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ISER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技术(in-situ river ecological remediation,ISER)"是一种创新型的疏浚底泥原位生态修复制备生态护岸的技术。在黑臭河道、湖泊岸线治理工程中,具有投资小、治理效率高和生态效益好的显著优势。针对河湖积於严重、岸坡坍塌和硬质护岸生态功能缺失等问题,利用ISER技术对河湖底泥进行改良和生态修复。生态修复后的底泥资源化用于制备生态护岸、护坡,并在该生态护岸上配种鸢尾、美人蕉等挺水植物,对河岸生态景观进行重构和优化,构建一套村镇级中小河道原位利用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成套技术体系。通过崇明区示范工程应用,ISER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技术能有效解决示范工程河段河岸侵蚀、岸坡坍塌、引排不畅、硬质护岸生态功能缺失等问题,并使岸坡生态景观有效改善,为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河道底泥环保疏浚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环保疏浚项目的增多,河道底泥环保疏浚已成为了世界关注的问题.疏浚对沉积物中的营养物、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去除明显.底泥环保疏浚对河道污染控制具有时效性,疏浚方式、疏浚深度和疏浚设备是疏浚工程方案设计所需参考的主要因素.该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底泥环保疏浚研究进展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加深对底泥环保疏浚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疏浚固结一体化法是由同济大学开发的一套完整的河道底泥清淤-脱水工艺,通过移动式脱水站与疏浚接驳管直接相连,可以在一套脱水站中完成底泥输送与干泥输出。采用疏浚固结一体化法疏浚处理东莞市寒溪水某段河道底泥,工程量约为水下方1万m^3。运行半年间,该工艺稳定可靠,环境友好,处理后河道底泥含水率〈40%,可直接填埋或作为工程用土,节约了运输和管理费用,具有良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河道底泥污染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底泥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在水环境发生变化时会重新进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河道底泥治理是城市河道水体污染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文章系统地介绍河道底泥处理的相关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并在资源化利用特别是在土地利用、工程应用和建材化利用上的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综述,指出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污染湖库环保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底泥堆放在底泥堆场,污染底泥含水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难以快速脱水干化,尤其是在雨水充足的地区,会长时间占用堆场土地资源,不利于疏浚底泥后续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并由此导致湖库底泥环保疏浚工作难以大规模地开展。该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环保疏浚底泥脱水干化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不同底泥干化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各自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大规模环保疏浚工程中底泥脱水干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受污染河湖的疏浚底泥特征和现有快速脱水干化技术的优缺点,在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中结合传统的化学辅助脱水法和真空预压法的特点,提出一种自由水渗透法的污染底泥快速干化新工艺。该工艺应用于太湖竺山湾疏浚底泥干化示范工程,疏浚干化90 d后,整体承载力达到40 k Pa,造价低于传统的地基处理技术,且不改变土的原有性质。  相似文献   

7.
城市黑臭水体不仅损害了城市的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成为了近年社会各方越来越关注的一项水环境问题。本文针对启东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中的一个河段——惠阳河整治工程为例,简要介绍该项目整治措施中河道疏浚底泥环保脱水干化工艺,以及卧螺离心机在底泥处理过程中的应用,使得底泥的处理高效、环保。  相似文献   

8.
伊通河北北段内源污染严重,底泥量巨大.为高效、合理、经济地对底泥进行处理处置,在泥质分析过程中将底泥分为水利高程之上重金属超标底泥、水利高程之上非重金属超标底泥及水利高程之下底泥3个部分,各部分根据具体的底泥特性及最终去向进行合理的处理处置.多元化的处理处置方式为河道内源治理提供了新手段、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广东化工》2021,48(1)
河道底泥既是接纳河道水体污染物的"沉积库",也是向上覆水释放污染物的"源"。污染底泥是河道主要污染源之一,对河道水环境影响很大。随着河道外源污染的有效控制和河道水体治理的推进,污染底泥引起的内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对河道底泥进行修复和底泥污染物的释放予以控制。本文综述了河道底泥修复技术现状,并对污染河道底泥修复技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以上海黄浦江支流河道底泥为原料制备成免烧结多孔材料并用以处理污染河道原水。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最佳工艺参数:水固比为0.5,成孔剂Triton X-100占固体比例为2%,水泥和底泥比例为1:1。将此材料对河道原水进行处理并进行相关表征发现,材料微生物挂膜效果良好,总磷的去除率可达到77.44%,磷酸盐去除率为70%~98%,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相关标准,为城市河道底泥处置及资源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疏浚底泥脱水资源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氯化铁(FeCl3)和聚丙烯酰胺(PAM)作为河流疏浚底泥的脱水药剂。研究表明,在FeCl3投加量250mg·L^-1,阴离子PAM投加量10mg·L^-1的条件下,含水率85%的底泥在100min后能够脱水至原有体积的50%左右;上清液能够达到GB18918-2002中规定的一级B排放标准。脱水后的底泥在自然状态下干化60d后,承载力可以达到100kPa,强度能够满足景观绿化用土。经过经济核算,处理1m^3疏浚干底泥的运行费用约为3.47元。本研究为河道和湖泊疏浚底泥的处置和利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广东化工》2021,48(5)
针对观景苑内浜的黑臭水体,创新性地采用了软围隔河道内截污技术,辅以MBR膜生物反应器岸上强化技术、河道原位反应器生态修复技术和底泥疏浚技术对水体进行治理。运行结果显示河道水COD削减率28%~69%,氨氮削减率高达90%~97%,总磷削减率78%~87%。彻底消除了观景苑内浜的重度黑臭,将水质提升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GB3838-2002)。观景苑内浜治理工程投资107.40万元,年运行费用约10.22万元。  相似文献   

