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张洪亮 《包装工程》2022,43(14):403-407
目的 探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水墨元素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继而使平面设计作品的形式得到扩展,内涵得到升华,获得更多中国观众的认可。方法 对水墨元素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其对当代平面设计的价值和意义。从水墨形态、水墨意蕴、水墨色彩等多个方面,探讨水墨元素在招贴、广告、标志等多类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结论 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特有的视觉元素,集中代表着中华民族审美志趣、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可以给当代平面设计以素材、理念和技法等多方面的启示和借鉴,在使作品质量得到本质提升的同时,彰显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并为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开辟出一条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2.
杨天剑 《上海包装》2023,(11):33-35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纹样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凝聚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和情感。包装设计中应用传统纹样,不仅能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也是对现代设计创新发展的有效探索。在分析传统纹样的特点、创作法则、应用价值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传统纹样在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法,以期为我国包装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郭亮亮  胡书可 《包装工程》2021,42(8):248-254
目的 探究广西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语境下价值再现的应用策略,为广西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方法 运用分析和推理指出广西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当代设计对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在深入了解和分析广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广西传统文化归纳为器物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三类,从纹样、造型、工艺、色彩材质等方面探究广西传统文化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和设计范畴.结论 广西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相结合,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构建新模式.通过铜鼓家具、壮锦文房、百色红鼓的设计实践,论证广西传统文化从造型、纹样、工艺、色彩材质等方面与当代设计的结合方式,为广西传统文化的传承指引方向,同时为当代设计提供新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珠宝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珠宝设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珠宝设计中常用的文化元素及其寓意,探讨了如何在现代珠宝设计中巧妙地应用这些元素,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的珠宝作品。对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珠宝设计展开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为现代珠宝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邵宇  晏婷 《包装工程》2022,43(10):378-385
目的 以现代设计的角度解析粉彩团花纹饰,探索其传承创新的可能性。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丰富并启发传统纹饰研究,促进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中的多元融合,给当下设计提供传承与创新理论支持。方法 研究“一带一路”的传统文化艺术源头,以景德镇粉彩纹饰为切入点,用现代设计的法则解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形成。对馆藏的典型粉彩团花纹饰举例说明,分析其纹饰在艺术性、功能性及思想性上的独特之处,为传统纹饰在当代设计的创新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探索。结论 “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中国传统纹饰艺术不仅有历史考古与文化收集的价值,也有审美的价值。通过设计角度的解构和分析粉彩团花纹饰的基本特征、文化意义、艺术审美和传承载体等,有利于进一步解读“一带一路”源头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内涵,促进传统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意传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韩培 《包装工程》2020,41(12):303-306
目的探究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方式,聚焦陶瓷元素并就其应用展开探讨,总结发展路径。方法结合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实际,由整体到局部进行分析,以陶瓷文化为代表性视角,从传统陶瓷文化的内涵及发展之路进行导入,接着从宏观角度分析其所带给包装设计的巨大价值及作用,得出其无论是在文化与审美层面还是经济销售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表现,最后以陶瓷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青花元素为重点,就其在酒品包装、工艺品包装等领域的应用方向及策略展开探析,总结具体的应用策略。结论传统陶瓷元素与包装设计的有机结合,不仅为我国经典的陶瓷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铺平了道路,而且还拓宽了包装的新意和商品销售的渠道,是一种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良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周莉  曾俊华 《包装工程》2022,43(16):343-346
