困难而设后浇缝,后浇缝也是一种扩大伸缩缝间距和取消伸缩缝的有效措施.但是,后浇缝的清理十分麻烦,另外,后浇缝一般要30~40天后才能填缝,工期延长,填缝不好,会留下砼开裂渗漏隐患.  相似文献   

4.
廖明强 《建筑技术》2003,34(7):497-497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位于海边,主厂房底标高为-13.200 m,顶标高为+57.200m,止水带标高一般在-8.000~-7.250m。底板尺寸较大,按规范要求分成若干块。底板较厚,未做整体外防水,仅在建筑物间伸缩缝外安放止水带。由于地下水位较高,结构施工完后基础极个别处发生漏水。  相似文献   

5.
在现浇体整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为防止混凝土干缩和温差裂缝常设置后浇带,后浇带是一种扩大伸缩间距和取消伸缩缝的有效措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3—91)规定,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当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时为55m,当采用后浇带时,规定每30~40m间距留出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可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后浇带混凝土浇灌时温度宜低于主体混凝土浇灌时的温度。由于后浇缝的清理十分麻烦,另外,工期延长,浇灌不好,将留下泻漏隐患。  相似文献   

6.
前言 近代各种大型公共建筑的平面尺寸远超过建建设计规范中温度伸缩缝的许可间距。因此,根据规范在建筑物上每隔一定间距就必须设置温度伸缩缝。这种贯通整个公共建筑(基础以上)的温度伸缩缝对建筑物的美观起着不良影响。特别是在某些纪念性公共建筑上设置伸缩缝是建筑师们最感苦恼的事。在—些带有巨型大厅的公共建筑中,例如具有各种壳体屋盖的车站,剧院,会堂,杂技馆等建筑中,做伸缩缝不仅对建筑艺术起不良作用,而从桔构受力观点看来,往往是不  相似文献   

7.
候小川 《山西建筑》2004,30(24):37-38
针对单体设计中建筑物长度超过规范规定的伸缩缝间距的情况,结合规范规定要求,介绍了合理解决伸缩缝间距超长问题的“抗、放”结合措施,并通过工程实践检验,使用效果良好,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8.
现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针对混凝土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变形制订了混凝土中结构伸缩缝间距宜为30m以内的建议值。随着混凝土裂缝理论研究的深入及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对规范的建议值逐步有所突破,大量工程向少设缝甚至无缝化发展。实践及理论证明少设及不设缝的做法是可行的。其优点:一是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建筑物的美观造型、功能要求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9.
新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宜”,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  相似文献   

10.
惠志英 《砖瓦》1996,(4):20-21
变形缝分伸缩缝及沉降缝.为防止材料因冷缩热胀的内力引起建筑物的破坏,须根据不同的材料和结构,分别在一定的间距内设置伸缩缝.为允许建筑物的一部分对其它部分可能发生竖向位移,且不影响其它部分的稳定,须设置沉降缝.一般情况下沉降缝与伸缩缝合并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