13.
底泥疏浚是控制湖泊内源污染的常用工程手段,但疏浚同时也带来较多的环境问题。本项目以南京月牙湖为研究对象,研究底泥疏浚对富营养化的城市小型浅水湖泊的环境效应,为类似城市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治理,提供借鉴。本项目对月牙湖湖水的PH、电导率、透明度、溶解氧、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一系列的理化指标进行了定量检测,根据底泥疏浚前后水环境发生的变化,从而探究底泥疏浚对城市浅水湖泊环境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周颖 《辽宁化工》2020,49(9):1128-1131
内源污染是当今水环境治理亟待解决的重难点问题之一。目前,内源污染常用的控制技术包括底泥疏浚、原位覆盖、引水冲污、化学修复、水生动植物修复、微生物菌剂以及多种技术联用等。本文以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3种技术为例,对比分析国内外常用治理内源污染的技术,讨论了各类底泥修复技术措施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最后,分析了当下内源污染控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前城市水体黑臭已成为我国城市水环境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本文简单阐述了城市水体"黑"和"臭"的成因,对黑臭水体主要治理技术进行总结,包括清淤疏浚、底泥原位处理、曝气增氧、植物修复、旁路处理和活水补水等。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程,需"一河一策",多管齐下,长效治理。  相似文献   

16.
含水率高是目前河道疏浚底泥资源化利用的最大瓶颈。该文以崇明岛老滧河疏浚底泥(底泥C)及赢东村东湖底泥(底泥Y)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絮凝剂对不同底泥的沉降和脱水效果,为两种不同底泥最佳絮凝剂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通过不同絮凝剂投加量、含水率、反应时间和搅拌强度的试验,为实际工程提供优化参数。结果表明:1#絮凝剂对底泥C的沉降效果最好,其投加量为2%(絮凝剂与底泥干重之比);3#絮凝剂对底泥Y的沉降效果最佳,其投加量为1%;底泥C和底泥Y的最适疏浚含水率分别为380.0%和305.0%,最适搅拌强度分别为80 rpm和40 rpm,最佳絮凝时间均为30 min。  相似文献   

17.
城市河道严重的内源负荷和面源污染已成为阻碍黑臭河道治理的主要问题。在对底泥固化/稳定化进行长期研究的基础上,以城市黑臭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为目的,针对河道底泥固化/稳定化技术发展瓶颈,探讨了河道底泥固化/稳定化技术适用性,最终提出了城市污染河道底泥的多级目标的可持续利用途径,将固化/稳定化底泥制备成生态砖、吸附材料、吸附陶粒等污水净化材料,运用于生态景石驳岸、雨水花园、人工湿地景观、低影响开发雨水构建系统等中,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既降低内源负荷,又控制面源污染,可为城市黑臭河道的生态恢复提供多维创新的思考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消除黑臭水体、解决河道污染问题,对河道曝气净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黑臭水体曝气净化技术的机理、曝气装置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得出了曝气净化技术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水体污染治理技术的结论,但其还存在着处理效果不稳定、能耗过高、治理不彻底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认为河道曝气净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研发高效低耗的曝气设备、寻找合理有效的组合处理方式、以及适当的底泥曝气和精准曝气。  相似文献   

19.
沸石联合过氧化钙对黑臭河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过氧化钙(CaO_2)和沸石对黑臭底泥营养盐释放的综合作用,在实验室模拟河道黑臭底泥处理过程,研究CaO_2单独投放与沸石联合CaO_2对黒臭河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对比作用,以期找出对实际工程有指导意义的黑臭底泥处理方法。结果表明:CaO_2单独投放和沸石联合CaO_2投放时上覆水体的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其中沸石联合CaO_2对氨氮具有更好地去除和截留作用,对总磷也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效果持续时间较短,可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采用两者联合处理黑臭河道底泥,能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胡正  陈再 《广州化工》2022,50(3):109-111,122
河道底泥是河道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底泥受到污染,整个河流水环境都会受影响.针对重金属污染的底泥,介绍了底泥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及危害,并全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底泥重金属的修复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等,同时也对这些修复技术的原理、动态和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为河道底泥重金属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