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何淼淼 《山西建筑》2011,37(30):21-22
首先指出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中常见而又特殊的公共空间,不仅是形成城市意象的重要符号,而且为多种市民生活行为提供了场所,通过广场的尺度、街道与建筑、广场小品、绿地等方面对中欧广场空间特质与市民生活的关系进行解读,试图寻找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逻辑关系,并研究优化广场设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全国近四十个电厂广场的调查研究,通过对电厂中广场存在的“模式化”、“缺乏人情味”、“广而非场”、“面积超大”等现象的分析,在广场的空间意识上得到了一些启示,提出了电厂中广场应掌握的一般尺度,并对淡化广场观念、扩展视野、灵活处理厂区各个外部空间(不一定都是广场) 的规划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意大利佛罗伦萨新圣母玛利亚广场为例,通过对广场空间形态的研究,总结得出广场空间形态与广场内人的生活交往活动之间的关系和影响。通过对广场的实地调研和测绘,以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和格式塔美学为理论基础。对广场空间形态中重要因素:空间尺度、建筑立面、空间围合感、建筑物与构筑物、绿化情况和广场交通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新圣母玛利亚广场的空间形态对广场内人的生活交往的影响结果,并对其提出一些改善意见,表达对广场空间形态与人生活交往的相关性看法。  相似文献   

4.
结合城市设计理论,从解析“情境”概念出发,从空间体验、文化体验、自然体验三个方面分析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的空间主体,再从空间形态、空间尺度两个方面剖析其空间客体,最后从可意象性、可达性两个方面研究空间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与场所精神的建立,试图探寻一条科学表达城市广场情境的路径,为今后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勃  刘伟喃  马芸 《山西建筑》2012,38(19):33-34
从功能角度入手对城市广场下的地下空间进行研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将广场地下空间开发类型划分为"功能调和型""功能增强型"和"功能补充型"三种,并分别加以论述,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空间句法视角的南京城市广场空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英姿  宗跃光 《规划师》2010,26(2):22-27
基于空间句法的原理和方法,在南京老城区空间句法分析的基础之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广场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并使用SPSS软件对空间句法的各项参数值和实际调研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从空间内在逻辑解析广场空间体系与城市空间肌理的关系,并通过对南京城市广场空间结构、使用情况等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影响广场使用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南京老城区的城市广场空间体系与城市空间肌理的融合度不够,而广场的空间结构和周边用地性质是影响广场使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优化城市广场空间结构的相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盛大庆典亲历者的感受出发,从天安门广场的尺度、盛大庆典在广场上的展开及效果、庆典空间布置的具体尺寸数据以及天安门城楼上的视线分析等多个方面研究分析了天安门广场的优点与问题,以及盛大庆典与广场空间的契合关系,结论是广场空间应该调整。  相似文献   

8.
周彦华 《山西建筑》2011,37(4):10-11
通过大连星海广场典型实例对广场的空间品质即"活动与空间的统一"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对当前城市广场品质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韩昕 《华中建筑》2020,38(2):67-73
重点关注当代城市公共生活的"日常性"品质内涵,以私密需求与"日常性"的内在原生关联性为理论依据,从"城市家具—空间形态"的互动视角出发,基于形态学的研究方法,从尺寸、形态、位置、尺度四个维度分析城市广场空间形态同典型的私密需求行为表现以及总体"日常性"停留活动表现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并以此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日常性"品质的价值内涵与营造方法。  相似文献   

10.
易帅 《门窗》2013,(2):206+208
城市广场是一个开敞的、可进入的空间,又要与其他空间分割开来,这就需要运用特有的广场的空间语言。本文结合实例,通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对炎帝广场的空间语言进行分析,论述空间语言在城市广场中的演绎,使城市广场更具特色与人性化。  相似文献   

11.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探讨了处于城市广场中的建筑的围合界面形式对广场空间的影响 ,以及自然要素的处理、广场空间与建筑空间之间的过渡与转换原则和手法 .旨在从建筑设计出发 ,探讨建筑形态对广场空间的影响 ,提高广场设计的质量 ,同时也要求以城市设计的观点来设计建筑 ,只有这样 ,广场与建筑方可相得益彰 .  相似文献   

12.
广场作为一种空间原型,其要素有两个,即舞台和观众席。幕布是周围建筑的立面,说明广场不可过大,这样才有一定的封闭性乃至向心性。掌握了广场空间要素,就可将广场整体作为空间原型,并将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  相似文献   

13.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现代城市广场因融入了公共交通、商业、休闲、娱乐、交往等功能空间而发展成为复合型的公共空间.紧凑城市的理论思想,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空间的高度集约化发展,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济南泉城广场和西安钟鼓楼广场的空间整合分析,阐述了国内两个典型广场案例的整合特征,指出必须通过合理有效地空间整合,才...  相似文献   

14.
李小云  杨坤 《安徽建筑》2007,14(2):22-23
校园广场是构成大学校园空间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文章在我国大规模大学城建设热潮的背景下,针对大学校园广场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广场的位置、空间尺度、围合感、空间再划分、边界、环境小品和设施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校园广场人性化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5.
兰波  何艺 《规划师》2009,25(9):69-76
南宁市金湖绿地广场是一个以生态休闲为主体、将地面广场与地下商城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商业复合型广场.广场采用"人性化、个性化,网格化"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大量使用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元素,使有特色的构筑物在空间上,景观上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在规划中,除将整个广场作为大空间设计外,还组织了若干个次级空间,并布置弯曲的散步道联系各个部分,使广场整体空间体系化、层次化,领域化、人性化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了北京国家远程教育大厦新建方案投标设计竞赛中的一个方案。本方案紧扣"引导共享空间立体化"的定位主题,通过不同标高的"共享空间",在平面功能与空间造型中贯穿其设计核心。从绿树成荫的前广场空间到与城市空间相衔接的下沉庭院,到东西贯通的中庭空间,继而延伸至空中各共享空间,建筑空间层次丰富,互相渗透。空中书院连接南北塔楼,象征教育信息以书院为载体,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在个体之间传播。空中书院,多变而丰富的现代空间不失传统意义,知识与文化的交流在此进行。  相似文献   

17.
刘兴  张芳 《华中建筑》2009,27(6):73-75
该文以郑州大学东西轴线上的广场系列为例,分析校园广场的要素构成、秩序关系,讨论广场空间的场所感(舒适度与使用率)、层次性(丰富性与景观美感)等问题,为初学者在设计分析阶段做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8.
居住空间形态个性塑造的方法论框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旭  陈秀琴 《规划师》2006,22(4):73-76
目前有关居住形态个性的研究,呈现出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特征.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落脚点",从居住空间隐性形态与显性形态的个性塑造方面构建塑造居住空间形态个性的方法论框架,以确保居住空间形态个性的"形神合一".  相似文献   

19.
谢强  王小凡  周安伟 《规划师》2003,19(4):41-43
对现代城市市政广场功能的复合化和内部空间的复合化进行探索和研究,认为市政广场的复合化设计已成为一种趋势,同时广场功能的复合化也容易产生实用性与使用性的矛盾以及在尺度上的失控,提出要整体、地域与人本相结合地运用这两种做法,更好地体现城市本身的文化特色,为市民创造宜人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20.
马英平 《华中建筑》2010,28(2):109-113
该文基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将环境—行为心理学与城市广场公共空间设计两者相结合,从人的使用角度出发,通过观察与研究,始终围绕"设计必须为人"这一基本原则,以浏阳才常广场为实例,浅析了休闲广场空间利用研究,并对该广场设计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望研究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