目的 探索家具设计中传统传承与创新应用的策略。方法 传统文化元素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对家具设计的影响及融合应用给设计者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促成了多样化的设计思路。以此现实背景为基点,结合传统文化给予家具发展的支持及两者的融合现状,对具体的应用原则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提取、符合传统、迎合审美三大应用方向,接着从现代家具设计中的结构形态、色彩、寓意等细节展开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碰撞与实践论述,重点对彼此的融合与创新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探讨。结论 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家具的融合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家具的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这不仅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要求,还促进了传统与现代的现实交融与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魏婷 《包装工程》2019,40(24):297-302
目的对于中国传统灯具的研究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发展,同时也为当今的灯具设计提供素材与路径。方法首先从造型和装饰两个方面分析了传统灯具的设计特征,并从符号学的视角讨论了传统灯具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再通过对传统灯具"形"和"意"的重构与分析,把握传统灯具符号的内涵与外延,探讨传统灯具符号元素在今天的灯具设计中的应用。结论从传统灯具符号的语义内涵入手,用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再创造的方式,创作出适应现代生活和环境的灯具作品,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设计行业文化层面的提升。无论从文化传承还是实际运用,都要求当下的设计尽可能地从传统灯具符号的内涵着手,用整体的传承方式和再创造的方式,实现我国传统灯具的再生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于永明 《包装工程》2024,45(2):393-396
目的 探讨非遗技艺传承背景下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探寻两者结合的策略和路径,在优化文创产品的同时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分析非遗技艺传承和文创产品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探讨两者之间的融合。结论 文创设计师使用非遗元素时要把握好尺度,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从中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这样才能更好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宣扬,同时也促进文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延续和传播赫哲族非遗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概述了赫哲族非遗的特点,介绍了视觉识别(VI)设计的概念和作用以及VI设计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探讨了赫哲族非遗文化在VI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和具体应用,以期促进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少数民族的非遗保护和传播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余毅 《包装工程》2016,37(12):9-11
目的对当代审美艺术下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围墙创新设计方式进行探讨,以此让围墙设计在紧随时代审美的同时蕴含文化传统之美。方法以创新思维为出发点,结合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围墙营造的案例,探究具有时代性且不失传统艺术情操的围墙设计新方式。结论围墙设计的创新思维在于用新的视界挖掘文化传统,将文化传统元素符号化,重新来认识和利用传统元素并加以创新,赋予其时代的生命以及永恒的记忆。  相似文献   

12.
薛娟  桑艺郡 《包装工程》2019,40(6):51-55
目的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历史与文化也在不断地延续,随之形成了日积月累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并非只是对历史的再次重演,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探究为现在以及将来的室内设计发展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借鉴。方法以传承壮族文化为目标,继承传统元素为根本,将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作为基础,提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结合现代化的设计理论和设计原理,以全新的态度和高端的眼光重新看待室内设计。量化艺术设计的尺度,努力寻找更加多元化的方法,将壮族传统元素与现代化室内设计理论融合,提升壮族传统元素在现代化室内设计中的地位。总结出既能表达当代室内设计特点又蕴涵丰富壮族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理论和应用方法,并且不断完善该理论和方法,实现壮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变。结论对自己国家的民族文化加以合理的运用与保护,在室内设计的相关研究运用过程中能够将壮族传统文化元素加以有效利用,然后创造出更高水平的、带有地域性、传统性和文化性的室内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3.
殷子  朱明健 《包装工程》2019,40(10):250-254
目的:通过分析楚美术复合性造型特质、纹样、色彩等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可行性运用途径,探讨楚美术在当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由经典案例的论述,提出地域性传统美术作为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包装设计中的积极作用。楚美术复合型造型等特征合理有度地纳入当代包装设计中,将传统体系中的优秀的成分通过"新"的方式延续发展,体现其传播的社会性以及研究的价值性、国际性。结论:当下包装设计的发展和文化性的表达,不应只是简单的以新代旧和标新立异,应加强其精神内涵的研究,从诸多方面探求其可行性路径。将楚美术造型等特征运用现代设计、构成手法进行转化,才能促进我国包装设计更好地发展,更好地表达传统、地域的视觉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14.
淮阳泥泥狗旅游文化系列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春玲 《包装工程》2013,34(2):115-117,137
通过分析现代市场中淮阳泥泥狗产品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将泥泥狗旅游文化与工业产品设计理念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之路。进而研究了河南淮阳泥泥狗文化中蕴藏的现代艺术特征,分析了淮阳泥泥狗的形式美、色彩美,并提取其地域文化特色,摸索出了一套泥泥狗文化艺术元素与文化用品造型形态相结合,具有民族文化情感体验的产品应用的实践方法,旨在发挥中原经济区的文化资源优势,更好地传承传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王宇 《包装工程》2019,40(12):319-322
目的 分析传统剪纸艺术的独特性及其给平面设计的启示,进而从细节之处探索具体的应用路径。方法 以传统剪纸艺术的发展为引,对剪纸艺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接着深入剪纸艺术的内部,探析其在平面性、装饰性和意义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突出特点,然后进一步总结这样一种优秀的艺术形式对平面设计的启示,将国际与民族、传承与创新、装饰与功能等诸多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未来平面设计的应用方向,最后分别结合包装设计、招贴设计和标志设计展开具体的理论论述及应用分析。结论 平面设计的发展离不开传统剪纸艺术的助力,在不破坏中国传统文化本质和精髓的基础上,将剪纸艺术的价值进行最大化发挥,使其与平面设计相辅相成、互融互促,挖掘出更新颖的设计元素,探索出更多元的审美趋势,让这一有着中国标签的设计走得更久更远。  相似文献   

16.
张云奇 《包装工程》2019,40(12):331-334
目的 探究传统美术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创新平面设计路径。方法 基于社会发展对传统美术的影响及作用,分析传统美术在当前的应用范围,并具体到平面设计中,探析传统美术融入其中的重要性,分别从传统美术在平面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及其重要价值逐一展开,研究传统美术在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给予平面设计的几点启示,接着结合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路径,总结传统美术在平面设计领域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结论 传统美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价值意义也不限于传统概念的延伸和发展,更是生生不息观念的传承及人类文化的宝贵记忆,因此将其置于平面设计中是市场的发展规律,也是一种正确的抉择,这样不仅能够为平面设计的创作注入新鲜血液,而且还能为自身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更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康乐 《包装工程》2018,39(12):245-248
目的探究民族文化元素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方向及实践。方法基于丰富而广泛的民族文化资源,从中选取一些具有典型性的传统纹样、传统绘画及书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对云纹、龙凤纹、工笔画、木版画和书法等元素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总结相关的设计策略,并借助具体的相关设计案例展开深入的分析与展望,指出要想使陶瓷装饰艺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席之地,必须进行继承性创新,丰富其文化底蕴和民族特性。结论将民族文化元素与陶瓷装饰艺术相结合,能够构成新的视觉意义,在丰富陶瓷装饰形式和内涵的基础上,实现美的艺术效果,既给人以愉悦的感官体验,又能够很好地传承与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从而促成两者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玄 《绿色包装》2021,(4):42-46
国潮视域下开发创意产品包装是推动中国文化创新发展,增强国家创新竞争力,打造文化强国,推动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产品包装适应和融合的重要渠道,对打造“中国制造”的文化创新品牌,拓展中国设计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产品包装设计是现代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流行文化中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解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精神、文化艺术形式,依托现代社会人民的生活理念和情感诉求,探讨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路径。文章从“国潮”艺术风格的特点及其文化元素在产品包装中的应用,对其艺术设计理念展开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杨宇  吕九芳 《包装工程》2023,44(24):457-465, 491
目的 对四川民间家具装饰艺术特征进行符号化解读,挖掘四川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为四川民间文化的创新提供素材,促进传统家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法 基于莫里斯符号学三分科(符形学、符义学、符用学),同时结合田野调查、文献研究法,深入分析四川民间家具材料、色彩、纹样、构图等装饰符号构成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概括其装饰符号形成与发展的语言环境,进而总结四川民间家具装饰艺术传承的途径。结论 四川民间家具在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变革的影响下,形成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装饰语言,体现了四川人民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开放包容的精神风貌。因此,实现四川民间家具装饰艺术的“守正”与“创新”,对发扬四川民间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